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经济研究》常务副主编郑红亮:以重大问题研究推动经济学创新

2015年05月21日09:04来源:

原标题:以重大问题研究推动经济学创新

  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正步入“中高速增长”和结构不断优化的新常态。积极开展经济新常态下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不仅有利于经济学“经世济用”作用的发挥,也有利于中国经济学理论本身的创新发展。

  经济学期刊的定位和学术引领作用

  发挥学术期刊的引领作用,离不开特定期刊的学术定位。《经济研究》作为综合性经济理论刊物,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一是服务现实,即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服务,解决其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二是理论创新,包括基础理论和通过分析现实经济问题概括出来的理论,期望产生全面突破性的理论创新,而局部边际性的理论创新也弥足珍贵。叁是追赶前沿,缩小与国际前沿水平的差距,寻求局部超越的空间。与此并行不悖的一个任务是培养队伍,逐步壮大经济学家队伍,为完成以上使命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基础。

  可以说,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深入研究,是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源泉。只有紧密联系现实,才能获得理论创新的土壤。也只有在开放的体系中不断追赶,缩小差距,才能增强理论自信,以全球的视野和高度,提出前瞻性的政策思路。

  研究范式转变与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所谓研究范式,广义地说,是指在某一学科内被研究者共同接受并作为思想交流工具的一套概念体系和分析方法;狭义或简单地说,则可以直接将其称为分析工具或方法。

  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下,中国经济学研究范式也经历了一个大的转变,一是对传统政治经济学范式的科学扬弃,二是对西方经济学的引进和本土化应用。就第一条路径来说,传统政治经济学难以解释改革开放的现实,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受到了严峻挑战。通过科学扬弃,我们发展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就第二条路径来说,通过对西方经济学的引进和本土化应用,在实践上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提供了重要参考,也发展出不少适合国情并得到国际同行认可的经济理论,实现了创新。

  从这个转变过程可以看出,在我国,无论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还是西方经济学研究范式,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研究中,富有创新性的成果都成为了中国经济学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经济学界引以为豪的事实。

  对重大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推动经济学创新

  在研究范式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开展重大问题研究无疑有利于推动经济学创新。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学界经历的一些重要研究风格的转变,可以发现,目前正在经历一个所谓“否定之否定”的逻辑升华。

  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也给经济学家提供了极好的研究机会,尤其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一大批中青年学者撰写了大量有创新性的文章,这是有目共睹的。但之后由于好多问题都研究过了,便觉得新的类似文章“大而空”,创新性不足。原因之一可能是当时的分析工具和方法没有相应跟上。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以大批海归学者为代表,撰写文章的风格是“小题大做”,把小的问题研究做深入、做透彻,信息量很大,使人很受启发,不仅在特定领域推动了理论创新,也为实践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小而专的问题研究成为一个时期的风尚,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最近若干年来出现一种偏向,文章选题越来越窄,意义受到很大局限,分析越来越技术化,理论比较薄弱,思想性被淹没。这一缺陷已经引起关注,是今后需要调整和弥补的。

  从问题研究越来越深入和专业化的角度看,小的选题不可避免,但小的问题需要放到大的理论和现实背景中去,以小见大。若干小的问题研究清楚了,也需要综合研究一些大的问题。

  恰当运用工具开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

  恰当运用数理和计量方法是深化重大问题研究并推动经济学创新的重要途径。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与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工具的年轻一代的成长和努力是分不开的。目前我们与国际前沿水平的差距正逐步缩小,增强了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政策建议的精准性。当然,定量分析也有弱点,表现之一就是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得不到相应的经验数据支持。这种情况,我们当然不能消极等待。基于对实践的长期观察并有比较深入理论分析的定性研究文章也很重要,既可为实践提供及时指导,又可为以后进一步的定量分析打下扎实基础。因此,研究方法可以多样化,一切由基于现实约束条件下的可能性决定。

  定量分析方法并非越新潮、越复杂越好。在肯定年轻一代掌握定量分析方法必要性的同时,我们也确实感到目前存在重技术方法而忽视思想发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从公式到公式,“用众所不知的语言得出众所周知的结论”;没有用一定篇幅的文字把要讲的经济学“故事”讲清楚;计量分析中相关性背后的因果关系、作用机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描述,文章有点干巴巴,内容不丰富,等等。这些表现除了认识方面的原因外,也可能与作者阅历、知识结构、写作技巧等有关。因此,需要强调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如何更好地结合。定量方法只是探寻思想、真理的工具,在我国现阶段,大量工作还是如何选择运用恰当的工具方法来分析问题,不应把分析工具和过于技术性的问题当成文章主体,要突出思想性和创新性。

  经济学论文要加强和扩展政策含义分析。目前一些学术论文的政策含义部分比较简略,建议适当加强和扩展,以使文章更有现实意义和启发性。当然,也不能过分扩大,因为在圈内专家看来,适当的阐述就能明白意思,过多引申和展开反而可能降低文章的学术性。一个弥补的办法是,在不同传媒之间形成分工,作者可以在严谨科学论文基础上专门写出通俗易懂的政策建议或报告,在系统内部刊物或大众化传媒上发表,以使经济学研究成果发挥更大作用。

(责编: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