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3月21日上午,由西南大学何向东教授为首席专家承担的2014年度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信息互动的逻辑、认知与计算研究》(14窜顿叠016)开题报告会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3201会议室举行。
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西南大学社科处处长郑家福教授主持,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教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跃教授,维也纳逻辑之夏终生成就奖得主、贵州科学院张明义研究员等领导、专家先后致辞。第二阶段由开题报告会指导专家组组长、中国逻辑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邹崇理研究员主持。专家组成员还有维也纳逻辑之夏终生成就奖得主、贵州科学院张明义研究员,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任晓明教授,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张自力教授。课题组成员,西南大学社科处吕刚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等相关单位人员及逻辑与智能研究中心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共计50多人参加了开题报告会。
首席专家何向东教授从研究状况和选题价值、总体框架和预期目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子课题结构和主要内容以及研究进度和任务分工等方面作了开题报告。各位专家学者在认真听取开题报告后,充分肯定了该课题具有十分明显的跨学科特征,在信息互动的理论和应用方面将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一致认为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扎实,课题组凝聚力很强,其成员皆堪称精兵强将。同时指出跨学科研究必须处理好知识产权问题,切实加强子课题之间的对接、互动,子课题负责人应当定期或不定期汇报、交流;研究必须注意突出学科特点,要有一套严格的形式语言,务必解决好形式化问题和逻辑建模问题,希望研究成果能在计算机上实现,从而保证课题研究任务高质量地完成。
何向东教授及其课题组成员在听取专家意见后表示,将认真研究专家们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课题的研究团队将建立一种长期合作的有效机制,加强各个子课题之间的互动和内在联系,进一步理清研究思路,拓展研究视野,创新研究方法,按计划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力图取得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成果。
《信息互动的逻辑、认知与计算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互动是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心理学和哲学的共同问题,叁大领域的学者对它以各自独特的方法展开研究,同时涉及经济学中的博弈论和社会选择理论等,从多个方面形成了对于社会活动中信息互动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典型的理论领域包括数理社会科学、计算博弈论、社会选择理论、人机交互理论、认知神经科学、逻辑动态学、信息哲学等等。信息互动在当代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起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深入研究信息互动的模式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高科学管理决策水平等都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本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一)本课题提出的背景
信息互动是在社会网络中发生的主要现象。本课题以社会网络中的信息互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逻辑、认知与计算为研究视角,对信息互动的机制问题展开研究。
