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扩大文化消费问题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2014年01月26日11:04来源: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自立项以来,课题组积极开展研究,目前已初步完成经济发展与文化消费的关系、文化供给创新、文化消费能力和意愿等方面的研究,下一步课题组将重点研究文化消费环境以及扩大文化消费的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五个子课题的具体进展如下:

(一)子课题一的进展情况

子课题一主要研究经济发展与文化消费之间的关系,目前课题组已初步完成了如下叁方面的工作:

第一,系统地梳理了文化消费相关概念和统计口径,并给出了课题组对于文化消费、文化产业、文化产物和服务的核心定义和扩展定义。

第二,通过分析我国文化消费的现状,归纳和提炼出了我国文化消费需求的典型事实。具体包括:(1)从全国、省级和微观家庭叁个层次说明我国文化消费的现状,包括文化消费的总量、文化消费的层次(基本文化消费和个性化文化消费)、不同属性(公共产物和私人产物)的文化消费、文化消费的区域和城乡异同、文化消费的职业和身份特征等。(2)利用跨国数据分析文化消费总量和文化消费结构的特征和基本演变规律。

第叁,研究了经济发展与文化消费的关系。具体包括:(1)经济发展水平与文化消费水平的关系。课题组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文化消费水平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文化消费水平较高。有趣的是,当出现外部负面冲击使得经济发展水平减速时,文化消费并未按照相同速度降低。因此经济发展水平与文化消费水平之间存在着非单调的正相关关系。(2)经济发展水平与文化消费结构的关系。课题组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居民可能侧重于基本文化消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居民可能侧重于发展和享受型(个性化)的文化消费。

子课题一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是经济发展与文化消费的理论分析。课题组拟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经济发展如何为文化消费提供技术支撑。科技水平决定了文化产物和服务的供给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技术进步速度越快,技术进步可以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2)经济发展如何为文化消费提供需求动力。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从而可以用于文化消费的支出也越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们的闲暇时间越多,从而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文化消费。同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政府财政收入越多,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消费品,拉动文化消费。(3)经济发展如何为文化消费提供良好环境。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文化公共设施和商业设施越普及,文化产物和服务的流通和反馈渠道越顺畅,知识产权保护越完善,文化消费环境越优越。

(二)子课题二的进展情况

子课题二主要研究文化供给创新,目前课题组已初步完成了如下叁方面的工作:

第一,经济发展与文化供给的关系。课题组运用案例分析法、多元统计分析法和面板数据计量分析方法考察了经济发展水平与文化供给水平和结构、文化产业和事业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文化供给越丰富,文化供给结构越优化。

第二,文化供给对文化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课题组通过跨国、省级以及微观家庭数据考察了文化产物供给、文化产物和服务的价格、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等因素对文化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文化消费中,文化产物和服务的价格最为重要,这符合经济学中对于产物和服务的需求理论,文化产物和服务的供给对于文化消费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叁,构建了文化产业发展指标,分析我国大中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水平以及预测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如何促进文化消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子课题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是文化产业创新和文化事业创新。对于文化产业创新,课题组拟从如下五个方面予以考察:(1)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2)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措施。(3)实施文化品牌战略,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的措施。(4)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措施。(5)实施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的措施。对于文化事业创新,课题组拟侧重研究政府管理创新在公共文化提供方面的重要作用,并论证文化事业的进步能够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叁)子课题叁的进展情况

子课题叁主要研究文化消费能力和意愿,目前课题组已初步完成了如下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文化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影响文化消费的机制。课题组提出了文化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都属于需求层面的分析,并根据消费者行为理论,给出了文化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差异的行为基础。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了文化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变化背后的需求因素的影响。

第二,文化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课题组通过宏观数据和微观调研数据研究发现,文化消费能力取决于收入水平、财产状况、收入和财产分配差距等。课题组具体分析了每个指标影响文化消费的作用机理。文化消费意愿取决于年龄、性别、职业、教育水平、偏好等,不同人群消费意愿的决定性因素也差别较大。课题组具体分析了相应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构建了反映文化消费能力和文化消费意愿的综合指标。

