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进展与学术交流
本课题自2011年10月立项以来,我们按照投标书所设定的研究计划不断地深入开展各项研究活动。到目前为止,本课题的研究计划总体执行顺利,完成了预期的目标。在各子课题负责人的积极努力和正确带领下,子课题的各项研究进展顺利,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课题组成员根据各子课题研究的需要和现实进展,到台湾、澳门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分别在北京、西安、南京、兰州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收集大量的社会管理相关数据,以供研究之用。在文献资料收集、整理方面,项目经费给予了较大的投入,使得各子课题研究都能得到相当充裕的图书资料的支持。根据各子课题的要求和目标,课题组成员参加国内或国外组织的与社会管理相关的学术会议,并积极地在会议上交流我们的研究成果,这不仅令我们能够准确掌握当前社会管理研究的现状,而且使得我们的研究在学术界逐渐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这都源自于课题成员们的努力和勤奋。
(二)代表性成果
总体上来说,到目前为止,本课题资助出版了专着1部,论文125篇。在当前所取得的成果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数据截止2013年8月8日):
张康之:《合作治理是社会治理变革的归宿》,《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第3期(被引3次;下载668次)。其中的基本观点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类进入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人类在工业社会的历史阶段中建构起来的社会治理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社会治理的要求。因而,理论上探讨改革的热潮兴起,而在实践上,也进入了一个全球性的改革季节。然而,综观所有的改革理论和实践,都一直是在工业社会的思维范式中去谋求改革的行动方案,这不仅使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反而把人类引入到一个风险社会之中,出现了更多、更大的危机。近些年来,在社会治理变革的追求中,参与治理是得到强力推荐的改革方向。实际上,参与治理的理论主张依然是在工业社会的治理框架下提出的行动方案,与后工业化的要求相去甚远。从现实来看,后工业化已经造就了新的社会形态,在社会治理的意义上,已经呈现给我们多元治理主体并存的局面。从这一现实出发,我们需要建构的是一种合作治理模式。
孔繁斌:《在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改革》,《参考》第33期(该政策建议得到了江苏省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要批示)。其中的基本结论是:江苏在社会管理领域改革实践中,完全有基础、有条件从服务型政府建设总体布局出发,真正以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成效作为社会管理领域改革的价值型、制度性平台,江苏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的实践,应自觉、科学、真实地融入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途径之中。服务型政府是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的集中表达和具体体现,是公共管理实践经历统治行政、管理行政之后,顺应后工业文明的必然发展趋势。可以说,离开服务型政府建设,社会管理领域改革是走不远的,回到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社会管理领域改革,应该成为江苏实践的取向。
孔繁斌:《中国社会管理模式重构的批判性诠释》,《行政论坛》201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2年第5期全文转载;被引5次;下载509次)。其中的基本观点是:在现代与后现代交织的背景下,服务行政作为对现代性反思的理论结果,将重新改变有关社会治理的认识。服务行政模式深刻地回应了生活政治对解放政治置换这一趋势,将公共服务作为判断国家建构和国家治理的正当性依据,是对现代性政治结构关注统治秩序的历史性超越。按照这一视角来看当代中国社会管理模式的旧与新,其思路是执政党选择服务行政为社会管理的制度工具,将治理—公共服务作为新的意识形态诉求,将“人民正义”由执政的正当性辩护调整为人民对公共服务的期待和实现。服务行政理论是反思现代性的理论成果,是解决当代中国社会管理模式转换的出路。
孔繁斌:《政府社会管理改革:一个理解框架及其解释》,《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2年第11期全文转载;被引4次;下载381次)。其中的基本观点是:社会管理作为政府一项基本职能,其正当性、范围和方式受国家构建和行政模式的影响和约束。目前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仍旧是一个未完成共识的研究议题,从公共责任类型和公共政策取向这两个维度构建理解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框架,可以避免对政府社会管理的片面认识,可以发现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旨在于如何消除对全能政府的依赖,并在限制强制性权力行驶中改善公共服务,其政治思维倾向和价值追求不是以维持社会稳定为目标,而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取决于政府角色认同的转变和治理机制的设计,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则应当融入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刘祖云等:《乡村社区公共品供给模式变迁:历史断裂与接合》,《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体制改革》2012年第4期全文转载;被引1次;下载209次)。其中的基本观点是:乡村秩序与乡村社区公共品供给密切相关。在乡村秩序形态的演进中形成了不同的村社公共品供给模式,在传统乡村社会,内生秩序占主导的乡村社会形态形成了村社自足的公共品供给模式。而新中国建立后至税费改革前,外生秩序占主导的乡村社会形态形成了国家统合的公共品供给模式。时至当下后税费时代,乡村社会外生、内生秩序出现了双向并弱的态势,造成了公共品供给的困境。由此,必须重塑乡村社会秩序,并通过国家与村社的有效接合。
程倩:《以服务型政府建设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8期(被引3次;下载791次)。其中的基本观点是:从全球范围内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和持续的行政改革中可以看到,西方发达国家正处在一个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中,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建立一个能够适应后工业化要求的治理体系的问题。在中国社会双重转型的历史背景下,社会管理创新的提出是对政府管理模式和社会治理关系进行反思的一个结果,是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新阶段的一个重要内容。正视理论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契机,构建新型的、合作型信任关系达致合作治理,使政府控制和管理社会的观念让位于调控、引导、服务和整合社会的观念,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尚虎平等:《我国城市公共服务提供绩效评价》,《公共管理学报》2012年第2期(下载562次)。其中的基本观点是:网络围观将处在隐匿状态的公共权力放到了众目睽睽之下,以“凝视”权力制约了行政权力不作为;被代表的“民意”与志趣相投者的极化,使得“无组织的组织”产生了超组织力量;天生的“政治动物”一旦获得参与机会,其政治原生正义与原生野蛮、黄色同时显现;行政权力万能与“睡狗行政”;初现的浮躁与理性并存的公民社会监督政府与要挟政府。受一定的条件限制,对于网络围观的内部机制、机理、大数规律的探究还不够深入,信度、效度也值得商榷。
