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人民大学梁树发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叁个代表”重要思想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批准号05&ZD039)已于2012年2月结项。
一、项目原定研究计划的执行情况
在申报该课题时,社会建设概念刚刚提出,究竟应该如何理解这一概念,理论界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一致的看法。根据当时课题组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程度,我们制定了以下研究思路: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首先是对“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等概念的涵义给予明确的解释和规定。理清同经济、政治、文化一起构成“四位一体”这一总体的一个方面的“社会”与作为“四位一体”这一总体的“社会”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对“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等概念作出正确的理解和解释。
第二部分:对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论述、列宁、斯大林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论述、毛泽东思想中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邓小平理论中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叁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分别进行深入的考察、研究,把其当作一项开拓性、奠基性的工作来做。通过科学、严谨、深入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上述阶段中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各具体形态作出科学的概括。
第叁部分:在搞清楚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的前提下,着重探讨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实际步骤,深刻认识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意义及其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关系,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对于现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根本指导意义。
课题组在研究中,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本质和内容的认识不断明确,形成的一种基本看法和思路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民生工作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核心,或者说是它的基本内容。因此,本项目最终以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六大内容为主线来展开对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研究。
二、成果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重要意义
(一)成果的主要内容
该成果的主要内容由六部分组成:导论;第一编,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中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第二编,列宁主义中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第叁编,毛泽东思想中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第四编,邓小平理论中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第五编,“叁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导论,我们循着理论、历史和现实相统一的思路,从理论渊源的角度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念和理论提出的逻辑必然性;从历史经验教训的方面阐述了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历史必然性;从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世界发展的经验现实中阐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系统论述。马克思认为,社会是一个活的有机体,它由相互联系的多个系统和多种要素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与功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而变化。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构成“四位一体”。社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是指上述“四个要素”的统一,泛指人类社会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狭义的社会是指“四位一体”社会大系统中的社会子系统,它是指经济、政治、文化之外的广泛的社会活动、社会生活领域。依据社会的广义和狭义的区分,社会建设也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社会建设,指整个的社会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狭义的社会建设,则着重于与经济、政治、文化并列的社会生活子系统的建设与治理。它大体包含社会价值整合、社会制度(体制)建设、社会组织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在社会实际生活层面,它则表现为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民生问题的解决和民生建设。
第一编,主要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中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他们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作了原则性的说明和预测。对于物质利益问题的论述是他们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起点;他们批判了资本主义“把人训练成机器”的教育本质,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思想;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他们形成了社会主义社会普遍就业的思想;在批判地继承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对于未来社会收入分配理论的基础上,他们通过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于这个问题的批判,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和社会主义初期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理论;他们批判了资产阶级国家社会管理职能的有限性,提出了以人民为主体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管理原则和共产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的管理模式;他们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保障资金的剩余价值来源本质,对未来社会的社会保障作了科学的设想;他们的思想中还有着丰富的对于科学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生态思想。
第二编,主要阐述了列宁主义中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列宁领导苏联人民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时代,在把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运用于俄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新思想和新观点:教育在整个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基础作用;将社会主义劳动就业制度的建设,作为苏维埃俄国实现革命完全胜利并继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将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益提高到关系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高度;初步探索了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以国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社会保障模式;提出要由“夺取俄国”转变为“管理俄国”。列宁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思想和实践具有探索性、开创性和示范性,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推进社会建设的宝贵经验。
第叁编,主要阐述了毛泽东思想中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者,他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又经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创了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模式: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提出了以教育的普及和教育公平为原则,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以人为目的、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方针、教育者首先受教育为理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途径的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模式;提出了按照统筹兼顾的方法和按劳分配的原则,实现社会公平的社会主义分配思想;以宪法为根本保障,以“包下来”为原则,以解决就业、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稳定社会秩序和治理水患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以统筹“十大关系”为主题、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为途径、为人民服务为目的的社会主义管理思想。由于社会主义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一般社会建设的经验,更缺乏社会生活建设、民生建设的经验,所以毛泽东的许多探索虽卓有成效,但他的许多好的思想没有能够充分展开。
第四编,主要阐述了邓小平理论中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形成了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认识。具体地讲,他提出了“叁个面向”的教育发展战略和教育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教育发展原则;通过加快经济发展和发展多种所有制来扩大就业的社会主义就业思路;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的、以先富带动共富的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以实现社会公平为目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计划生育国策为导向的医疗卫生思想;以改革为特征,破除传统管理体制种种弊端,和以社会效益为衡量标准,从国家领导体制的高度建设的社会管理思想。
第五编,主要阐述“叁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叁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对于中国如何发展的理论创新,包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成为科学发展观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直接思想来源。“叁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论述,具体包括:教育是具有公益性、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基础设施,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做好下岗失业再就业工作为重点,统筹深化改革和扩大就业关系的就业模式和体制;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和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以预防保健为主,中西并重,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爱国卫生运动和群众体育运动模式;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为主题的社会管理思想。
(二)成果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
第一,逻辑与历史性统一的方法。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论述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理解,既不苛求古人,也不对他们的思想根据现实需要做无根据的拔高,贯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第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我们的研究是为了理解现实和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而不是做文章。我们特别注意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与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相结合。注意发现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一般规律,同时也注意发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建设的特殊规律;
第叁,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方法。我们注意对世界社会主义和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实际的研究,学会从具体的社会事实中发现本质的、稳定的、规律性的联系,把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经验上升为理论,从而发现马克思主义的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原理。
第四,比较的方法。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各个阶段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同时也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的研究中贯彻“差异原则”,即发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各阶段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方面的独特形态。
(叁)成果的重要意义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内涵、特征、过程、规律,对马克思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基本理论、观点有了一个清晰的把握,从而对于我们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和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理论支持。
同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叁个代表”重要思想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问题的研究,就其本来性质来说,不是一项纯粹学理性的研究,而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研究。它将直接惠及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直接惠及对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直接惠及以民生为重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同时,对于我们认识和总结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经验和教训,也具有直接的现实的意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叁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思想资源,它不仅为我们正确地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也为科学发展观直接指导下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发展和体系建构提供理论依据,为正在开展的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从而也为在新的历史时期从一个特殊角度推动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叁、尚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根据我们在研究中接触到的实际问题,有些内容并不能全部反映在项目研究成果中,因此,项目是按原定计划完成了,但是有些问题还需要我们接着进行深入的研究,比如:
1.对于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内涵,学术界实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哲学界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可能不同于社会学界、政治学界和管理学界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如果说这种理解的学科的差异性是正常的话,那么有的学科对于这个概念的科学性、合理性的怀疑与否定,就是值得注意的了。
2.对于在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的那一段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实践如何估价、对斯大林的有关论述如何评价,这是本项目的研究没有涉及的内容。对于苏联和其他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应成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的对象。
3.本项目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历史传承,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各阶段的具体理论形态作的一个呈现,因而主要是一个理论层面的东西。而对于这些科学的理论如何根据现实的实践进一步发展,以及它的合理的现实的内容如何转化为现实的实践,即对于它的途径、机制的探求,还是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