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1、工作会议落实执行课题研究。2012年6月5日按时举办项目开题论证会。开题会后,于6月5日开题会当天下午、8月3日、11月2日召开叁次课题工作研讨会,着重从叁个方面落实课题研究工作。第一,讨论开题会专家的意见,进一步修改课题研究计划,使之更具有科学性,并形成工作简报,上报全国哲社办。第二,讨论课题研究的方向、重点、子课题研究的分工落实,根据课题的内容共提出60个的具体研究题目,供课题组成员选择研究。第叁,调研工作的落实。第四,专场学术研讨会工作的落实。
2013年1月3日召开大型调研工作会议,部署全国性大规模的调研工作。其后,2013年3月—6月每月1-2次召集主要研究骨干工作会议,落实、检查研究工作。课题按计划进行,各子课题的资料研究与理论研究全面展开。
2、学术会议与学术交流促进课题研究。 课题组已召开包括开题会在内的三次学术探讨会, 课题组化了较大的精力与时间策划组织举办“反思与突破: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诚信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此会纳入上海市社会科学第十届(2012年)学术年会专场,学术专场规模较大,影响也比较大。三次学术会议的情况皆以工作简报的形式上报哲社办。学术交流包括参加国际经济伦理学术研讨会,国内相关学术研讨会十余次。
3、调研工作全面展开。 主要开展三项调研工作。一是全国范围内诚信问题大调研,目前已进入数据分析阶段。二是在浙江进行的商务诚信与社会诚信相关的调研工作。三是针对政务诚信方面的电话调研,已完成报告(成果专报)一份,上海市的电话调研的报告尚在撰写之中。
4、文献整理与理论研究。各子课题围绕不同的诚信专题进行研究,已有少量成果在报刊发表,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部分成果(论文)投寄杂志,有的已得到录用的通知,有的尚在外审过程中,今年底前将有一批高质量的论文发表。
二、调研情况
1、全国范围的调研工作。为了全面了解我国现阶段政务、商务、社会和司法领域诚信真实情况,课题组从2012年8月起开始调查问卷设计,经5个月的反复讨论、听取专家意见,并在预调查的基础上,形成公众卷、商务卷和政务(司法)卷叁套调查问卷。2013年1月4-7日对参加调查的调查员进行专门培训,随后在全国26个省开展调查工作,至2013年5月问卷全部收回,6月份完成数据输入,现在正在进行数据分析,估计不久就能完成。
2、政务诚信电话调研
(1)针对政府热线电话无人接听的问题,课题组在2013年6月14日至6月26日政府工作日内,以求助和咨询的方式随机对99个政府部门的热线电话进行调查,其中国家部委25个、省级政府部门57个、市级政府部门17个,调查部门涵盖教育、环保、社会保障、人力资源、文化、卫生、食品安全、交通运输、物价、工商、住房、税收、公务员、地震、海关、民族事务、邮政、消防等政府部门,热线电话包括便民服务和举报投诉两方面。调查根据电话能否接通、工作人员态度的好坏、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高低等情况分为“好”、“一般”和 “差”三类评价。调研形成“应当重视政府部门热线电话的诚信建设”的研究报告,7月11日以成果专报的形式上报全国哲社办。
(2)上海政务热线电话调查。7月上旬对上海市、区两极政府379个热线电话调查,目前数据已经产生,正在撰写报告。
3、浙江商务诚信调研。2013年度4月27-28日商务诚信子课题组赴宁波余姚对余姚的诚信贷款开展调查,与余姚市文明办、余姚农业信用合作银行、余姚进行座谈,实地调查诚信贷款的具体情况,发现他们把解决农民小额贷款与农村诚信建设结合起来,诚信的农民可以道德人品代替物质抵押获得贷款。此事还有后续印证的问题,将于今年年底对还贷的情况掌握后才能有客观的研究结论。
4、其他方面的调查。课题组还分别深入政府部门、地方文明办、征信办公室、征信公司进行诚信建设方面的调查。此项调查尚在进行之中。
叁、学术交流情况
1、学术会议
(1)2012年6月5日课题开题暨学术研讨会。会议第二阶段为开题论证和专家点评,由专家组组长、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名誉院长陈秉公教授主持。课题首席专家余玉花教授向专家组汇报了课题计划,重点汇报了课题实施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方法、拟突破的重难点问题和主要创新点,以及如何解决研究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于余玉花教授的汇报,专家朱贻庭、陈卫平、樊和平、顾长浩和陈秉公等教授们先后点评,对课题的理论价值和社会意义,以及课题设计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专家们的精彩发言对于课题的顺利开展和精深研究有极大的智慧启迪。
(2) 2012年10月20日组织召开了“反思与突破: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诚信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央编译局、复旦大学、上海社科院、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全国2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学者专家参加会议。会议围绕“诚信文化建设的逻辑前提”、“诚信文化建设的传统资源”、“诚信文化建设的现代困境”、“诚信文化建设的总体理路”、“诚信文化建设的具体领域”等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