陈志广:《非营利组织问责类型:一个成本导向的解释》,《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7期(被引3次;下载285次)。其中的基本观点是:根据问责方偏好与组织使命的吻合程度和问责方对负责方的强制程度,为非营利组织问责提供了一个新的分类——自我问责、层级问责、社会问责、法令问责。问责成本可以分为狭义实施成本和机会主义成本,其中实施成本随吻合程度或者强制程度的上升而上升,机会主义成本随吻合程度或者强制程度的上升而下降。问责类型的选择和组合主要是一个成本权衡的问题,不同情境的最优问责有匹配的吻合程度和强制程度。
韩志明:《从“独白”走向“对话”——网络时代行政话语模式的转向》,《东南学术》2012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2年第12期全文转载;被引1次;下载135次)。其中的基本观点是:话语就是权力,话语背后隐藏着盘根错节的权力关系。当前政府的官方话语正遭遇到巨大的危机,但也出现了诸多调整和重构的新变化。对应于政府单中心的权力结构,行政话语是垄断性的独白式话语模式。随着社会多元化趋势的发展,行政话语将会形成多元化的对话话语模式。政治民主化、社会权力结构的多元化等环境因素,提供了行政话语模式转向的现实基础。
黄爱宝:《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破除中的社会管理制度创新》,《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下载189次)。其中的基本观点是:中国语境中的“社会管理”和“城乡二元结构”概念具有独特意蕴。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的社会管理制度不仅是生成、固化与强化城乡二元结构的罪魁祸首,也是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的直接原因,它在新时期正面临着诸多困境。西方发达国家城乡关系演进以及社会管理制度变化的历程表明,推进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和自觉建立市场机制之外的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制度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推进我国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必须探索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制度。
廖鸿等:《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调查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2年第2期(被引5次;下载888次)。其中的基本观点是: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如何使社会组织参与进来并发挥积极作用,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对广东、湖南、江苏、上海等省市社会组织的调查显示: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法律、经济、行政等综合措施加以解决。从战略层面看,应当未雨绸缪,研究社会组织的长远发展问题,包括社会组织长远设计、领导力量统筹以及社会组织立法。
刘琼莲:《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若干问题的学理性思考》,《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2年第12期全文转载;下载117次)。其中的基本观点是:为防止志愿失灵在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双重困境中产生,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要以维护社会公正为目标,以调节社会矛盾和平衡利益为重点,以有效社会政策为手段,实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格局,健全责任明确、协调联动、快速反应、运转高效的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基于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其关键在于法治化、公共化、信息化与服务化。在厘定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内涵边界的基础上,讨论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开放性:发展模式与体制适应力、多元化的选择空间及其可持续发展。
石国亮等:《社会组织党建的现状、难题与对策》,《长白学刊》201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12年第8期全文转载;被引1次;下载221次)。其中的基本观点是:近年来,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社会组织党建仍然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存在如何准确定位其功能、管理体制、发挥其党员作用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破解这些难题,应做好社会组织党建的顶层设计,特别是要在《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对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进行准确定位,加大在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和建立党组织工作的力度,创新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的活动方式和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方式,理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管理体制,优化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环境,深化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研究。
(叁)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本课题的成果宣传推介主要集中在了我们每两个月一期的《工作简报》中。它们集中收录了本课题的阶段性成果、研究进展情况、项目研究过程中的较大事项,以及学术界对于“社会管理”研究的概况。我们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给关注于“社会管理”的学界前辈、同仁、有志青年学者、硕博研究生等。因而,《工作简报》很好地宣传、推介了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研究”上所取得的各项研究成果。
阶段性成果
序号 |
成果名称 |
作者 |
成果形式 |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
字数 |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
1 |
非营利组织问责类型:一个成本导向的解释 |
陈志广 |
论文 |
《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7期 |
1.1万 |
被引3次。 |
2 |
竞争优势抑或交易费用:中国反垄断标准的利弊权衡 |
陈志广 |
论文 |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10期 |
1.1万 |
人大复印资料《产业经济》2013年第1期全文转载。 |
3 |
