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项目2011年11月接到立项通知,经认真筹备,于12月28日举行了开题报告会,正式启动项目的研究工作。开题报告至今已一年半,研究计划总体执行良好,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制定和完善工作方案。在原申报书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了《〈纳西东巴文献字释合集〉课题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包含课题团队、工作任务、经费、权利和义务四个部分,落实了研究队伍及各层次的负责人,确定了具体的工作任务、工作程序、分工和完成时间,规定了开支项目和劳务费计酬办法,明确了科研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该方案在征求各合作单位和科研人员的意见后作了修改,定稿执行。
(2)制定文献字释体例和样稿。制定了《东巴文献字释体例》和《祭颂法杖经译注》样稿。《体例》规定了东巴文献字释中东巴文字的剪切、标音、释义、汉译、注释、编排等环节的具体操作规范,《祭颂法杖经译注》样稿形象地体现了《体例》的要求,经征求意见后,正式实行。
(3)选定第一批字释文献并开始工作。综合考虑东巴教仪式、东巴经的时代和地域、文本和文字的风格和优劣等因素,从《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近900种经典中,选定了第一批要字释的东巴经45种,经征求丽江东巴文化研究院等合作单位的意见后,分配给研究人员,开始进行工作。
(4)研制切字软件。聘请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的教师,为项目设计了专门的切字和数据库软件,切字软件已交付使用。
(5)已完成字释初稿10种,将按预定程序送专家审校,然后返回修改。
②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1)田野调查和文献整理情况:按计划,本项目将选用部分经过田野调查新获取的经书。这一段时间,我们对叁坝、俄亚、依吉等地进行了田野调查,主要了解东巴文献保存的情况,同时集中清理了我们以前对丽江、香格里拉、木里等地纳西族村寨田野调查获得的材料,已完成香格里拉县叁坝乡和木里县俄亚乡东巴文化和东巴文献现状调查报告,以及下一步准备记录的经书的目录。
(2)学术交流:首席专家喻遂生出席的学术会议有:第叁届中国文字发展论坛“古文字研究与古文字书写”学术研讨会(2011年11月,安阳),提交论文《纳西东巴文同义换读初探》。东巴文化保护传承考察暨交流研讨会(2012年7月,丽江),提交论文《俄亚、白地调查报告》。中国语言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2012年8月,昆明),提交论文《玛丽玛萨文〈名物录〉译释》。2011、2013年两次主办西南大学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出土文献语言文字研究与比较文字学研究领域),其比较文字学研究分论坛以纳西东巴文研究为主要内容,有中央民大、华东师大、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南交大、西南大学30多位博士参加。
③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2012年2月通过学校社科处、重庆市社科规划办呈交简报1份。
上海古籍出版社看好本课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主动联系以本课题成果申报国家古籍出版基金,我们提供了课题材料和书稿样本,供该社申报。&苍产蝉辫;
研究成果情况
本项目《纳西东巴文献字释合集》是一个民族古籍整理项目,其成果样式是东巴经的逐字解释译注本,现在我们已布置了45本进行释译,有10本已拿出初稿,陆续送专家审校,按规定在结项前不能正式出版。下面表中列出的是一年半以来本课题组成员正式出版、发表的专着和论文,虽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一部分,但严格说这些不是本项目的标准成果,特此说明。&苍产蝉辫;
序号 |
成果名称 |
作者 |
成果形式 |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
字数 (万) |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
1 |
纳西东巴文账簿研究述要 |
喻遂生 |
论文 |
《中国语言学报》第14期,商务印书馆,2012年 |
0.9 |
|
2 |
纳西语舌根音腭化现象初探 |
喻遂生 |
论文 |
《中国音韵学——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太原研讨会论文集》,九州出版社,2012年3月 |
0.5 |
|
3 |
玛丽玛萨文研究述略 |
喻遂生 |
论文 |
《丽江民族研究》第五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 |
1.4 |
|
4 |
也说“斤”“锛” |
喻遂生 |
论文 |
《古文字研究》第29辑,中华书局,2012年 |
0.7 |
|
5 |
丽江东巴文人情账簿译释 |
杨亦花、钟耀萍、喻遂生 |