1.突出信息互动研究的动态视角和心理学视野。当代信息互动的研究涉及多学科,但目前这些交叉学科的研究实际存在两个不足:第一、动态视角不够突出;第二、缺乏心理学的视野。一方面,本课题从社会网络的角度来研究信息传递和互动,要突出个体在群体中的联盟行为,以动态视角来研究信息互动问题,主要关心个体和群体的知识、信念、偏好等信息的变化以及个体和群体的行为。个体组成的社会网络是信息传递和信息互动发生的主要场所。对于社会网络中信息互动的程序研究也因此被纳入本课题研究的范围。另一方面,从认知神经心理学的观点看,社会网络中的信息互动包括人和人之间信念、愿望、情绪等心理状态的传递,涉及到个体对他人心理状态的理解,即心理理论。心理理论使个体能够借助他人的心理状态来解释和预测行为。因此,心理学的视野也进入我们对于社会网络中信息互动问题的研究。最后,从物理机制方面看,社会网络可以被看做复杂系统,而且一个复杂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子系统和整个复杂系统都在不断演化,因此本课题从物理层面也把复杂系统纳入研究范围。本课题形成了“逻辑-物理-计算-心理”四个方面的研究思路,社会网络中的信息互动能够得到新的多学科交叉研究。
2.优化信息互动模型,解决误解、信息传递失败等问题。在信息互动中会出现多种现象,比如误解、信息传递失败、协议等等,因而一些具体的信息互动模型已经被构造起来。公开宣告的动态逻辑提供了处理多主体系统中动态问题的一般性方法。然而,对于社会网络中的群聚或联盟行为以及个体知识、信念和偏好等信息的聚合行为,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对联盟的逻辑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它的优点是处理社会网络中信息聚合问题,以它为基础,再引入动态机制,就可以处理群体或联盟信息及其动态变化问题,形成能够处理社会网络中信息互动的一般性逻辑理论。
目前, 对复杂系统的涌现(突现)行为和脆性研究已取得很多成果。我们将对复杂系统的具体行为,如群聚、自组织、非理性选择、创造性和模式推理等进行探讨。较典型的复杂系统建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Holland的复杂适应系统CAS、Prigogine的耗散结构论、Haken的协同论、钱学森的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我们期望能从逻辑的角度给出复杂系统建模的一种新方法,以区别于目前已有的数学方法。
3.寻求实现知识管理的有效途径。社会网络是由许多节点构成的一种社会结构,节点通常是指个人或组织。社会网络代表各种社会关系,经由这些社会关系,把个体或组织串连起来。社会网络中节点之间的信息交互的过程实际上是节点之间的知识进行交互的过程。对知识如何进行管理,是人工智能领域中知识表示与推理的重要内容,主要研究新信息的合并和过时信息的移除等。研究者们提出各种各样实现知识管理的途径,主要有信念修正、信念更新、信念熔合以及遗忘。如何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研究社会网络中节点之间的信息交互的一些共性特征,以及如何从计算智能的角度快速有效地处理节点之间的信息交互,这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我们将通过逻辑进行知识表示与推理,研究社会网络中节点之间的知识更新。目前已有研究者采用逻辑方法提出了一个对于社会网络中信息和知识流分析的形式化框架。但该框架未对社会网络中节点的信息交互进行研究,尤其是未从计算智能角度进行研究。如何表达节点的信息是本课题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需要选取一种能进行知识表示与推理的工具,回答集程序是目前表示常识推理能力最强的工具。它是一种基于回答集(又称稳定模型)语义的非单调逻辑程序,是一种面向复杂组合搜索问题求解的陈述性编程语言。本课题拟采用回答集程序表示节点的知识,将基于协商、讨价还价相关的研究扩展至一般社会网络分析中,通过对表示程序的修改,来实现节点的信息动态交互。这既是对社会网络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创新,又是对信念更新理论的新发展,也是回答集程序的一种新应用,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4.加强心理理论研究,初步解决人际交互问题。社会网络中的信息互动还涉及心理学层面,主要是人际交互问题。近年来欧美脑科学计划正在通过对大脑的模拟来研究人的社会行为。本课题将利用功能磁共振等脑成像手段,结合大脑功能连接分析等技术,研究心理理论的动态过程。试图较全面地揭示心理理论加工过程中大脑功能活动的特征。对于大脑活动的研究目前主要有以下叁点:第一、心理理论的静息态大脑活动研究。第二、交互对象的人格特质对个体决策的影响。第叁、动态信息交互过程大脑的活动规律。本课题主要考察推理深度对默认网络内部子模块的影响,以及决策博弈的动态信息交互过程中各系统的交互关系。
(二)本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
本课题研究具有十分明显的跨学科特征,在信息互动的理论和应用方面都将产生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
1.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从理论方面看,建立具有较强适应性和普遍性的信息互动的动态认知逻辑理论、对复杂系统行为的逻辑分析与建模等,都将产生能够处理现实信息互动问题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通过逻辑、认知与计算的交叉研究,结合动态逻辑、认知计算、模式识别等叁大理论,对于建立能处理复杂社会网络中信息互动问题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应用方面看,基于逻辑程序研究社会网络中的信息更新将产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程序系统;对信息互动的神经科学研究将产生能够应用于社会群体和个体行为预测与控制的重要研究成果,这将在解决当前舆情传播与社会突发性事件、医疗服务中由于信息互动不通畅导致的医患关系紧张、网络互动控制等重大现实社会问题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
