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严把学术尊严的“关卡”

——记认真负责的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项目审核人群体

2014年01月06日08:51来源:

原标题:严把学术尊严的“关卡”

  每个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项目的成功结项,都有很多人为之付出心血。这其中,有一个默默无闻而又不可或缺的群体,这便是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项目审核人。

  成果填报是否属实,经费使用是否合理,专家评语是否恰当,文本是否符合学术规范……他们一项项地仔细核实,并向全国社科规划办书面递交最终意见。工作繁重而关键,容不得丝毫懈怠。

  他们的名字极少出现。然而,一颗维护学术尊严的赤诚之心始终不变。

  “寸土”不让 一丝不苟

  一份份项目审核意见摆在案头。铺展开来,每份都洋洋洒洒数千字,对所审核项目从头至尾条分缕析、直指问题,其思考之深入、考证之精细、态度之严谨跃然纸上。

  对于初次审核的项目,审核人结合鉴定专家的意见仔细核查,既指出项目的可贵之处,更一针见血地点出弊病——

  某个项目的审核意见近3000字,其中2000多字花在了核查抄袭、剽窃上,不但查考引用文献的页码、期数是否真实准确,还详细指出了正文抄袭部分的由来脉络,甚至标出了原文的网络链接;

  为审核某个项目,审核人详细查阅了该领域的最新政策、总体情况,除了认同鉴定专家指出的“文献资料来源不明”的问题,还做出了“缺乏研究基础,大量抄袭他人成果”的进一步判断。

  对于修改后参加复审的项目,审核人更是不遗余力。

  某个因不合格被退回去修改的项目,不但没有接受鉴定专家的意见并做修改,反而给出大段辩词。审核人充分重视这一情况,对项目成果、鉴定专家意见、课题组辩词进行深入研判,得出结论:“总体看,专家指出该成果的错误与瑕疵是准确的,对该成果的批评是实事求是的”,并对所有问题逐一进行了详细说明,最终建议课题组端正学风、认真修改,否则,“建议终止研究”。

  “诚实守信是保障学术成果可靠性的前提。对专家的重要意见,课题组没有进行认真修改,且不诚实,建议终止研究,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通报。”这是审核人写在某个项目复审意见末尾的一段话。针对这个项目,审核人把所有专家意见和修改内容一一列出、逐条对照,存疑之处仔细查核,最终发现,“所列出的绝大多数修改内容是假的”“大量拼凑、转述、变相抄袭现有成果”,最终写下了毫不姑息的审核意见。

  不但审核项目本身,也审核鉴定专家的意见。

  “某专家在肯定成果的同时,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建议列为认真负责的鉴定专家;某专家的评价明显与事实不符,建议记入‘信誉不良专家’名单。”这样的建议,经常出现在审核人笔端。

  提出如此尖锐的意见,审核人难道没有丝毫顾虑?

  “问心无愧,心安理得。”他们坦然地告诉记者,“必须切实维护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应有的水准和声誉。”“国家水准”这个主题词,是审核人肩头沉甸甸的担子,也成了他们头脑中时刻紧绷的弦。

  不辞辛劳 无怨无悔

  “每次审核,都感觉时间不够用。”审核人普遍觉得时间紧、任务重,但是,他们从未想过放松审核要求,宁愿自己付出辛劳,也要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审核一个项目,究竟要付出多少辛劳?

  一位审核人在长期工作中总结出了“五必看”:仔细查核项目经费开支明细、项目报告、成果介绍,以及省区市规划办审核意见、5位鉴定专家意见,并根据各方面情况归纳、分析,作出综合判断。按照这样的流程,一个项目最少也要花去一整天时间。如果遇到没有如实填报阶段性成果或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还必须调阅此前成果、借助数据库查实,所用时间更难估量。

  对经修改后重新审核的项目进行复核,程序也堪称严格——首先审看课题组撰写的修改说明,再看其是否吸纳了鉴定专家提出的重要意见。然后,逐一审核所述修改内容是否属实、未按专家意见修改处的理由是否充分。

  审核结束后,还要根据所发现的问题撰写审核意见,其翔实准确程度,不亚于一篇学术论文。

  在长年累月的高强度审核面前,审核人从不叫苦。他们大多还承担着其他工作且人过中年,却和年轻人一样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焚膏继晷、加班加点,对他们来说已是常事。

  一位审核人的家人生病住院,他晚上陪床看护,白天坚持上班。但由于年岁较大,夜晚陪床睡眠不好,白天有时精力不济。为避免耽误工作,他就利用中午加班,尽管这样,他还是觉得心有歉疚。

  “再累也值。”审核人对自己的辛苦付出看得十分淡然,“只要我们发现的问题能够得到重视,引起广泛关注,能够为清除‘学术垃圾’、净化学术空气作一份贡献就足够了。”

  匡正学风 任重道远

  “不可否认,有一部分送审成果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看到这种情况,真为国家学术资源的浪费感到心痛。”这是审核人共同的感慨。

  在他们看来,屡有发生的学术不端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术公信力和理论创新能力。

  “拼凑式”编纂成果,既不开展实际的调查研究,也不进行严谨的文献研究,仅靠二手资料的复制加粘贴低水平重复前人研究,这是当下社会科学研究的“致命伤”。除此之外,填报虚假阶段性成果、不符合学术规范、引文注释造假……有时也出现在某些项目当中。

  “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些成果成千字、上万字甚至数万字直接抄袭他人成果,甚至通抄他人整篇文章,从引言至结语,一字不漏!”对此,审核人十分愤怒。

  对个别鉴定专家不负责任、敷衍塞责的现象,审核人也直言不讳地提出批评。

  令审核人感到十分欣慰的是,全国社科规划办一直非常重视遏制不良学风、惩治学术不端,近年来,更是加大了奖惩力度,态度鲜明地站在优良学风一边。2013年以来,全国社科规划办严格把关,果断终止了一批质量不过关的项目,并在网站进行公开通报。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加强对项目质量的管理与审核,并对认真负责专家给予表彰。在这样的导向与约束下,越来越多的学者表现出令人称道的素质与良知。

  一位审核人告诉记者,他在最初审核时把关较松,不忍心“下狠手”,是全国社科规划办负责人的一席话触动了他——“审核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项目是一项极其重要、极其严肃的工作,要抱着对国家、对科学、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既要严格把好‘进口’这道关,也要严格把好‘出口’这道关,要筑起一道坚固的‘围基’,保证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项目成果的较高学术水准。”这是对审核人的嘱托,更是对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的期待与忠告。(本报记者 王斯敏 杨 谧)

(责编: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