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1. 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
该课题自立项以来,严格按照国家社科规划办及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的要求,根据预期的研究计划,一直严肃、认真地开展着各项研究工作。2011年10月本项目获得立项后,课题组迅即于2011年12月14日,邀请体育学界学校体育教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组成专家组,成功举行了开题报告会。根据开题报告会上专家组的建议,课题组对研究框架给予了调整和完善,并进一步确定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本课题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如农村学校体育及其课程的改革问题、特殊体育教育、体育教师专业化、国家免费师范生政策背景下体育教师培养模式与评价体系等问题。一年多来,课题组通过图书馆、期刊网、互联网、内部参考、简报等渠道大量收集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的各类文献,并进行整理与细分,在前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多次召开小组研讨会,按预定计划召开调研工作部署会,确立各子课题的调查任务,并着手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同时,积极撰写并发表相关阶段性成果,目前业已在颁厂厂颁滨来源核心期刊上发表阶段性成果8篇,另参加“全美体育科学大会暨第一届国际华人体育与健康协会学术论文报告会”并发表英文论文4篇,参加“第六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学校体育工作者研讨会”提交论文4篇,且分获一、二等奖。
总体而言,在国家社科规划办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的有力监管和课题组成员的团结努力下,本课题前期各项工作准备及实施情况良好,预期研究计划正逐步得以落实,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阶段性成果绩效明显,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顺利、良好。
2. 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就各子课题具体研究进展情况来看,根据开题报告会上专家组的意见:“考虑到本招标课题由两家单位承担,以及整个课题研究的难度,为避免重复研究,应进一步突出研究重点”,并建议课题组主要从“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及课程实施问题、国家免费师范生政策背景下体育教师培养与评价、体育学研究生教育质量测评、体育教师专业标准构建与专业发展、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特殊体育教育”等方面予以展开,本课题组充分吸纳了专家组的建议,前期围绕着以下子课题重点开展了研究,目前各子课题进展顺利,按照预期安排得以稳步实施,为后期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1. 子课题“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及课程实施问题研究”研究进展
一方面,运用文献资料对本子课题的相关研究现状重新给予了梳理,做出了一个整体性的认识和了解,并积累相关理论与素材,为本课题后期的相关理论分析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访问、座谈、研讨等方式征求了专家学者和体育部门领导对于本子课题研究的意见,构思了调研方案,科学规划了调查指标,目前正在对我国农村学校体育及其课程改革与实施的现状开展调查,将及时撰写阶段性论文及调研报告。
目前,本子课题业已在颁厂厂颁滨来源核心期刊发表阶段性成果1篇,《我国体育课程实施研究评析》发表在体育学界知名核心期刊《北京体育大学学报》(颁厂厂颁滨来源刊)上,另参加“全美体育科学大会暨第一届国际华人体育与健康协会学术论文报告会”并发表英文论文2篇,参加“第六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学校体育工作者研讨会”,并提交论文一篇,获大会二等奖。
2. 子课题“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下体育教师教育模式创新研究”研究进展
本子课题前阶段主要对国家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进行了重新收集和分析,收集了部分国外体育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相关资料,以完成部分实证调研工作,并对前期调研结果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和分析,并结合最初假设的“体育免费师范生主题教育模式”准备开展实验设计,将体育教师教育模式的理论建构和实证研究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的理论建构和实证研究。
本子课题撰写的阶段性成果《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缺失之审视》,参加“第六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学校体育工作者研讨会”,获大会二等奖,向“全美体育科学大会暨第一届国际华人体育与健康协会学术论文报告会”提交并发表英文论文1篇。
3. 子课题“体育学研究生教育质量测评体系研究”研究进展
根据研究设计,本子课题已完成前期的资料收集和理论准备,开展了部分实证调查,以了解体育学研究生质量的培养现状和学习投入问题。后期将运用访问法、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等,对我国体育学研究生、研究生主管部门领导和体育专家等开展实证调查,分析体育学研究生当前教育质量测评的现状及问题,然后力图能构建合乎适宜、反映体育学科自身特点的科学有效的体育学研究生教育质量测评体系。在此过程中,撰写阶段性论文和调研报告。
本子课题撰写的阶段性成果业已在颁厂厂颁滨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西方体育课程社会学研究的启示》、《美国职业发展为导向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改革及启示》均发表于体育学界知名核心期刊《北京体育大学学报》(颁厂厂颁滨来源刊)上,并参加“第六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学校体育工作者研讨会”,获大会一等奖。