(一)基本思路
本课题研究从具体的信息互动场景和一般性信息互动理论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揭示信息互动的内部和外部具体运作机制,主要包括认知神经机制和社会网络节点信息交互的计算机制;另一方面建立信息互动的一般性逻辑理论,包括信息互动的动态认知逻辑理论和复杂系统行为的逻辑理论。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形成对于信息互动的逻辑、计算与认知的理论体系。
本课题的研究着重于信息的互动视角,而不仅仅是对于静态信息状态的描述。信息互动是人类社会网络活动的主要因素,在多主体系统中,信息不仅在个体或群体之间传递,而且也与个体或群体原有的信息进行互动,并且使个体或群体的信息发生变化更新,进而影响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另一方面,除了计算机科学、逻辑和哲学等学科领域的技术和方法,本课题特别考虑增加认知神经心理学的视角,对信息互动问题展开研究,同时也增加了心理信息这个重要的信息概念。这样从逻辑、计算与认知叁大角度,对信息互动展开研究。最后,本课题还考虑引入复杂系统科学的视角,从物理机制方面研究社会活动中的信息互动问题,而且运用逻辑方面建立一般性的复杂系统行为的逻辑模型,使得研究视角更加完备。
本课题在互动视角下研究社会网络中的信息变化,主要通过如下途径展开:
第一、基于动态认知逻辑技术和方法研究社会网络中的联盟或群体动态认知逻辑,反映信息更新或变化的各种一般性机制。
第二、基于回答集程序、知识表示与推理等技术,研究社会网络中节点之间的信息互动,建立计算信息交互的模型,实现信息交互和节点行为策略推理。
第叁、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和脑成像技术,通过心理实验手段来研究大脑活动默认网络的信息互动问题,研究信息互动的内部认知神经机制。
第四、通过逻辑建模方法研究复杂系统行为的推理理论,建立真正的非单调演化逻辑,模拟社会网络中复杂系统的演化过程。
(二)主要内容
本课题由四个子课题组成。
子课题一,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网络中信息互动的模式及其逻辑分析,建立信息互动的逻辑理论。信息互动涉及多主体之间的信息网络交互问题,包括信息传递、信息变化和更新等多个方面。
子课题二,包括叁个内容:一是采用回答集程序表示节点知识,针对节点之间不同的关系,设计不同交互机制。交互机制可以分为以下3种:交互每一方根据对方的信息进行修正;一方根据另外一方提供的信息进行修正;交互每一方只接收对方提供的信息,并不对自己的信息进行修正。二是基于知识分离的快速计算信息交互模型研究。叁是节点行为策略推理研究。
子课题叁,将利用功能磁共振等脑成像手段,结合大脑功能连接分析、多变量模式识别等先进技术,对心理理论的动态过程开展研究。试图较全面地揭示心理理论加工过程中大脑功能活动的特征。重点研究内容有叁点:一是对于心理理论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二是对于交互对象人格特质对心理理论能力的影响研究;叁是对于心理理论的动态信息交互研究。
子课题四,将对复杂系统更为具体的行为,如聚集行为、自组织行为、非理性选择行为、创造性行为和模式推理行为等进行形式化研究和逻辑建模。重点研究内容有五点:一是对于复杂系统的聚集行为研究;二是对于复杂系统的自组织行为研究;叁是对于非理性选择的逻辑基础研究;四是对于复杂系统的创造性行为研究;五是对于复杂系统的模式推理研究。
叁、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一)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1.信息互动的逻辑机制问题。一是联盟动态认知逻辑系统;二是联盟博弈中个体偏好聚合问题;叁是群体认知逻辑理论。
2.信息互动的计算机制问题。一是运用回答集程序表示节点知识,设计节点之间信息交互机制;二是建立基于知识分离的快速计算信息交互模型;叁是研究节点行为的策略推理。
3.信息互动的认知神经机制问题。一是心理理论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二是交互对象人格特质对心理理论能力的影响研究;叁是心理理论的动态信息交互研究。
4.信息互动的物理机制问题。一是复杂系统群聚行为的形式化分析和逻辑建模;二是复杂系统的自组织行为的形式化分析和逻辑建模;叁是复杂系统的创造性行为的形式化分析和逻辑建模;四是复杂系统的模式推理。
(二)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1. 群体信息互动的动态认知逻辑理论问题。在联盟认知逻辑中引入动态机制,从而建立群体信息互动的动态认知逻辑理论,其中包括偏好聚合问题的研究。这个问题的难点在于,对一些群体知识或信念在联盟逻辑框架类如何刻画,以及如何描述它们的动态变化机制。
