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
为了确保项目研究的进度和质量,课题组首先设立了项目工作办公室,在首席专家张传开教授的带领下,定期开展课题研讨会议,课题按研究计划稳步推进。
1.2012年4月28日,课题首席专家和子课题负责人在安徽师范大学铭诚律师事务所召开课题立项后的首次工作会议,经过仔细的讨论,形成了如下意见:(1)根据立项通知书要求,认真填写《全国社科规划办回执》。(2)根据课题会评专家的修改建议和立项通知书上的修改要求,决定对申报书作适当调整,在保留基本设计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删除了其中“资料汇编”内容。这样,课题整体架构就由以前的“1+4+3”模式,调整为“1+4+2”模式,同时凸显了课题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旨归。(3)随着子课题的调整,对子课题负责人和各课题组骨干成员也作了相应调整。(4)设立项目工作办公室,主要负责编印课题《工作简报》和《成果要报》,同时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日常服务工作。(5)讨论了经费使用和管理办法,并对子课题及课题组主要成员的研究计划提出了具体要求。
2. 2012年6月17日,课题组成员在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召开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开题筹备会。讨论了开题报告会的召开时间、地点、邀请专家、会议方案等内容,并成立会务组,具体负责会务接待和安排。
3. 2012年6月24日,本课题开题报告会在安徽芜湖举行。参加开题报告会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孙伟平研究员、《哲学研究》编辑部鉴传今编审、 求是杂志社文化部李文阁编审、《学术研究》编辑部何蔚荣编审、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王韶兴教授及项目子课题负责人、课题组主要成员等共计40余人。
首席专家张传开教授就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总体框架、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主要创新点和特色,以及完成本课题的可行性等问题作了简要汇报。子课题负责人李文阁编审代表合作单位求是杂志社,介绍了课题合作背景和合作基础,阐述了自己所承担的子课题的研究思路与基本设想,表示要潜心研究,竭力完成子课题研究任务。王先俊教授代表其他子课题负责人扼要阐明了课题研究的学理基础和最终目标,汇报了课题组近期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并表示将努力遵照项目标书中的有关承诺,在首席专家的指导下认真完成课题研究。
应邀与会的各位专家就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方法、框架体系、重点难点、主要特色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评议。专家们一致认为,本课题有叁大突出“亮点”:一是较强的问题意识。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以现实问题为基础,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特色。二是较高的立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的研究,纳入建设文化强国的历史和时代背景之中,凸显了课题研究的宏阔视野。叁是较具体的操作性。作为子课题之一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策研究报告”,将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问题提出若干具体的对策建议,为党和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四是较好的针对性。作为子课题之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读本”,突出强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主要面向大学生的普及性读物。
4. 2012年7月10日,课题首席专家和子课题负责人在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召开工作会议。(1)总结了开题报告会的有关情况。(2)听取和总结了课题组赴绩溪县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讲和调研活动。(3)初步讨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策研究报告”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读本”两个子课题的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提纲的进一步细化问题。(4)着手编写第一期《工作简报》。
5. 2012年10月7日,课题组全体员在安徽师范出版社召开工作会议。(1)各子课题负责人介绍了当前项目开展的情况,以及所达到的预期研究成果。(2)首席专家张传开教授分析了当前课题进展中出现的问题,强调阶段性成果的重要性,要依托重大项目的开展与建设,力争打造出一支理论功底厚实,能力素质过硬,创新能力强,结构合理的科研攻关团队。
6. 2012年10月10日、14日,子课题负责人戴兆国教授、彭凤莲教授在皖江学院图书馆报告厅分别作题为“大学生礼之素养的价值与培养艺术”和“大学生的廉洁观教育”的专题报告。
7. 2012年10月19日-21日,课题组参与承办安徽省 “哲学与文化”理论研讨会,重点讨论“文化强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议研究”问题。课题组首席专家张传开教授、子课题负责人戴兆国教授、骨干成员余在海副教授做了大会主题发言,赢得代表们的好评。
8. 2012年11月14日,子课题负责人姚宏志教授在花津校区2030103教室为全校大学生骨干作题为“党的最终理想和现阶段任务”的专题报告。
9. 2012年11月24日,子课题负责人高正礼教授为“国培计划”——安徽省义务教育学校骨干教师作题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解读十八大精神的专题报告。
10. 2013年2月5日,课题首席专家和子课题负责人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召开工作会议。各子课题负责人汇报了课题进展情况,已发表的阶段性成果;商讨了2013年整个课题组的活动计划;细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读本》的具体提纲。
11. 2013年2月18日,课题首席专家、子课题负责人和子课题七的全体成员在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召开课题研讨会,商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读本》的提纲、具体撰写内容、撰写人员、撰写计划和初稿的完成时间。
12. 2013年5月18日,课题首席专家、子课题负责人和子课题七的全体成员在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召开课题研讨会,审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读本》的初稿。
13. 2013年6月20日,课题首席专家、子课题负责人和子课题七的全体成员在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召开课题研讨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读本》的进行全面的统稿并准备出版。
14. 2013年7月5-13日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开展“中国梦”的理论宣讲和调研。
15. 2013年7月20-24日,首席专家张传开教授、子课题负责人李文阁编审等8人,赴安徽省金寨县调研。
