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2014年度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仪礼》复原与当代日常礼仪重建研究”举行开题报告会&苍产蝉辫;工作简报

2015年06月26日16:31来源:

2015年1月5日上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彭林教授主持的2014年度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第二批)“《仪礼》复原与当代日常礼仪重建研究”(项目批准号:14窜顿叠009)开题研讨会在清华园甲所第叁会议室举行。

开题会专家委员会成员有清华大学历史系李学勤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安平秋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岳庆平教授、朱凤瀚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卜宪群研究员、吴丽娱研究员。开题会由卜宪群教授主持,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人文学院、历史系、文科处负责人等校领导与会。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河南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的21位课题组成员,《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政协报》等7家媒体记者,以及校内外关切人士共50余位代表出席了本次开题会。

谢维和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对与会专家表示欢迎,对以彭林教授为首席专家的课题组获得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表示热烈祝贺,勉励课题组通过礼学研究进一步提升清华大学在传统文化领域的研究实力,加强学科建设,扩大社会影响。谢校长指出,清华大学承担这项我国最高规格的社科研究项目,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伟大号召的一次积极实践,希望课题研究能忠实于历史,立足于现实,更能着眼于未来,体现出无愧于时代的学术水平。谢校长表示,学校方面一定会尽全力支持课题组项目落实。

首席专家彭林教授代表课题组对各位领导、专家百忙之中莅临开题报告会表示感谢,并对课题的缘起、前期准备、规划、投标、立项与初步调查作了认真介绍。彭教授强调,《仪礼》是传统经学的核心经典之一,是礼学的本经。本课题由“《仪礼》复原”与“当代日常礼仪重建”两部分构成,复原是重建的前提,重建是复原的指归,两者紧密联系,良性互动。彭教授指出,本课题的目标,就是要讲清楚中华民族的先民在冠、婚、丧、祭等人生礼仪、日常仪式中的器物服饰与规范准则,以此为基础,阐明古典礼仪的具体仪节与思想,充分尊重礼仪制度的时代特点,以现代社会生活为基本构架,作出重建日常礼仪乃至重振礼乐文化的初步尝试。礼是影响中国人生活样态的重要因素,是传统与现实的一大结合点。通过对礼学经典的研究,满足当代社会最迫切的现实需求,是传统文化研究者责无旁贷的工作。而礼学研究的新进展、考古发掘的新发现和媒体技术的新成果为这一工作提供了条件。彭教授也表示,要将课题与教学相结合,争取培养出既植根于现实又能弘扬礼学的青年才俊。

楼宇烈教授提出,《仪礼》的问题,其实是形象的问题,今天重塑中国形象,实有必要;今天的中国文化,可谓魂飞魄散,国魂需要重塑,国魄也有待重塑,这就是《仪礼》复原的问题;今日国人“质胜于文”,我们要重建人文品格,才能实现孔子所言“文质彬彬”的君子形象;但《仪礼》文本的完全复原很困难,我们的研究成果只能尽量接近原貌。

朱凤瀚教授指出,本课题对于文本的研究非常扎实,子课题2又涉及仪礼的器物、宫室等专题,需结合大量考古材料,因此本项目的进行亦可推动考古研究;子课题4提到“先秦礼不下庶人,宋之后则有变化”,但《仪礼》中主要是士礼,而魏晋以来的民间的礼仪,不完全与《仪礼》相应,因此子课题1、2、3与4、5如何衔接是个问题;朱教授表示,他对子课题1、2、3中的学术研究非常认同,但对于现实层面的操作、古今时空差距、如何在子课题1、2、3的细致研究基础上提炼出可为今用的因素,则尚待思考;朱凤瀚教授回忆他小时候春节都需要给长辈行礼,现在完全没有了,他指出当今儿童教育脱离实际,缺乏与礼仪相应的精神层面引导,需要我们从宣传、教育层面去努力。他指出,本课题对于文本的研究,非常扎实,又涉及仪礼的器物、宫室等专题,需要结合大量的考古材料,因此本项目的进行亦可推动考古研究。但是本课题面临的经费问题较为严峻,80万远不敷如此浩大工程之用,因此建议日后申请滚动资金支持,并最好有四到五位年轻教师配合起来做,这需要学校给予支持。朱教授提议,各子课题之间的学术关系如何衔接是个问题;如何从中提炼出可为今用的因素,则尚待思考;必要时优先完成重点子课题,剩余部分可留待后续研究再进行。