子课题叁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是文化消费能力和文化消费意愿。对于文化消费能力和文化消费意愿对文化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课题组拟通过跨国、省级和微观家庭调查数据考察文化消费意愿和文化消费能力对文化消费的影响。具体包括:(1)考察可支配收入、财产状况、收入和财产分配差距、文化消费偏好、年龄、职业、教育水平、性别、婚姻状况、休闲时间等对文化消费的影响;(2)考察文化消费意愿和文化消费能力对文化消费总量以及不同类型文化产物和服务消费的影响;(3)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地域、收入状况、财产状况差别对文化消费进行更细致的研究。对于提升文化消费能力和意愿的政策选择。结合我国经济特征事实,课题组拟从以下叁个角度提出提高我国居民文化消费能力的措施:(1)实施富民战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2)提高公共文化产物的供给和质量;(3)降低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尽快形成以中产阶层为主的“橄榄球”型收入分配结构。课题组拟从以下叁个角度提出增强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意愿的措施:(1)改善人们工作环境,减少工作竞争和压力;(2)增加政府对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增强人们的社会安全感;(3)增强文化产物服务和文化需求之间的匹配性等。

(四)子课题四的进展情况

子课题四主要研究文化消费环境,目前课题组已初步完成了如下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文化消费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主要是通过跨国数据来考察经济发展水平与政府治理水平等对文化消费环境的影响。课题组从文化消费意识、政府公共政策(制度和法律环境,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品牌保护等)、文化管理体制、文化设施、文化消费场所等方面考察了文化消费环境的影响因素。

第二,经济发展与文化消费环境的研究。主要分析经济发展影响文化消费环境的机制,以及考察不同发展阶段上文化消费环境的演变特征。课题组通过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文化消费环境越好。但该结论在截面维度上并不成立。

子课题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是文化消费环境对文化消费的影响以及优化文化消费环境的具体对策。对于文化消费环境对文化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课题组拟通过跨国、省级和微观家庭数据利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考察文化消费环境对文化消费的影响。对于优化文化消费环境的对策研究。课题组拟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研究优化文化消费环境的政策取向和制度设计,包括四方面内容:(1)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制定鼓励文化消费的政策。从消费角度出台政策,强调扩大居民文化消费信贷等。(2)制定合适的文化产业战略,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从供给角度出台政策,强调金融支持、财政支持以及产业政策支持等。(3)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文化消费市场规范运行。强调知识产权保护、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4)加强引导,促进文化消费观念转型升级。强调健康、科学的文化消费以及文化消费习惯的培养和形成等。

(五)子课题五的进展情况

基于前面四个子课题的分析,子课题五提出了扩大文化消费的路径选择和制度设计,目前课题组已初步完成了如下工作:

利用跨国、省级数据和微观家庭调查数据,综合分析文化供给、文化需求以及文化消费环境对文化消费的影响,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子课题五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是扩大文化消费的政策效果评估和分阶段设计。(1)以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结果为基础,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已有文化消费政策的影响进行评估,为完善政策提供科学基础。(2)在具体操作层面,从短期(1年以内)、中期(5年以内)和长期(5年以上)的政策实效角度来设计政策实施的路径,以提高现实约束下的扩大文化消费相关政策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二、调研及学术交流情况

课题组利用学生暑期实践的机会进行城镇和农村家庭入户调查访谈,并获得了我国部分城市和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状况的详细数据材料。这些材料包括了反映家庭文化消费水平、文化消费能力、文化消费意愿和文化消费环境等指标对应的数据。课题组已完成了对这些数据的整理工作,并结合调查数据撰写了一些研究报告,准备投稿到《成果要报》和《光明日报》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专刊。