(二)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子课题一:“走向文化强国——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进展
本子课题是整个课题的总论部分,统领课题的整体研究思路、内容和逻辑,分别从历史、理论和实践叁重维度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分论部分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目前课题研究的进展是确定了写作提纲。上篇(历史篇)从中华民族百年强国之梦入手,站在建设文化强国的高度,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背景,剖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中篇(理论篇)在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结构、特征和功能的基础上,全面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深入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制度、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和谐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的关系。下篇(实践篇)则主要围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展开论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强魂健体,强化教育引导,健全制度保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关注重点领域(理想信念和道德建设)、重点人群(青少年)和重要阵地(新兴媒体),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先进性与广泛性、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社会主义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政府作用与社会力量的关系等,应该及时总结各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经验,并加以提炼和推广。目前已完成上篇的书稿。
子课题二:“走向文化强国的理论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研究进展。课题组已经商定了写作思路,细化了研究提纲。本子课题以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及其理论品质的分析为基础,将走向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分别从近代中国政治思想文化危机、中共历史和当代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叁个视域,通过研究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战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命运等问题,重点探讨走向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及解决的路径和未来趋向。子课题骨干成员王先俊教授发表成果4篇,其中《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保持和维护纯洁性的历史经验》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张正光教授公开发表成果1篇。
子课题叁:“走向文化强国的精神支柱——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研究进展。本子课题旨在解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走向文化强国的精神支柱问题。课题通过全面考察和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形成发展过程,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进行反思,对共同理想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作出回应和解答。最后,就当前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如何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设,提出若干发展思路。子课题负责人姚宏志教授已公开发表《多重视阈中的马克思主义》一文;课题组骨干成员蒋巧红讲师发表《共同理想视域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文。姚宏志教授的《“叁大历史关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力探索》论文已经撰写完成。
子课题四:“走向文化强国的精神动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研究进展。本子课题旨在解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动力问题。课题组成员已经确定了写作提纲。课题通过阐明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历史形成与基本内涵,以全球化为视野,着眼于重大现实问题,探讨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揭示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在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提供借鉴和参照,大力推进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子课题负责人干成俊教授和课题组骨干余在海副教授分别在核心刊物发表了《改革创新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和深化》和《普世价值的争论及其实质》2篇成果。
子课题五:“走向文化强国的道德基石——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研究进展。本子课题旨在解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夯实走向文化强国的道德基石问题。课题重点研究当前中国社会出现的道德问题和困境,分析各种道德论争,提出解决的途径和方法。探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总结其中的历史经验教训,从道德文化自觉的高度,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本课题组成员已搜集整理了大量相关资料,拟定了《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百问》的提纲,书稿将于7月完稿,约15万字。子课题负责人戴兆国教授在2012年12月19日的《中国社会科学报》上发表论文《文化自觉的双重维度》;子课题骨干成员牛菲副教授发表《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义探赜》一文。
子课题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策研究报告”的研究进展。本子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策研究报告,这是整个课题研究框架中的实证部分,为党和政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参考。课题组成员已经在高校、公司、社区、农村针对不同的群体进行理论宣讲和问卷调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力图撰写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对策研究,内容包括如何加强、改善党和政府的指导,如何关注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和重要阵地,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制度化等等。子课题负责人和骨干成员已经设计好问卷,准备分群体进行调查研究。
