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中国孟学史”中期检查报告

2014年01月26日10:40来源:

①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中国孟学史》自2011年12月立项以来,首席专家、子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迅即投入工作,积极从事研究,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良好,战国、汉唐、两宋、辽金元、明代、清代六个子课题均有阶段性成果产生。

②调研及学术交流情况

2011年12月,《中国孟学史》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举行开题论证会;2012年4月,课题组在京参与主办“国际四书学学术研讨会”,并召开第一次正式工作会议;2013年3月,课题组在扬州参与主办“2013?国际经学与文学学术研讨会”,并召开第二次正式工作会议。

③代表性成果介绍

摆1闭梁涛、杨海文:《20世纪以来的孟学史研究》,《文史哲》2012年第6期。

该文对20世纪以来的孟学研究进行了全面回顾,认为今后孟学史研究要获得突破性的发展,就须特别注重:一多结合,尤其强调文献学对其他学科的基础作用;史论结合,尤其强调哲学—观念史进路对历史—思想史进路的理论支持;巨细结合,尤其强调宏观视野对个案研究的整体通观;古今结合,尤其强调传统资源对当代社会的人文提升。有史料、有观点、有主线、有关切,是孟学史研究日益成熟起来的重要标识。

摆2闭梁涛:《作为中国文化清流的孟学》,《光明日报》2012年7月4日。

该文特别强调:孟学史不同于传统的哲学史和思想史,它不是对古代思想家的思想做整体的、一般的介绍、描述和讨论,而是立足于《孟子》,探讨思想家对孟子思想的认知、理解、诠释,乃至发挥、改造,从而更好地揭示孟学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精神价值。所以,有必要从“专门学史”的角度对历史上源远流长的孟学传统进行梳理,展开深入研究,写出一部高质量、高水平的“中国孟学史”,这无疑是对传统哲学史、思想史研究的一种补充和深化,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挑战。

摆3闭杨海文:《中国思想史上的“引用”:以〈新语〉引孔孟荀为例》,《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贾谊〈新书〉对孟荀的显性—匿名引用》,《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这两篇论文建构了实名引用、显性—匿名引用、隐性—匿名引用的分析工具,藉以对汉唐孟学史上的思想家及其他人士怎样理会孟子、接受程度如何等情形,予以最大限度的计量化解析,进而祛除因主观臆测造成的治学陋习。

摆4闭周春健:《〈孟子辨惑〉的撰作流传与王若虚的解经学》,《西夏研究》2013年第3期。

该文通过对《孟子辨惑》的疏证,认为王若虚的解经趣向表现为:汉宋兼驳,汉宋兼采,超越汉宋;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追求经文本义;传承汉唐经学,重视文字训诂与通经致用。元人陈天祥撰《孟子辨疑》,受到了王若虚的直接影响。

摆5闭刘瑾辉:《清代〈孟子〉义理学四大家综论》,《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该文认为:黄宗羲的《孟子师说》、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焦循的《孟子正义》、康有为的《孟子微》是清代《孟子》义理学的代表。《孟子师说》乃“心一元论”之重镇,反程朱理学之先锋;《孟子字义疏证》是中国古代“气本论”之总结者,“理欲统一”论之力辨者,“知即善”之倡导者,是击程朱理学之利剑;《孟子正义》是历代申发孟子性善论之最用力者,也是成就极高、极具特色者;《孟子微》是维新之论,是让圣学“经世”之代表。

④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2012年6月4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刊登“2011年度重大项目(第二批)开题报告之叁十九:中国孟学史”;2012年7月4日,《光明日报》发表署名“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中国孟学史’首席专家梁涛”的《作为中国文化清流的孟学》;2013年4月1日,首席专家梁涛、子课题负责人杨海文应邀主讲“半塘”人文大讲堂之43,与扬州大学师生座谈中国孟学史有关研究动态。

阶段性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字数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1

20世纪以来的孟学史研究

梁涛,杨海文

论文

《文史哲》2012年第6期

1.5万字

 

2

“亲亲相隐”与“隐而任之”

梁涛

论文

《哲学研究》2012年第10期

1.5万字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13年第1期全文转载

3

作为中国文化清流的孟学

梁涛

论文

《光明日报》2012年7月4日

0.3万字

 

4

开展孟学史研究,挖掘中国文化的清流

梁涛

论文

《国学学刊》2012年第3期

0.8万字

 

5

《荀子·性恶》引“孟子曰”疏证

梁涛

论文

《邯郸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1.5万字

 

6

对抗与合作:孟子对君臣关系的新建构

杨海文

论文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1.5万字

 

7

中国思想史上的“引用”:以《新语》引孔孟荀为例

杨海文

论文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1万字

 

8

批判性关怀:孟子论孔子与《春秋》

杨海文

论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1.5万字

 

9

《孟子》末章与儒家道统论

杨海文

论文

《国学学刊》2012年第2期

1万字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12年第9期全文转载

10

贾谊《新书》对孟荀的显性—匿名引用

杨海文

论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2万字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论点摘编

11

司马迁对“孟荀齐号”语法的确立

杨海文

论文

《邯郸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3万字

 

12

孟子论古代圣人的仕进退隐

杨海文

论文

《思想与文化》第12辑

2万字

 

13

另一种“杨墨之道”

杨海文

论文

《中华读书报》2012年7月18日

0.5万字

 

14

孟子与“初唐四杰”

杨海文

论文

《中华读书报》2012年9月19日

0.5万字

 

15

刘熙与交州孟子学

杨海文

论文

《中华读书报》2013年5月1日

0.5万字

 

16

北宋文教举措与《孟子》的官学化

李峻岫

论文

《国学学刊》2012年第2期

1.5万字

 

17

《孟子》在辽金时期的传播与影响

周春健

论文

《中国哲学史》2013年第1期

1.5万字

 

18

《孟子辨惑》的撰作流传与王若虚的解经学

周春健

论文

《西夏研究》2013年第3期

1.5万字

 

19

清代《孟子》义理学四大家综论

刘瑾辉

论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2万字

 

(课题组供稿)

(责编: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