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清史地图集》工作简报第十二期

2015年07月08日09:59来源:

一 会议概况

(一)目的 介绍当前工作进度,相互交流编纂经验,提出面临问题,协商妥善解决,明确提交地图需求的时间。

(二)时间 2015年5月23日9:00—15:00

(三)地点 复旦大学光华楼西2201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会议室

(四)议程

1.华林甫介绍项目进展总体概况

2.专家和参加项目的研究生介绍各自工作具体进展、遇到的困难,拟完成《编稿表》及提交地图需求的时间

3.会议总结

(五)与会代表名单

邹逸麟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学术顾问

华林甫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项目主持人

傅林祥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

杨伟兵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

杨煜达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副教授

段 伟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副教授

巴兆祥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委托刘猛、何沛东汇报)

郭 红 上海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任玉雪 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另有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及上海大学的博士生、硕士生刘猛、何沛东、赖锐、沉斌、李健红、方志龙、韩健夫等10位同学参加。

本次会议分叁场,由段伟、杨伟兵和华林甫分别主持。

二 会议内容

2015年5月23日,上午9点《清史地图集》项目组在复旦大学光华楼西2201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会议室举行了清史地图集南方专家组的工作会议。会议分为3个环节。第一环节是本次会议的召集人段伟副教授发言,阐述会议本次目的、介绍参加人员;项目负责人华林甫教授作整体项目进展报告。第二环节是专家介绍各自工作进展以及所遇到的问题,并展开自由探讨。第叁环节是华林甫教授总结会议。

第一环节:召集人段伟副教授阐述会议本次目的、介绍参加人员,项目负责人华林甫教授作整体项目进展报告

南方诸省子课题负责人段伟副教授:从去年的会议到现在差不多半年了,原计划我们应该每叁个月向华老师汇报一次进展。这次刚好借着复旦大学校庆的机会,华老师过来,把这个会议和校庆活动并在一起进行。先请华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清史地图集》项目的总体进展以及北京方面有什么新指示。

项目主持人华林甫教授:我们原本是想最好一个季度小结一次,但频率太高了也不大好,扰民。半年大家碰一次头,最好。所以5月9日在北京召开了一次工作会议,孙喆、刘文鹏、宝音朝克图、丁超、胡恒等参加,我们在一起议论了半天。5月17日,胡恒把《项目简报》发给了大家。

项目的整体进展情况已经大大地落后于每人的个人计划了。项目的执行时间是五年,(从项目启动)到现在为止,正好是两年半了。下一次开会的话,时间就过半了,现在正好是在中心点上。各个省、各个地区,每人承担的任务进度有快有慢。要想进度快的,如果不是亲自做,和同学合作完成的话,我建议是把项目任务和同学们的学位论文结合起来。上次开会,我已经介绍过了,施剑的博士论文,夏建立的硕士论文都采用这种方式。这次陈栋的硕士论文,又有新意。他承担山西南部的《编稿表》,要画山西南部的地图,以此为选题做的硕士论文。5月20日答辩的,老师们评价都不错。我想,无论怎么做,项目的进度,必须要加快。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对于提出底图需求时间。胡恒台湾、山西的底图需求已经提交了。台湾的地图也反馈回来了。王荣因为要博士后出站,广东的底图需求也提了,我请芦总尽快把广东的地图先做出来,他也答应。为了和地图出版社更好地合作,我们清史所历史地理专业还专门给地图出版社开了一个研修班,周末授课,给他们讲授历史地理知识。叁月底、四月初的时候,还带他们去清西陵考察了一次。

第叁点是《地理志》的论文集问题。在座的各位,就郭红老师没交论文了,其他人的论文都收了。我已经与出版社约定,是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前身是京华出版社。主编是邹老师,我是执行主编。去年临平会议的论文集,出版补贴我也申请到了。