子课题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读本”的研究进展。目前课题组成员已经搜集了大量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典型事例,力图编写一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读本》。本课题组成员在与首席专家、其他子课题负责人的充分研讨下,修订了提纲,撰写四大篇章,涉及到长期困扰大学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中入脑、入心、入行,让当代中国大学生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力军。目前初稿已经完成,准备统稿出版。
二、调研及学术交流情况
(一)实地调查、数据采集和案例搜集情况
2012年7月1日至7日,为充分搜集和有效获取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普及,子课题负责人高正礼教授和课题组骨干冯万勇博士带领9名大学生赴安徽省绩溪县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宣讲和调研活动。
2012年7月2日至3日,理论宣讲和调研服务队在华阳镇机关、华阳镇凤灵社区和绩溪县交通局举办叁场理论宣讲活动,听众达200余人。师生们用大众化的语言、贴近百姓生活的例子,并配以直观生动的笔笔罢,深入浅出地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宣讲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背景、基本内容和历史地位,以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7月5日至6日,理论宣讲和调研服务队在绩溪县委宣传部、华阳镇五龙社区、龙川镇仁里村共举行叁场座谈会,全面系统地了解到近年来绩溪县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所开展的举措、取得的成绩、涌现的典型和积累的经验;调查了作为城乡结合部的华阳镇五龙社区在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素养、处理集体与个人利益矛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调查了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龙川镇仁里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文物保护、旅游开发、村民矛盾调解等方面的情况。
在为期一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宣讲和调研过程中,师生们深入绩溪县机关、乡镇、社区和农村,通过理论宣讲、会议座谈、个别采访、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既增进了对当今中国社会现状的认识,也收集了大量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第一手鲜活资料,为本课题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013年7月5日至10日,子课题负责人高正礼老师及其研究生,以中国梦为主题,赴凤阳进行宣讲、调研。队员们精心设计宣讲主题、认真撰写演讲稿、仔细制作笔笔罢。队员们的宣讲不仅使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化对中国梦的理解,而且自己对中国梦的理解也有了不断的认识。在一周时间内,宣讲和调研服务队师生深入凤阳县机关、乡镇、社区和农村,通过理论宣讲、会议座谈、个别采访、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志愿服务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开展调研活动。
(二)学术会议、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等
1.课题组组织召开安徽省“哲学与文化”理论研讨会
10月21日至22日,课题组组织召开安徽省“哲学与文化”理论研讨会,来自全省高校近10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以“哲学与文化”为总主题,下设五个分主题,即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文化强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与中国哲学精神研究;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中的外国哲学研究和文化强省与安徽精神研究。
2.子课题负责人高正礼教授应邀参加第十二届国史学术年会
2012年10月10日-12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会、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与中共南宁市委市政府在广西南宁联合举办第十二届国史学术年会,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8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术年会旨在促进国史研究的繁荣和发展,面向全国党史、国史、军史学界征文,基本上选择围绕党和国家当前中心工作的问题作为会议主题。本届年会以“当代中国的历史发展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主题,旨在纪念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的开幕词发表30周年,“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本次学术研讨会共入选论文74篇,集中围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防、外交和党的建设等方面,深入研究和总结了当代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宝贵经验。子课题负责人高正礼教授以文入会,并作为代表向大会汇报所在小组研讨情况。
3.子课题负责人戴兆国教授应邀参加生命哲学国际学术会议
2012年10月23-26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和法国国际哲学学院共同举办的“探寻生命的意味:生命哲学的跨文化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来自法国、日本、德国、香港、台湾、中国大陆的70余位学者参加了本次学术会议。子课题负责人戴兆国教授应邀参加了会议。在分组讨论阶段,共有近50余篇论文在16场分组讨论环节中得以发表和讨论。在圆桌讨论阶段,与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还就生命哲学的哲学内涵、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中国哲学的当代处境及其未来命运等问题作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戴兆国教授以“儒家生命哲学的四重维度”为题作了专题发言,并主持了分会场的学术讨论。
4.课题组应邀参加第九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
2012年12月22-23日,由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九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在京举行。此次论坛主题为“价值哲学与社会发展”,与会者围绕“价值哲学基础理论的反思与前瞻”、“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当代意义”、“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冲突和对话”、“核心价值观与当代社会发展”等议题进行了研讨。课题组成员干成俊教授、余在海副教授应邀参会,并作大会发言。
