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基于西北边疆安全的新疆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成果介绍

2013年11月20日15:46

由石河子大学龚新蜀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西北边疆安全的新疆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批准号07&补尘辫;窜顿028)已于2012年4月结项。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新疆地域辽阔,地广人稀,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基地,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我国西北边疆的战略屏障。其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与八个国家接壤,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多生态、多资源、多体制共生。新疆的城镇化道路不同于国内外任何一条城镇化道路,新疆的城镇化道路是在遵循国内外城镇化发展一般规律即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和实现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上,还具有保障生态安全、实现边疆稳定和国家安全重要的特殊功能。面对新疆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带动能力不强且差异明显,城镇化进程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胁迫效应,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稳定问题重视不足等许多现实和潜在的问题,分析新疆城镇化发展基础与现状,探讨城镇化与西北边疆安全的互动机制,研究新疆特色城镇化的动力机制,构建基于西北边疆安全的新疆特色城镇化实现路径,以便积极推进新疆城镇化建设,实现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保障新疆生态安全,实现边疆稳定和国家安全。

(二)研究意义

新疆的城镇化道路是在特殊的人文地理区域、特殊的内外部环境中、特殊的行政体制背景下,按照特殊的布局和规模要求、依托特殊的资源禀赋、依靠特殊的动力机制,具有特殊功能的城镇化道路。新疆城镇化无法简单套用国内外已有的城镇化理论,新疆的城镇化在遵循国内外城镇化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本课题通过对新疆城镇化的特殊性、新疆城镇化发展的一般功能与特殊功能、新疆特色城镇化与西北边疆安全的互动机制的研究,探索并构建适应新疆特色的城镇化理论,提出了基于不同动力机制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及实现途径,对积极推进新疆城镇化建设,实现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生态安全,建立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形成各族人民共同具有的主体行为习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增强各族人民维护边疆安全和共同建设新疆的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为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快速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政策参考,为我国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通过推进城镇化的发展,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生态安全和边疆稳定探索了一条全新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为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范式。因此,基于新疆城镇化的显着特殊性,对基于西北边疆安全的新疆特色城镇化道路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又是一项十分紧迫的现实任务。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对策建议

(一)主要内容

一是新疆城镇化道路的特殊性——比较研究。对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以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道路进行比较,对小城镇主导的苏南城镇化模式、依托大城市辐射型的京郊模式、城市融合型的长株潭一体化城镇化模式、农业推动型的山东寿光城镇化模式、私人资本推动型的浙江温州城镇化模式、外资推动型的珠江叁角洲城镇化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指出新疆城镇化在遵循国内外城镇化发展一般规律的同时,在城镇化功能、外部安全环境、城镇适度规模与合理布局、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资源依托、动力机制等方面,都具有新疆的特殊性。

二是新疆城镇化与西北边疆安全的互动机制。首先提出新疆城镇化发展的一般功能即促进经济发展,特殊功能即保障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在此基础上,从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服务业发展叁方面对新疆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进行分析;从生态环境恶化对城镇化的约束效应、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效应和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增值效应叁个方面对新疆城镇化与生态安全的互动机制进行分析;从城镇化对边疆稳定的保障机制、边疆稳定对城镇化的支撑机制两方面对新疆城镇化与边疆稳定的互动机制进行探讨。

叁是新疆城镇化发展的现实基础。从新疆区位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基础、政策支持四个方面分析了新疆城镇化的依托基础,并对新疆城镇化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分析,在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新疆城镇化水平的区域差异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新疆城镇化水平地区分类及发展方向。