4. 子课题“我国体育教师的专业标准构建与专业发展模式研究”研究进展
前阶段,本子课题基于文献资料分析,对国内外相关理论、文本进行了整理和解读,并开展了小范围的实证调查,对部分优秀体育教师进行了访谈,初步确立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框架。后期,课题组将运用编制的体育教师专业标准量表,对全国范围内的体育教师展开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主体构架以及体育教师教育发展策略,撰写阶段性论文和调研报告。
本子课题业已在CSSCI来源核心期刊上发表阶段性成果1篇,《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转向:理论阐释与路径选择 》发表于《武汉体育学院学报》(CSSCI来源刊),向“全美体育科学大会暨第一届国际华人体育与健康协会学术论文报告会”提交并发表英文论文1篇,另撰写的阶段性成果《反思与推进: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研究》,参加“第六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学校体育工作者研讨会”,获大会二等奖。
5. 子课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研究”研究进展
本子课题前期运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就学校体育场地与公共体育场地的共享与融合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分析,为后期归纳、提炼学校体育场地与公共体育场馆融合的理论与实践路径奠定了基础,并结合新时期学校体育场地的特点与社会需求,对学校体育场地建设的功能定位与布局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分析,并对部分地区学校体育场地发展现状进行了考察和调研。课题组设计完成的《学校体育场地现状与对外开放情况调查》的问卷正在全国部分省市进行调查,后期将基于对全国部分省市学校体育场地现状的调查,完成若干调研报告,为政府相关部门制订学校体育场地发展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本子课题将深入、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撰写相关调研报告和论文。
本子课题业已在CSSCI来源核心期刊上发表阶段性成果1篇,《美国体育场馆发展的新趋势及启示 》发表于《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6. 子课题“中国学校特殊体育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进展
前阶段,本子课题基于文献资料分析,对我国学校特殊体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对研究课题的历史沿革及前沿研究水平进行时间和空间上思考、分析、综合,对现阶段发展和改革学校特殊体育的理论与现实进行分析,在理清学校特殊体育的研究对象后,运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对部分地区学校特殊体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后期,课题组将开展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实地考察和调研工作,并继续撰写阶段性论文和调研报告。
本子课题业已在颁厂厂颁滨来源核心期刊上发表阶段性成果2篇,《美国适应体育教师专业化的路径及启示》发表于《中国特殊教育》,《美国特殊体育教育法律的基本精神与启示》发表于《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二)调研及学术交流情况
1. 调研及其数据整理应用情况
课题自立项以来,在全面、系统地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亦做了不少小范围的实证考察,目前正在开展大范围的实地调研。前期的考察活动主要要:深入基层农村一线学校与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了访谈交流、对六所部属师范院校的免费体育师范生的培养情况进行了考察、对首届和第二届免费师范生进行了初步的抽样调查、对在校体育免费师范生状况进行了调查、对部分高校体育学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对体育学研究生测评指标进行了初步构建及预测、对湖北省部分优秀体育教师进行了访谈、对部分高校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情况进行了调研、对特殊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研等,部分子课题对小范围调研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并完成了阶段性研究报告。在调研考察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典型的个案进行了记录和编号,以便后期研究中进一步跟踪调查。目前,各子课题拟在大范围实证调研的同时,注重对一些典型个案材料的收集。下一阶段,各子课题将深入挖掘调研数据,据此撰写调研报告和总报告。
2. 文献资料收集整理情况
课题组依托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文化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南师资培训中心、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及华中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等平台,目前已经建立了较好的前期资料库及数据库基础,收集并整理了大量、丰富的相关研究文献资料。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现有馆藏233.8万册,其中中文书刊208.8万册、外文书刊23.4万册、现装古籍10万余册。 中文书刊已形成了适应本校政治、经济、教育、体育、文学、数学、物理及计算机等文理科专业教学科研需要的藏书体系。经有关部门鉴定,有教育、政治等10个学科的藏书达到了研究级水平。同时,学校图书馆还购买了大量中、外文专业电子数据库,为本课题研究了提供充足的研究资料支持。