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1、研究计划的总体执行情况
(1)调查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模式
课题组对文献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并通过大量的文献分析与实证研究,形成了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报告,了解和掌握了当前国内外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同时,课题组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将信息学与多种学科进行交叉应用,并着重在仿生学等相关学科方面进行学习与认识,并邀请相关学科人员参与小组讨论,力求运用多学科理论深入分析网络信息生态链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讨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机理和运行机制。
(2)成功举办“2012年中国情报学会‘信息生态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
由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招标项目“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机理与演进规律研究”课题组发起,由中国情报学会理论方法与教育专业委员会、吉林大学管理学院联合举办的“2012年中国情报学会‘信息生态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9月15日至16日在青岛召开。此次研讨会为各子课题研究方案的完善提出了宝贵建议,对各子课题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3)以基础研究和典型研究为主,取得了部分研究成果(论文)
一年多来,课题组围绕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基础性问题和典型应用问题,如信息生态系统、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政务信息生态环境、社会事件网络传播驱动机制、网络平台构建要素的信息功能生态位测度等开展了深入研究,目前已完成学术论文24篇(其中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共21篇,已录用待发表学术论文3篇)。
2、各子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该项目共由8个子课题组成。各子课题在制定研究计划、落实研究任务的基础上,研究工作已全面启动。在搜集、整理和分析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我国网络信息生态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初步开展了实证研究,重点进行各自领域核心问题的解决,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具体研究进展情况如下 :
(1)子课题一(信息生态链的基本理论研究)进展情况
本子课题通过资料收集与整理,汇总与生态学原理相关的信息情报学的数据。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网络信息运作规律和自然生态链的关系来阐述人类网络信息生态链与自然生态信息系统的区别及联系。2012年9年召开了网络信息生态链会议,提交论文并做了阶段性研究报告“信息领域的谤-碍对策”。目前对信息生态链的结构、功能特点等展开了深入研究,并提交了2篇论文,即“生态位视角下的网络信息关系分析”和“信息领域中的谤-碍对策及其发展趋势”。
(2)子课题二(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机理研究)进展情况
本子课题对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进行了搜集与整理,形成了基础理论综述报告,并进行了相关词表的整理。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形成了3篇论文,对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基本概念、特征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分析了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构成要素及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阐述了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的影响因素,通过专家访谈与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对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运行机制与形成机理展开实证研究,进而对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效能等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目前正在对不同类型网络信息生态链的特征进行剖析,以构建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过程的模型。
(3)子课题叁(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演进机制研究)进展情况
自项目立项以来,本子课题以演化经济学和复杂系统理论为理论依据,运用跨学科、多角度的系统分析方法、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性描述与不确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机模拟与专家智能相结合的方法等,对网络信息生态链涵盖的各组成要素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了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演进机理和网络信息生态链演进的动力机制。截至目前,本子课题累计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4篇已刊发于核心期刊,另外2篇已录用。
(4)子课题四(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运行机制与优化策略研究)进展情况
本子课题已完成项目的基础理论研究部分,包括我国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研究综述、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结构模型的构建等内容,正在开展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机理、运行机制等相关内容的研究。
