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根据研究计划,2012和2013年各子课题都已全部完成或已经超额完成了预定目标。2012年各子课题学者对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全面收集、整理和分析,在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相关问题,形成了各子课题的整体研究思路。对部分区域开展了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并发表了多篇论文。
2013年各子课题全面开展了野外工作和沉积物样品采集。野外调查和研究区域包括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主的广大地区。对于采集的样品也全面开展了实验室分析。对于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时整理和发表论文。2013年已经发表近10篇论文。
各子课题除及时发表有关阶段性成果和学术论文外,各子课题都在逐步形成课题结项专着的写作思路。
2.调研及学术交流情况
(1)课题组对浙江地区、环嵩山地区(郑州洛阳地区)、山东北部地区、湖南澧阳平原、湖北江汉平原、山西南部等地区的新石器至历史早期的考古遗址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收集和统计分析,在这些工作基础上,探讨了新石器时期至历史早期聚落分布演化历史及其同环境的关系。
(2)在广泛的野外考察工作基础上,重点对洛阳二里头遗址南沉积剖面采集的系列沉积样品进行了粒度和磁化率分析;对关中地区多个考古遗址的蜗牛遗存进行了系统分析;对江汉平原叁房湾遗址沉积剖面进行了年代测定、粒度、锆石形态等分析;对郑州地区柿园剖面、大河村遗址钻孔剖面、焦作温县徐堡遗址剖面、洛阳定鼎门遗址沉积剖面、湖南澧阳平原岩板垱遗址沉积剖面、陶寺遗址南河剖面和铁厂西剖面等多个全新世沉积剖面和考古遗址剖面系列采样的基础上,进行了年代测定和粒度、磁化率、地球化学元素、孢粉等古环境指标的分析。对上述分析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获得了这些地区古环境的演化历史和人类文化演化相互关系的初步认识。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都已发表了相应的论文。
(3)课题组成员主办和参加了一系列学术会议。主办的会议有项目启动会议(2012年2月北京)、中国第五届环境考古学大会(2012年9月兰州)。参加的学术会议有:中华文明探源学术讨论会(2012年5月江苏张家港市)、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公众考古报告会(2012年7月北京)。在这些会议上,多位课题组成员发表了多个高水平的学术报告。
(4)课题组适当开展了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如参加了对于印度古代文明史的学术考察;邀请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系系主任TR. Kidder教授来华进行合作研究。
3.代表性成果介绍
项目实施一年半以来,所有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目前已发表论文15篇、专着一部。其中代表性成果如下:
(1)史前至历史早期聚落同环境的关系研究。课题组对浙江地区、环嵩山地区(郑州洛阳地区)、山东北部地区、湖南澧阳平原、湖北江汉平原、山西南部等地区的新石器至历史早期的考古遗址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收集和统计分析。同时对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及其演变历史进行了大规模野外调查和深入研究。在这些工作基础上,探讨了这些地区聚落分布特征、聚落空间结构、演化历史及其同自然环境及其演化的关系。这方面的工作已发表6篇论文。
(2)对良渚遗址、二里头遗址、陶寺遗址等在中华文明早期起源与发展历史上产生了重要作用的叁大都邑性古城的自然环境及其演化历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叁大都邑性城址所在区域人类文化的繁荣发展及其区域文化优势地位是都邑性城址形成的文化背景。而区域文化优势地位的形成同区域十分有利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叁大都邑性城址的选址取决于遗址所在位置的地貌和水资源条件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
(3)郑洛地区文化演化同自然环境的关系研究。郑洛地区自新石器文化早期至历史时期,一直是我国人类文化发展的优势地区。是我国农业起源的重要地区,更是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核心地区。研究表明,郑洛地区十分有利的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条件是该地区旱作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环境原因。该地区地貌和景观类型多样,广泛分布的平原、河谷、黄土丘陵等地貌类型不仅是旱作农业发展和聚落营建的理想地貌景观,更由于旱作农业和聚落可以分布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地貌单元之上,可以有力地抵御洪水灾害,使得人类文化可以持续发展。多样的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条件,使得该区域发展了多样的种植农业和家畜饲养业,新石器晚期至历史早期,该区域已呈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生业经济特征,这种生业经济模式也有利于人类文化的繁荣和持续发展。
(4)湖南澧阳平原环境特征与新石器文化起源的关系研究。湖南澧阳平原是我国乃至世界稻作农业起源的重要地区,也是我国新石器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研究表明,该地区在末次冰期至全新世早期,气温和降水都比较高,旧石器晚期文化获得了稳定而持续的发展。澧阳平原地区为靠近山地的河湖密布的平原,既有利于古代先民从山地走向平原,更有利于稻作农业的形成,因而完成旧石器向新石器文化的过渡。因而成为我国新石器文化兴起和发展的重要地区。
