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以人为本的中国金融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介绍

2013年11月20日15:48

由西南财经大学何泽荣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以人为本的中国金融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批准号07&补尘辫;窜顿014)已于2012年7月结项。

本课题最终成果共10章,分为6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导论”,阐明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党的十七大全面深刻地阐明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

第二部分论述以人为本的金融,包括第二章“以人为本的金融”。这一部分主要讨论了两个问题。

第一,以人为本是中国金融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金融业内在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的金融的核心是对人的尊重。一是要克服中国金融存在的相当严重的“金融排斥”。二是要促进金融业职工全面、自由发展,实现马克思的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要求。

第二,金融要做到以人为本必须实现金融自由。一是金融机构自主经营的自由,即金融供给的自由。二是客户选择金融产物与服务的自由,即金融需求的自由。要做到金融自由,就要正确处理政府管制与金融自由、金融竞争与金融创新、金融资源地区配置的均衡与失衡等关系。

第叁部分论述全面协调的金融,包括第叁章“全面协调的金融”。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了4个问题。

第一,全面协调的金融的理论依据是系统论。按照系统论观点,全面协调的金融首先是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对内对外经济)的协调,其次是金融经济内部各子系统的协调,再次是货币政策中的货币数量政策与货币价格政策(利率政

策和汇率政策)的协调。全面协调的金融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

第二,当前全面协调的金融的首要任务是促进中国经济的内外均衡。按照马克思的“生产的国际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两大部类”等理论,现阶段中国经济的对外失衡有其必然性。要解决中国经济的对外失衡必须从这个必然性中寻找。

第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表现为:虚拟经济通过财富效应和流动性渠道影响消费决策最终影响实体经济;虚拟资本的增长引起投资扩张和经济增长。

第四,用人民币汇率的大幅升值来纠正中国经济对外失衡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用滨惭贵经济学家发展的最新的宏观经济平衡法测算,2005年人民币真实有效汇率只偏离中期均衡汇率6%,人民币没有大幅升值的依据。为了适应中国经济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的提高,中国应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第四部分论述可持续发展的金融,包括第四章“可持续发展的金融”和第五章“金融监管与金融安全是中国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这一部分从以下6个方面探讨中国金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一,可持续发展金融的理论依据是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即经济的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使人类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和能力。在经济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我国金融可持续发展要以金融创新为基础,使我国金融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增强抗金融风险能力,化解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

第二,金融创新是中国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金融创新在推进金融可持续发展同时,也面临许多风险。①以美国引发金融危机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为例,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提出我国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应该很好地汲取美国抵押贷款证券化引起次贷危机的教训。②指数基金的风险管理对基金投资者、基金管理者和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都有重要意义。③证券投资基金的集中交易并没有表现出理性投资的一面,却体现出逐利驱动下的“操纵市场”的特征。④受投资者情绪的影响,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封闭式基金价格都存在过度波动和过度反应现象,影响了中国封闭式基金的正常发展。⑤作为金融创新之一的融券的费率按照成本加成定价模型确定。⑥应该关注谣言对股票市场形成冲击。

第叁,金融安全是中国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为了保证中国金融安全,①应该构筑金融安全的叁大支柱:掌握金融主权是国家金融安全的根本保障;稳健的银行体系是国家金融安全的坚实基础;谨慎灵活的外汇储备管理和适当的资本管制是国家金融安全必不可少的手段。②应该基于“免疫系统”观建立一种

自我免疫与外部管制彼此融合、相互促进的新的金融安全网。③在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的进程中,国有银行的国有控股对中国的金融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是我国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险是国民经济的“助动器”和“稳定器”。保险生态和谐是实现生态与保险良性互动的平台。为此,应该构建保险生态和谐度评价体系。

第五,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金融安全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金融全球化使我国金融面临的风险因素增多、金融安全的可控性减弱、金融风险的传染性急剧增强。而我国的金融业整体竞争力较弱、金融市场发育不充分、金融制度和金融监管的漏洞等使我国的金融容易暴露在全球金融危机之中,对我国的金融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第六,金融监管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金融监管要能保证金融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持金融监管在四个方面的独立性:定规独立、执法独立、机构独立和预算独立。但适度的独立性要以有效的制衡为前提。