(5)子课题五(政务网络信息生态链运行机制与优化策略研究)进展情况
在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课题组综合运用现代信息管理学和信息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结合我国政务网络信息的特点,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我国政务网络信息生态链运行机制与优化的环境因素,探讨了我国政务网络信息生态链运行机制与优化的风险、模式等核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我国政务网络信息生态链运行机制与优化框架,并运用此框架分别对我国政务网络信息生态链运行机制与优化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取得了相关研究成果。
(6)子课题六(社会网络信息生态链运行机制与优化策略研究)进展情况
本子课题首先对我国信息生态学的研究进行了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研究,完成了社会网络信息生态链方面的国内外文献资料的调研整理,通过研究现状述评,对本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其次,以微博这一典型社会网络为案例,对其信息生态链的构成要素与形成机理展开了研究,通过探讨社会网络中对社会有重要影响的社会事件的传播问题,形成了社会事件网络传播的驱动机制。此外,针对社会公共服务网络,对其信息环境的生态化程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以上工作为进一步研究社会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运行机制和优化策略打下了基础。
(7)子课题七(基于信息生态链理论的网络平台构建及运行效率评价研究)进展情况
通过对理论资料收集与文献调研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研究领域发展路径及发展现状,掌握国内外网络信息生态相关研究的理论、方法、研究视角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形成相关学术论文《信息生态网络构建研究热点述评》。针对目前的研究热点,与实际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基于信息生态链思想的网络平台构建与运行效率评价的理论创新构想。把信息生态链的思想融入网络信息平台构建,用信息生态链思想改造网络平台设计工作流程。本课题的实证研究分为网络平台发展现状实证研究、网络平台构建实证研究和网络平台运行效率评价实证研究,目前已完成第一部分。邀请了信息生态研究领域的专家就现有吉林大学综合网络平台的情况进行了评估,获得了大量评估数据,并应用纯语言多属性群决策方法对评估数据进行了处理。经过计算与绘制得出了信息功能生态位图,体现了吉林大学综合网络平台构建要素相对于信息功能生态位理论模型的位置,直观的表现出各要素所承担的功能及要素间的位势关系。
(8)子课题八(网络信息生态链保障体系与制度设计)进展情况
本子课题重点围绕相关研究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等进行了文献调研和综述。以科技文献共享联盟为例,采用信息生态位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了网络信息生态链各信息主体之间的关系和结构分析,找到网络信息生态链主要节点存在的问题,以此作为提出保障措施和建议的依据。利用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对网络信息生态链优化策略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检索、归纳和分析,从网络信息生态链的结构优化、主体要素优化、效率优化三个方面对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优化策略进行了评述。对我国信息生态位理论研究的相关论文进行检索、统计和分析,得出了国内信息生态位研究的时间进展、领域内高产作者以及研究中的热点等的基本概况。对信息生态位的静态属性和动态属性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科技文献共享联盟的案例对信息生态位维度的选取、宽度衡量指标的选取等提供了可参考的角度,并进一步将自然生态位的宽度和重叠的计算公式类比到信息生态位当中,并结合NSTL的具体案例对公式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
(二)调研及学术交流情况
1、调研数据整理运用、文献资料收集整理情况
(1)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分析了商务网站信息生态链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影响和作用关系、社会网络信息生态链构成要素与形成机理。
(2)通过走访和座谈等形式,调查了北京市政府信息工作的现状,分析了我国政务信息的生态环境。
(3)通过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阐述了信息生态链理论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对网络信息生态链的研究热点进行了述评和评价,对我国信息生态学的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进行了统计分析。
2、召开学术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情况
2012年9月15日至16日,课题组在青岛组织并承办了“2012年中国情报学会‘信息生态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黄长着研究员、原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刘昭东研究员、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主任柯平教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科学系主任唐晓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卢小宾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信息资源与信息化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娄策群教授等四十多位专家和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会议邀请娄策群教授、李北伟教授和张向先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我国“信息生态学”学科建设构想》、《基于复杂网络的信息生态系统研究方法探索》和《发挥多学科融合优势,探讨我国网络信息生态链问题》的报告,并围绕“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机理与演进规律”展开了充分热烈的讨论。此次研讨会为促进多校、多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共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亦为我国信息生态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叁)代表性成果介绍
