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中国省域民众核心价值观调查报告

陈延斌&苍产蝉辫;&苍产蝉辫;周&苍产蝉辫;&苍产蝉辫;斌2013年07月16日16:56来源: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要求,也是提高广大社会成员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客观考察和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的现状,有助于我们采取科学的方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此,课题组以江苏为主,兼及豫、鲁、皖、滇、黔、宁、鄂等省份,采用抽样与随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700份,回收有效问卷1510份,调查对象涵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事业单位职工,国企、民企、外企员工,农民,个体工商户等。从调查对象的年龄结构来看,18到30岁以下人群的比例最大,占42.8%,其次是30到40岁人群占30.4%,40岁以上人群占21.0%。将这叁个年龄段的人群设定为调查对象,是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的价值观念有所差异,同时考虑到他们有着改革开放以来的学习和实践经历。在问卷调查基础上,我们又对上述省份部分市县宣传部门、文明办等相关单位进行了访谈,以求对精神文明建设现状获得更全面的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状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不仅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知晓,而且还须成为其工作、生活的价值指南。调查发现,当前社会各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状况总体较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体认知情况良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标志,无疑是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状况如何,这也是课题组进行问卷调查的首要目的,主要包括人们对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认同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掌握程度。

  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应有自身的核心价值观,没有价值引领的社会发展必然是盲目和不科学的,这已经成为各国社会发展的共识。①对此看法调查显示,83.1%的人表示认同,而回答“说不清”的是10.4%,否认的仅占6.5%。与此相关,有87.4%的人明确认为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分必要和及时,而认为“无所谓”和“说不清”的人分别是5.2%和7.3%。对于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中国特色主义发展方向的说法,50.9%的人完全赞同,43.2%的人基本赞同,不赞成的仅占1.1%。另外,对于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物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非常赞同”的占47.2%,“比较赞同”的占34.8%,如果加上部分赞同的10.7%,总体高达92.7%。总之,人们对价值文化越来越重视,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认同感不断增强。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调查表明,有36.8%的人表示很了解,49.3%的人一般了解,回答“不清楚”的有13.7%。由此可见,大部分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基本的认知。

  社会成员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认同度较高。本次调查不仅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总体认知状况,还对其具体内容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与认同状况进行了调查。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从根本上讲,只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念,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把握。调查结果显示,表示自己“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占71.5%,“不信仰”的为11.4%,“说不清”的为17.0%。由此可见,广大社会成员对马克思主义信念的认同度是比较高的。

  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弘扬取得较好成效。中华民族精神即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它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共同生活、共同奋斗的历程中,所凝聚、沉积下来的超越时代发展的共同的文化、心理、性格、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总称,它反映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风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表明,87.3%的人赞成“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还有8.6%的人表示“说不清楚”,而否认的只有4.1%。

  在问及其他最能代表中国人的民族精神的选项中,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75.2%),“勤劳节俭的立世精神”(64.9%)。其他超过40%的还有“国而忘家的爱国精神”(55.0%)、“兼爱天下的仁爱精神”(52.8%)、“厚德载物的宽厚精神”(52.7%)、“修身为本的重德精神”(45.8%)、“克己奉公的整体精神”(43.0%)。

  像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中国传统的民族精神既有引导民族向上、有益国家发展繁荣的积极、进步的方面,也有体现民族弱点、阻碍社会前进的消极、落后成分。被调查者对于民族精神中消极方面的选择,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裙带关系和家庭本位意识”(60.1%)、“公共精神的缺乏和看客心态”(49.1%)、“官本位意识”(45.7%)、“独立人格和自主精神的缺失”(32.3%)。这既反映了广大社会成员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消极影响十分不满,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体现现代性和社会进步的公共精神、独立人格、自主精神的崇尚和向往。与这一调查结果一致的是民众对世界范围内文化交往的认同,如认为当下中国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世界上其他国家文化与文明之间应当相互借鉴和吸收的达到81.8%,这反映出国民的开放心态和对世界性文化交流的重视。

