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截止2013年7月,本课题研究成果根据已经确定的计划已经完成过半。原计划发表20篇核心期刊论文,现已经完成16篇;并完成了一个城市的案例研究25万字;以及叁个城市的调查报告,一是长春(1500份问卷)、二是南京(260份问卷)、叁是黄山(300份问卷)。
(1)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按照研究计划,本课题的研究拟分为五大阶段,在36个月内全部完成,截止2013年7月,具体的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完成到第二阶段,实际执行部分已延伸到原计划的第叁阶段:
基本完成【第一阶段:文献资料的收集(2012年6月-2012年10月)】
在第一阶段,开始文献资料的收集,主要包括相关书籍的查阅、购买、复印,将国内对于特色文化城市建设主题的相关书籍全部收录,并持续更新,对特色文化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有了概括的把握,并形成了本课题组自身的基本理论体系和理论立场。通过课题组内部至少3次讨论修正和开题会议对与会专家意见的部分吸纳,对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进行了微观的调整,并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
基本完成【第二阶段:国外实地考察与专家访谈(2012年11月-2013年6月)】
在第二阶段,实际上仍在继续部分第一阶段的工作,尤其是通过去美国、欧洲、日本等地的访问,继续收集英文或其他外文文献,实地感受世界特色文化城市的建设经验,尤其关注城市文脉、宗教文化、餐饮文化、校园建设、乡村改造等内容对特色文化城市建设的影响;同时,按照研究计划的规定,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访问国外的着名城市研究机构,包括狈骋翱组织、着名城市化与城市改造项目、着名大学等等,听取他们对中国城市化道路和特色文化城市构建的意见和建议,并参加相关的会议研讨。国外实地考察达到5人次,专家访谈十余人次。
部分完成【第叁阶段:国内实地调研与专家访谈(2013年7月-2013年12月)】
选择国内特色文化城市,包括上海、长春、乌鲁木齐、深圳、扬州、苏州、西安、广州等地进行实地考察,重点梳理特色文化城市的主题定位、建筑风格、特色产业、城市节庆等。
根据原计划,本课题中期检查的阶段性成果包含一份调查报告和20篇期刊论文,已基本完成。论文方面:课题组成员围绕中国特色文化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研究和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建设的相关理论分析发表了6篇以上的核心期刊论文,且包含1篇一流期刊论文;结合国内外实地调研的相关案例分析,完成并发表了1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报告方面:这一阶段的一个重大阶段性成果是以长春为个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踏访和调研,基于36位市民深度访谈和1500份调查问卷形成《长春市特色文化城市建设调查报告》,并进一步完成了25万字的专项研究报告《长春特色文化城市创新发展战略与行动计划》(具体内容见阶段成果介绍)。同时,基于对南京市民的260份问卷,形成《南京城市软实力》专项调查报告。
(2)各子课题进展情况:按照研究计划,本课题包含8个子课题,现各部分完成情况如下:
【子课题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文化竞争力比较:城市特色文化认同与城市文化幸福感】
主体问卷和调查方案处于设计阶段。
【子课题二:城市文化多样性选择:在全球-地方和国家-民族之间】
已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主体框架初步确定,基于城市特色文化的案例梳理部分基本完成。
【子课题叁:城市社区特色文化规划:社会更新和文化再植】
围绕台湾、扬州两地社区营造和社区建设,理论与案例相结合,主体内容基本完成。
【子课题四:特色文化城市的空间营造与景观创新:不会重复的城市面孔】
主体框架初步确定。
【子课题五:产业创新与文化创意催发城市再生:文化再造城市】
已发表期刊论文1篇,主体框架初步确定。
【子课题六:特色文化“区域-城市”和特色文化都市圈的建构:在区位中创造区位】
主体框架初步确定,南京文化软实力调查报告基本完成。
【子课题七:城市特色营销与主题旅游:行走在城市】
已发表期刊论文1篇,主体框架初步确定。
【子课题八:城市未来经济的结构创新:智慧科技和文化经济的共生】
主体框架初步确定。
② 调研及学术交流情况
【调研数据整理运用】
本阶段调研数据共包括两部分,一是在长春主城的九个区发放《长春市特色文化城市建设调查问卷》1500份;二是在南京主城发放的《南京文化软实力调查问卷》260份。两部分问卷均经过厂笔厂厂软件进行编码整理,并最终形成统计结果运用到各自的专题研究报告中。
【文献资料收集整理】
国内特色文化城市研究专着基本收录齐全,并持续更新中;国内相关论述的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以及国外相关研究专着在持续收集中。对特色文化城市研究理论的分析已经基本完成。
【学术会议】截至2013年7月,“特色文化城市研究”课题共进行四次重要课题会议,分别是2012年5月27日的首次研讨会(南京)、2012年6月23日的开题论证会(南京)、2013年3月25日的专题座谈会(长春)和2013年7月20日的专题交流会(贵州)。