1、论文《信息领域中的谤-碍对策及其发展趋势》,图书情报工作,2013(16)
文章介绍了生态学中的谤及碍对策理论特点,将生态学中的谤-碍对策理论引入信息生态学。以信息的带宽和同步性为标准对信息生态系统内不同信息类型的谤-碍属性进行了量化比较并进行了分类。指出信息生态系统中高带宽、低同步的信息类型倾向于碍对策,低带宽、高同步的信息类型倾向于谤对策。高带宽、低同步的碍信息类型其对策是提高信息质量,增加每条信息的成本;低带宽、高同步的谤信息类型其对策是提高信息数量,降低每条信息的成本。分析了网络信息中的谤-碍对策特点以及信息领域谤-碍对策的发展趋势。
2、论文《网络信息生态链效能的分析与评价》,图书情报工作,2013(16)
网络信息生态链效能的评价是对网络信息生态链进行优化和对其效能提升的前提。本文从网络信息生态链的结构组成、信息流转、运行成本、功能价值和保障机制五大要素入手,构建了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层次分析法对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效能进行了评价,进而提出了网络信息生态链效能的提升策略。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准确判断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整体运行状态和功能实现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而优化网络信息生态链具有重要意义。
3、论文《商务网站信息生态链的运行机制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8)
文章综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发现,生态学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研究主要侧重于电子商务的生态主体及发展环境、生态系统构建模式与策略方面,有关商务网站信息生态链的形成机理、运行机制研究比较匮乏。所以本文立足于生态系统的基本观点,探讨了商务网站信息生态链的含义和特征,通过商务网站信息生态链各组成要素相互关系的研究,阐述了商务网站信息生态链的运行离不开成长机制、竞争机制、合作共享机制,协同机制和循环机制等。运行机制是一个综合的有机体,其中协同机制位于核心位置,只有信息主体与信息环境等各种组成要素之间协同运动,才能形成稳定、动态、平衡、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协调发展的信息生态系统。本研究对于促进信息生态学与电子商务的整合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提高电子商务的信息管理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4、论文《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的系统分析》,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8)
文章构建了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得出用户规模、盈利模式和网络交易量是影响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演进的内在动力,而风险投资、竞争对手是影响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演化发展的外部关键要素。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只有系统把握各个影响因素和反馈关系,从本质上寻求保持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才能营造出有利于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发展的生态环境。
5、论文《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的网络信息生态链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12年(22)
以演化博弈理论为基础,界定了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内涵,认为网络信息生态链是在一定的网络信息环境下,信息人之间通过不断博弈形成信息流转的链式依存关系。阐述了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演化博弈特性,根据信息主体支配能力差异将网络信息生态链分为弱势网络信息生态链、半强势网络信息生态链和强势网络信息生态链,并以淘宝网为例,剖析半强势网络信息生态链博弈关系,为深入分析网络信息生态链演进规律提供了依据。
6、论文《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的网络信息生态链演化机理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年(3)
以演化博弈理论为出发点,界定了演化博弈视角下的网络信息生态链及其类型,明确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演化博弈特性,认为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与演进是一个不断重复的演化博弈过程,进而总结出支配机理、学习机理、突变机理、选择机理、扩散机理和协同机理等网络信息生态链主要的演化机理,为网络信息生态链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7、论文《信息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优化》,情报科学,2013年(8)
文章认为信息生态系统是否平衡和稳定,对促进信息主体的信息平衡,以及促进信息主体的共同进化和提高信息产业的经济效益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文章在对信息生态系统结构分析基础上,给出了信息生态系统结构优化的目标及具体方法和措施。
8、论文《我国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研究综述》,情报科学,2013(10)