  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积极性较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广大社会成员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调查结果显示,广大民众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有着正确的认识。在问及“您认为做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巩固工作可采取的措施”时,选择“努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理论宣传和教育队伍”的高达88.6%;选择“确保宣传、教育和科研单位的领导权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的有61.3%;认为“以学校为重要基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贯彻和践行与青少年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的占80.5%。上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措施,最核心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可见,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正确的。

  此外,在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问题上,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党和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负起责任,广大干部应该自觉带头践行。对“您认为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做法”这一问题,认为“干部以身作则,带头践行”的占86.4%,“各级政府和有关媒体多表彰道德楷模,弘扬社会正气”的占76.3%,“解决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声誉的社会分配不公和官员腐败等问题”的占69.8%。此外,还有62.6%的人选择“建立各种有效奖励制度,鼓励大家努力向善”,56.0%的人认为应该“壮大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经济基础的公有制主体地位”。这体现出广大社会成员对党领导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信任与期盼,以及对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的认同。

  公民践行荣辱观显着进步。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公民基本道德准则的要求。调查中有83.5%的人评价自己周围的绝大多数人热爱祖国;86.0%认为“做人应该讲诚信”;80.5%的人对卖淫、嫖娼现象主张“严格监督、坚决打击”;“经常”和“有时”“主动为遇到的残疾人、老人或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提供过钱物或其他帮助”分别为33.2%和58.1%。

  为了较为准确地了解被调查者的公德实际,我们还以公共汽车让座问题作了对比检验。我们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自己的做法,二是评价别人的做法。调查发现,对“如果您在公共汽车上刚找到个座位,看到旁边站着个老人或孕妇,您会怎么做”的问题,回答“立即让座”的达79.5%;回答“虽不情愿,但还是让座”的12.2%。与此相对照的问题是“据您观察,多数人在公交车上,遇到老人或孕妇是否让座”?评价他们“立即让座”的也有60.9%;评价“虽不情愿,但还是让座”的为31.9%;而评价为“不让座”的只为7.2%。这些数据较之我们十年前的调查变化较大,反映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公众中的认可和践行程度明显提高。

  调查中值得重视的若干问题

  调查结果也反映出一些突出问题。

  各职业、各阶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和认同程度差异较大。上文述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被调查者整体认知和认同程度较为令人满意,但不同职业不同阶层差异较大。其中“一般了解”的,学生最高为50.7%,其次是公务员47.9%,事业单位职工为47.1%;再次是国企员工38.8%。而占我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农民只占11.1%。认为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分必要和及时,从高到低依次为事业单位职工93.2%、公务员89.4%、学生86.7%、国企员工77.6%、农民55.5%。

  民众对于概括和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求日益迫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丰富,但在表述形式上难于记忆,这也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调查结果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对于“是否有必要概括、提炼言简意赅、易记易循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49.8%的人认为“非常必要”,36.0%的人认为“必要”,两者总数达到85.8%。这不仅反映了社会成员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求,也反映出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进一步提炼言约义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如何科学概括与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尽管争议很大,但价值观表述方案应有广泛的群众认同基础应该是一种共识。课题组的调查显示,在价值观概述语或主题词的选项中,将“公正(公平正义)”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占71.8%,其次是“和谐”,占61.5%,此外“民主”的选择比例为55.0%,“仁爱”为47.3%,“法治”为45.3%,“人本”和“自由”均为43.7%。在十八大报告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中,也充分证明了其具有广泛的社会认同基础。

  从这组数据也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社会对“公平正义”价值理念的关注度最高。这种关注背后折射出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分配等领域的公平正义问题,这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同时也表明,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本出路,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石。

  马克思主义信念教育亟待加强。虽然上述相关数据显示,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但对照考察的数据却令人忧虑,认为“60%以上的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占23.7%。

  被调查者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认同方面存在矛盾心态。譬如,对“振兴中华,全国各族人民应有的一种共同思想基础”,明确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只占42.4%,更多的人选择将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思想一并作为共同思想基础,达到47.5%,这虽然体现了人们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肯定和儒家思想对于民众的深远影响,但也说明许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的关系认识模糊。如果考虑还有7.3%的人选择“儒家思想”、2.2%选择“其他”,这一比例则接近60%。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欠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还需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如何有效指导中国实际,如何反映时代精神、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等问题还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发展和检验;另一方面,西方价值文化的渗透和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增强等也给马克思主义教育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与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态度矛盾相联系,对于“什么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问题,认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占78.3%,但调查同时表明,由于当前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社会深刻变革所引发的一些问题,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并没有完全地展示出来,进而造成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暂时困难被进一步放大,对民众意识造成了消极影响。因此,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凝聚社会共同理想信念,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全过程的一项根本任务。