论文 |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4期 |
0.8 |
|
6 |
两本新出的民国东巴文人情账簿 |
杨亦花、钟耀萍、喻遂生 |
论文 |
《中国典籍与文化》2013年1期 |
0.7 |
|
7 |
纳西东巴文石刻述略 |
杨亦花、喻遂生 |
论文 |
《云南社会科学》2013年2期 |
0.6 |
|
8 |
西南少数民族原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 |
邓章应 |
专着 |
人民出版社,2012年 |
35 |
|
9 |
纳西东巴经跋语和跋语用字研究 |
邓章应、郑长丽 |
专着 |
人民出版社,2012年 |
32 |
|
10 |
《维西见闻纪》研究 |
邓章应、白小丽 |
专着 |
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 |
20 |
|
11 |
东巴文字符形态个性化风格探析 |
邓章应 |
论文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5期 |
0.7 |
|
12 |
对象形文字和图画文字的认识历程 |
邓章应 |
论文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
0.5 |
|
13 |
“东巴什罗”字形在各地经典中的差异及其分析 |
杨亦花 |
论文 |
《学行堂语言文字论丛》第二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年 |
0.4 |
|
14 |
半个世纪叁代学人对玛丽玛萨文的探索 |
杨亦花 |
论文 |
《云南民族》2012年10期 |
1.2 |
|
15 |
玛丽玛萨文调查实录(一) |
杨亦花 |
论文 |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3期 |
0.6 |
|
16 |
宁蒗县拉伯乡加泽村东巴文化现状调查及建议 |
杨亦花 |
论文 |
《大理学院学报》2013年1期 |
0.7 |
|
17 |
东巴文百年研究与反思 |
和继全 |
论文 |
《思想战线》2011年5期 |
1.2 |
|
18 |
东巴文藏语音字研究 |
和继全 |
论文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5期 |
0.6 |
|
19 |
一个特别的东巴象形文造字符 |
曾小鹏 |
论文 |
《华西语文学刊》第五辑,四川文艺出版社,2011年 |
0.6 |
|
20 |
东巴文、甲骨文中的“多点状字符” |
曾小鹏 |
论文 |
《民族学报》第十辑,2013年 |
0.5 |
|
21 |
东巴经中长度单位量词“迟?丑???”初探 |
周寅 |
论文 |
《丽江师专学报》2011年4期 |
0.4 |
|
22 |
纳西族二十八宿研究述略 |
周寅 |
论文 |
《丽江民族研究》第五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 |
0.8 |
|
23 |
《纳西东巴古籍译着全集》中“九个月零十叁天”小考 |
周寅 |
论文 |
《华西语文学刊》第六辑,四川文艺出版社,2012年 |
0.6 |
|
24 |
俄亚大村木瓜林青东巴“兔年历日书”译释 |
周寅 |
论文 |
《学行堂语言文字论丛》第二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年 |
0.7 |
|
25 |
说东巴文中的“鼻”字 |
李晓亮 |
论文 |
《学行堂语言文字论丛》第一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年 |
0.4 |
|
26 |
试析zi?? s?r?? ha?? i??在东巴文献中的表现方式 |
李晓亮 |
论文 |
《华西语文学刊》比较文字学专辑,四川文艺出版社,2011年 |
0.6 |
|
27 |
东巴文字组研究 |
李晓亮 |
论文 |
《淄博师专学报》,2012年6月 |
0.5 |
|
28 |
文字学理论的又一次探索 |
李晓亮 |
论文 |
《常州工学院学报》2012年4期 |
0.5 |
|
29 |
对东巴文字词典注音的几点建议 |
李晓亮 |
论文 |
《学行堂语言文字论丛》第二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年 |
0.6 |
|
30 |
汉古文字与纳西东巴文合文初步比较 |
李晓亮 |
论文 |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1期。 |
0.7 |
|
31 |
洛克、李霖灿、方国瑜东巴文研究比较 |
李晓亮 |
论文 |
《西南学刊》2013年第一辑 |
0.8 |
|
32 |
俄亚乡东巴教竖经幡仪式调查 |
史晶英、 杨亦花 |
论文 |
《丽江师专学报》2012年第1期 |
0.6 |
|
33 |
木里县俄亚乡苏达村东巴文石碑研究 |
史晶英 |
论文 |
《丽江师专学报》2012年第3期 |
0.8 |
|
34 |
论东巴经的译注模式 |
马文丽 |
论文 |
《丽江师专学报》2012年第4期 |
0.5 |
|
35 |
丽江街头应用东巴文调查 |
马文丽 |
论文 |
《学行堂语言文字论丛》第二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年 |
0.6 |
|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