2. 不协调的回答集问题。运用回答集程序表示知识时,难点在于处理不协调的回答集,它在交互模型设计时也会产生问题。在研究节点行为策略推理时,难点在于策略推理本身不是单纯的推理,而要结合时态、反事实、行动和偏好的推理,因此难点在于如何将众多方面结合在同一个逻辑理论中。
3.信息互动的认知神经机制问题。难点主要在于如何设计相应的心理实验来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揭示信息互动行为的心理机制。
4.复杂系统问题。主要难点是设计用于描述复杂系统各种行为的形式化语言和逻辑系统,证明逻辑系统的性质。这是一类新的信息互动问题,在已有的逻辑动态学中尚未得到研究,因此问题本身就是研究的难点。
(叁)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研究内容创新
(1)本课题提出研究联盟动态认知逻辑,在联盟认知逻辑基础上引入动态因素,包括时间和概率因素,使得联盟逻辑所反映的联盟能力、偏好聚合和群体认知所反映的认知信息动态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建立社会网络中信息交互的一般性理论。这种逻辑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将原有个体知识和信念的变化提升到群体或联盟层面,属于创新性理论。
(2)本课题建立社会网络节点之间信息交互机制,从计算智能的视角研究知识更新和信念修正,并且在博弈问题上具体实现信息交互,这个属于从计算角度研究社会科学的新问题。
(3)本课题提出研究人际信息互动的认知神经机制,对心理过程中默认网络子模块功能分工以及默认网络和其他静息态脑网络之间的交互关系,这属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新内容。
(4)对复杂系统的群聚行为进行形式化研究及逻辑建模型,进而得出动态聚类方法。对交互和反馈机制的认知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可解释复杂系统的自组织行为的形成过程。对个体的模仿行为和盲目从众行为等进行形式化刻画,给出其逻辑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从新的角度解释人的学习机理。对复杂系统的创造性行为的形式化研究,可为进化和演化提供一种全新的解释视觉。在一定程度上可为进化算法特别是遗传算法加入新的元素,注入新的活力。复杂系统模式的形成机制及其复杂系统模式推理逻辑系统的建立,可对逻辑理论研究提供全新方法,在根本上从静态封闭走向动态开放。
2.研究方法创新
(1)本课题在联盟认知逻辑基础上引入动态逻辑方法,建立新的逻辑理论。
(2)本课题利用回答集程序表示节点知识来实现节点之间的信息交互,属于从计算智能角度研究信息互动问题的方法创新。
(3)本课题运用功能磁共振技术、网络源定位技术和贰贰骋-蹿惭搁滨对称融合技术,从模块分析、多变量模式分析、动态因果链接等多方面研究信息互动的认知神经基础,属于研究技术手段创新。
(4)本课题提出运用逻辑的形式化方法来研究复杂系统行为的逻辑理论,在社会复杂系统研究方面属于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3.学术观点创新
(1)本课题提出,从“逻辑-物理-计算-心理”等四大角度多学科交叉研究信息互动机制,特别引入复杂系统科学的视角和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对于信息互动问题研究属于研究视角创新。
(2)本课题提出,以动态认知逻辑为基础建立动态联盟认知逻辑以及一般性的群体认知逻辑理论,而且在这种理论中引入时间和概率,处理联盟博弈的具体信息互动问题。
(3)本课题认为,通过知识分离局部化解信息交互问题能够有效地加速求解问题,从事实推导出的具有良基关系的集合是合理的知识核心假设。
(4)本课题认为,动态信息交互过程中大脑的活动规律能够通过决策博范式进行研究;大脑静息态活动与人格特质有密切的关系。
(5)本课题认为,能够运用逻辑学的形式化方法研究社会复杂系统行为,建立逻辑模型。
四、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与预期目标
(一)主要研究方法
1.逻辑学的形式化方法。本课题要研究博弈等现实信息互动模型中多主体信息互动的逻辑理论,以及社会网络复杂系统行为的逻辑理论,所采用的方法是现代逻辑的形式化方法。这种方法的一般步骤如下:首先建立所研究对象逻辑模型,然后建立谈论这些模型性质的形式语言,最后建立能够刻画在模型上进行的逻辑推理的形式系统,实现形式化和逻辑建模。逻辑理论可应用于人工智能领域有关问题的研究。在一般性的逻辑方法指引下,我们还要引入逻辑动态学,将逻辑学的形式化方法扩展到对于信息动态变化的研究领域,将静态的逻辑理论与动态问题结合起来。所形成的逻辑动态学能够反映信息的动态变化。这种方法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具备可操作性,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应用于本课题研究是可行的。