5.子课题负责人戴兆国教授应邀参加“中国文化的认知取向”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3年6月22-23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市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举办的“中国文化的认知取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办,来自美国多所大学,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的40余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戴兆国教授向大会提交了《当代中国哲学形而上学建构的理论自觉》的论文,并在会议期间与中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6. 首席专家张传开教授应邀参加“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首届会员代表大会
2013年7月,课题首席专家张传开教授在北京参加“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首届会员代表大会,并被聘为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致力于研究中国革命文化、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化建设的经验和成就,旨在弘扬和光大中国红色文化,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叁、代表性成果介绍
(一)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首席专家张传开教授与孙伟平研究员共同主编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于2012年12月在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课题组成员戴兆国、干成俊、余在海、牛菲参与了本书的撰写。该书认为,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催生了伟大的时代精神,浩荡激昂的时代精神蕴涵着深厚的核心价值,和谐发展的核心价值为中华文化注入鲜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一项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而吸纳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社会转型处于关键期的大背景下,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书全面地阐述了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在关联,由导言、六章和结语组成,具体内容包括:改革开放与价值观念的变迁;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改革开放的保障;改革创新精神丰富和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文化强国建设。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保持和维护纯洁性的历史经验
子课题负责人王先俊教授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发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保持和维护纯洁性的历史经验》一文。作者认为,保持和维护党的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贯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优良传统。我们党自成立开始,就一直高度重视保持和维护自身的纯洁性。新中国成立初期也是如此。在这一时期,党根据其地位的变化以及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着力保持与维护思想纯洁、队伍纯洁和作风纯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们今天继续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提供了一笔可资参照、借鉴的宝贵的财富。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13年第4期复印转载。
(叁)中共二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子课题负责人王先俊教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发表《中共二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文。作者以有关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将中共二大置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考察,结果表明,这次会议不仅深入分析了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性质、步骤、对象、动力和前途等问题也给予了正确的回答,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多重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
子课题负责人姚宏志教授在《思想教育研究》2012年第11期发表《多重视阈中的马克思主义》一文。作者认为,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一个半世纪以来,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问题就被不断提起和反复追问。人们基于各自视域的不同对此问题做出各种回答,其中有正解,也掺杂着形形色色的误解、肢解、曲解和消解。马克思主义有时得到科学解读,有时被糟蹋得面目全非。如何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把对马克思主义颠倒的认识再颠倒过来,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已经成为当代中国首先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为此,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最核心、最本质问题入手,透过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体系、政治立场、现实运动四大视域,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多角度的理解和解读。
(五)改革创新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和深化
子课题负责人干成俊教授在《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发表《改革创新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和深化》一文。作者认为,改革创新精神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改革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式,改革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创新精神直接催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推动全社会成员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改革创新精神还带来了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的深刻变化,要求以新的道德规范来调整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六)普世价值的争论及其实质