今天,主要还是要听听各位老师的情况,进度、困难和解决之道。同学们也请踊跃发言。

第二环节:专家介绍各自工作进展以及所遇到的问题,提交底图需求的时间,并展开自由探讨

1、杨伟兵教授:根据项目组的要求,我所承担的工作主要分两块。一个是云、贵、川叁省的地图,包括成都地区放大图;另一个是今年接到的新任务,晚清开埠通商口岸。云、贵、川叁省,我汇报一下云南和贵州的情况,四川现在由沉斌具体在做,由他汇报。贵州,现在由我在颜燕燕《编稿表》初稿完成的基础上进行修订。整个贵州省有十一个府,两个直隶州,一个直隶厅,大致是叁十四个县,十四个散州,十叁个散厅,另外比较特殊的是有六个亲辖地。目前,修订工作完成了五个府和一个直隶州,其他还没有做,接近完成了一半。但是也还有一些问题,主要是以下叁个:1、史料补充还不够充分。主要体现在地方志有限,(用于定点的史料)只能停留在《府志》,甚至是《省志》里一些比较粗糙的资料,要想进一步把山、河具体化,难度有点大。去年年底,带着学生去南京查资料,又找到了一些方志。当然,复旦也有很多(方志),但是南京那边又弥补了一些。四月份我自己做修订的时候,也在用,效果还是明显的,有一定的补充,但整体上看资料还是少。2、定点上仍有很大的难度,主要是古今地名变化,定点的参照物资料不够,依据表述比较难。3、舆图还是不够。整体来看,贵州(预计的完成时间)远远超出了华老师规定的时间了。原来(预计)是去年年底,后面拖到一月底,现在又要再拖。

云南省是由我和刘灵坪分担。截止到五月份,云南省的《编稿表》初稿完成了十五个府、直隶州和直隶厅,也就是说整个《编稿表》的工作完成了62%。云南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不够。刘灵坪的事情很多,而我贵州还搞不完,所以(云南《编稿表》预计完成的时间)也达不到华老师规定的时间要求。(华老师:我记得十二月份开会的时候,我说希望5月8日全部完成。)云南相对来说,资料要好一些,最大的问题是时间投入不够。

四川早期由赖锐在做,现在由沉斌在接。等会由他大致汇报一下。这是(云、贵、川)叁个(省)《编稿表》的情况,整体上都是严重拖后了。

第二块就是晚清开埠通商口岸图。接到任务以后,第一个是把原先我做的资料整理出来。开埠通商口岸的资料是很明确的,哪儿开了那些,很清楚,但我们需要把资料做得系统些。我们依据的资料,第一种是第一历史档案馆他们馆里的人写过大概两篇文章,很早就发表在《历史档案》上,都是根据档案整理出来的,但由于资料欠缺,他们有些也是吃不准的。第二种是牛平汉的《清代政区沿革综表》。第叁种就是条约。我原来做的时候,大致是依据这叁种资料。当时(的工作)重在数据和绘草图,对资料的整理做的不是太多。现在的工作就是要把它梳理清楚。想做这么几个(工作),第一,是什么时候提出要设(通商口岸)的;第二,是什么时候正式设的;第叁,就是它的地点,方位大致在哪里。我的工作大致就这些。

2、沉斌硕士生:我汇报一下四川省(《编稿表》)任务的大致完成情况。宣统叁年,四川设有十五个府、九个直隶州、四个直隶厅。目前,十五个府已经完成了十二个,还缺叁个。这叁个府是康定府、巴安府和登科府,资料比较少,所以就先缺着。直隶州已经完整地完成了五个,剩下的四个直隶州和四个直隶厅,编稿资料都收集全了,就缺今地考证。所以总体上来说,已经完成了90%的编稿任务,可以在六月底准时交稿。

然后,还有几个问题:1、有一些山不知道怎么定位,比如说某山在县东五十里,但是同一份资料说这个县往东只有二十里(就是县界)。那这个山怎么会在五十里者外呢?超过县界了啊。也就是说这个里程不是直线距离而应该是实际路程。

傅林祥:都是路程。

沉斌:如果都是路程的话,那这个数据就没有很大的意义了。

华林甫:数据本身意义不大,关键是要通过里距找到今地。不依据这个,通过别的线索找到今地也行。

沉斌:还有一个,就是有一些市镇,明确说了在宣统年间已经废了,还要画上去吗?因为那些地方资料是一层一层抄上去的,最远抄到了宋代的《元丰九域志》。《元丰九域志》记载了,《县志》就记载了,然后(以后的《县志》)就都记载了。但是市镇已经废了。

华林甫:是不是镇,并不重要,邹老师说要把市镇当小地名,关键问题是这个小地名(和地点)清末时还有没有?

