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课题研究按照申请书的计划安排,依次推进,执行情况良好。首先探讨了低碳经济的内涵,对低碳经济进行多维系统分析,并将低碳经济系统模型分解为经济发展阶段、资源禀赋、技术水平、消费模式等四大子系统,研究各系统之间的内在关系。其次,分别从国家层面、区域层面、省域层面以及城市层面等构建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项目组对现有指标体系进行筛选,依据抽象到具体、定性到定量的原则,运用层次分析、主成分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对指标进行量化和标准化,建立低碳经济的评价模型。然后,利用国家层面、省域、城市层面等数据,对我国的低碳经济状况及运行进行实证分析,一方面检验本课题设计的低碳经济的多维评估体系的信度和效度,另一方面也为我国低碳经济的政策实施提供参考。最后,项目组对我国低碳经济多维评估的可视化平台进行研究,制定了相应的功能分析和解决方案,具体软件也在开发中。
子课题一(低碳经济的多维系统分析):项目组成员首先分析了低碳经济的内涵,认为,低碳经济是继“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被提出后出现的一个新概念,但是低碳经济的落脚点是碳排放量,即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给全球经济、人类生存带来的影响,无论是在生产过程中还是在消费环节,都要求对碳排放量进行严格控制。进而对低碳经济进行多维系统分析,根据低碳经济系统整体性、多样性、关联性以及动态性等原则,将低碳经济系统模型分解为经济发展阶段、资源禀赋、技术水平、消费模式等四大子系统,研究各系统之间的内在关系。相关成果发表在《技术经济》2012年第4期上。
子课题二(我国低碳经济的多维评估指标体系构建):项目组成员在对低碳经济内涵以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分别对国家、区域、省际、城市层面的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与分析。如:在国家层面指标体系构建中,项目组成员在对低碳经济系统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顿笔厂滨搁模型,构建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主要指标将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存在的差距。相关成果发表在颁厂厂颁滨期刊《情报杂志》2012年第10期。
子课题叁(我国低碳经济的多维评估模型的建立):在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项目组对指标体系进行筛选,并利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模糊综合评价以及协调度模型构建低碳经济发展的多维评价模型。如:项目组成员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低碳经济进行综合评价,相关成果发表在《技术经济》2012年第12期上。另外,项目组成员从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角度出发,构建了低碳发展潜力和低碳发展效率子系统的协调度模型,进而进行测算与分析。相关成果发表在《情报杂志》2012年第10期上。还有一些成员基于粗糙集、神经网络方法构建了低碳经济的评价模型。
子课题四(我国低碳经济多维评估的可视化平台建设):低碳可视化平台子课题自2012年1月以来在历经了资料搜集、数据整理、需求调研等几个阶段后,制定了相应的功能分析和解决方案。以多层次、多维度低碳经济指标评价体系为依托,根据需求分析建设能够连接实证分析与政策制定,完成了能够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的可视化平台框架结构设计。平台设计遵循了实际数据整合→数据处理→数据再整合→结果呈现的步骤,包含四个层面(即基础数据层、数据处理层、数据整合层和结果呈现可视化层)以及四个模块(即对比分析模块、敏感性分析模块,政策分析模块与走势分析模块),满足低碳经济数据的更新录入、内置多种方法进行指标体系多样化建设等11项基本需求。已经于2013年5月正式进入软件开发阶段,软件采用Visual Studio .net 2008作为开发环境,Microsoft SQL 2008 R2作为数据库,以windows XP及以上作为操作系统,采用Client/Server结构。低碳可视化平台拟实现功能包括:数据导入、查询、建模、输出显示、分析,主要侧重数据处理过程的可视化。截止2013年7月,已完成对于可视化平台的界面美工设计。
子课题五(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构建的基础上,项目组成员利用收集的国家、省份、城市等层面面板数据,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如:项目组成员对2007年我国30个省份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由西部向东部逐渐提高、由北部向南部逐渐提高、局部地区表现突出的格局,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及其利用情况和政策扶持力度等因素决定了各地区的低碳发展水平。成果发表在《技术经济》2012年第12期上。项目组成员以1996 年至2010 年的中国低碳竞争力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然后选取一些重要指标与西方国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低碳竞争力整体上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低碳竞争力还存在差距。成果发表在《情报杂志》2013年第7期上。另外,项目组还对我国大城市环境效率进行实证研究,成果“发表”(待发表)在《城市问题》,2013年第10期上。
子课题六(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实施建议和参考政策):项目组根据前期实证分析结果,得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如:加强经济发展和碳排放量的协调程度,进一步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深入推进能源结构改革,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增加碳汇资源。对低碳经济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研发和创新以增加未来我国在国际上的低碳经济的核心竞争力等。成果发表在《情报杂志》2013年第7期上。另外,项目组成员还拟从税收减排政策的具体减排机制入手,运用博弈模型,研究不同税率模式对整个社会福利和公司碳排放效率的影响,以期为政府制定碳税政策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②调研及学术交流情况
项目组根据课题开展的要求,积极深入地区进行调研活动。主要针对期刊网、世界统计年鉴、中国能源、低碳及各省份统计年鉴等上面无法查找的定量指标,以获取相关重要数据。如:项目组于2013年3月15日到武汉市统计局进行调研活动,获取资料包括:武汉市统计年鉴2009、武汉市统计年鉴2010、武汉市统计年鉴2011、武汉市统计年鉴2012以及能源平衡表、煤炭平衡表等。另外,统计局工作人员建议:针对年鉴中未涉及的很多指标可以做相应代替,如碳汇密度可以用园林绿地城区面积代替等等。这些调研活动,一方面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急需现成的研究资料;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一些指标的转化与代替原理,从而为更合理、准确地测算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提供了重要参考。项目组后期拟到省科技厅、国务院发改委进行调研,以获取更多有关国家、省级层面的数据,为后期的实证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在文献资料收集整理方面,现有收集的文献较多,主要来自外文数据库SSCI、SCI以及中文数据库中的权威期刊,如:ENERGY POLICY、管理世界、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中国软科学、管理科学学报、管理评论、管理科学、管理工程学报等。资料方面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国内外出版发行的低碳经济发展蓝皮书等系列报告以及国内学者的一些与低碳相关著作。