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文化研究中心拥有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库,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专项调查数据库、全国16省市160多座体育场地运营情况数据库、湖北省第一次、第二次体育及相关产业调查数据库等诸多体育专业数据库,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数据与资料支持。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曾先后进行数次受财政部和文化部的委托,对农村文化现状和发展状态进行了全国性大型调研,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调研资料、问卷调查数据和前期研究成果,也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支持。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建有专题图书资料室。如农村中心资料室收藏有600余本县志、乡镇志、村志,还收藏有中心研究人员在258个乡村进行实地调研收集的调查资料。此外,本研究中心还建立了“中国农村研究数据库”。华中师范大学北京研究院和深圳研究院已收集华北和华南地区有关学校体育的大量数据并建立了进一步获取相关资料数据的通道。这些研究资料和数据库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前期理论支持。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南师资培训中心承担着中南地区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和国培计划的实施工作,常年为中小学教师包括体育教师进行培训,课题组的部分成员也常年为基层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培训,掌握了大量有关基层一线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
此外,课题组所依托的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等,均有专门的图书资料中心室,藏书数万册,中外文期刊近千种,收集的有关文献资料丰富,国内外各种专业资料齐全,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大量一手、专业性的研究资料。
后期,课题组将进一步加强拓展相关资料库和数据库的建设,并重视从实践调研中建立案例库,为本课题的完成奠定更为翔实、扎实的数据资料和事实材料基础。
3. 学术会议、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情况
本课题组于2013年4月应邀赴美国参加了“全美体育科学大会暨第一届国际华人体育与健康协会学术论文报告会”,向大会提交并被录用英文论文4篇,并借此契机对美国学校体育教育情况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实地考察,与与会美国学校体育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交流。
2012年7月,本课题组成员参加了“第六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学校体育工作者研讨会”,提交了大会论文4篇,并分获一、二等奖,课题组成员在会上向国内同行介绍了本重大课题的研究情况,会上针对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相关观点和建言,得到了与会同行的高度评价。
在2008年我校成功举办“中美体育师资论坛”的基础上,我们拟定于2014年再次举办一次大型相关国际学术会议,并邀请全球范围内相关知名专家参加,以汇集世界范围内更多学校体育教育的专家学者来我校交流,并借此机会就课题组的研究情况予以广泛探讨和征集意见。
课题组除了与国内体育院校及相关领域专家一直保持着良好联系与合作基础外,还非常重视与国外开展合作研究。课题首席专家王健教授曾受邀赴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访学,近期受邀参与了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组织编写的《中国学校教育现状》一书,承担了其中《中国学校体育现状》一章的编写任务。课题组子课题负责人陈元欣博士曾赴美国留学一年,对美国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及利用情况进行过深入考察,这对研究中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问题将发挥重要借鉴作用。此外,本课题组子课题负责人胡庆山博士、鲁长芬博士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现已赴美做访问学者,与美国相关专家学者开展了较好的合作研究,十分有利于本课题国外资料的收集及国际合作研究的进一步拓展。
(叁)代表性成果介绍
目前,本课题的代表性成果主要体现为发表于颁厂厂颁滨来源核心期刊上的8篇论文,分别是《我国体育课程实施研究评析》、《美国适应体育教师专业化的路径及启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转向:理论阐释与路径选择》、《美国职业发展为导向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改革及启示》、《西方体育课程社会学研究的启示》、《美国体育场馆发展的新趋势及启示》、《美国特殊体育教育法律的基本精神与启示》、《运动技术教学原理构建》。其主要观点、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介绍如下:
1. 发表于CSSCI来源核心期刊《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的《我国体育课程实施研究评析》一文,较为系统地对近年来伴随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而兴起的体育课程实施研究予以了评析,观点新颖,该研究认为我国体育课程实施研究的历程短暂,成果数量有限,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有待拓展,研究中具有研究者偏少、研究的系统性和规范性欠缺、研究视角和方法单一、受体育课程自身理论发展所限等问题。并创造性地提出体育课程实施研究要树立学人意识与学问意识,注重对体育课程实施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拓展研究视角和方法,并将其纳入体育课程理论研究进行系统规划等建议。该研究对新课改以来体育课程实施的相关研究给予了系统总结,对推动后期体育课程实施研究的深化具有直接的参考作用。通过“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检索发现,该文目前业已被下载434次。