(5)山东北部滨海地带环境与文化。山东北部地区分布着黄土丘陵、黄土台地、冲积平原和滨海平原等地貌类型。新石器早期至历史时期,是我国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地区。商代以前,滨海平原由于地下水盐度较高,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因而新石器文化聚落稀少。商代先民充分利用该地区卤水资源丰富的特点,发展了以海相卤水为原料的制盐业,不仅成为我国海盐生产兴起较早和发展较快的地区,区域人类文化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滨海地区以制盐为主要经济活动的聚落数量迅速增加。
4.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1)向国家社科办报送了“项目启动会简报(2012)”、“项目年度检查简报(2012)”。这些简报也同时向全体课题组成员发布。
(2)向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专刊投稿:“莫多闻、袁靖,发展前景广阔的交叉学科――环境考古学。光明日报,2012年7月18日,第11版”。
(3)课题组主办或参加了多个学术会议,课题组成员所作学术会议报告超过20余个。如课题组成员在2012年9月15-16日于兰州举行的中国第五届环境考古学大会上所作报告就有十多个。并在《中国文物报》2012年10月12日第5版上,整版刊登和报道了这次会议的盛况和主要学术内容,题为:“检视中国环境考古的发展和成果”。课题组成员在许多场合就项目阶段性成果做多场学术报告。如首席专家莫多闻教授于2012年12月18日在太原师范学院做生态文明建设的报告;2013年5月27日和2013年6月19日分别在南京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做“环境考古与中华文明探源”的专场报告。
阶段性成果
序号 |
成果名称 |
作者 |
成果形式 |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
字数 |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
1 |
发展前景广阔的交叉学科――环境考古学 |
莫多闻,袁靖 |
文章 |
光明日报,2012年7月18日,第11版。 |
3000 |
|
2 |
《自然与人文》序二 |
莫多闻 |
文章 |
科学出版社,2012年。 |
3500 |
|
3 |
理论、方法与实践之间---中国田野考古中对遗址堆积物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
张弛 |
论文 |
载《考古学研究·九》,科学出版社,2012年 |
18000 |
|
4 |
全新世以来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
吴立,朱诚,郑朝贵等 |
论文 |
地理学报,2012,67(7) |
14000 |
|
5 |
环嵩山地区9000 aB.P.-3000 aB.P.聚落规模等级 |
鲁鹏,田燕,杨瑞霞 |
论文 |
地理学报,2012,67(10) |
8000 |
|
6 |
洛阳二里头遗址南沉积剖面的粒度和磁化率分析 |
张俊娜,夏正楷 |
论文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8(5) |
7000 |
|
7 |
Mid-Neolithic exploitation of mollusks in the Guanzhong Basin of Northwestern China: Preliminary results |
Fengjiang Li, Naiqin Wu, Houyuan Lu,et al. |
论文 |
PLOS ONE, 2013,8(3) |
9000 |
|
8 |
Geochemistry Records of Palaeoenvironment from Sanfangwan Neolithic Site in Jianghan Plain, Central China (Chapter 10) |
Li Wu, Feng Li, Cheng Zhu, et al. |
论文 |
Proceedings of the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13 |
8000 |
|
9 |
中全新世至西汉时期沁河下游环境变迁浅析 |
许俊杰、莫多闻、周昆叔、王会波 |
论文 |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2) |
6000 |
|
10 |
Settlement distribu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nvironmental changes from the Neolithic to Shang-Zhou dynasties in northern Shandong, China |
GUO Yuanyuan1, MO Duowen, MAO Longjiang et al. |
论文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3, 23(4) |
12000 |
|
11 |
澧阳平原岩板垱剖面地球化学特征与风化强度研究 |
郭媛媛、莫多闻、毛龙江等 |
论文 |
地理科学,2013,33(3) |
8000 |
|
12 |
山西襄汾陶寺都邑形成的环境与文化背景 |
李拓宇,莫多闻,胡珂 |
论文 |
地理科学,2013,33(4) |
8000 |
|
13 |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geographic context of Neolithic cultural sites in the Hanjiang River Basin, Southern Shaanxi, China |
Feng Li, Li Wu, Cheng Zhu et al. |
论文 |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40 (2013) |
10000 |
|
14 |
山东北部地区聚落遗址时空分布与环境演变的关系 |
郭媛媛,莫多闻,毛龙江等 |
论文 |
地理学报,2013,68(4) |
12000 |
|
15 |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共同和持续努力 |
莫多闻 |
学术报告摘要 |
光明日报,2013年1月23日,第13版 |
1000 |
|
16 |
先秦考古研究:聚落形态、人地关系与早期中国 |
韩建业 |
专着 |
文物出版社,2013年 |
300000 |
|
|
|
|
|
|
|
|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