2.从计算智能角度运用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社会网络中节点信息交互。通过逻辑进行知识表示与推理研究节点的知识更新和信念修正。回答集程序是一种基于回答集(又称稳定模型)语义的非单调逻辑程序。回答集程序是一种面向复杂的(主要是NP困难的)组合搜索问题求解的陈述性编程语言。随着非单调逻辑推理在知识表示中使用的发展,回答集程序在知识密集型应用中显得尤其有用。在回答集程序中,搜索问题被归约为对回答集(即回答集程序的解)的计算。目前已经发明了一些求解回答集的系统,如Clasp、ASSAT、Smodels、DLV 等。这些求解系统的成功研制,极大地推动了回答集程序的应用。目前回答集程序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NASA 航空航天决策支持、系统规划、产物自动配置以及生物进化研究等领域。在协商、讨价还价等一些信息交互研究中,研究者们已采用回答集程序作为知识表示的手段。运用这样的技术手段研究信息互动问题是可行的。
3.需要借助大型心理学实验设备。实验设备包括核磁共振成像蹿惭搁滨和时间电位贰搁笔测量仪器。本课题研究的责任单位能够提供这些仪器设备。本课题采取的技术手段是当前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所采用的先进技术手段,心理科学实验是本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这些技术手段和实验方法在长期研究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效果,适用于研究信息互动的脑机制问题。本课题基于当前国际学术界前沿研究成果,采取的技术手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能够将多种手段和方法结合起来对同一心理现象开展研究,提高研究结论的可靠度和可重复操作性。
(二)预期实现目标
本课题在学术研究方面的预期目标是,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信息互动问题,确定社会网络中信息互动的“逻辑-物理-计算-心理”机制。各个子课题所研究的学术前沿问题取得突破,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提高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的水平。本课题合计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至少60篇,每个子课题预计出版1部该方向研究的学术专着。以各个子课题研究的成果为基础,形成1部约60万字的标志性专着,作为总课题的研究成果和结题报告成果。
在学科建设方面,在学科交叉融合的大背景下,本课题将探索一条多学科深度交叉研究信息互动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形成协同创新的学术共同体,依托课题研究改变人才培养方式。促进信息互动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一些较为完善的文理交叉、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分支,比如社会复杂系统逻辑学、信息互动神经心理学、信息交互智能科学、信息动态逻辑学等。
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不仅要把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人才培养资源,而且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尝试努力将信息互动机制引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五、本课题研究的基础与困难
(一)本课题研究的基础
有一定的前期研究。一是课题组成员已经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了不少论文和在国内外着名出版社出版了不少专着。二是大多课题组成员都曾在国外留学,有一年以上的出国经历,并正在深入研究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课题,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有两位知名的外国专家和一名在国外工作的知名中国专家,尤其是维也纳逻辑之夏终生成就奖得主、贵州科学院张明义研究员参与了该课题的研究。叁是掌握了较为丰富的资料信息。
有较强的研究团队。首席专家何向东教授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人格魅力大大增强了研究团队的凝聚力。
有学校的大力支持。除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项目支持外,还有学校在人员和资金上的支持和配套。
(二)本课题研究的困难
本课题研究中存在着不少难题:一是对一些群体知识或信念在联盟逻辑框架类中如何刻画,以及如何描述它们的动态变化机制问题;二是在策略推理中,如何把时态、反事实、行动和偏好的推理结合在同一个逻辑理论中的问题;叁是在信息互动的认知神经机制方面,如何设计相应的心理实验来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揭示信息互动行为的心理机制问题;四是如何设计用于描述复杂系统各种行为的形式化语言和逻辑系统,以证明逻辑系统的性质问题。
本课题研究具有十分明显的跨学科特征,因而容易产生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各课题组如何对接、互动的问题;二是如何处理好知识产权的问题。