子课题骨干成员余在海副教授在《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发表《普世价值的争论及其实质》一文。作者认为,国内“普世价值”的讨论发端于1900年代初的“全球化视域中的普世伦理问题”。近年来,对于普世价值的批判和讨论持续发酵,围绕“一般意义上的普世价值是否存在”、“现代西方文明是否具有普世性”、“普世价值与中国道路”等问题,学界从政治和哲学两个层面展开了激烈的思想交锋。反思这些讨论,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普世价值的实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七)文化自觉的双重维度
子课题负责人戴兆国教授在2012年12月19日的《中国社会科学报》上撰文《文化自觉的双重维度》认为,任何民族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有文化自觉的难题。文化自觉有双重维度,一方面是对文化传统的自觉,另一方面是对人性的自觉。作者指出,继承传统不是回归传统,更不是毫无批判地复兴传统,而是寻求文化传统的活力所在。在对传统经典的梳理和解释的基础上,从我们时代发展的特征出发,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基础上创造出符合时代精神需要的新文化。只有这样才能说实现了我们时代的文化自觉。而人性自觉则是文化自觉在人性发展维度的落实,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人性自觉的角度不断提升人的全面发展能力。这样的过程是漫长的,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心态文化层面的改变,从而实现文化传统的自觉和人性的自觉,最终实现民族文化自觉。同日,该文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网站全文转载。
(八)完整准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性内涵
子课题负责人王先俊教授在《思想理论教育》2013年第5期发表《完整准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性内涵》一文。作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总体性"概念,它既是一面旗帜,又是一种道路、一种理论、一种制度、一个历史过程,还是一种事业、一种理想。我们党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语境下都曾经使用过这些概念。科学分析这些具体概念的基本含义,进而揭示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性"的内涵,不仅具有理论的价值,也具有现实的意义。
四、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已报送《工作简报》两期,今年9月份报第3期。课题组撰写出版的学术着作《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核心简直体系》是新闻出版总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双百”出版工程重点出版物。
阶段性成果
序号 |
成果名称 |
作者 |
成果形式 |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
字数 |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
1 |
论中西道德哲学的差异性——以孟子和康德为中心的考察 |
戴兆国 |
论文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 |
约9 千字 |
|
2 |
对于普世价值的争论和思考 |
余在海 |
论文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
约1 万字 |
|
3 |
改革创新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
干成俊 |
论文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
约9 千字 |
|
4 |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
孙伟平 张传开 主编 |
着作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11月版 |
27 万字 |
入选新闻出版总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双百出版工程”重点出版物 |
5 |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保持和维护纯洁性的历史经验》 |
王先俊 |
论文 |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
约1 万字 |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13年第4期转载 |
6 |
《共同理想视域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
蒋巧红 |
论文 |
《皖西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 |
约8 千字 |
|
7 |
《多重视阈中的马克思主义》 |
姚宏志 |
论文 |
《思想教育研究》 2012年第11期 |
约8 千字 |
|
8 |
《文化自觉的双重 维度》 |
戴兆国 |
论文 |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2年12月19日 |
约4 千字 |
同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网站全文转载 |
9 |
《中共二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王先俊 |
论文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
约1 万字 |
|
10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教育路径》 |
干成俊 |
论文 |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3年第2期 |
约6 千字 |
|
11 |
《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意义探赜》 |
牛 菲 |
论文 |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3年第2期 |
约6 千字 |
|
12 |
《中共十八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王先俊 |
论文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 |
约1 万字 |
|
13 |
《中共十八大对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创新》 |
王先俊 |
论文 |
《安庆师范学报》 2013年第3期 |
约1 万字 |
|
14 |
《完整准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性内涵》 |
王先俊 |
论文 |
《思想理论教育》 2013年第5期 |
约1 万字 |
|
15 |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层逻辑 |
张正光 |
论文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 |
约6 千字 |
|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