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中国上古知识、观念与文献体系的生成与发展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2014年01月23日16:23来源: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项目研究计划总体执行良好,研究团队全体成员都感到较为满意。项目团队在前两年中已经举行4次学术研讨会(1次专家论证和咨询会议,3次课题组研讨会议),在项目具体目标、适用理论、研究方法、资料范围、中期预计成果、研究任务分配等方面达成了高度共识,并完善了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案;研制并确定了4个子课题的具体论题,并确定了书稿的编写目录;各子课题都按原计划进行了研究,并产生出一批中期成果,撰写论文超过30篇,完成书稿3部,项目初稿约100万字。目前,各子课题进度尚不统一,第一卷(殷商西周)和第叁卷(战国)研究和撰写已经过半,其他两卷进度相对稍慢。

二、调研及学术交流情况

本项目前期的资料准备工作已经大致完成,所搜集的文献有:购置相关出版文献约500种;编制成与本课题相关的学术文献索引近10万字;对相关出土文物、遗址、简帛文献等的调研接近完成,编制电子文档约300万字;举办了4次学术研讨和咨询活动(1次专家论证和咨询会议,3次课题组研讨和审读会);已将项目总体研究方案、全部书稿目录、部分论文汇编寄送国内外20余名专家审读并征求意见,获得了积极的反应,其中不少意见已被吸纳。

叁、代表性成果介绍

1、《再论先秦史着的生成》主要讨论中国早期史官职业制度、信念和史着文献生成之间的关系。本文是本项目的一个研究个案和范例。论文认为先秦史着的形成过程、文本形态、文化功能等,都需溯源到史官职事,以及这一职事所包含的信念和权利。史官负责告命和盟约等文献载录、收藏和核稽,这一行为方式及职业权利,对春秋“告命”制度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史官在“告命”制度下所发展出来的主动载录、见证、核查,以及利用“岁典”仪式和“辟法”权利,对载录事实进行宗教审判,这是《春秋》文献形成的关键条件和因素。《春秋》之所以在鲁国形成,是因为鲁国自西周时期即可自主使用天子祭仪,拥有“盟府”这一机构,可以汇集各诸侯国的“告命”。而《春秋》褒贬方法受到盟约中的“立盟”和“渝盟”两个阶段性仪式的启发,并延伸到“礼”,从而在不违背“告命”规则的前提下表现出自己的价值观,就形成了所谓“春秋书法”。这一论题的学术价值在于为清理先秦文化和文献的关系建立了一个新的理论模式,并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学术个案。通过学术讨论,已经获得学者的积极支持,在学术界产生一定的影响。

2、《战国知识形态与诸子文献的生成研究》从知识形态、知识建构与知识传播的角度,将六经作为战国时代所面对的公共知识资源,并以此为背景探讨战国诸子知识及学说形成的多种途径,对《老子》、《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和《韩非子》七部重要的子书进行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梳理与研究。全书30万字,分别对《老子》、《论语》等七部子书与“六经”的特殊关联作了比较详细的文献对比与考证,逐一分析其学说的来源和表述方式,阐释了其中的文化逻辑,在不少方面给出了新的思路和观点。如对“孔子七十子”门徒的讲学等活动与《论语》形成的关系,对《孟子》的文本形式与春秋时代的访问制度的关联,对墨子的分科教育及“成射”与《墨子》中兼有军事内容的关系诸方面,对于庄子的“滑稽”风格与战国中期知识界普遍存在的“怪诞”风尚,等等。全书从传播和衍生的角度,通过对文献形态、文献活动方式、话语方式等内容的考证和辨析,强调观念和文献产生的文化背景及其文化功能,因而能具有更为深刻而切实地描绘出观念和文献发展的脉络和内在逻辑。本书是本项目子课题3的重要前期成果,可以充分体现本课题的研究思想,其中有不少内容已经公开发表,深受学界好评。