以服务型政府建设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
程倩 |
论文 |
《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8期 |
1.0万 |
被引3次。 |
4 |
从“独白”走向“对话”——网络时代行政话语模式的转向 |
韩志明 |
论文 |
《东南学术》2012年第5期 |
1.2万 |
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2年第12期全文转载;被引1次。 |
5 |
公民抗争行动与治理体系的碎片 |
韩志明 |
论文 |
《人文杂志》2012年第3期 |
1.3万 |
被引3次。 |
6 |
行政之恶的现实经验及治理途径 |
韩志明 |
论文 |
《学习论坛》2013年第3期 |
0.9万 |
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3年第6期全文转载。 |
7 |
利益表达、资源动员与议程设置 |
韩志明 |
论文 |
《公共管理学报》2012年第2期 |
2.8万 |
被引3次。 |
8 |
言说的短路与表达的困境——公共行政的话语危机分析 |
韩志明 |
论文 |
《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1期 |
0.9万 |
被引3次。 |
9 |
从科学与艺术到社会设计 |
韩志明、谭银 |
论文 |
《行政论坛》2012年第2期 |
1.0万 |
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2年第7期全文转载。 |
10 |
叁种服务型政府观比较 |
黄爱宝 |
论文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
1.0万 |
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2年第6期全文转载;被引3次。 |
11 |
在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改革 |
孔繁斌 |
政策建议 |
《参考》第33期 |
0.3万 |
得到江苏省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要批示。 |
12 |
政府社会管理改革:一个理解框架及其解释 |
孔繁斌 |
论文 |
《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
0.9万 |
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2年第11期全文转载;被引4次。 |
13 |
中国社会管理模式重构的批判性诠释 |
孔繁斌 |
论文 |
《行政论坛》2012年第1期 |
1.1万 |
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2年第5期全文转载;被引5次。 |
14 |
公共管理研究中的“价值”与“价值中立” |
梁莹 |
论文 |
《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5期 |
0.9万 |
被引2次。 |
15 |
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突破口 |
刘晶、陈宝胜 |
论文 |
《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第1期 |
1.2万 |
被引2次。 |
16 |
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若干问题的学理性思考 |
刘琼莲 |
论文 |
《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9期 |
1.3万 |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2年第12期全文转载。 |
17 |
社会满意度视域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廉政建设的相关性分析 |
刘琼莲 |
论文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
1.1万 |
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3年第3期全文转载。 |
18 |
试论中国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和创新 |
刘琼莲 |
论文 |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
1.3万 |
人大复印资料《体制改革》2012年第10期全文转载。 |
19 |
论政府在社会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
刘琼莲、马晓黎 |
论文 |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2期 |
1.1万 |
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2年第8期全文转载;被引1次。 |
20 |
中国语境中社会管理创新的多维阐释 |
刘伟忠;张宇 |
论文 |
《求实》2012年第7期 |
1.0万 |
被引3次。 |
21 |
乡村社区公共品供给模式变迁:历史断裂与接合 |
刘祖云、韩鹏云 |
论文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
1.3万 |
人大复印资料《体制改革》2012年第4期全文转载;被引1次。 |
22 |
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物品的正当性及其边界 |
马全中 |
论文 |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
1.1万 |
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3年第3期全文转载。 |
23 |
回声与超越:政治体制改革中推进的服务型政府建设 |
石国亮 |
论文 |
《行政论坛》2012年第1期 |
1.5万 |
人大复印资料《体制改革》2012年第4期全文转载;被引2次。 |
24 |
社会组织党建的现状、难题与对策 |
石国亮、廖鸿 |
论文 |
《长白学刊》2012年第3期 |
0.9万 |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12年第8期全文转载;被引1次。 |
25 |
我国多党合作的民主监督问题研究 |
王建华、王云骏 |
论文 |
《学术界》2013年第1期 |
1.1万 |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13年第5期全文转载。 |
26 |
政策类型理论的批判及其中国经验研究 |
魏姝 |
论文 |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
1.2万 |
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2年第08期全文转载;被引2次。 |
27 |
《谣言》的现实回应及其对策建议 |
熊炎 |
论文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
0.9万 |
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3年第6期全文转载。 |
28 |
合作治理是社会治理变革的归宿 |
张康之 |
论文 |
《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第3期 |
1.3万 |
被引3次。 |
29 |
我们为什么要建设服务型政府 |
张康之 |
论文 |
《行政论坛》2012年第1期 |
1.3万 |
《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被引12次。 |
30 |
公共利益:谁来界定?如何整合? |
张宇 |
论文 |
《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
0.9万 |
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2年第11期全文转载。 |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