傅林祥:我插句话。大家在做《清史·地理志》时,可能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当初太注重参考《清史稿·地理志》的东西。《清史稿·地理志》中的很多集镇实际是把宋代的集镇就直接抄上去了。大家没有去甄别。包括清代的一部分方志中可能也会把宋代《元丰九域志》或其他材料中镇的名称直接抄下来,而实际上这个地名早已不存在了。所以我不知道大家在重新核对《清史·地理志》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这一情况)?(如果没有注意的话,)还是麻烦大家注意一下。

华林甫:所以作为《地图集》上要画的地名,还要看看晚清的资料有没有记载。

傅林祥老师:还有包括河流的名称、山川的名称(也存在这种情况)。(方志中的记载)上来第一个名称,很有可能用的是古名,后面才有今名什么,俗名什么。他们为了雅称或别的什么原因,上来的某某水,实际上可能是从《水经注》延续下来的,但是清代当地已经叫其他的名称了。也请大家注意。

任玉雪:我也插句话。我感觉在画图的时候,《地理志》中很多小山,可能不如一些有文化色彩的地名或有特点的地点更有意义。所以有些特别小的山,比如说一、二百米的山,后来在文化上也没有什么意义的话,就没有必要都入图。反而是其他的一些地理信息,如果重要的话,特别是在清末还存在,反而可以入图。

华林甫:那是当然。原则上,一个县的山不超过五个。

3、段伟副教授:我自己承担的是江苏和江西两个省份。安徽现在由卢祥亮和陆发春两位安大的老师在做。卢祥亮上次跟我说,他工作的部分,估计六月底、七月初能完成。江苏部分主要是我的两个研究生李幸和李健红在做,基本上已经完成初稿了,包括八个府、叁个直隶州、一个直隶厅,但我还没来得及看。江西部分,我自己完成了大概叁个府,李幸帮我做了叁个府,方志龙帮我完成了差不多一个府,剩下还有六府一直隶州,差不多完成了一半多一点,50%-60%的情况。还有临江府、瑞州府、袁州府、吉安府、赣州府、南安府和宁都直隶州没有完成。我想大概在暑假,也就是七、八月份左右,差不多能完成,九月份向地图出版社提出底图需求。对于底图需求,我个人有点疑问,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底图?我们做的《编稿表》可能反映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比较重要的,还有一些山脉和比较细小的地名是否由地图出版社自己看?

华林甫老师:不是,地图出版社他们不知道的,所有的地名都需要我们自己列。

段伟:我的问题是我们的《编稿表》里面,有些地名虽然不是市镇,也不见得有多大意义,但是不放进去的话,地图就会显得很空旷。江西有的地方就是这样,一个县有两叁个市镇不错了,再加上两叁条水、几座山和县治所在地,我们《地理志》差不多就这些内容,如果不再加些小地名什么的,这张地图就显得空白很多。

任玉雪:我也顺便讲一句,比如像吉林省,有些县就是清末新设出来的,没有专门的《县志》,但是有比较好的地图资料,比如1912年的地图。在地图上能明确显示一些比较大的市镇,但是却没有文字资料,那这些市镇是否可以入图?要不然地图就会显得很空旷。

华林甫:可以入图。

段伟:我接着任老师的话讲,华老师一直要求我们要古今对照,但有些清末的小地名,今名是找不到。

华林甫:我们提底图需求的时候,是要告诉地图出版社今名的,今名没有的话,他们是找不到的。

段伟:所以任老师,像你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处理?