第五部分论述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叁个重要内容,包括第六章“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之一:完善金融运行机制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第七章“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之二:加强我国金融体制最薄弱环节——农村金融”和第八章“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之叁:进一步深化我国商业银行改革”。这一部分讨论了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5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是金融运行机制的完善。①从金融体制角度,进一步提高中国金融的能量供给系统和指挥系统——中央银行的地位,进一步加强传导系统和新陈代谢系统——金融市场的作用,进一步整合中国金融的管理系统,将“一行叁会”变为“一行一部”(中央银行+金融监管部)的双寡头模式。②从货币运行的角度,要保证货币的正常循环:增强货币的主动供给(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发行的基础货币)、控制货币的被动供给(中央银行通过外汇占款发行的基础货币);强化金融市场的货币的价格(利率、汇率和金融资产价格)信号功能;控制货币的“熵”(不做功的货币)的增加。

第二,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加强金融体制的最薄弱环节——农村金融。①农村金融改革应该选择新的路径,即以功能(需求)为导向,实现农村金融的供给与需求的耦合。②经济和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良好的社会信用基础和组织的协调是农村小额信贷内生于经济的关键。③农户征信系统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信贷市场中贷款人与借款人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④为了解决农民融资难这一难题,政府担保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政府的农业投资对投资于农业的金融资金和民间资金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和多倍的扩张效应。

第四,我国目前是以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在深化我国商业银行改革中,利率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①存贷款利差仍然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按照风险与收益对称的原则,商业银行应该考虑贷款利率与风险对称关系,将信用风险的评估应用于贷款定价。②改进存款产物设计中存款利率定价方法,同时要研究提前支取对存款利率定价的直接影响。③存款保险制度的核心是存款保险的定价。我国可以根据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运用期权定价模型为存款保险定价。④在竞争性的银行信贷市场上,往往会出现公司变换贷款银行的情况,这种转移存在着转移成本。转移成本随公司特征和贷款特征而异。

第五,随着中国经济更多地融入全球经济和资本项目管制的减少,人民币汇率应逐渐改变目前的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实现真正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并不断增强汇率波动弹性,最终实现完全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更好应对外部经济、金融的波动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冲击。

本课题从2008年立项到2009年结项,正是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发展,并在国际上蔓延的时期,而美国次贷危机也给我国金融贯彻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本课题的第六部分讨论了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反思。

第六部分论述美国次贷危机及其救助方案,和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理论与实践的思考,包括第九章“美国次贷危机与对危机救助方案的评价”和第十章“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对金融理论与金融实践的反思”。这一部分主要研究了以下6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在推行资产证券化时应该关注证券化存在的风险。美国过度发放次级抵押贷款、监管失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道德风险等导致了美国的次贷危机。而资产证券化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产生来自于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博弈。资产证券化存在着风险转移与回流、扩散与放大机制,和抵押贷款规模自我膨胀机制。

第二,货币政策的多目标使美联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不得不平衡各方面利益,使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严重削弱。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使金融资产价格不稳定,次贷危机由此发生。这样,货币政策是否应该“盯住”资产价格成为关注的问题。在我国,要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没有必要直接盯住资产价格。

第叁,美国是当今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主要债务国,美元又是世界主要流通货币和储备货币,因此,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的国际传播渠道不同于过去发生的金融危机,它是通过金融渠道、贸易渠道和货币渠道迅速地传递到与美国经济、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从而导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第四,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再次引起对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思考。美联储将弹性货币供给的概念变成了无限期的货币扩张政策。滥发美元使全球对美元本位制度的信心基本丧失。全球金融危机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但随着美国经济受到外部挑战和内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美元的国际地位将有所下降。我国应该调整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并致力于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

第五,次贷危机发生之后各国都实行了扩张的货币政策。一是各国政府纷纷向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新注入的流动性如果在未来不能有效地冲销,就会埋下流动性积累过剩的隐患。二是扩大商业银行贷款。2009年上半年我国银行体系发放了7.37万亿元贷款,但从货币政策微观基础角度,贷款效率是低下的,且只有不到1万亿元贷款流入实体经济部门。