课题组梳理了国内外对于文化消费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文献资料200多篇,在此基础上,撰写了文化消费文献研究综述,并结合我国文化消费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特征事实,确立了研究的核心问题和下一步研究方案。

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既提升了专业研究水平,也扩大了社会影响力。课题组多次参与《光明日报》社、北京市文资委、北京市统计局组织的文化消费专题研讨会,并与《光明日报》社就中国城市文化消费和中国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发布达成合作意向,将与今年9月发布中国城市文化消费指数和中国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首席专家李涛教授被聘为光明日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李涛教授、王海港教授、陈斌开副教授参加了2012年和2013年美国经济学年会,史宇鹏副教授参加了2013年中国法经济学年会,赵文哲副教授参加了2012年中国青年经济学家联谊会,严成樑副教授参加了2012年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课题组成员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宣讲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认可,提高了课题组在学术界的影响力。

叁、代表性成果介绍

1.代表性成果之一:中国城市文化消费指数

鉴于国内外学术界对文化消费的调查研究依然不足,课题组在对文化消费的现状、未来趋势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中国城市文化消费指数体系的构建工作,推出了“中国城市文化消费指数”。这一方面有助于对中国城市文化消费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估和测度;另一方面有助于为文化建设方面的国家决策、顶层设计提供更具权威、更有价值的决策依据和科学参照。

中国城市文化消费指数构建的理论基础是公共经济学中对于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属性的理论以及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管理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指数构建的现实基础是我国居民私人文化消费不足、供需结构不匹配以及消费意愿不强等问题。基于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特征事实,运用经典理论框架,课题组从消费潜力、消费环境、产物供给、私人文化消费水平和公共文化消费水平等五个方面来构建城市文化消费指数。中国城市文化消费指标体系共包含5个二级指数,分别刻画了居民文化消费的潜力(或能力)、消费环境、消费的范围(从供给角度)、私人文化消费水平以及公共文化消费水平。5个二级指数之下又共包括20个叁级指数。

与已有的文化消费指数相比,本指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叁个方面:(1)既考察了当前的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也考虑了反映未来文化消费趋势的居民文化消费潜力。文化消费指数的重要作用是预测和判断未来文化消费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文化消费的政策建议。(2)既考虑了私人文化消费,也考虑了公共文化消费。居民的文化消费对象既包括私人产物性质的文化产物和服务,又包括公共产物性质的文化产物和服务。两类消费在居民文化消费中都占据重要地位。公共文化产物和服务是促进居民私人文化消费的基础,因为公共文化消费具有更大的溢出效应,能够培育私人文化消费的环境和氛围。(3)从文化供给和文化需求匹配的角度,将文化供给作为促进文化消费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居民文化消费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产物和服务供给结构不合理。这种结构不合理一方面体现为公共文化产物和服务的供给与公共文化消费需求不匹配,另一方面体现为私人文化产物和服务供给与私人文化消费需求不匹配。以往的消费指数只是就消费论消费,忽略了供给方面的原因。

目前,课题组正在搜集相关城市数据,课题组与《光明日报》社将于今年9月在北京发布中国城市文化消费指数。

2.代表性成果之二:中国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

鉴于国内外学术界对文化产业的调查研究依然不足,课题组在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体系的构建工作,推出“中国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一方面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和测度,科学指导文化产业投资;另一方面为中央决策提供依据,为各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有科学参照价值的评价体系。

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既有反映现实的能力,也有预测未来的能力,即要能反映一个地区或国家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能力。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和影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课题组从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和发展环境等四个方面考察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和趋势。文化产业发展指标体系共包含4个二级指数:创新能力指数、发展水平指数、发展潜力指数和发展环境指数。文化产业创新能力指数刻画文化产业对创新的投入程度,包括科技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以及人力资本投入。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指数刻画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包括规模、水平、结构、潜力、公司绩效以及产业的国际化水平。文化产业发展潜力指数刻画各地区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空间,包括消费需求、城镇化水平、开放程度、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信息化水平以及金融深化程度。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刻画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制约因素,包括政府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支持、政府的能力和效率、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环境以及产业政策。在二级指标下面包括19个叁级指数和30个具体指标。

