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社会认同视角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设”中期检查报告

2014年02月20日15:03来源:

① 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课题总体执行情况良好。本课题在开题听证会基础上,经过课题组反复讨论,已经形成了写作的总体思路和写作提纲,拟定了各子课题的写作提纲,进行了具体的分工。现已进行了调研和资料收集工作,发表了一批阶段性成果。

② 调研及学术交流情况

本课题进行了调研工作,收集了调研数据和资料,并对学界已有的调研报告进行了收集整理。

其中,召开的学术会议包括:

2012年8月11日举行开题论证会,会议在南开大学举行。与会的评议专家充分肯定了课题的总体思路和研究方法,认为课题从社会认同视角进行研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设的人民主体性,这为保障预期研究成果的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奠定了基础。专家们对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此外,课题组还举行了不同形式的研讨会,对课题的思路、框架以及写作大纲进行了反复讨论,从而提高了对课题的理解,统一了思想认识。

结合十八大的召开、人大、政协会议的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中国梦的论述等,课题组亦进行了学术交流,深化了对课题的理解。

课题组成员参加的学术交流活动主要包括:

课题首席专家李淑梅和课题组主要成员杨谦、阎孟伟等2013年7月参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的年会,提交了“中国梦的人民主体性的精神实质”等论文,并作了大会专题发言。

李淑梅将于2013年7月28日参加中国人学研讨会:“生存方式与精神世界”,提交了会议论文“社会共同理想与人的认同”。

李国山教授等参加了美国圣地亚哥大学佩弗教授的讲座:“对当代经济、资本主义与市场的‘主流’说法的一个批判”与“正义战争理论、伊拉克战争与新保守主义”等。

阎孟伟教授等将于2013年8月初出席在希腊雅典召开的世界哲学大会,并提交了会议论文。

在学界相关成果的整理方面,课题组收集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论文100余篇,并收集了国外学者的相关论文多篇,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

中文文献

“共同理想信念教育与中国文化软实力”,陈华,《社会主义研究》,2012年第3期;

“共同理想,儒家伦理,传统话语”,陈泽怀,《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等;

外文文献

Cuba's New Socialism Different Visions Shaping Current Changes

(古巴新式社会主义的不同形式所塑造的当下变革)

作者: Harnecker, CP (Pineiro Harnecker, Camila)

来源出版物: LATIN AMERICAN PERSPECTIVES 卷: 40 起止页: 107-125

DOI: 10.1177/0094582X13476006 出版年: MAY 2013 ;

Inequality and equality under chinese socialism: The Hukou system and intergenerational occupational mobility

(中国社会主义下的平等与不平等:户籍制度与国际职业流动)

作者: Wu, XG (Wu, Xiaogang); Treiman, DJ (Treiman, Donald J.)

来源出版物: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卷: 113 起止页: 415-445

DOI: 10.1086/518905 出版年: SEP 2007 ;

Labor standards and human rights: The case of Chinese workers under market socialism (劳动标准与人权:以中国工人在市场社会主义下的状况为例)

作者: Chan, A (Chan, A)

来源出版物: HUMAN RIGHTS QUARTERLY 卷: 20 起止页: 886-904

DOI: 10.1353/hrq.1998.0036 出版年: NOV 1998

入藏号: WOS:000076698900004 ISSN: 0275-0392 ;

The Western human being's "loss of meaning"

(西方人的存在的“意义丧失”)

作者: Vorster, N (Vorster, Nico)

来源出版物: TYDSKRIF VIR GEESTESWETENSKAPPE 卷: 53 起止页: 30-44

出版年: MAR 2013 ;

Democracy in reforming collapsed communist economies: Blessing or curse?

(共产主义经济崩塌后的不断变动的民主:祝福还是诅咒?)

作者: Intriligator, MD (Intriligator, MD)

来源出版物: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 卷: 16 起止页: 241-246

出版年: APR 1998 ;

Upheavals. The individual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society

(激变,个体和中国社会的转变)

作者: Gerlach, A (Gerlach, Alf)

来源出版物: PSYCHE-ZEITSCHRIFT FUR PSYCHOANALYSE UND IHRE ANWENDUNGEN

卷: 65 起止页: 508-533 出版年: JUN 2011

③ 代表性成果介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李淑梅,《光明日报》2013年4月24日第11版。

介绍: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标示行动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承载着中国人民曲折的探索和奋斗过程,有着深厚的传统底蕴,洋溢着改革创新活力,深深打上了人民的烙印。

“马克思对施蒂纳‘独自性’观点的批判,李淑梅,《西南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介绍:本文探讨了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自由观。施蒂纳认为自由和独自性有本质的不同:自由是对异己力量的单纯的否定、摆脱,是毫无实际内容的幻想,是抽象的"人"的自由,而"独自性"则是无限的、积极肯定的,是个人权力和力量的表现。在马克思看来,没有单纯否定的、消极的自由,自由具有肯定的、积极的内容。

