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出土未刊布楚简集成研究”课题组举行中期成果小型研讨会
2014年8月31日至9月1日, “湖北出土未刊布楚简集成研究”课题组,在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多媒体会议室召开项目中期成果小型学术研讨会。会议由首席专家李天虹教授主持,课题组主要成员陈伟、刘国胜、宋华强、何有祖、鲁家亮、李静等教师与会,参与课题部分工作的中心博士研究生黄杰、韩织阳、高一致、雷海龙也列席会议,并参加讨论。
会议主题是就五种楚简中的疑难文字展开研讨。8月上旬,首席专家就将会议主题布置下去,主要成员随之各负其责,整理相关文字和图版资料,在会前一周,提交其他参会成员研读,以便更好地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建议,为提高会议效率和效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从会议情况看,收获是可喜的,解决了一些疑难字的识读问题,在某些字的释读上取得进展,而且锻炼了研究生的工作能力。如严仓516号简有一个字作 ,按照通常看法,字形显得比较怪异,负责整理的老师未能确认,视为此前未曾见过的疑难字。黄杰同学指出,这个字与严仓其他简文中的“繰”是同一个字,只不过右旁“喿”的下半部的右侧笔迹有残泐,也就是说,缺失了“喿”旁右下侧的一个“口”形和“木”形的右侧。结合文意,并参以其他相同性质简的文例,与会成员一致认为黄杰的说法可信,从而解决了这个字的释读问题,也为疏通该简文义扫除了障碍。当然也遗留了一些问题。如严仓345号简有 字,尽管笔画有残泐,但是整字笔迹尚存大半,而且清晰,正确识读的可能性比较大,可是会议未能取得进展。
尽管不是会议主题,但是在讨论释文的过程中,竹简编连的问题也凸显出来。
总体来看,会议结果有喜有忧。要解决竹简释文、编连上存在的问题,除去各批次简整理者要加大工作力度外,与相关考古资料收藏单位以及考古资料整理者的协调、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将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之一。
两天会期,每天上午9点至12点,下午1点半至6点,与会成员严格遵守时间,积极参与讨论,非常辛苦。会议气氛既严肃,也有解决问题之后的轻松愉悦,这一过程也加深了课题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密切了相互间的关系。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