文章通过对近几年商务网络信息生态研究领域中发表文献的整理及分析认为:作为学科的初步交叉,生态学理论与商务网络研究的实际融合点依然较少,有待继续挖掘两者间的理论结合点,进而丰富、完善商务网络研究内容;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作为商务网络信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媒介,其相关理论成果微乎其微,留有研究空白;在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领域的全部研究成果中,呈现出理论研究多,实证研究少的态势。商务网络信息生态理论如何为公司服务,如何指导经济实践活动,如何为网络经济增益提供帮助,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找到了更具体的出发点。
9、论文《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结构模型的构建》,图书情报工作,2013(16)
文章以生态学及信息生态链理论为研究基础,重点探讨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组成部分,首次明确提出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叁大结构要素“节点”、“节点关系”及“链接模式”;借鉴“价值链”、“供应链”及“复杂系统论”等相关理论研究方法,从信息、信息主体、信息环境及信息技术四个因素出发,构建了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结构模型。通过对节点、节点间关系和信息传递过程中链接模式的选择与把握,构建完善的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结构模型,以更好地完成资源共享,提高服务质量,以最低的运营成本满足客户需要,同时实现商务网站自身收益最大化。
10、论文《我国政务信息生态环境分析与培育措施》,情报科学,2013(5)
该文应用信息生态环境理论,阐述了政务信息生态环境的内涵,探讨了我国政务信息生态环境的构成及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政务信息生态环境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我国现阶段培育政务信息生态环境的建议与措施。借鉴国内外经验,从理论上揭示出政务网络信息生态链运行机制与优化的内在规律性,提出了分析框架,为课题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成立了“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构建起政务网络信息生态链运行模拟平台,为进一步研究政务网络信息生态链运行机制与优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1、论文《微博信息生态链构成要素与形成机理》,图书情报工作,2012年(18)
微博的出现给网络信息生态系统带来新的变化,微博信息的发布、转发、评论、关注等机制具有独特的特点,并已形成微博信息生态链。微博信息生态链的形成受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式,可以得出微博信息生态链的形成机理。研究微博信息生态链的构成要素与形成机理,有利于揭示微博运作过程中各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和提出有效的优化方案。
12、论文《社会公共服务网络信息环境生态化程度测度初探》,情报科学,2013年(2)
公共服务网络生态化程度测度要素有公共服务信息的丰裕度、信息更新率、信息传输速度、信息冗余度、信息真实度、信息链供需平衡度、公共服务信息网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率以及公共服务信息网站的可持续长远发展潜力。生态化程度是指系统达到生态平衡的程度,其测度是建设公共服务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需要。引入“生态化程度”这一概念,通过对这一指标的测度,来衡量社会公共服务网络环境的生态性,为推进社会公共服务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提供依据。通过网络平台为公众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信息,构建健康平衡的社会公共服务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全面设计和配置公共服务信息资源,以保障其基本知情权,是社会公共服务能取得显着效果的重要措施。
13、论文《信息生态环境下商务网站经营要素及相关性分析》,情报科学,2013(5)
文章指出商务网站的经营管理一定要适应信息环境的发展。本文从信息生态环境的角度探索商务经营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讨论公司如何适应网络信息生态系统,如何调节商务网站公司内部的信息生态环境,以达到公司自身良好运转的同时能与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大环境和谐发展。以信息生态环境下商务网站经营作为突破口,为基于信息生态链的网络平台构建研究做好铺垫。
14、论文《网络平台构建要素的信息功能生态位测度》,图书情报工作,2013(16)
借鉴生态学与信息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以网络平台构建要素及模型分析为基础,构建了网络平台构建要素的信息功能生态位模型。结合突变级数分析建立了网络平台构建要素的信息功能生态位的测度方法及评价模型,采用纯语言多属性群决策方法采集构建要素的专家评估数据。最后以吉林大学综合网络平台为应用算例进行实证研究。网络平台构建要素信息功能生态位测度能够定量分析各要素在信息生态链中承担的功能,有利于明确各要素间的位势关系,掌握现有网络平台的信息生态现状。
15、论文《信息生态网络构建研究热点述评》,情报科学,2013(9)
通过对国内外网络信息生态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掌握了国内外网络信息生态相关研究的理论、方法、研究视角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为深入研究信息生态网络构建的研究内容提供依据。本文作为该领域研究的前期工作基础,以研究热点述评的形式将近年来国内学者们的前期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述评,为基于信息生态链思想的网络平台构建理论的提出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同时也提供了信息生态学视角的分析工具。
16、论文《网络信息生态链优化策略研究进展》,中国科技资源导刊,已录用
利用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对网络信息生态链优化策略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检索、归纳和分析,从网络信息生态链的结构优化、主体要素优化、效率优化三个方面对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优化策略进行了评述。认为信息环境对生态链的作用只有通过作用于信息主体才能体现出来,进而对信息生态链的结构和流转效率产生影响,信息生态链流转效率是信息生态链要素和信息生态链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
