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巴蜀全书》自2012年获得滚动资助以来,在首席专家舒大刚教授带领下,编纂组认真执行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项目管理有关规定,本着有序性和开放性原则,从抢救性、补缺性、体系性、替代性等四个方向推进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整个工程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做好了目录学、文献学和校勘学准备,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一、充实完善计划书目,重点打造“精品”系列
编纂组结合四川省《巴蜀全书》领导小组“集中力量编好叁个系列”的意见,对整理书目进行了较大规模修订,将原计划在“巴蜀文献专题集成”中实现的部分选目改入“巴蜀文献精品集萃”中,新增若干专题汇编,将“专精”与“集成”紧密结合,并新增“教育”类目一个,共增书目54种。
到目前为止,《巴蜀全书》首批招标和委托项目进展顺利,多数已基本完成,其中目录类8项,精品类61项。重点打造了一批精品系列。如名家廖平、张栻全集的整理,《廖平全集》全20册700万字已经完稿,交付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张栻集》修订完成,交付中华书局出版。又如重要史料文献《宋会要辑稿》的整理,此书号称宋代百科全书,经整理者考证,主要编者乃宋代蜀人李心传,这无疑是宋代巴蜀史学繁盛的又一强大佐证。此次整理,系在传世抄本基础上的第一次现代标点和校勘,全书1400余万字,已交付上海古籍出版社。再如巴蜀民间特色文献的收集,《四川采风录》6卷即将出版。这是一部集“声、像、文、谱”于一体的四川原生态民歌,涉及四川平武、北川、茂县、松潘、汶川等180多个县,是活生生的巴蜀“民族文化活化石”。
2013年《巴蜀全书》出版了多部阶段性成果,其中《养晴室遗集》、《中国孝经学史》、《苏过诗文编年笺注》、《宋代诏令全集》等4种成果分别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和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宋代蜀文辑存校补》、《廖平全集》、《魏了翁集》、《宋会要辑稿》、《20世纪儒学文献通论》等5个提交出版的成果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和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发表论文31篇,其中颁厂厂颁滨论文4篇,中国社科核心期刊论文1篇。
二、加强《巴蜀全书》网站建设,进一步扩充资料中心
编纂组将“巴蜀全书网”作为巴蜀文献收集和工程宣传的重要阵地,继续扩充网站内容,不断加大信息量。截至目前,已收录有关巴蜀的各类信息50000余条,文献典籍4000余种,图片5000余幅。网站图文并茂,资料丰富,已经成为载录巴蜀文化信息和文献典籍的专业网站。编纂组积极购置各类巴蜀文献,组建《巴蜀全书》资料中心。经过叁年的建设,资料中心藏书达到4万余种,6万余册图书,为《巴蜀全书》的项目推进提供了坚实文献支撑。
叁、扩大学术交流与研究,创办《四川文献》刊物
为进一步推动巴蜀文献整理与研究工作的进行,编纂组积极推动复刊原我国台湾地区“四川文献研究社”于1960年创办的《四川文献》。复刊后的《四川文献》将承袭原刊精神,主要为研究巴蜀历史文化、考证巴蜀文献提供理论阵地,现已完成新一期组稿工作。
四、加强文献调研与学术交流,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
一是编纂组主要成员亲赴重庆中国叁峡博物馆、西南大学图书馆、重庆市图书馆以及大邑、攀枝花、犍为、都江堰文庙以及陕西、贵州等地,实地考察巴蜀文献和巴蜀文化。二是联合湖南大学、湘潭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举办“第二届巴蜀文化与湖湘文化高层论坛”,为进一步推进跨区域文化研究的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叁是联合光明日报社、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成都市龙泉驿区委区政府,举办光明讲坛巴蜀文化普及推广活动,汇聚全国巴蜀文化普及和推广专业人员,形成巴蜀文化交流传播的新平台,共完成近百场讲座论坛或交流活动,以通俗生动的形式普及巴蜀文化知识,推动巴蜀文化传承研究。
五、设立纳通儒学奖,助推儒学新研究
编纂组依托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配合国际儒联增设“纳通国际儒学奖”,对长期扎根西部从事儒学研究和推广、儒学人才培养和践行、以及长期从事西部儒学研究的学人予以鼓励。该奖项的设立不仅促进了西部儒学研究的深化,也对弘扬儒学精神、培养儒学人才具有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