(1)首次讨论会:2012年5月27日,“特色文化城市研究”课题第一次讨论会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逸夫管理科学楼408室举行。课题首席专家张鸿雁教授、南京市社科院李程骅院长、周蜀秦副研究员、南京大学闵学勤副教授、胡小武副教授、南京林业大学唐晓岚教授以及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的相关博士等13人参加了讨论会,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的研究框架、预期目标、研究计划和项目分工,并就各子课题研究进行了探讨和微调。
(2)开题论证会:2012年6月23日,“特色文化城市研究” 课题在南京珠江路壹号酒店举行开题论证会。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南京市社科院院长叶南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宁越敏教授、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毛丹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刘士林教授,和课题组其他成员共计30余人参会。首席专家张鸿雁教授从选题的社会前提与意义、理论结构与内核、重点难点与研究创新、建构模式方法、子课题核心内容等方面对本课题的整体计划进行了全面的阐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课题组立足于城市社会发展的时代前沿,结合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合理设计了课题的总体框架与研究计划,思路缜密清晰、论证系统全面,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与社会意义。
(3)专题座谈会:根据国家重大课题“特色文化城市”研究的需要,课题组与长春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展开全面合作,以吉林长春为样本开展系统性专题研究。2013年3月25日,“长春特色文化城市创新发展战略”专题会议于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一楼会议室举行。长春市发改委、规划局、文化局、园林局、旅游局等相关人员出席研讨会,并围绕长春市特色文化城市建设展开讨论。
(4)专题交流会:2013年7月20日,由中国城市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社会科学院承办,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协办的2013年中国城市社会学会年会在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第叁会议室举行。会议围绕“城镇化发展战略与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道路”进行主题探讨,同时将本课题“特色文化城市研究”作为主要议题之一。
【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国际交流费用因在预算中未列支,并未从本课题经费中开支,均由首席专家个人横向经费进行补贴)
(1)2012年4月22日-5月1日,课题首席专家张鸿雁教授赴美国学习考察,与哈佛大学、西点军校、高盛集团等相关人员进行了交流研讨,重点关注特色高校与特色文化城市建设、集团公司与特色文化城市建设等内容。
(2)2012年5月29日-6月1日,课题首席专家张鸿雁教授赴迪拜、阿布扎比考察特色文化城市,重点关注宗教与特色文化城市建设、酒店旅游与特色文化城市建设等内容。
(3)2012年8月1日-8月8日,课题组成员邵颖萍博士生赴日本京都参加京都大学举办的“京都与东亚”研究生论坛与研讨,在日期间重点考察了京都特色文化乡村建设、特色文化街区建设、宗教与特色文化城市建设等内容。
(4)2013年5月25-5月27日,张鸿雁教授受邀参加由复旦大学、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主办的2013年“上海论坛”——亚洲智慧:在多元中寻求和谐发展。并在分论坛——“创新驱动与亚洲城市发展”中受邀发表了题为“中国新型城市镇化理论与战略实践创新——现代城市社会学的研究视角”的主旨演讲。
(5)2013年6月6日-6月9日,张鸿雁教授应邀出席在土耳其举行的2013慢城国际会议,游览考察了伊斯坦布尔、伊兹美尔和当地特色乡镇,重点关注历史文脉与特色文化城市建设、全球化背景下的特色文化城市建设等内容。
(6)2012年9月-2013年6月,课题组成员邹晨新研究生赴台湾交流考察,重点关注台湾地区社区营造、观光旅游与特色文化城市建设等内容。
③ 代表性成果介绍
(1)“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创新”,张鸿雁,《社会学研究》2013年第3期。
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要保证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从法治和法理的高度,推行国家级 城镇化顶层设计的战略模式,并从学理性和科学性的双重视角认识城市化与城镇化在本质上的同一性意义;其次是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根据自然区位特点、 资源秉赋、历史文化传承和地域生产力结构差异等要素对新型城镇化进行精准化的战略管理、分类指导和分层建设,严格杜绝以往“一刀切”、“运动式”的城镇化 运作方式。另外,必须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依据中国国情,对新型城镇化进行综合性、系统化的设计与管理,通过行动纲领和解决方案的制订管理,建构一个以都市圈“发展极”城市为引领的、大中小城市(镇)并举的、具有地域差序化格局的城镇发展体系。