与已有的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相比,本指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国民经济总体框架下考察文化产业发展,既关注文化产业自身的情况,也关注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各种因素。与已有的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相比,本指数对我国各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具有预测性和前瞻性,因此对于指导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更具有理论价值。(2)强调政府行为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这既体现为政府对文化事业发展的推动,也体现在政府的鼓励创新、推动发展、培育潜力和改善环境等具体政策行为上。

课题组正在搜集相关数据,将于今年9月在北京发布中国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

3.代表性成果之叁:拟提交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委的《成果要报》——扩大居民文化消费应该重视改善文化产物供给

居民文化消费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扩大内需和顺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的研究认为,扩大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现阶段应该更加重视改善文化产物供给。

一、文化产物供给不符合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这是居民文化消费不足的重要原因。

居民文化消费是社会文化产物供给和居民文化产物需求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中互相匹配而产生的。传统的经济学分析思路认为,文化产物需求能够刺激文化产物供给,但是萨伊定律对于“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看法值得考虑。特别是考虑到现阶段居民文化消费的现状,改善文化产物供给,才是扩大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当务之急。

1. 我国居民对于文化消费重要性的认识比较充分,文化消费支出意愿比较强烈。我带领的课题组对全国31个社区数百户家庭的文化消费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3%的居民认为“文化消费属于生活必需品,和吃穿住行一样重要”;38%的居民认为“文化消费能提高人的素质,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比吃穿住行更重要”。72%的居民愿意将每月20%甚至更多的收入用于文化消费,而仅有14%的居民只愿意将5%或者更少的收入用于文化消费。这说明,我国大部分居民都认为文化消费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非常愿意进行文化消费。

2. 我国居民对文化产物的供给现状并不满意。以上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34%的居民希望政府能够放松对文化产物和服务供给的管制,25%的居民希望政府能够加强对文化产物质量的监管,20%的居民希望政府能够提供类型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多样的文化产物和服务,而仅有不到10%的居民希望政府兴建更多的基础设施。这说明,与文化消费场地等硬件设施的建设相比,我国居民更期待政府改进的是对文化产物供给的监管。

3. 我国居民对文化产物的质量比较关注,但是对在国内还是国外进行文化消费并无明显倾向。以上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70%的居民对于文化产物关注的只是质量,至于是在国内进行文化消费还是在国外进行文化消费并无倾向性。这说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中国文化产物走出国门的同时,国外文化产物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国内市场。在利润动机的驱使下,外国文化产物越来越注意适应我国居民的偏好,人们对外国文化产物并不排斥,同时文化产物和消费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扩大我国居民对文化产物,特别是国内文化产物的消费,并不能过多地指望“感情牌”和“民族牌”,而是应该下大力气提高文化产物质量。

4.我国居民的知识产权意识淡漠,对盗版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以上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仅有10%的居民赞同对盗版行为进行坚决打击,而有30%的居民对盗版持肯定态度,认为“盗版挺好,盗版产物便宜,而且经常用”,还有40%的居民对盗版无所谓、不关心。这说明,我国大部分居民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严重不足,对盗版莫不关注甚至错误支持,打击盗版任重道远。

二、改善文化产物供给的政策建议

1. 从政府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入手,提高政府对于文化产物供给的监管水平和能力。目前政府部门对于文化产业的微观行政干预仍然过多,公司和市场的主体作用仍未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文化产物供给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放松对文化产物供给的行政干预,让市场充分发挥配置文化产物生产资源的主导地位,给公司更多和更大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政府的定位应该是做好市场的监管者而不是市场的干预者。