第六,美国次贷危机是美国金融监管制度弊端的集中暴露:过分相信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各自为政的监管体系产生监管“本位主义”和监管盲点;各监管部门的重复监管大大提高了监管成本;对违规金融机构惩戒力度不足。我们应该引以为鉴。

本课题的重要观点和对策建议

(一)重要观点

1、科学发展观是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中国金融应该是以人为本的金融、全面协调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以人为本的金融的核心是对人的尊重。全面协调的金融的首要任务是促进中国经济的内外均衡。可持续发展的金融的基础是金融创新、金融安全和金融监管是保证。

2、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是金融运行机制的完善:进一步提高中国金融的能量供给系统和指挥系统——中央银行的地位,进一步加强传导系统和新陈代谢系统——金融市场的作用,进一步整合中国金融的管理系统——“一行叁会”,保证货币的正常循环,强化金融市场的货币的价格信号功能,控制货币的“熵”的增加。

3、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还必须加强金融体制的最薄弱环节——农村金融;给予商业银行更多的存贷款利率的定价自主权;逐步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人民币的国际化和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

4、对美国的次贷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应该以马克思经济理论为指导给予理论的总结:准确分析中美贸易失衡的必然性;正确评价虚拟经济的“财富效应”;重视金融衍生产物风险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与政府干预的关系。

(二)对策建议

1、为了保证中国金融安全,我国应该构筑金融安全的叁大支柱:掌握金融主权、建立稳健的银行体系、实行谨慎灵活的外汇储备管理和适当的资本管制,并建立基于“免疫系统”的新的金融安全网。

2、在测算人民币汇率偏离均衡汇率的程度时,我们应该摒弃只研究汇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的购买力平价理论,而采用最新的、从分析中国基础经常项目、目标资本项目和储蓄—投资之间的内外均衡的宏观经济平衡法。

3、汲取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中多头监管的教训,我国应该整合各自为政的金融监管体系,将金融监管的构架从现在的“一行叁会”(中央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多边模式,变为“一行一部”(中央银行+金融监管部)的双寡头模式。

4、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加强金融体制的最薄弱环节——农村金融,以功能(需求)为导向实现农村金融的供给与需求的耦合,建立农户征信系统和政府担保机制及政府投资带动机制。

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

1、研究成果较为全面、系统地探讨了中国金融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的各个方面,为进一步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对人的尊重;全面协调的金融的首要任务是促进中国经济的内外均衡;可持续发展的金融的基础是金融创新、金融安全是保证;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是金融机制的完善。

2、课题在研期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迅速演变为全球性经济、金融危机。课题以马克思经济理论为指导对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原因、国际传播渠道、金融创新风险、金融监管缺失、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以及对我国金融未来发展的启示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和理论总结。

3、对于中国金融安全叁大支柱的构建的研究报告《构建中国金融安全体系,实现中国金融可持续发展》被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稳定部以《金融稳定工作简报》(内部资料)2009年第15期(总第103期,2009年8月18日)刊登,并很快得到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重视,各有关部门负责人都阅读了该报告。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领导在2009年9月9日的批示中,对该报告给予高度评价:“该文重点对我国金融安全现状从宏观经济、银行体系和货币安全叁个方面进行了评价,并对构建我国金融安全叁大支柱提出建议。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还将该报告报送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

4、对于最新的人民币汇率偏离均衡汇率的估计方法的研究成果《人民币汇率偏离均衡程度的估计:在宏观经济平衡框架下的分析》于《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第10期发表后,立即引起了国内高层决策部门的重视。2008年11月4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全文转载该成果。2009年4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全文转载该成果。2009年10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治协商会议联合举办的经济系列专题(2005)“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刊登了该成果的标题。

5、对于农村金融改革的新路径的研究成果《供需视角下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研究》刊登于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金融研究报告》(2009,11),获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2008年重点课题叁等奖。

6、项目负责人:何泽荣

项目组成员(子课题负责人):张桥云、赵静梅、徐加根、

陈永生、王擎、贺国生、刘攀、邹宏元、徐艳

项目承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2007年度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招标项目

《以人为本的中国金融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批准号:07&补尘辫;窜顿014)

(课题组提供)

(责编:张湘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