3、《先秦“家语”文献的编纂、分类及文体意义》主要研究先秦一个重要文献类别“家语”的文化背景、生成和编纂的过程,以及所体现的文化意义。论文认为,语类文献是先秦时期非常重要的一种文类,它以载录人物言论为其基本文体特征。倘若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语类文献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编纂单位的差异来看,先秦语类文献经历了由“国语”到“家语”的演变过程,在“家语”阶段,又呈现大夫“家语”和诸子“家语”两个类型。这种演化主要是由先秦史官文献编纂意识及方式的演变与私学风气的兴起而造成的。从发展过程来看,“家语”改变“国语”重在以“国”为单位的编纂方式,它强调的是个体言论的编纂。这种编纂主要是基于“立言”乃至学派传承的目的。对于“家语”文献的探究,不但对于把握先秦语类文献的沿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理解诸子文献的生成及其演变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春秋时代的文章本体观念及其奠基意义》讨论先秦文章观念的形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论文认为,春秋时代单篇的文章撰作已经十分兴盛,当时的人对这些文章也已经有他们自己专门的称谓范畴。最常见的有两类,一类是口头言说之文,如“言”、“说”、“语”、“论”等,一类是书面之文,如“辞”、“命”、“令”、“书”、“铭”、“诔”等等,这都是运用于诸侯之间政治、邦交以及礼仪、生活中的应对说辞和各种文书制作,在形态上则表现为口头为主、书面为辅的特点。围绕着上述文章的撰作和运用,当时也出现了频繁的有关文章形态、风格、文体功用等方面的带有通约性的评论,有的还提出了一些范畴。这些范畴是后世有关文论范畴的源头,可以称之为“文章本体论”。因为散见于《左传》、《国语》等典籍,这些评论如散金碎银,虽有光彩而至今尚少有人对其进行系统的拾掇整理。文章对这些散见的评论进行了梳理阐发,并归纳为“言”“辞”的价值、“质”“文”之别、“志”(内容)“言”(形式)关系、“气”“言”关系等本体问题。论文是在本课题理论范畴下,第一次梳理了春秋时期文章观念的兴起、内容和意义,对理解先秦文献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学观念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本项目为基础理论研究,在前期研究中所产生的成果尚不充分,目前,只是通过发表、出版、专家咨询的方式,征求意见,并报送过1次《工作简报》,真正的宣传推介尚未开展,也未能及时向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专刊投稿。本项目在经过两年的研讨、实践后,现已基本成熟,并逐渐有重要成果产生,我们将在下一阶段加强成果的宣传推介工作。

阶段性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字数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1

再论先秦史着的生成

过常宝

论文

“中国言语文化学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韩国汉阳大学2013.5);

载《中国言语文化》第叁辑

1.2万

 

 

2

论先秦工匠的文化形象

过常宝

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1期

1万

 

 

3

先秦“家语”文献的编纂、分类及文体意义

夏德靠

论文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1期

1.1万

 

 

4

清华简《保训》“假河于中”新论

刘全志

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2期

0.8万

 

 

5

《国语》文体的还原阐释

夏德靠

论文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1期

1万

 

 

6

春秋史官记言功能的多维透视

宁登国

论文

中国文化研究,

2012年4期

1.2万

 

 

7

孔子眼中的舜“无为而治”新论

刘全志

论文

中国哲学史,

2013年1期

1.1万

 

 

8

“《左传》原本”发覆

宁登国

论文

南昌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1万

 

 

9

论《管子》君臣问对体及其文化渊源

侯文华

论文

管子学刊,

2012年1期

1万

 

 

10

从舞容与颂诗的关系看《大武》在典礼中的运用

刘全志

论文

音乐探索,

2012年6期

0.8万

 

 

11

论《乐经》的基本形态及其在战国的传播

刘全志

论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3年3期

0.8万

 

 

12

清华简《系年》“王子定”及相关史事

刘全志

论文

文史知识,

2013年6期

0.6万

 

 

13

《尚书》“商周书”的编纂年代

李山

论文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6期

0.9万

 

 

14

大小盂鼎制作年代康王说质疑

李山、 李辉

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2期

1万

 

 

15

《康诰》非“诰”

李山

论文

文学遗产,

2011年6期

0.9万

 

 

16

尹继美《诗管见》“以乐说诗”述评

李辉、 李山

论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1期

0.6万

 

 

17

春秋时代的文章本体观念及其奠基意义

韩高年

论文

文学评论,

2012年4期

1.4万

 

 

 

18

 

《诗经》中所见的政治观念——以《诗经》政治美刺诗、战争诗、宴饮诗为考察中心

韩高年

论文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1万

 

 

19

“兴”为“取譬引类”说——兼论风、雅诗篇的一个重要创作特征

韩高年

论文

沉阳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6期

1.1万

 

 

20

禓祭仪式与《国殇》的创作动机

韩高年

论文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3期

0.9万

 

 

21

经籍注疏与汉大赋的铺排、求实风貌

张峰屹、 张文亭

论文

文学与文化,

2012年1期

1万

 

 

22

先秦散文史

过常宝

专着

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年1月

20万

 

 

23

汉代散文史

尚学锋

专着

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年1月

25万

 

 

24

战国知识形态与诸子文献的生成研究

刘全志

专着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3年10月

30万

 

(课题组供稿)

(责编: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