2. 从融资、税收和财政补贴政策入手,增强文化公司创新能力,改善文化产物供给的水平与结构,提高文化产物的质量。改善文化产物供给的水平与结构,提高文化产物的质量,这些都需要提高公司的创新能力。公司创新能力包括产物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产物创新的目的是为消费者提供类型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多样、质量更加可靠的文化产物,技术创新的目的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将传统文化重新包装。产物创新和技术创新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异质性文化消费需求。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制定与完善针对文化生产公司的融资、税收和财政补贴等方面优惠政策,帮助公司增强产物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进而改善文化产物供给的水平与结构。

3. 从打击盗版入手,净化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对于文化公司来说,盗版等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已经成为一个长期困扰其正常生产经营的主要问题,极大地伤害了公司创新的积极性,制约了文化产物内容的完善和质量的提升,进而妨碍了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因此,政府应该从打击盗版入手,对各种侵犯公司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坚决打击,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保护公司创新的积极性。

四、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2013年6月,课题组与《光明日报》社合作发布了中国城市文化消费指数和中国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在对文化消费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已经确定了上述两大指数的指标体系和统计方法,包括各项具体指标、评价标准、参照理论、测度模式等,从而建立了全面反映我国文化产业、文化消费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框架。课题组目前正在汇总各城市的相关数据,形成城市文化消费和文化产业基础数据,最终按照指数评价分项指标,确定参评城市的各项统计指标的具体数据。课题组拟在今年9月中下旬举行一次成果发布会,正式发布中国城市文化消费指数和中国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届时同时举行中国城市文化消费论坛和中国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论坛,邀请入选城市领导和专家就中国城市文化发展进行对话和研讨。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计划每年动态更新数据,及时发布最新指数,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宣传)

根据前期城市和农村家庭入户调研,课题组撰写了对于扩大文化消费的研究报告,将于近期投稿至《光明日报》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专刊。结合前期调研的数据,课题组正在撰写另外五个研究报告,将于近期提交给《成果要报》和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专刊。

阶段性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字数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1

发展战略、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

陈斌开、林毅夫

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

20000

 

2

基于不同发展上人口转变与储蓄率关系的研究

董丽霞、赵文哲

论文

《世界经济》

2013年第3期

16000

 

3

搁&补尘辫;顿规模、搁&补尘辫;顿结构与经济增长

严成樑、龚六堂

论文

《南开经济研究》

2013年第2期

18000

 

4

教育投资、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

严成樑、胡志国

论文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3年第1期

10000

 

5

土地供给、住房价格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

陈斌开、杨汝岱

论文

《经济研究》2013年第1期

16000

 

6

习惯形成及其对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影响:一个文献综述

严成樑、崔小勇

论文

《世界经济文汇》2013年第1期

24000

 

7

社会资本、创新与长期经济增长

严成樑

论文

《经济研究》2012年第11期

18000

 

8

最优财政政策选择:从增长极大化到福利极大化”

严成樑、龚六堂

论文

《财政研究》2012年第10期

8000

 

9

土地出让方式、地价与房价

况伟大、李涛

论文

《金融研究》2012年第8期

12000

 

10

租税替代、财政收入与政府的房地产政策

黄少安、陈斌开、刘姿彤

论文

《经济研究》2012年第8期

18000

 

11

税收、税收竞争和地区创新

周业安、程栩、赵文哲、李涛

论文

《南大商学评论》2012年第17辑

20000

 

12

地方政府的教育和科技支出竞争促进了创新吗?

周业安、程栩、赵文哲、李涛

论文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年第7期

12000

 

13

垄断公司应该被拆分吗?

严成樑

论文

《现代国企研究》2012年第7期

6000

 

14

Board Attributes and Herding in Corporate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Chinese-listed Firms

Bo,Hong, Li, Tao, and Yanmei, Sun

论文

European Journal of Finance(SSCI), forthcoming

20000

 

(课题组供稿)

(责编: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