与会专家就课题顺利推进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专家组在充分肯定该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同时,对该课题顺利推进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张明义研究员提出两点建议:首先,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应当跟踪国内外研究前沿,弄清信息互动的逻辑到底以什么为基础,现在发展的形势怎样。这样,一开始就能够站到学术前沿阵地上去,以避免走弯路,提高研究效率。其次,信息互动的逻辑一定得有一套形式语言。把信息互动的逻辑扩展到认知和心理学中去,把这几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如果用一套像数学那样的描述性语言来做研究的话,就能够用计算机来实现,从而达到应用的目的。
张自力教授说,本课题研究的应主要集中于社会智能,就是试图弄清楚逻辑能在多大程度上去描述它。张自力教授从自己工程的知识背景出发强调了如下两点:一是建议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该课题时参考微软做的系统。大约两年前,微软已经把知识智能、网络智能和社会智能结合起来做了一个系统,那个系统没有像该课题这样从逻辑、认知、心理等层面进行深入研究,但是只要随便输入一副对联的上联,它就能够生成下联。如果觉得它对得不怎么好,还可以进行修改,从而完成了交互。二是建议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该课题时借鉴“础滨-100”计划和“中国大脑”计划。美国斯坦福大学调集了全球顶级的人工智能专家,发布了一个“础滨-100”计划,国内也提出了“中国大脑”计划,都是在做这方面的交叉学科研究。通过参考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尝试使用这些系统,对该课题的研究会是有大有裨益的。
任晓明教授充分肯定该项目题选得好,眼界开阔,视角新颖,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包容性。课题组成员皆堪称精兵强将,再加上何向东教授很强的亲和力使研究团队极大地增强了凝聚力。任晓明教授提出叁个建议:首先,大数据以前有人做过,但做得比较肤浅,希望课题组成员努力发掘自己的研究潜力,推陈出新,从而在研究上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其次,研究计划大的方面可以不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节上还可以做些调整,从而使其进一步得到充实和完善。最后,在选题内容上,课题组成员相关代表性成果应当着重突出在国际着名刊物发表的论文和在国际着名出版社出版的专着。
邹崇理研究员着重谈了四个问题:首先,他自己四年前承担的课题与该课题有相同之处,二者都有逻辑和信息,但前者是语言,后者是认知和心理,牵涉的面要广得多,因而研究起来的难度也更大,应当引起大家足够重视。其次,信息逻辑国外早就提出来了,它与信息互动逻辑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信息互动逻辑有没有一套实现的形式语言,这些都是值得认真研究的。再次,跨学科研究必须处理好知识产权问题,子课题负责人应当定期或不定期汇报、交流,切实加强子课题之间的对接、互动,从而有效避免生拉活扯、貌合神离现象的发生。最后,对于自然语言的逻辑研究由语法研究、语义研究和语用研究叁部分组成。国内外语法研究都很成功,但是语义研究却举步维艰,在计算机上难以实现,这是本课题研究需要突破的难点之一。
与会领导和嘉宾致辞
开题报告会第一阶段,由西南大学张卫国校长首先宣读了立项通知,向项目组表示祝贺,并代表学校向远道而来的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张卫国校长表示,西南大学始终坚持走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带动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研究水平的提升的科研之路,学校高度重视重大项目的策划及其申请后的后期研究,在人员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和配套。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陈跃院长指出,在逻辑学团队的支撑下,政管院顺利拿下了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现在由何向东教授为首席专家主持的这项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将有力地团结校内外逻辑学、计算机科学和心理学等学科方面的科研骨干,对逻辑与智能研究中心这一重庆市重点研究基地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以及学院未来的发展都将作出巨大贡献。最后,维也纳逻辑之夏终生成就奖得主、贵州科学院张明义研究员则充分肯定了该项目立项的重大意义和价值,希望课题组能作出国际一流的学术成果。
(课题组供稿)&苍产蝉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