会议开得很成功,学者们就当前中国的诚信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会上学术交流、观点碰撞,对于深化本课题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在学界产生较大的学术影响力。《社会科学报》2012年11月15日以“诚信文化建设面临现代困境”载登了研讨会部分学者的演讲观点,《探索与争鸣》杂志2012年第11期也对会议进行了报道。
(3)2013年5月31日课题组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政务诚信与政府公信力”学术研讨会,来自复旦大学、四川社科院、山西社科院、西南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徐州医学院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中提出许多新观点。如,华东师范大学赵修义教授认为,政务诚信是一个中观或微观层次的问题,这主要是各级尤其是中下级的政务人员的诚信问题。当今政务诚信建设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中下级政府把功利主义决策思维模式推到极致,影响政府公信力提升。这表现为:“效率”就是一切的增长主义或骋顿笔主义,在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上否定、轻视“公平正义”等社会善的追求。这样决策的结果就是漠视公众对于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的追求,即使决策者完全是出于公心,也不会得到公众的信任,甚至会怀疑决策者本身的诚意;以多数人的长远利益为由,漠视少数的“受惠最少者”的利益和诉求,使得社会不合理化,从而无法获得最少受惠者和具有同情心、正义感的社会人士的信赖;一些本来是出于公共利益的政策,由于有意无意地无视手段的善,为了达到目的的不择手段,增加社会矛盾,降低政府公信力。
专家精彩的报告得到与会杂志的兴趣,纷纷向专家约稿,成果将在年底前发表。《社会科学报》于2013年7月11日以 “不断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为题报道了本次会议。
2、学术交流
(1)课题首席专家余玉花和子课题负责人陆晓禾于2012年7月9日到7月18日参加在波兰华沙举办的国际经济伦理学术研讨会,与各国学者交流。
(2)2012年9月8日课题首席专家余玉花参加《学术月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举办的“马克思主义与正义问题”学术研讨会。
(3)2012年10月16日子课题负责人陆晓禾赴天津参加《道德与文明》举办的“社会风气与道德治理”学术研讨会。
(4)2012年10月29日子课题负责人之一姚晓娜参加在黄山举行的“生态文明:全球视域与中国行动——第二届国际环境伦理学会议”。
(5)2012年10月28日课题组余玉花、蒋锦洪、阮博、李敏等参加上海市学术年会“马克思主义与文化自觉”学术研讨会。
(6)2012年11月2日余玉花、陆晓禾、徐大建、陈正桂等参加上海市伦理学会“社会风气与道德治理”学术研讨会。
(7)2012年11月3日余玉花、郝宇青、孔文清等参加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论坛”。
(8)2012年10月19日阮博等参加在复旦大学举办的的主题为“国家治理:民主法治与公平正义”学术研讨会
(9)2012年10月26日阮博等参加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学术研讨会
(10)2012年10月27日余玉花、阮博等参加上海科学会堂举办的“当代青年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术研讨会。
(11) 2012年6月陆晓禾研究员参加国际管理学会世界大会,在研讨会上就公司社会责任、管理学和经济伦理学三者的关系以及管理学研究的倾向、问题和研究方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12) 2013年4月18日陆晓禾研究员应中国拍卖协会的邀请,作为“2013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协会国际论坛”嘉宾出席论坛,并作了题为“中国商业诚信现状与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诚信建设”的发言。
(13)2013年6月1日陆晓禾参加在上海师范大学学举行的 “中西慈善伦理高层论坛”,作了“慈善诚信需要诚信慈善”的报告。
(14)2013年6月3日陆晓禾参加上海哲学学会、历史学会和上海市炎黄文化研究会联合举办的 “上海城市精神与中国梦”学术研讨会,作题为“一种立于世界文明发展前列的理解”的发言。
(15)2013年6月20日陆晓禾出席了由上海市法制研究学会和兴业银行联合举行的“公司、政府和社会--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背景下的公司发展与政策法制保障”学术研讨会,在会上作了题为“金融中心的产业基础与公司发展政策法制保障的伦理探讨”的演讲。
(16)2013年6月29日陆晓禾、余玉花参加参加伦理学会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联合举行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术研讨会,在会上作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的自由和平等”。
(17)2013年7月12日陆晓禾参加并主持了学会与毛邓杂志举办的“民族复兴与社会风气--八项规定的伦理意义”学术研讨会,在会上作了“当官要为民--从八项规定和社会风气谈起”。余玉花亦参加会议,作“治理政风从诚信开始”的发言。
(18)2013年6月14日余玉花等参加“首届上海教育伦理与师德建设高层学术研讨会”,作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特殊性”的发言。