2. 发表于CSSCI来源核心期刊《中国特殊教育》上的《美国适应体育教师专业化的路径及启示》一文,采用国际化视野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美国适应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美国主要通过完善的法律体系、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模式、权威性的国家标准、多样化的专业组织、严格的资格认证、专项的经费资助等多种手段促进适应体育教师专业化。提出我国应积极吸取美国适应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先进经验,并立足于我国的国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适应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该研究对促进我国适应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检索发现,该文目前业已被引1次,下载164次。
3. 发表于CSSCI来源核心期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上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转向:理论阐释与路径选择》一文,从教育生态观的视角,对生态化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给予了理论阐释,这在国内学界尚不多见。该研究基于内生态与类生态两个层面提出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走向生态化的思路与策略:确立积极的自我意象,增强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感;改善教师文化素质,提升体育教师文化品位;形成反思的文化品格,促进体育教师自我更新;建设和谐的教师文化,培植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适宜土壤;统整多元教育资源,提高体育教师教育实效;实施多元主体评价,引领体育教师全面发展等。该研究相对于已有体育教师专业化的相关研究而言,具有较大的理论创新意义和价值。通过“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检索发现,该文目前业已被引1次,下载169次。
4. 发表于CSSCI来源核心期刊《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的《美国职业发展为导向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改革及启示》一文,分析并总结了美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新范式主导下改革的特点:专业领域较多、培养目标明确;准入制度严格、注重知识衔接;课程设置强调学术性、突出职业性;优选教学案例,强调实践教学;学业评估机制健全,确保人才质量。并提出其对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启示:准确把握专业学位特性,明确各专业领域培养目标;调整招生结构,改革招考办法;课程设置以职业发展为取向,教学模式以实践为导向;健全外部保障机制,强化内部保障作用;促进学位与职业的融合,谋求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我国兴起不久,因此该研究对其未来的实践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参考价值。通过“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检索发现,该文目前业已被下载105次。
5. 发表于CSSCI来源核心期刊《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的《西方体育课程社会学研究的启示》一文,认为:新时期我国体育课程研究应从总体上加强体育课程社会学研究的“社会学”根基,在具体实践层面加强体育课堂的社会建构研究、重视主体要素与社会建构的关联性研究、深入挖掘体育课程发展的社会文化含意。该研究视角新颖,对推动我国体育理论研究范式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检索发现,该文目前业已被下载240次。
6.发表于颁厂厂颁滨来源核心期刊《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上的《美国体育场馆发展的新趋势及启示》一文,对美国体育场馆发展的新趋势进行了梳理,研究认为:美国高校间的激烈竞争导致体育场馆在美国高校蓬勃发展的趋势,体育场馆建设成为美国城市更新和地方经济复苏的主要举措。并提出了对我国体育场馆发展的若干启示。该研究对我国的体育场馆建设和发展,包括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通过“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检索发现,该文目前业已被下载112次。
7. 发表于CSSCI来源核心期刊《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上的《美国特殊体育教育法律的基本精神与启示》一文,研究认为:美国有多部法律对开展特殊体育教育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规定,其基本精神主要体现为赋予学生平等的体育权利。为贯彻这一精神,美国主要采取规范的评估程序、最大限度的融合、个别化教育计划和一体化的服务等措施,保障残障学生的体育权利。针对我国特殊体育教育法律存在的问题,提出:转变朴素的人道主义关怀理念,厘定残障学生的体育权利,制订《特殊教育法》,健全配套的法律、法规,完善执行机制等建议。该研究对拓展和丰富我国特殊体育教育的相关研究,促进残障学生体育教育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参考价值。通过“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检索发现,该文目前业已被下载42次。
(四)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课题组利用2013年4月应邀赴美国参加“全美体育科学大会暨第一届国际华人体育与健康协会学术论文报告会”和2012年7月参加“第六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学校体育工作者研讨会”的机会,向与会国际和国内同领域相关专家和学者汇报了本研究的前期相关成果,所提观点和思路得到了与会同行的高度评价。