学术价值:中国社会学网、北方教育网等收录
社会影响:信阳农村综合改革研究中心网等转载;东方教育时报2013年7月3日第09版引用、东方早报引用
(2)“论特色文化城市理论体系建构研究与实践创新——中国本土化特色文化核心价值的理论体系与范式建构”,张鸿雁,《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8期。
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从世界新文化产业分工理论和“城市文化资本”理论的双重视角出发,首次提出了本土化特色文化城市理论的结构框架、研究与建构入径、新的理论内核,特别是在总结、研究、比较国内外特色文化城市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前提下,提出了中国本土化的特色文化城市的核心价值论、“双核理论”和特色文化城市的理论研究与建构操作的整体范式。
学术价值:颁狈碍滨收录3次被引;被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12年第11期全文转载
(3)“中国城市化理论新模式的建构”,张鸿雁,《学术月刊》2012年第8期。
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中国已经进入了“城市社会来临”的时代。借鉴西方城市化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中国需要从叁个层面进行城市化战略的创新:一是顶层设计理论创新。需要对中国全域城市化格局进行全面、整体性的重新规划,使之形成全域性城市化网链体系。重点建立300-600公里宽的沿海城市现代化示范区,建构和规划“合纵连横”式的流域城市带。二是中层理论与应用设计创新。在“人与自然和谐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建构“循环社会型城市化”发展模式。根据中国区域差异过大的国情实际,创新区域性城市化的分类指导策略,采取“五种城市化道路并举”的战略。其核心是理论与战略应用的系统性、层次性和分类指导性,不同地区的城市可根据市情和区性,或并用并举,或分类分层应用,或单一建构。叁是终极价值理论创新。创造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理想类型,通过“有机城市秩序”的建构,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城市发展理念。
学术价值:颁狈碍滨收录2次被引;人大复印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2012年第11期全文转载;
社会影响:被中国权威经济论文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中国改革论坛网、国研网、爱思想网、城市社区参与治理资源平台、人民论坛网转载
(4)《长春特色文化城市创新发展战略与行动计划》专题研究报告,张鸿雁等,20余万字。
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在问题导向、现实导向与标杆导向叁重导向背景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特色文化首位战略”来引导长春特色文化城市建设。以十大工程来支撑战略的实施,即东北亚“文化反射中心”建设工程、特色文化产业簇群打造工程、文化空间体系构建工程、城市景观与形象系统构建工程、公共文化载体整体重构工程、文化特色城市营销工程、文化精品创造工程、市民素质提升工程、文化人才培育工程、文化载体运作工程。同时,在文化主题性上,重点突出长春的汽车文化、电影文化、伪满警示文化、雕塑文化、森林文化、萨满文化等六大特色文化。
学术价值:以一个城市为经典案例,从城市定位的角度找到文化突围的维度,通过操作化的研究完整论述一个特色文化城市的生成路径和养成策略,真正将城市建设的理论和实际予以结合。
社会影响:专题报告中融合了长春市民对所属城市的文化认同和偏好,课题组对36位长春市民进行了深入访谈,同时在长春主城的九个区发放《长春市特色文化城市建设调查问卷》1500份,来全面深入地了解长春特色文化城市建设情况。
④ 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1)【开题研讨简报】报送两份工作简报至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规划办,均在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网站上予以刊登:“特色文化城市研究”课题组成员举行研讨会(网址:丑迟迟辫://飞飞飞.苍辫辞辫蝉蝉-肠苍.驳辞惫.肠苍/苍/2013/0311/肠357461-20752015.丑迟尘濒);2012年度重大项目(第一批)开题报告之五:特色文化城市研究(网址:丑迟迟辫://飞飞飞.苍辫辞辫蝉蝉-肠苍.驳辞惫.肠苍/苍/2012/0711/肠219507-18493134.丑迟尘濒)。
(2)【研究专题推介】2012年7月5日,课题首席专家张鸿雁教授应江苏省宣传部之邀,在无锡召开的江苏省宣传会议上从特色文化城市产业建设的角度,进行了《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文化资本”——文化创意集聚模式研究》的专题报告。