  部分成员对现实利益的追求超越价值理想。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直接体现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认同,这就可以据此问题的回应,反观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体态度。为此,我们设计了两个题目。一是“是否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结果显示,表示“愿意加入”达到85.6%,不愿意的仅为14.4%。二是“您认为您或别人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真正原因”。有相当一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入党“有利于就业和个人前途”。显然,对于现实利益的追求,已经成为部分人入党的根本目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措施有待加强。此外,课题组特别关注了社会成员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方法途径的看法与建议,其中也反映出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例如,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状”,认为“各级都很重视,但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有58.5%,认为“虽然都很重视,但缺少具体可行的措施”的有64.4%。我们在对十多个地级市、县宣传部、精神文明办的访谈中也发现,虽然党的文件中极力倡导,但各级相关部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普遍缺乏对应的路径、方法,这严重制约了融入的实效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探讨

  针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寻求一些富有成效的方法途径。不仅要从传播对象入手开展宣传教育,还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方式,使其真正入耳入脑入心,使广大社会成员自觉地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自己的工作、生活和理想追求。

  不断提炼和培育具有共识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对促进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可以使人民群众更好地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二是可以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实质的领会;叁是有助于发挥核心价值观在人民群众生活实践中的引领作用。

  如何提升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意识和觉悟意识,无疑是融入精神文明建设效果的关键。概括出表述上更为简明精练的核心价值观,是增强“融入”感染力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也是广大社会成员关注度颇高的问题。上述调查显示,在价值观要素的选择中,民众选择“公正”(71.8%)、“和谐”(61.5%)、“民主”(55.0%)、“仁爱”(47.3%)、“法治”(45.3%)、“人本”(43.7%)、“自由”(43.7%)的比例较高,尽管我们问卷中的主题词只有8个选项,但在十八大前进行的这项调查,与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具有惊人的相似度,足见十八大报告中的表述具有深厚的国民认同基础。

  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倡导”、“培育”表明我们党在目前的表述基础上提出了需要不断凝练、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在理论内涵提炼与群众认同中寻求最佳结合点,是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原则之一。

  要切实加强广大社会成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因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要特别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一是要引导广大社会成员认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认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本质上的区别;二是要让社会成员认识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区别和联系,其中重点把握的是“中国特色”的确切含义,避免理解上的庸俗化。

  此外,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教育深入人心,必须关注广大社会成员的现实利益诉求,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内蕴。调查显示,许多人在现实利益和理想之间缺乏统一的认识。这并不是说人民群众不重视理想追求,而是说在现实利益没有得到实现的前提下很难使他们形成执着的理想信念。这些现实利益,主要是指人民群众的一切合法权益,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

  必须使领导干部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行者。此次调查表明,广大社会成员对于领导干部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非常关注。对“您认为做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巩固工作可采取的措施”这一问题,选择“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贯彻、落实和践行情况与领导干部的考核和晋升联系起来”的占73.6%;选择“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的占64.2%。

  这些数据表明,党的领导干部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引领者,是感染和带动广大社会成员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②发挥他们的典范作用对于促进群众认同和自觉践行核心价值体系至关重要。因此,党的领导干部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努力践行者和典型示范者。

  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应当采取得力措施,提高引导能力。调查中在问及“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巩固工作可采取的措施”时,有88.6%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努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理论宣传和教育队伍”。另据我们对各地宣传部社宣处、精神文明办的访谈,发现,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普遍缺乏对应的措施和保障机制。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要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采取卓有成效的措施。

  (本文系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础碍厂008;课题组成员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李安林副教授对此文亦有贡献)

  注释

  1 参见陈延斌、周斌:“国外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及其启示”,《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10期。

  2 《论语·子路》。

(责编: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