(19)2013年4月19日--20日余玉花、姚晓娜出席由上海学校德育中心和复旦大学举办的 “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高层研讨会”,并在大会上发言。
(20)2012年12月21日--22日陆晓禾、徐大建、余玉花参加河南经济伦理学会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举办的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高端学术研讨会,并在大会发言。
(21)2012年9月,蒋德海参加在西安举行的中国法理学年会并在会上发言。
(22)2012年10月蒋德海参加在武汉举办的中国检察学基础理论研讨会并在会上发言。
(23)2013年6月15日至17日张艳新参加在海南举行的“中国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上作《实现“中国梦”的社会整合机制》主题发言。
(24)2012年10月20日徐大建教授参加《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12年第十届学术年会》专场“反思与突破: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诚信文化建设”,发言题目“诚信在中国儒家文化中的地位”。
(25)2012年11月2日徐大建参加上海市社会科学会堂举行的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学术活动月项目暨上海市伦理学会学术年会》“道德治理与社会风气”学术研讨会,作题为“道德治理的方法论基础与启示”大会发言。
(26)2012年11月16日-18日 徐大建参加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办“全国‘经济伦理与社会公正’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并主持小组讨论。
(27)2013年1月12日徐大建材参加上海社联大楼举办“当代中国社会信仰困境和价
值追求”学术研讨会,作大会交流发言。
(28)2012年12月15日郝宇青参加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公共事件与社会治理:挑战与回应”研讨会,会议发言。
(29)2012年11月27日郝宇青参加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核心价值体系)举办“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的包容:问题与对策”理论研讨会,会议发言。
(30)2013年7月6日郝宇青参加上海市社联、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联合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理论研讨会”,会议发言;
四、代表性成果介绍
1、“政务微博:政务诚信的新平台”。课题主持人余玉花2012年11月5日在《文汇报》发表文章,对政务微博这一新的政务手段进行研究,提出新见解。她认为,政务微博作为新型的政务活动载体,不仅承载着优化政府行政管理的技术功能,同样也承载着政府履责的文化价值功能,政务微博应当成为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政务文化特别是政务诚信文化的新平台,为提升政务公信力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政务微博来说,政务诚信既是政务微博应持的价值态度,是政务微博发挥政务管理功能的必要条件,而政务微博所特有的媒体传播形式和互动性的活动特点也有助于推动政务诚信建设。
2、“转型期我国政务诚信研究述评”,作者王建新。论文对这几年学界对于政务诚信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概括为七大方面的研究态势。一是对于政务诚信内涵的界定,学界的观点有: 价值判断说;是政务能力说;信用因素说等。作者从主客体两方面来理解政务诚信:其一,认为政务诚信 是作为主体的政务对客体公众的一种诚实不欺、信守诺言的行为。具体表现为政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努力谋求人民的福祉。政务诚信是政府对法定 权力和职责的履行所达到的状态,表明政府在自身 能力限度内的实际“践约”状态。其二,认为政务诚信 是客体公众对政务主体的一种行为评价,是政务行政行为所产生的信誉和形象在社会组织和民众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反映。它包括民众对政务整体形 象的认识、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期望和信念等。笔者认为,由于主体行为与客体评价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因此政务诚信应该是主体行为与客体评价的统一。二是对于政务诚信的核心内容与基本要素。有的学者认为政务诚信包括括了领导人诚信、管理诚信与服务诚信三个方面;有的认为,政务诚信包括制度诚信、程序诚信、权力诚信与效率诚信。对于政务诚信的要素,学者们概括为五大要素: 政务须对公众怀有善良的动机,政务须对公众有忠诚之行动;政务须取得公众之信任;政务不可以说谎;政务工作人员必须有善德。三、对于政务诚信的价值与政务失信的危害。四是对于政务失信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五是对于政务诚信的理论渊源与中西差异。六是对于政务诚信与其他诚信的关系。七、对于政务诚信评价体系与政务诚信建设路径。
