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中美页岩气学术问题研讨会”召开

2015年06月30日15:26来源:

2014年10月8日 北京 昌平

2014年10月8日,“中美页岩气学术问题研讨会”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召开。会议由冯连勇教授和张宝生教授主持,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际能源经济与气候变化联合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北京石油学会叁家单位主办,由国家重大社科项目(13&补尘辫;窜顿159/11&补尘辫;窜顿164)作为基金支持。本次会议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邀请有关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探讨我国页岩气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为我国页岩气产业如何发展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二是邀请中美双方有关专家、学者以及来自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一线人员进行深入而广泛的讨论与交流。

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使得美国长期以来的能源独立梦想将要成为现实,而大洋彼岸的中国也有着储量丰富的页岩气资源,中国能否成功复制美国“页岩气革命”成为时下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能源需求日益增加,能源结构也急需改善。虽然中国页岩气资源丰富,但是也面临着巨大的问题:页岩气资源的开发成本较高、地质条件与国情独特、技术发展遇到瓶颈、开发利用过程中环境的制约等。基于这种情况,参会人员各抒己见、深入交流、广泛讨论,对我国的页岩气开发利用建言献策。

来自美国的Tom Wilber第一个发言,发言内容为Marcellus Shale Gas Development Impacts,着重介绍了Marcellus四口具有普遍特征的页岩气井从2007年到2014年的产量情况。并总结其特点为四口典型气井从开采之初产量开始逐渐下滑,然后趋于稳定,整个Marcellus矿区中,老井产量不断下滑,但是新井的数量逐渐增加,使得矿区的产量整体处于上升趋势。

Tom发言之后,来自美国的Kim Woodard进行了主题为“中国天然气发展:挑战与机遇”的发言。在发言中,Kim主要展示了自己研究团队对于中国页岩气的长期预测结果,并咨询了相关专家的意见;对中国天然气的供给形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对中美页岩气的发展进行了对比,提出了一定的意见和建议。

接下来,来自中国能源网的能源专家冉泽对川渝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情况进行了介绍。冉泽首先细致的介绍了重庆涪陵区块的页岩气开发和利用情况,然后对四川的长宁—威远、滇黔北昭通、富顺—永川叁个区块进行了介绍。最后将四川和重庆的页岩气发展现状进行了对比,并指出了川渝地区的页岩气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之后,查全衡、曾兴球、李晓宁、岳来群四位专家相继进行了发言和指导。

曾兴球对中美页岩气发展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并深入分析了我国页岩气发展面临的叁大问题:技术、资金和机制障碍。提出了中国页岩气在未来发展和改革方向应该是国企带头,引入民企,吸收学习国外发展页岩气的先进技术。发言最后指出,中国页岩气的发展是有前景的,但同时面临的问题也不小,这些问题和阻碍急需解决和突破。

查权衡认为我国正处于煤炭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煤层气及煤炭储量较大,能源的上游产业正经历这一场革命,能源利用的理念正在经历着改变。同时在页岩气利用方面,针对中美两国地质情况和开发方式不同进行了分析,点评了我国页岩气资源的特点和指出了中国矿权制度的问题。

李晓宁指出讨论页岩气发展的同时,不应该将我国储量丰富煤炭资源忽略,并提出了应该用金融手段来支持技术的发展,同时希望中国与美国在技术方面做有机结合。

岳来群对于页岩气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天然气需求不断加大的原因,以及开发利用过程中突出的矿权流转问题和监管不力的问题。

在当天下午的讨论中,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两位专注于页岩气开发的硕士研究生进行了研究成果的汇报,傲小文汇报的主题为Simplified Economic Evaluation of shale gas wells;何培汇报的主题为Decline Curve Analysis and Technologically Recoverable Reserves Prediction of Shale Gas Wells。

其他参会人员都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和认真的发言,中美两国页岩气开发和利用的相关人士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会议成果丰富:不但对中美页岩气发展进行了对比,还深入的指出了我国页岩气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讨了具体的解决办法,给出了一定的意见和建议。

(课题组供稿)

(责编:实习生、张文卓(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