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国内较早涉足数字出版的学术期刊。2006年,学报着手开办同时面向全媒体传播、优先出版和开放访问的互联网数字期刊。2008年,为刊发论文建立起数字对象标识符(顿翱滨),实现了论文数字资源的国际化链接。2009年,正式推出我国中文期刊首篇单篇发表的在线优先出版论文,并建立起首个自主性中文优先数字出版网站。
受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资助后,学报在数字出版方面开展了更多有益探索。2012年,在多平台上架移动础笔笔,为数字出版和在线阅读提供更加便捷的入口。2014年,加入多刊集群的“核心学术期刊客户端(滨辫补诲)”,并尝试为所有论文插入二维码。此外,还不断开发和运用社交网络平台,为在线阅读提供丰富体验。
通过多年的持续努力,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不断尝试适应在线单篇出版的全新编校与出版流程,基本实现了对传统期刊“整刊齐清定”,固定“卷数”“刊期”“页码”,以及定期发表时滞的突破。论文先于印刷版单篇在线发表,成为学报出版新常态。学报整体的数字化工作,也从后端传播发行覆盖到数字内容生产的全流程。截至2014年,已有20个国家和地区、60多位海外着名学者在学报的优先出版网站发表论文;15名国际着名院士或终身教授主持在线“主题研究”栏目;学报近5年优先出版论文全文及摘要下载量逾60.6万次,平均每篇达1192次。
学报还积极推动学术论文数字资源的开放访问,致力打破当前各种知识壁垒。目前,学报网站已上线1999年以来全部印刷版期刊内容,以及2009年以来所有单篇优先数字出版论文。学报近5年网站论文全文下载量逾224.8万,年均下载45万次,来访滨笔地址遍及70多个国家和地区。
探索和改进传统出版流程,创建全新的数字出版模式,有效提升了期刊竞争力。2014年,在全球学术期刊纸本发行萎缩的大趋势下,学报纸本发行量仍然比去年增加400余本,收入逾30万元。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已经成为学术期刊数字化和数字出版方面的佼佼者,为社科类学术期刊做出了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