3、“中国传统诚信文化的变迁方式及其当代转化”,作者赵丽涛。文章指出,诚信作为道德规范中的重要维度,从古到今都颇受关注。当前,我国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诚 信问题诱发的诚信危机成为道德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诚信资源,需要我们转化 和汲取其中的有益成分,从而有效化解当下诚信危机。传统诚信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变迁过程,实质上是它适 应新环境不断转化的过程。循此逻辑,这促使我们思考传统诚信文化在传承中的变迁方式以及如何使传统 诚信文化与现代道德规范体系相衔接问题,即中国传统诚信文化当代转化问题。作者阐释了传统诚信文化在以往历史演变传承的进程,但那是在农业社会中的文化演化,当传统遇到现代化之后,除了文革的破坏以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文化的转化未能获得重视,以至在市场经济中诚信文化遭到了进一步的打击。文章的重点是提出了传统诚信文化的转化问题,使其在今天能够发挥道德引导和正清风气的作用。
五、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1、《工作简报》
自2012年6月5日开题会,课题组主要召开了叁次规模较大的学术研讨会,每一次会议之后,都将会议情况做成《工作简报》,将会议的成果、与会专家的主要观点汇总,上报全国哲学社会规划办公室。也就是说已有3期《工作简报》反映研究成果和学术研讨。
2、成果专报
2013年7月11日在对近百个政府部门的热线电话调查的基础上,形成“应重视政府部门热线电话的诚信建设”的专报文章,提出政府窗口诚信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改善政府窗口诚信形象提出对策建议。
3、宣传推介工作
每一次学术研讨会我们都邀请社科杂志或报纸媒体。2012年10月召开的“反思与突破――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诚信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在《高校社科动态》2013年第1期发表,会议的简述则由《社会科学报》报道,《探索与争鸣》也发了详细的介绍。2013年5月召开的“政务诚新与政府公信力学术探讨会”《社会科学报》以“不断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为题作了报道。&苍产蝉辫;
阶段性成果
序号 |
成果名称 |
作者 |
成果形式 |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
字数 |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
1 |
政务微博:建设政务诚信的新平台 |
余玉花 |
文章 |
《文汇报》2012年11月5日叠版 |
3500 |
求是理论网、光明网、宁波日报、大夏学术网、天津网等全文转载。四川文明网、征信网、浙江社科联网、城市信用—中国市场秩序网等转载 |
2 |
“反思与突破: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诚信文化建设”研讨会综述》 |
阮博 |
综述 |
《高校社科动态》2013年第1期 |
5000 |
|
3 |
转型期我国政务诚信研究述评 |
王建新 |
论文 |
《创新》,2012年第6期 |
6000 |
|
4 |
中国传统诚信文化的变迁方式及其当代转化 |
赵丽涛 |
论文 |
《兰州学刊》,2013年第2期 |
9500 |
|
5 |
论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价值定位及价值实现 |
陈融 |
论文 |
《中华文化论坛》,2012年第6期 |
8500 |
|
6 |
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自洽性及其建设 |
阮博 |
论文 |
《探索》,2013年第3期 |
8800 |
|
7 |
伦理转型:从身份伦理到契约伦理 |
徐大建 |
论文 |
《哲学研究》,2013年第4期。 |
15000 |
|
8 |
论考察正义的合理方法 |
彭定光,刘灵 |
论文 |
《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2期 |
11000 |
|
9 |
重典捍卫食品安全&苍产蝉辫; |
胡洁人 |
特稿 |
《检查风云》2013年第13期&苍产蝉辫; |
6200 |
|
10 |
危机情态下公共政策执行的困境及其破解 |
阮博 |
论文 |
《东北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
9400 |
|
11 |
焦虑:当下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 |
郝宇青 |
论文 |
《探索与争鸣》,2012年第7期 |
4500 |
上海商学院学报引用 |
12 |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建构 |
阮博 |
论文 |
《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第2期 |
8000 |
|
13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去”的战略思考 |
赵丽涛 |
论文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
9200 |
|
14 |
大学生公正观状况调查与思考 |
余玉花,刘梦慈,杨礼 |
调研报告 |
《思想教育研究》,2012年第12期 |
8000 |
|
15 |
应当重视政府部门热线电话的诚信建设 |
余玉花 |
专报 |
2013年7月11日报全国哲社办 |
2000 |
|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