17、论文《信息生态位理论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3 (2)
对我国信息生态位理论研究的相关论文进行检索、统计和分析,得出了国内信息生态位研究的时间进展、领域内高产作者以及研究中的热点等的基本概况。归纳总结了信息生态位的相关研究现状,包括信息生态位基本理论及相关原理的研究现状;信息生态位理论的应用研究现状,如在公司发展领域的应用、在信息服务机构领域的应用,以及在教育教学、区域发展等其他领域的应用。总体上看,信息生态位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还存在相关理论尚未达到共识等问题。
(四)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1、《工作简报》报送情况
2012年3月提交了《2012年第一期工作简报》——“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机理与演进规律研究”开题论证会举行;2012年10月提交了《2012年第二期工作简报》——“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机理与演进规律研究”课题组成功举办“信息生态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2012年年底提交了《2012年第叁期工作简报》——“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机理与演进规律研究”阶段成果汇报。
2、论文公开发表情况
目前已向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专刊、《情报理论与实践》、《图书情报工作》、《中国科技资源导刊》、《情报科学》等期刊投稿24篇,其中公开发表21篇,已录用待发表为3篇。
阶段性成果
序号 |
成果名称 |
作者 |
成果形式 |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
字数 |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
1 |
信息领域中的谤-碍对策及其发展趋势 |
包国章 田华 朱悦 |
论文 |
《图书情报工作》 2013(16) |
6000 |
|
2 |
生态位视角下的网络信息关系分析 |
包国章 刘晓婷 王鑫 |
论文 |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3(9) |
7000 |
|
3 |
网络信息生态链效能的分析与评价 |
张向先史卉 江俞蓉 |
论文 |
《图书情报工作》 2013(16) |
9000 |
|
4 |
商务网站信息生态链的运行机制研究 |
张向先耿荣娜李昆 |
论文 |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2(8) |
6000 |
|
5 |
信息生态学计量研究与内容分析 |
张向先江俞蓉史卉 |
论文 |
《情报科学》 2013(9) |
8000 |
|
6 |
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的系统分析 |
董微微李北伟肖静 刘馨然 |
论文 |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2年(8) |
9000 |
被引用3次 |
7 |
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的网络信息生态链研究 |
李北伟董微微富金鑫 |
论文 |
《图书情报工作》 2012年(22) |
7500 |
|
8 |
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的网络信息生态链演化机理研究 |
李北伟董微微 |
论文 |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3年(3) |
9223 |
|
9 |
信息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优化 |
李北伟肖静 魏昌龙单既民 |
论文 |
《情报科学》 2013年(8) |
7477 |
|
10 |
我国信息生态研究方法评述 |
李北伟张鑫琦单既民李晴 |
论文 |
《情报理论与实践》 已录用 |
11700 |
|
11 |
网络信息生态链评价研究 |
李北伟徐越 单既民 |
论文 |
《情报理论与实践》 已录用 |
7500 |
|
12 |
我国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研究综述 |
张海涛 许孝君 刘阔 |
论文 |
《情报科学》 2013(10) |
7000 |
|
13 |
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结构模型构建 |
张海涛 许孝君 瓮毓琦 |
论文 |
《图书情报工作》 2013(16) |
8500 |
|
14 |
我国政务信息生态环境分析与培育措施 |
卢小宾王建亚 |
论文 |
《情报科学》 2013(5) |
0.8万 |
|
15 |
微博信息生态链构成要素与形成机理 |
马捷 孙梦瑶尹爽 韩朝 |
论文 |
《图书情报工作》 2012年(18) |
8000 |
|
16 |
社会公共服务网络信息环境生态化程度测度初探 |
马捷 韩朝 侯昊辰 |
论文 |
《情报科学》 2013年(2) |
7000 |
|
17 |
信息生态视角下社会事件网络传播驱动机制研究 |
马捷 韩朝 魏傲希 |
论文 |
《图书情报工作》 2013(16) |
7500 |
|
18 |
社会网络信息生态链国内外研究述评 |
魏傲希 孙梦瑶马捷 韩朝 |
论文 |
《情报科学》 2013(9) |
8500 |
|
19 |
我国信息生态学的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研究 |
任增元 陈晓光魏傲希 |
论文 |
《情报科学》 2013(9) |
8700 |
|
20 |
信息生态环境下商务网站经营要素及相关性分析 |
黄微 王文韬 张钊铭 赵奇 |
论文 |
《情报科学》 2013(5) |
7764 |
|
21 |
信息生态网络构建研究热点述评 |
黄微 周昕 |
论文 |
《情报科学》 2013(9) |
7564 |
|
22 |
网络平台构建要素的信息功能生态位测度 |
黄微 周昕 张钊铭 |
论文 |
《图书情报工作》 2013(16) |
7899 |
|
23 |
信息生态位理论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 |
宫蛟飞彭洁 赵伟 涂勇 |
论文 |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3,45(2) |
6000 |
|
24 |
网络信息生态链优化策略研究进展 |
涂勇 赵伟 彭洁 宫蛟飞 |
论文 |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已录用 |
7000 |
|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