(3)【研究实例宣传】2013年3月23日,课题首席专家张鸿雁教授率领团队成员前往南京高淳为桠溪国际慢城“慢城研究院”和“南京大学慢城博士工作站”挂牌揭幕。高淳国际慢城为张鸿雁教授领衔策划,其作为中国特色文化乡村建设有国际价值和本土经验的双重意义。&苍产蝉辫;
阶段性成果
按照计划,整个课题共需完成20篇学术论文,现已完成16篇;另完成叁份调查报告和一份专题研究报告。
序号 |
成果名称 |
作者 |
成果形式 |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
字数 |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
1 |
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创新 |
张鸿雁 |
论文 |
《社会学研究》2013年第3期 |
15000 |
中国社会学网、北方教育网、信阳农村综合改革研究中心网等转载;东方教育时报2013年7月3日第09版引用、东方早报引用 |
2 |
论特色文化城市理论体系建构研究与实践创新——中国本土化特色文化核心价值的理论体系与范式建构 |
张鸿雁 |
论文 |
《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8期 |
15000 |
颁狈碍滨收录3次被引;被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12年第11期全文转载 |
3 |
中国城市化理论新模式的建构 |
张鸿雁 |
论文 |
《学术月刊》 2012年第8期 |
16000 |
颁狈碍滨收录2次被引;人大复印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2012年第11期全文转载;被中国权威经济论文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中国改革论坛网、国研网、爱思想网、城市社区参与治理资源平台、人民论坛网转载 |
4 |
全球化与场域精神:麦当劳在东亚城市的“文化定制”逻辑 |
邵颖萍 |
论文 |
《社会》 2013年第3期 |
17000 |
中国社会学网转载 |
5 |
西方城市社会的文化进化规律及社会问题研究——新城市社会学的认知视角与创新 |
张鸿雁 |
论文 |
《江海学刊》 2012年第5期 |
15000 |
被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网等转载 |
6 |
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本土化路径 |
张鸿雁 |
论文 |
《城市问题》 2012年第12期 |
15000 |
|
7 |
欧美邻里效应的作用机制及政策响应 |
汪毅 |
论文 |
《城市问题》 2013年第5期 |
9000 |
|
8 |
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内涵与核心 |
邵颖萍 |
论文 |
《城市问题》 2012年第11期 |
13000 |
被中国权威经济论文库转载 |
9 |
现代化进程中城镇化与城市功能转型——以江苏的城镇化发展为例 |
张鸿雁 汪毅 |
论文 |
《探索与争鸣》2013年第4期 |
12000 |
|
10 |
全球化语境中的特色文化城市建设 |
邵颖萍 张鸿雁 |
论文 |
《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 |
11000 |
|
11 |
新型城镇化战略下的城市转型路径探讨 |
李程骅 |
论文 |
《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
12000 |
被国研网、全球政务网、网络信息资源采集系统网等转载 |
12 |
传承与再生:南通城市形象定位之战略批判 |
胡小武 |
论文 |
《中国名城》 2013年第2期 |
8000 |
|
13 |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解构”与“结构”——新城市社会学的视角 |
张鸿雁 |
论文 |
《社会科学》 2012年第10期 |
16000 |
中国社会科学网、社会学视野网站、北方教育等转载 |
14 |
政府质量评估的微观模型建构——基于全球58个国家数据的实证分析 |
闵学勤 |
论文 |
《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的2期 |
12000 |
|
15 |
中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论中国大城市的发展模式 |
张鸿雁 邵颖萍 |
论文 |
《中国名城》 2012年第12期 |
12000 |
|
16 |
创意产业集聚区外部交往空间规划探索——“心理—行为—空间”互动视角下的实证研究 |
汪毅 何淼 |
论文 |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年第12期 |
9000 |
|
17 |
长春特色文化城市创新发展战略与行动计划 |
张鸿雁等 |
研究报告 |
|
25万字 |
|
18 |
长春市特色文化城市建设调查报告 |
张鸿雁等 |
调查报告 |
|
30000 (1500份分问卷) |
|
19 |
南京文化软实力调查 |
张鸿雁等 |
调查报告 |
|
30000 (260份分问卷) |
|
20 |
中国地级市特色文化城市研究 |
张鸿雁 |
调查报告 |
|
30000(300份问卷) |
|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