四是新疆城镇化道路的绩效测度与评价。利用面板数据回归对新疆城镇化道路的经济绩效进行分析,采用系统动力学耦合模型对生态绩效进行分析,从生活方式与社会阶层、科教事业与社会保障、收入差距与城镇就业、社会冲突与城市犯罪、民族融合与社会稳定等方面对社会绩效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指出新疆城镇化道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经济因素、资源环境因素、人文社会因素、制度因素四个方面探讨了新疆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五是新疆特色城镇化的战略规划。首先从新疆特色城镇化的战略地位、现实困境与国家使命、战略要求与任务叁个方面提出新疆特色城镇化的战略背景与要求,并提出新疆特色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疆特色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战略阶段和战略重点,即积极发展乌鲁木齐都市圈,优先发展北铁沿线城镇带,加快发展南铁沿线城镇带,大力发展东疆地区城镇群,着力发展边境城镇开放带,加快推进兵团新型团镇建设,重点建设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六是新疆特色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从内源动力机制、外向动力机制、市场动力机制、政府动力机制四个方面对新疆城镇化动力机制现状进行分析,利用面板数据对新疆城镇化动力机制的绩效进行研究和评价,指出现有动力机制存在的缺陷及成因。通过对国内外城镇化动力机制的经验借鉴,具体构建了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东疆地区、北疆西北部地区、南疆东北部地区、南疆西南部地区以及兵团各具特色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七是新疆特色城镇化路径选择。通过对国内外城镇化发展路径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新疆特色城镇化的路径选择。即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中心集聚型城镇化路径,资源开发型城镇化路径,边贸口岸型城镇化路径,旅游依托型城镇化路径和农业产业化型城镇化路径;从生态安全的角度提出生态移民型城镇化路径和限制开发型城镇化路径;从社会稳定的角度提出政治戍边型城镇化路径,政府推动型城镇化路径和兵地融合型城镇化路径。

八是新疆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支撑体系。从新疆特色城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支撑、政府调控、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新疆特色城镇化道路支撑体系的具体措施。

(二)重要观点

1.新疆的城市规模不可能太大,最优城市规模如何确定,既要考虑经济成本和收益问题,也要考虑新疆人口分布对边疆安全的影响。

城镇规模过小,土地使用效率较低,公共交通、污水处理、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无法发挥其规模效应。城镇规模过大,也容易产生环境污染、交通阻塞、犯罪率上升及城市管理等诸多问题。新疆城镇化既要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还要确保我国的边疆稳定,更要确保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目前新疆地广人稀,如果实施大城市战略,城市化布局难以覆盖1/6的国土面积,无法发挥战略屏障作用。换句话说,新疆的城市规模不可能太大,最优城市规模如何确定,既要考虑经济成本和收益问题,也要考虑新疆人口分布对边疆安全的影响。

2.新疆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既要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也要促进不同文化的交融,还要特别保护民族、宗教、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切实维护民族团结。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多文化共存的特殊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超过一半,维吾尔、哈萨克、回族等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同汉族差异较大。多民族共生,多宗教交汇,多语言共存、多文化交融,是新疆城镇化中城镇管理的显着特征。在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中,既要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也要促进不同文化的交融,还要特别保护民族、宗教、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因此,新疆的城镇化道路既具有一般城镇化的特征,同时体现出鲜明的特殊性。这是地域辽阔的中国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新问题、新挑战。

3.新疆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城镇化发展总体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各地区的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均衡,应从基础设施、社会保障、政策与制度支持叁个方面加以保障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

新疆总体的城镇化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工业化发展处于由初级向中级过渡的的阶段,二者之间发展不协调,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同时,新疆各区域的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均衡,天山北坡区的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最高,南疆西北部区的城镇化与工业化水平最低,各个区域均存在着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的现象,其中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的城镇化超前于工业化的发展,兵团所属的四个城市城镇化超前于工业化,其它地区主要城镇均存在着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的情况。因此,天山北坡区应当在良好的工业化基础上提升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水平,以技术创新进一步推动工业化进程,同时大力发展第叁产业,并构建以乌鲁木齐为核心的都市圈,有效实现城镇聚集效应与规模效应;东疆区应当依托该区域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通过大力发展能源工业来带动区域工业化进程,使本地资源更多为本地工业化和城镇化服务,准确定位城市职能,发挥城镇聚集效应;北疆西北部区应主要依托区位优势,发挥资源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出口加工产业的发展带动地区工业化进程,同时建设以伊宁为核心的开放型城镇集群,以城镇聚集效应为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南疆地区应凭借塔里木油气田大开发的良好契机,充分发挥南疆农牧资源优势,以能源工业、棉纺、农产物加工叁大产业带动地区工业化进程,同时以库尔勒、阿克苏、喀什为核心建设南疆城镇集群,推动地区城镇化进程。此外还应从基础设施、社会保障、政策与制度支持叁个方面加以保障。

4.新疆城镇化发展总体水平低,规模结构不合理,空间分布不平衡,地区差异明显,应制定相关配套政策,统筹协调经济发展,加快新疆各县市经济结构调整,完善新疆城镇化体系,促进新疆各地区城镇化协调发展。

