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当今人类遭遇的各种难题和危机,单靠一种文明价值的智慧和能量,常常显得捉襟见肘。只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不同禀性的文明价值资源,实现互补、融合,才能帮助人类破解难题、走出危机。其中,中西文明价值的互补、融合具有独特意义。中西文明存在明显差异,是两种禀性相异的文明。但是,这不仅不是中西文明相互冲突的理由,反而是两者互补与融合的根据。
对一种文明价值的评价不能采取非历史的、抽象的方法,而应该采取历史的、具体的方法。也就是说,只有将一种文明价值置于一定的历史语境中,才能判断其性质、衡量其价值、辨识其长短。同一种文明价值在一种历史条件下可能发挥出正能量,而在另一种历史条件下可能发挥出负能量。
西方发达国家进入现代社会后,严重的现代性危机也随之出现,这种危机长期困扰着西方社会,一代又一代思想家为之殚精竭虑,探寻解救之道。
现代性危机的内容和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和一个重要原因是个人主体性过度发挥和不正确发挥,个体权利过度膨胀,权利被绝对化,权利与责任之间的关系严重失衡,滑向权利本位的极端。在现代西方,相对于社会整体利益而言,个人的权利是绝对的和至上的,个人自由、社会福利等权利几乎被绝对化。结果造成个体之间、个体与社会之间、群体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发生尖锐的冲突,引发严重的现代性危机。历史证明,个人主义或个体本位的文明价值无法化解现代社会日益严重的种种冲突,这充分暴露了西方文明价值的缺陷。
对于中国传统文明价值来说,其在历史上大多数时段总体上是适应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和生存发展需要的,对于中华灿烂古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曾经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当西方发达国家陷入现代性危机时,当中国迅速生成和发展自己的现代性并随之出现种种现代性悖谬时,我们发现中国传统文明的当代价值日益凸显出来,它具有可资开发和利用的重大价值——化解现代社会多元主体间日益加剧的冲撞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中国传统文明那种追求和谐的价值取向,那种注重自我约束、重视修养和境界提升的文化资源,完全可以开发利用,不仅可以使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而且可以使之成为建构健康合理的中国式现代性的建设性因素和积极的文明力量。反映和表达这种文明价值的中国格言、名言可以信手拈来:以义制利、义利相生;和合协调;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家和万事兴;天人合一;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为公;养浩然之气;叁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为五斗米折腰;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等。无不蕴含有无穷的智慧和独特的价值理念。
但是,不可否认,中国传统文明也有自身的一些缺陷,比如,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中国文明忽视个体价值,普通人的权利、人格、尊严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个人主体性遭到压抑。这是我们的短处,却是西方的长处。为此,相互学习和借鉴,取长补短、兼收并蓄西方文明价值弘扬个人主体性与中国传统文明价值注重个体内在修养和自我约束的各自优点,是最理想的选择。这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精心设计体现中西文明价值互补、融合的各类、各层次的制度。包括教育制度、人才选拔制度、科研体制、激励机制、财税体制、管理制度,等等。
二是以各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中西互补、融合的文明价值,使其深入人心和日常生活,并积淀为中华文明的新传统。这不仅需要大力推进理论研究,而且要将成熟的理论大众化;不仅需要重视理论的逻辑阐释,而且要把逻辑性的理论形象化、文艺化。
(作者为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项目“科学发展观与发展方式转型的哲学研究”负责人、重庆叁峡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