“马克思批判形而上学抽象同一性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李淑梅,《求是学刊》2013年第1期。

介绍:批判形而上学的抽象同一性,构成马克思文化观的一个独特视角。马克思立足于感性实践说明思想观念,批判近代形而上学对一和多、理论和实践、理想和现实关系的颠倒,对阶级利益对立的遮蔽。在当代,西方文化从绝对主义的形而上学走向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但它们与形而上学仍有一定的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文化建设应该坚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价值指向,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和西方"普世价值"。

“社会文化的实践哲学阐释及其意义”,阎孟伟,《学术研究》2013年第1期。

介绍:马克思对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论断内在地包含着对社会生活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属性的确认。社会文化具有多种存在形态,但其实质则是内含于人类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并通过社会交往而被社会化和客观化了的普遍精神。社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而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则是人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自主性和自由性。社会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它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文化机制,社会历史的进步趋势也必然包含历史主体的价值选择。

“黑格尔市民社会论的叁重内涵”,阎孟伟,《学术研究》2013年第1期。

介绍:黑格尔以自由意志的现实化为核心线索对市民社会及其与国家的关系做了系统的、深入的理论探讨和论证,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推论严整的逻辑体系,其中不仅包摄了有关市民社会的各个方面的问题,而且还独创性地将表述这些问题的基本概念设定为构成逻辑体系内在结构的各种规定性或环节。可以从市民社会发生学、市民社会现象学和市民社会目的论叁个方面理解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儒家生态哲学的基本原则与理论维度”,乔清举,《哲学研究》,2013年第6期。

介绍:生态哲学是对人与其生存环境或人与自然关系的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等方面的探索。儒家哲学本质上是生态哲学,其基本原则是天人合一,其理论结构为对于自然的宗教、道德和政治叁个维度。天人合一的原则具有事实、价值、本体、功夫、境界多重含义。其所谓天的规定性“生生”,是自然的“合目的性”;其所谓人的规定性“为天地立心”、使万物“尽性”。儒家对于自然的生态态分为宗教、道德、政治叁个维度,儒家在叁个层面展开对于自然的生态性认识和保护,具有整体主义的特点。在宗教层面上,儒家保留着自然之魅的观念,认为一些动植物具有神性,要求祭祀它们,祭祀土地山川,“报本反始”。在道德层面上,儒家把仁理解为“爱人以及物”,提出“德至禽兽”、“泽及草木”、“恩及于土”、“恩至于水”、“恩及于金石”等说法。在政治层面上,历代政权都设立官职、颁布政令、法律保护自然。生态地存在是人类根本的存在方式;发掘传统生态智慧,对于当今中国和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希腊城邦文明与古典公共领域——公共性的历史源头及其启示”,杨仁忠,《新乡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介绍:古希腊社会的公共物理空间构成了古典公共领域的物质性形态,城邦制度及公民行为构成了古典公共领域的社会性形态,以宪政理性为基本内容的城邦公共精神则构成了古典公共领域的观念性形态。这些要素的有机统一构成了公共领域的古典传统。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探讨西方社会公共领域的基本特征、历史演变以及分析马克思主义社会公共性思想的历史源头及其历史性超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④ 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2012年9月向国家社科规划办报送了课题开题报告。

2012年11月报送《工作简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设的人民主体性”。

2013年4月向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专刊投稿:《中国道路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基础》,此稿发表于《光明日报》2013年4月24日第11版。&苍产蝉辫;

阶段性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字数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1

马克思对施蒂纳“独自性”观点的批判

 

李淑梅

论文

《西南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1万

 

 

2

马克思批判形而上学抽象同一性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李淑梅

论文

《求是学刊》2013年第1期

1万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

 

李淑梅

论文

《光明日报》2013年4月24日第11版。

2500

《中国法制报》、《南开大学报》等转载

 

4

儒家生态哲学的基本原则与理论维度

乔清举

论文

《哲学研究》2013年第6期

1.6万

 

 

 

5

《希腊城邦文明与古典公共领域——公共性的历史源头及其启示》,论文,2013.2. p1-5,9000字,2013年4月1日。

杨仁忠

论文《新乡学院学报》

《新乡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9000

 

 

 

6

社会文化的实践哲学阐释及其意义

阎孟伟

论文

《学术研究》2013年第1期
 

1.1万

2013年2月26日《光明日报》论点摘编,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13年第4期转载

 

7

黑格尔市民社会论的叁重内涵

阎孟伟

论文

《西南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1.5万

 

 

8

浅谈中共十八大报告的六大新论

邵光学

刘娟

论文

《学术论坛》2013年第3期

8000

 

(课题组供稿)

(责编: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