从新疆总体城镇化发展来看,新疆城镇化进程经过曲折、艰难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其城镇化发展在空间结构上呈现出绿洲分布、北密南疏、间距远、块带状等特征,在规模结构上呈现出首位度高、中小城市比重偏高等特征,在动力机制上呈现出国家主导、计划投资等特征。其城镇化发展中呈现出总体水平低,规模结构不合理,空间分布不平衡,地区差异明显,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亟需解决和完善。因此,新疆城镇化的发展,一是要统筹协调经济发展和维护边疆稳定;二是合理利用新疆有限的资源,在寻求各地区不均衡发展的同时,最终实现全疆的均衡发展;叁是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加快新疆各县市经济结构调整;四是完善新疆城镇化体系,推进城镇合理布局的实施。

5.新疆城镇化在充分发挥市场动力机制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政府行政力量的强力推动,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通过面板数据计算,在推动新疆城镇化发展的四种动力中,政府动力最大,其次是内源动力,再次是市场动力,最后是外向动力。但动力机制的绩效由高到低依次是市场动力机制、政府动力机制、内源动力机制和外向动力机制。但就新疆情况而言,完全依靠市场力量来推动城镇化发展,难以兼顾新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安全的双重目标,城镇的布局难以服务于我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同时也会大大延缓新疆城镇化的进程。因此,新疆城镇化在充分发挥市场动力机制的同时,更加注重政府行政力量的强力推动。换句话说,新疆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应该是在政府行政力量强有力推动确保西北边疆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市场机制拉动最大限度推动新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须更多的依靠政府的引导,先建设“城”,后发展“市”。根据新疆不同区域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产业基础和人文社会条件,天山北坡经济带适宜构建以市场动力主导的动力机制,东疆经济区适宜构建以内源动力主导的动力机制,北疆西北部经济区适宜构建以外向动力主导的动力机制,南疆东北部经济区适宜构建内源动力与市场动力并重的动力机制,南疆西南部经济区和兵团适宜构建政府动力主导的城镇化动力机制。

6.新疆不同地区城镇化发展动力的差异决定了路径选择具有多元性、动态性,必须因地制宜构建不同地区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新疆由于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及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不同,城镇化的动力各不相同。城镇化发展动力的差异决定了新疆特色城镇化实现路径的不同,不同区域城镇化的路径选择服务于其城镇化进程中的不同功能,新疆城镇化道路的特殊性决定了新疆城镇化的功能定位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新疆城镇化发展的具体路径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城镇化路径,即中心集聚型城镇化路径,资源开发型城镇化路径,边贸口岸型城镇化路径,旅游依托型城镇化路径,农业产业化型城镇化路径;保障生态安全的城镇化路径,即生态移民型城镇化路径,限制开发型城镇化路径;维护边疆安全的城镇化路径,即政治戍边型城镇化路径,政府推动型城镇化路径和兵地融合型城镇化路径。此外,由于同一地区城镇化的功能是多重的,这就决定了新疆城镇化的路径选择是多元的和动态的。

(叁)对策建议

1.新疆特色城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新疆地域广大,交通条件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新疆应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以乌鲁木齐为自治区最大的交通枢纽,以大中城市为网络节点,公路运输为主体,铁路运输为骨干,民航和管道运输相配合的畅通、便捷、安全的现代化综合立体运输网,强化区域联系,整合全区资源,促进全疆的城镇化协调发展;二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当重点关注城镇交通建设,城镇园林绿化,污水和垃圾处理以及学校和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针对新疆城镇化进程中的特殊性有重点、有先后地实现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增强城镇对产业、资源、技术和人才的吸引力,加快城镇化进程;叁是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方面。新疆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污染较大的工业项目会进一步恶化新疆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所以,新疆应制定合理的城镇规模和布局方案,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污染小、节水型工业,加强污水收集和处理等综合治理工程建设。

2.新疆特色城镇化的产业支撑

产业发展是带动城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新疆特色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选择主要是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应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不同地区城镇化的功能相适应。产业发展方面应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设备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做大做强现有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推进农牧产物生产向农牧产物流通和精深加工转变,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大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牧业科技水平,大力培养新型农牧民,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率,实现从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的跨越,以加快农牧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二是加快第二产业发展。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大力发展棉纺产业、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引导公司开发石油、石化、煤化工等重化工业的中下游产物,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升第二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要限制和取消一些耗水型、高污染的重工业,加强污染治理技术的改造;叁是推进服务业发展。积极发展特色旅游业、现代物流业、营销服务、融资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员工培训和进出口服务等服务业,增强服务业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后劲。