另一方面为《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低碳年鉴》以及各省份统计年鉴等等。比如:在研究中使用的人口数据来源于《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人均GDP、GDP增速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等数据通过整理《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摘要》中的数据得出;环境数据来源于《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单位能源碳排放、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等能源数据通过利用《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各地区的统计年鉴中的数据计算得出;科技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项目组成员积极参加国内外低碳相关领域的学术会议,并组织了项目开题报告会。会议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资深教授以及湖北省科技厅相关领导参加。与会专家对项目研究目标、方案等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如:在建立指标体系时,需坚持可比性以及数据可获取性等原则;需建立更为完善的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使其纳入统计年鉴之中等等,这些为项目的后期开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另外,项目组首席专家王宗军教授还多次应邀参加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圆桌会议,对我国近年来低碳发展、科研管理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言献策。这些学术交流无疑有益于本项目的开展。
③代表性成果介绍
(1)基于协调度模型的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情报杂志,2012, 10.
该研究总结了学术界对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以低碳竞争力的概念为基础,构建了以低碳发展潜力、低碳效率为维度的指标体系。然后,以1996年至2010年作为样本区间,借助协调度模型对我国低碳发展潜力和低碳效率子系统的协调度进行测算并分析。发现样本区间内两个子系统间整体上呈现协调状态且具有长期协调趋势,说明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时可以稳中求进,保持低碳发展潜力和低碳效率的同步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该研究从协调发展的角度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与比较分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与学术价值。另外,该文发表后,被引用1次,且被下载100多次,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2)我国低碳经济综合评价——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 技术经济,2012, 12.
该研究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顿笔厂滨搁)五因素模型框架,构建了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2007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低碳经济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由西部向东部逐渐提高、由北部向南部逐渐提高、局部地区表现突出的格局;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及其利用情况和政策扶持力度等因素决定了各地区的低碳发展水平;中、西部地区的低碳经济建设是我国低碳发展的关键。
该研究基于顿笔厂滨搁模型构建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另外,该文也被下载或引用多次,从而体现出其较好的社会影响。
(3)低碳竞争力的国内外差距评价研究. 情报杂志, 2013, 7.
该研究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冶DPSIR 模型,构建了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以1996 年至2010 年的中国低碳竞争力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样本进行评价,找出影响低碳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然后,选取一些重要指标与西方国家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结果表明:我国的低碳竞争力整体上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低碳竞争力还存在差距。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该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1996 年至2010 年的中国低碳竞争力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中国与西方国家低碳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与比较分析,具有一定的创新,学术价值较高。该文刚发表,相信会有较高的社会评价和良好反映。
(4)低碳经济发展研究述评.技术经济, 2012, 4.
该研究从低碳经济的内涵、研究热点、政策影响以及低碳经济试点地区取得的成效等方面,对低碳经济发展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提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趋势。
该研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进行综述,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另外,该论文自发表以来,被引用2次,且被下载200多次,具有较好的社会影响。
还有2篇录用的论文(城市问题、管理评论)不再一一介绍。
④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项目组目前正在撰写国家、区域、省级、城市层面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建议,估计于8月底完成,届时送国家社科规划办领导参阅。&苍产蝉辫;
阶段性成果
序号 |
成果名称 |
作者 |
成果形式 |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
字数 |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
1 |
低碳经济发展研究述评 |
王宗军、肖仁桥 |
论文 |
技术经济, 2012, 4 |
8000 |
引用2次 |
2 |
基于协调度模型的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潘文砚、王宗军 |
论文 |
情报杂志,2012,10 |
9000 |
引用1次 |
3 |
我国低碳经济综合评价——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 |
王宗军、潘文砚 |
论文 |
技术经济,2012, 12. |
11000 |
暂无 |
4 |
低碳竞争力的国内外差距评价研究 |
潘文砚、王宗军 |
论文 |
情报杂志, 2013, 7. |
10000 |
暂无 |
5 |
中国大城市环境效率实证研究 |
潘文砚、王宗军 |
论文 |
城市问题,录用 |
6500 |
暂无 |
6 |
环境约束下中国省际工业公司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
肖仁桥、王宗军 |
论文 |
管理评论,录用 |
15000 |
暂无 |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