安平秋教授指出,叁礼之学,难度很大,自古研究的人少,主要就是读不懂。今天做仪礼,要做到位,必须突破文本,需要从实践性复原角度进行研究。“《仪礼》复原”的这个切入点,既注重文献,又注意活态复原,如此就可以反过来加深对仪礼文本的理解,切中要害,这是课题的可贵之处。在研究成果方面,本课题不是为《仪礼》做新注,而是系列性的专题论着,既能深入,又可阙疑,再加上调查报告、数据库,非常有弹性,对学界将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研究团队,安教授认为本课题涉及很多单位,团队中有很多研究生,如何统筹,需要考虑,这方面亦需要清华大学校方的大力支持。安教授最后指出,本课题的研究任务太重,建议选择较容易的篇目先做。

吴丽娱教授指出,《仪礼》是一项基础性研究。礼者,体也,履也。体即体制层面,履即行为方面,而体履不分。历代制礼,往往追溯到源头,《仪礼》十七篇,君臣、父子、夫妻、朋友等基本伦常已囊括在内,因此,抓住《仪礼》进行研究非常重要。历史研究趋向专精,但对于一般民众几乎无直接影响。本课题可以突破这一传统模式。吴教授介绍,就自己的研究经验来看,礼制史研究越深,就发现必须懂经学,因此本项目成果出来后将对学术界很有帮助。最后,吴教授指出本课题的最大问题是 “人员少、任务重”,且历代日常仪礼变迁大势的研究,难度很大。

岳庆平教授指出,本项目可见人文学者的基本品质,建议项目“做减法”,把重点花在子课题1、2、4等叁个课题;第4子课题中对于礼俗研究,空间差异未必在时代差异之下;礼与法的关系、儒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礼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此项目需要一系列平台,并加以宣传,最终制定教材,将其纳入教育体系中,才能长久。

卜宪群教授指出,礼的研究,不仅国家重视,学界现在也非常重视。我们要深入探讨礼在中国文化中是什么地位的问题,礼应该是中华文明区别于西方文明的重要标志。对礼学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突破西方学术范式。卜教授建议从道统与治统的关系入手来剖析礼学问题。

专家组一致认为 “本课题选题意义重大,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兼有强烈的社会关怀”,但面临时间紧、任务重、人手短缺、经费不足等问题,建议课题组“在保证完成质量的前提下,应先期完成重要礼仪的复原与重建,以便按时结项,后续研究可申请下一步课题;课题组应强化团队合作,保持有效沟通,对各子课题的定位应进一步深化。由于本课题所需资金较大,希望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给予滚动资助;希望清华大学充分保障课题所需的人员、财力投入,以保障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的延续性;也希望各有关单位积极配合,给予宝贵协助”。

最后,彭林教授对专家指出的问题给予回应:对于子课题1、2、3与子课题4的关系,彭教授指出,子课题1、2、3是基础,我们要尽可能研究透,但也不希望仅仅成为一个精专的研究,而是要影响社会,这就需要子课题4、5的研究;对于时代差异的问题,彭教授指出,礼的发展是一脉相承,比如宋儒的《书仪》、《家礼》,都是从《仪礼》中来,但有所损益;对于人手不足的问题,彭教授谈到,因清华的文科尚在建设过程中,因此存在这种不得已的状况,但也在不断改善;对于评审专家组一致提出的经费不足问题,彭教授表示后期将计划申请滚动资金。

(课题组供稿)

(责编:实习生、张文卓(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