3.新疆特色城镇化的政府调控

一是政府财政支出方面。在新疆的城镇化进程中,大量的公共品均是由政府投资,政府财政支出对新疆城镇化进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南疆城市的发展,要打破仅仅依靠本地农民转移“进城”的传统思路,可以通过政策补贴等手段从北疆甚至从内地吸引更多的人口形成民族混居的新兴城市;二是政府城镇管理方面。要改善城镇管理体制,尊重民族习惯,建立健全法治管理体系,设立更为专业的城镇管理专门机构,加强社会安全的监管和民族融合的宣传教育工作;叁是政府投资政策方面。建议今后10-15年内,国家在安排城建资金时,重点向新疆倾斜,在引进外资时,国家应该在政策上给与新疆较多的优惠政策,通过大量引进外资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允许新疆根据实际情况,筹集城建资金,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东部城市向新疆进行城市建设投资,以便逐步使新疆的基础设施达到基本配套。此外,政府应给资源型城市留取一定比例资源开发补偿费,以加大这类城市基础设施投入能力,尽快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使新疆城市的资源优势真正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在旅游城市中,政府应考虑提取一定比例旅游收入,专门用于发展旅游城市的基础设施。新疆特色城镇化路径的实现必须更多地依靠政府政策地引导与支持,针对不同的城镇化路径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4.新疆特色城镇化的制度创新

一是以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为突破口,加快城镇化步伐。改革新疆现有的户籍管理制度,首先要从法律层面入手,修改以往因年代久远而不能适应新疆新形势的户籍管理条例和法规,加快新的《户籍法》出台。其次是根据新疆不同地区和不同层次城镇的社会发展需要和综合承受能力,适度鼓励劳动力跨地区间流动,并张弛有度地放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流动的限制。对于各地区的小城镇,尤其是南疆和东疆地区需要优先发展起来大中城市周边的卫星城镇,以及北疆欠发达地区具有特殊职能的城镇,应充分放开户籍管理的限制,对迁入城镇的农民,给予与城镇非农业人口同等的待遇,并根据其需要,确立其户口性质和身份地位,解决农民进镇的后顾之忧,从而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小城镇集中的城镇化进程;二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首先要加强新疆劳动力就业保障机制,实现新疆农村转移富裕劳动力充分就业。其次是建立覆盖全部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证新疆农村转移剩余劳动力在城镇能“留得住”。再次是建立合理的社会保险基金分担机制,逐步推进养老事业和医疗社会保障面向新疆全体城镇居民;叁是节约土地,完善城镇用地制度。首先是完善新疆土地基准地价评估体系,规范新疆土地使用市场。其次是调整和优化新疆城镇内部的用地结构,适度扩大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再次是吸引农村人口进城购房买房,缩小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最后要改革耕地保护体制,最大限度保护农用耕地,通过完善土地租、税、费等方式,提高耕地占用成本,实现耕地生态资源免遭破坏;四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适当调整行政区划。首先要明确新疆各级城镇的行政地位,理顺其间行政关系,根据城镇不同层级制定不同的发展要求和管理措施,以便于提高城镇运行和管理效率。其次是修改新疆现行设市、设镇标准,将符合区域布局要求和设置标准的县域整改为市,使其成为大中城市周边的新卫星城市,以便于大中城市扩散效应的承接和传递。再次要对新疆境内距离较近的县市进行合并,将伊宁市、喀什市、阿克苏市、和田市和库尔勒市与周边较近县域合并后,建成较大的行政建制,以提高全疆大中城市数量,完善新疆的城镇规模等级结构。最后建议撤销新疆一些地(州)一级行政机构,将哈密、吐鲁番、博乐等市直接改为地级市,以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市的极化和辐射能力。

叁、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

(一)成果的学术价值

1.创新特殊地区城镇化理论

新疆的社会结构和自然表征十分独特,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多语言、多体制、多生态、多资源是其重要特征。因此,新疆的城镇化无法简单套用国内外现成的城镇化发展理论,必须在借鉴国内外基本理论成果与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适应新疆特色的城镇化发展理论,构建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模式,是对城镇化发展理论的创新。