对于成果的发布,课题组一直持慎重和负责任的态度,立志厚积而薄发,并对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带来实效。在后期研究中,课题组拟对相关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细致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将积极与教育部体卫艺司和国家体育总局相关司局联系,联合召开成果发布会,把能得到学界公认、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具有较高理论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及时向社会发布。并努力将具有咨政价值的成果向国家社科规划办《成果要报》报送或向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专刊投稿。
阶段性成果
序号 |
成果名称 |
作者 |
成果形式 |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
字数 |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
1 |
Empirical Study on Participation of PE Teachers in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
Jian Wang Qingshan Hu Bo Shen |
论文 |
全美体育科学大会暨第一届国际华人体育与健康协会学术论文报告会,2013.4 |
8000 |
|
2 |
Reflection on China’s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
Aifeng Huang Jian Wang Min Guo Changfen Lu |
论文 |
全美体育科学大会暨第一届国际华人体育与健康协会学术论文报告会,2013.4 |
7000 |
|
3 |
Reform of PE Teacher Education Based on China Free Normal Education Policy and Grass-roots Demand |
Changfen Lu Xiaobing Luo Jian Wang |
论文 |
全美体育科学大会暨第一届国际华人体育与健康协会学术论文报告会,2013.4 |
10000 |
|
4 |
Impact of Rural Poverty on Physical Education in Rural China |
Qingshan Hu Jian Wang Bo Shen |
论文 |
全美体育科学大会暨第一届国际华人体育与健康协会学术论文报告会,2013.4 |
6000 |
|
5 |
西方体育课程社会学研究的启示 |
鲁长芬 罗小兵 王健 郭敏 黄爱峰 |
论文 |
第六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学校体育工作者研讨会,2012.7 |
11000 |
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颁发的“一等奖” |
6 |
体育课程实施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实践需求 |
胡庆山 王健 郭敏 黄爱峰 鲁长芬 |
论文 |
第六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学校体育工作者研讨会,2012.7 |
10000 |
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颁发的“二等奖” |
7 |
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缺失之审视 |
郭敏 鲁长芬 黄爱峰 胡庆山 |
论文 |
第六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学校体育工作者研讨会,2012.7 |
80000 |
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颁发的“二等奖” |
8 |
反思与推进: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研究 |
黄爱峰 王健 郭敏 鲁长芬 胡庆山 |
论文 |
第六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学校体育工作者研讨会,2012.7 |
10000 |
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颁发的“二等奖” |
9 |
我国体育课程实施研究评析 |
胡庆山 郭敏 王健 |
论文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2(2) (CSSCI核心) |
13000 |
从“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检索表明,目前已被下载437次 |
10 |
美国适应体育教师专业化的路径及启示 |
曹烃 刘珍 曾建明 王健 |
论文 |
中国特殊教育 2012(7) (CSSCI核心) |
10000 |
同上检索表明,目前已被引1次,下载164次 |
11 |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转向:理论阐释与路径选择 |
潘凌云 樊莲香 王健 |
论文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2(8) (CSSCI核心) |
10000 |
同上检索表明,目前已被引1次,下载169次 |
12 |
美国职业发展为导向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改革及启示 |
杨小永 苟正斐 鲁长芬 |
论文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2(11) (CSSCI核心) |
10000 |
同上检索表明,目前已被下载105次 |
13 |
西方体育课程社会学研究的启示 |
鲁长芬 罗小兵 王健 |
论文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2) (CSSCI核心) |
11000 |
同上检索表明,目前已被下载240次 |
14 |
美国体育场馆发展的新趋势及启示 |
孙成林 王健 |
论文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3(2) (CSSCI核心) |
10000 |
同上检索表明,目前已被引1次,下载112次 |
15 |
美国特殊体育教育法律的基本精神与启示 |
曹烃 曾建明 王健 |
论文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3(2) (CSSCI核心) |
10000 |
同上检索表明,目前已被引1次,下载42次 |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