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譬如治玉&苍产蝉辫;琢之磨之

——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项目负责人马世年教授访谈

2013年05月23日13:10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马世年教授承担的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项目“汉代诗体流变”以“良好”等级结项。鉴定专家认为“这是近年来汉代诗歌研究的重要创获之一”,“体现了作者勤于探索、勇于开拓的学术精神”。为激励更多学者潜心研究、打造精品,本报记者近日对马世年教授进行了专访。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能简单介绍一下课题研究的有关情况吗?

马世年:2007年,我以“汉代诗体流变”为题申报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项目并获准立项。2011年,我将成果提交全国社科规划办审核,得到的批复是要求暂缓结项,进行修改。于是,在随后近一年时间里,课题组全体成员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修改与完善,终于在2012年11月结项,鉴定等级为“良好”。学术研究中有不同观点和意见,是非常宝贵的,可以促使我们作更为深入的探索,也可以通过这种差异,引起其他学者的关注,从而推动学术自身的发展。

《诗经?淇奥》有两句诗:“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我觉得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项目的修改完善过程,就像治理美玉一样,需要不断对其进行加工打磨,这样才能产生真正的学术精品。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是如何看待暂缓结项的?它对于学风建设有着怎样的意义?

马世年:我和我的团队在最初完成项目后,除了感到身心放松之外,更有一种庖丁解牛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喜悦与自得,甚至在最初看到专家评语时,也只是沉浸在那些肯定意见与奖掖之词上,对于其中的修改意见则重视不够,只是进行了技术层面的改动,而对涉及项目深层的一些大问题并未作深入修改。然而,反馈回来“暂缓结项”的决定,让我重新冷静了下来并回到了理性的研究状态。我从心态调整开始,重读了修改意见,更为深刻地对修改意见进行了认识,并体味到了其中的学术含量,感受到了鉴定专家犀利与独到的学术眼光。于是,便开始完善之前的材料搜集,较之于初稿写作进行了更为艰苦的修改工作。

对于学风建设而言,我觉得暂缓结项制度,既是对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项目权威性与学术水准的有力保障,也是对研究者的一种警示、激励与促进。暂缓结项,能够让研究者在匆忙之余沉下心来,从而保持清醒的自我认识,磨练学者们严谨的治学态度,由此培养优良的学风。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您看来,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项目对于青年学者主要有哪些帮助?

马世年:对于青年学者来说,通过承担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项目,可以很快进入学术前沿,在关注学术动态的同时,也能在学界发出自己的声音,从而被其他同行所关注,这是对青年学者迅速成长的有力促进。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最高级别的项目,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的重要功能之一便是培养青年学者的“学术自信”,获得基金资助不仅为研究者提供经费上的有力支持,更是一种学术评价,一种对研究者学术水平的肯定。对于青年学者而言,承担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项目,是压力,更是动力,更需要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的治学精神和高远的学术目标。古语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只有目标高远,才可能达到高远的境界。(记者 闻铮)

(责编:张湘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