2.创新边疆地区城镇化发展与边疆安全的互动机制理论

通过探索新疆特色城镇化发展与边疆安全的互动关系,拓展了当代中国城镇化理论的研究内容。“西北定,国家安”,是对边疆安全与国家安全内在关系的历史经验总结。长期以来,“叁股势力”严重危害新疆发展,成为危害新疆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乱源。如何实现“西北定”,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课题将通过对边疆安全与新疆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研究,探索一条适合促进新疆发展与边疆地区稳定的特色城镇化道路,探索并建立了有关边疆地区城镇化发展与边疆安全互动关系的理论,是对我国的边疆发展理论的创新。

3.探索城镇化发展、人口流动、文化交融叁者互动理论

城镇化带动人口流动,进而促进文化交融,文化交融又从根本上推动各民族和谐相处,这是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的边疆地区保持长治久安的根本基础,也是强化中华民族向心力的战略举措;人口流动促进城镇化发展,进而为文化交融创造条件,这是各族人民共建和谐边疆、维护祖国统一的社会基础;文化交融又有效拉动人口流动,进而有利于提高城镇化水平,这是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根本途径。本课题探讨了叁者的相互关系,在全面总结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叁者互动的内在机理及叁者互动理论。

4.探索特殊地区城镇化的动力机制理论

传统理论认为,城镇化的驱动力主要来源于“市场机制”这一“看不见的手”,这是一般地区城镇化的普遍规律。但在特殊地区和特殊时期推进具有特殊功能和特殊目标导向的城镇化,其动力机制值得深入探讨。本课题结合新疆的特殊性,深入探讨了“市场机制”这一“看不见的手”和“政府推动”这一“看得见的手”在特殊地区城镇化中的各自作用,充分论证了“政府推动”在特殊地区城镇化中的重要地位,说明了特殊地区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具有相应的特殊性,进而丰富和发展传统的城市化理论。

(二)成果的应用价值

1.为解决边疆多民族地区发展难题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目前新疆的发展受到“叁股势力”的严重危害,同时新疆地广人稀,经济基础薄弱,生态脆弱,民族宗教语言多样化,这些也严重影响了新疆的发展。本课题突破传统的市场驱动型城市化发展模式,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出了基于边疆稳定和生态安全的新疆特色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体系,即政府主导、市场调控、外向拉动、资源支撑,探索基于边疆安全的城镇化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和对策,为解决边疆多民族地区发展难题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2.为管理层制定人口流动与边疆安全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新疆人口比重、经济总量与国土面积严重失衡。研究并实施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于新疆建设的伟大事业,有利于大大缓解新疆地广人稀、经济落后的状况。同时可以大大改善边疆地区社会结构,特别是可以改善新疆地区人口结构并增强边疆安全。本课题通过对新疆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研究,提出了人口流动、社会结构调整和边疆安全的良性互动的政策建议,为管理层制定人口流动与边疆安全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3.为国家边疆安全决策提供政策建议

新疆的稳定历来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也是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把新疆城镇化纳入国家边疆安全的总体战略,通过对新疆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的研究,从城镇规划、城镇建设、制度保障、财政投入、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生态维护、就业促进、民族文化培育、产业创新、人口结构、教育公平等重大战略问题上进行全面研究并提出对策,以实现边疆稳定和国家安全,为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发展探索一条全新的道路,也为国家边疆安全决策提供政策建议,同时为世界多民族地区通过城镇化实现多民族融合提供范式。

(叁)成果的社会影响和效益

1.已在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60篇(颁厂厂颁滨来源期刊16篇、核心期刊31篇),其中30余篇文章多次被引用。

2.已提交10篇成果要报

成果要报一:基于西北边疆安全的兵团特色城镇化发展研究

成果要报二:新疆城镇化区域差异、集聚能力及生态环境研究

成果要报叁:新疆特色城镇化发展问题研究

成果要报四:城镇化发展中的产业转型问题研究

成果要报五:新疆城镇化空间布局及协调发展策略

成果要报六:兵团特色城镇化模式选择

成果要报七:新疆城镇化道路的特殊性和边疆特色

成果要报八:新疆特色城镇化动力机制构建研究

成果要报九:新疆特色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

成果要报十:西北五省区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

3.将出版46万字的学术着作《基于西北边疆安全的新疆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

4.研究报告“基于西北边疆安全的兵团特色城镇化发展研究”应兵团社科规划办的要求,成果已提交到兵团社科规划办。&苍产蝉辫;

(课题组提供)

(责编:张湘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