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间契约文书搜集整理与研究》课题组文书研读班暨学术研讨会
《山西民间契约文书搜集整理与研究》课题组于四月五号、六号在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会议室(河北大学主楼1020室)召开了山西民间契约文书解读第二次读书班暨学术研讨会,读书班由课题首席专家刘秋根教授主持,先对与会的课题组成员、青年学者及研究生针对部分文书的释读情况进行了了解及探讨,搜集了不少释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次,由着名晋商专家、山西地方文献专家、经济史专家,课题组第二子课题负责人——孟伟教授主讲;第叁,对一些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研讨。参加者除课题组成员之外,还包括宋史研究中心、历史学院的中国社会经济史方向博士硕士研究生,沉阳师范学院、河南大学等学校的师生,共二十多人。
对于第一项议程。由于所有研究用的山西契约文书材料尤其是商业金融史文献此前并未被学术界多加利用,课题组的成员对于材料的理解都存在不少问题。释读文书是当前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如若不能很好地理解山西契约文书材料,接下来的研究进度势必会受影响,对此, 在2015年1月23至25日的第一次会议上就曾提出要在课题开展各个阶段多次举行读书班的倡议。对于此次会议上用于研讨的契约文书材料,农历新年之前就已经选取好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分发给了各个课题组成员及其他感兴趣的年轻学者,并且各位成员都已经进行了先期的研读,提出了不少问题。
总体来说,大家面临的问题归纳起来有叁点:第一、阅读量太少,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对材料的定位不准确,如有人看过不少运单、行情单,对文书产生的背景、商业运行中的背景稍有了解,但却对信稿、账本等其他材料读得不多,再加上对经济史学术史的了解薄弱,故而提不出研究的问题来;第二、做经济史研究也需要跟金融学、经济学、会计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相结合,不少学者反映,虽然看过不少文书材料,但多学科领域的学习并不够;第叁、之前很少有机会接触此类文书材料的学者和研究生,刚开始入门,看不懂花数、毛笔字书写方法和格式。对于这些问题,孟伟教授给出了叁个解决方法:一、涉及到对材料的定位可以用体例的方式,将材料进行分类汇编;二、讲究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叁、通过大量阅读,将知识背景、储备相结合。同时,孟教授还指出只是有“新方法、新观念”也可能会出错,只有运用正确的史料,再加上正确的方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对于第二项议程,在为期两天的会议期间,孟伟教授重点解读了光绪二十五年张宅福寿堂记杂役摺、宣统叁年某印局转本底账、咸丰元年宝丰隆票庄成号付汇账、祁县武家资料等已有文书,旨在传授解读技巧。
在解读光绪二十五年张宅福寿堂记杂役摺时,孟教授通过详细解读封面“杂役摺”、及祁公平、足平、口平、庙平、标平、参平、砝平、谦记支平、沉平、营平、艾会平、豆规平、申公砝平、苏曹平、西公砝平、津公砝平、老行平、周口口北平、周口口南平、谷邑谷公砝平等各路平码,最终勾勒出张家的基本轮廓:张家有着至少是乡绅的身份,做洋货进口批发的生意,基本不涉及茶叶贸易,字号总部设在山西,在张家口、多伦等地设有分号,其生意路线经由上海至苏州至各分号。
在解读宣统叁年某印局转本底账时,通过对恒昌果店、兴盛长翠花铺、德成玉洋广货铺叁家字号借银底账的详细解读,孟伟教授将印子铺、转本账的经营模式、运转方式和差异分析得非常透彻,并且释读出该印局开设于北京。此外,从回收各处借银的过程也可以大致释读出时事,如:德成玉洋广货铺宣统叁年从该印局借出100两,原定10个月便能还清,却直到丙辰年才销账,中间共计5年。中断还银的时间正好与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相吻合。
在解读咸丰元年宝丰隆票庄成号付汇账时,孟伟教授从格式、内容、句读、专业术语等方面将选取的3页材料分析得淋漓尽致,如:何为“票色银”,何为“川九七平”,“无砝”和“无票砝”有何不同,“迟叁五天交”有何种意义,以及山西商人书信往来惯用编号有何书写格式。此外,孟教授还充分发挥了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对宝丰隆的背景进行深入剖析:宝丰隆票号被学界认为是票号后起之秀,总号设在山西平遥,在京都、汉口、成都等地共设15个分号,在账期内赚钱多,甚至将分号开到了西藏。
进号需保荐书,出号需辞退文约,这是山西商人特有的规矩。孟伟教授在解读祁县武家资料时,重点分析了复泰谦字号与武振德的辞退文约。该辞退文约内容涉及到武振德顶身股的结算,复泰谦字号的基本信息、盈利来源及大致盈利额,且由签订辞退文约的“光绪六年二月二十五日”还可以与光绪叁年的灾荒相结合研究山西商人。此外,孟教授还从小细节解读广源川字号寄给武振德的号信,由此号信可窥见广源川字号的时间背景、经营行业、行业规范、分号经营情况、经营规模以及茶叶的进货价格等字号的基本情况。
作为研读山西文书材料多年的专家,孟伟教授在会上对刚入门的学者和年轻学者提出了多读材料,多提问题的中肯建议,也希望大家多读书,积累更多知识,能从小细节中发现大问题。同时,要将描述当时商人的动态活动明确为学术目标。
万事开头难,通过此次会议的学习与交流,大多数学者解决了如何入门的难题,并且在深入研究山西文书的道路上有了前进的方向。更有不少学者提出这次会议非常有现实意义,此类会议有必要多开几次,因为这不仅对各学者本身的知识拓展有利,对课题研究更加有积极意义。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