任玉雪:我只有保证这些地方在今天也有,才上图。这些可能还是比较大的地方,那还差不多,但有些小地名,在清末的地图上还有,民国初年(的地图上)也有,但是和今天的地名完全对不起来。

杨煜达:我要补的话,当时的地图中有,现在的地名重要,两个原则都具备,我就补。还有画法的问题,比如地方上有些河流的问题,清末的有些河流和现在的流路差距较大,那么我们做出的地图上要显示几种河流(流路),古今都要有吗?

华林甫:古今都要显示。

杨煜达:我觉得古今能对照的毕竟只是少数,像长江、汉江,这些可以古今对照。大量小的河流,到时候只能上古的了。

段伟:另外,我觉得《清国史·地理志》中有些河流记载很详细,在有些方面还是有价值的。还有大家应该充分利用一些解放后和解放前的地图,最好是五六十年代的图。

杨煜达:五六十年代的图是很好的。解放前的地图,在反映河道这方面,大部分不靠谱;反映聚落点还是可以的。

华林甫:再强调一下,底图需求是《编稿表》正编和辅编做完以后,把今地全部摘出来,然后按县列出来。如果今地在一个县甚至一个行政村就有许多同名的,那就加定语,一定要让地图出版社能定位到唯一的点。

杨煜达: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你们如果在骋辞辞驳濒别地图、天地图或者百度地图上实际上已经做到非常精细了,就把经纬度标上去就行了。我们到时候在地名后面加一个经纬度的表就可以了。

4、傅林祥教授:我承担河南的《编稿表》任务,我的学生叶江英承担福建的《编稿表》任务。福建的《编稿表》正编,基本完成了,我看了一下,还有一点问题,需要再改一下,进度就是这样。什么时候上图,我还没有问她,可能会在暑假(上图)吧。我自己本来答应华老师从叁月份开始做,但实际上叁月份主要是把国家图书馆馆藏的《河南省图》影印本找到了。后面又在做邹老师《地理志》的审改工作,而在核对的过程中,我发现原来做的还有一些问题,又修改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本周二的时候,把《地理志》的稿子改完发给了邹老师。周叁开始做《编稿表》。这几天做下来,我感觉一天可以做两个县。我不知道你们的速度怎么样?我在查看《地理志》时,看得比较详细,把你们做的也学习了。我发现我做的《地理志》和你们的有很大差别,小地名比较少,而你们《地理志》上的小地名比较多,所以我一天能做两个县。河南总共七十多个县,我感觉七月中、下旬可以提出底图的要求。

5、杨煜达副教授:我承担的是湖北的《编稿表》正编部分,辅编现在是由华林甫老师的学生在做。目前,《编稿表》正编1911年的部分做完了,图也做出来了,但是现在《编稿表》还没有能达到一个可以提交的程度,还有一些问题。《编稿表》中存在的问题,一个是我们在工作中补充了一些谭图有的地名,但在补充完善史料时,发现谭图中的一些地名不一定在1911年还存在。这些地名在1820年有意义,但在1911年很难找到资料,不光是当时的地图上找不到,方志中也很难找到这些地名的资料。

华老师:那就不上了。

杨煜达老师:第二个,长江河道的变化怎样准确复原到1911年。我这边虽然复原了一个,但这个我也不是特别有把握。另外,江汉平原大的湖泊比较多,湖泊变化非常大,我们这里也重新画了几个,一个是洪湖,一个是汈汊湖,一个是长湖。有若干个湖是我们手工画的,但依据的准确性有多大,我们也不是特别有把握。整个工作做下来,长江的河道变化,包括湖泊的变化,我们现有的资料分辨率都不是很好。像长江河道的变化,实际上非常快,特别是荆江监利段的河道,它一年变化十几公里的程度都有,要求做到准确的时间断面,困难很大。另外,宣统叁年和光绪二十年这几个断面还有资料,再往前几个断面的资料怎么做?可能要做一个长江河道的专题研究。而落实到下面那些湖泊的演变,确实更加麻烦。第叁个问题,在做的过程里面,实际上和《清史·地理志》是有一些差别的。一个问题,刚才大家都讨论过,《清史·地理志》中涉及到一些镇,我的镇不多,只有襄阳有四个镇,四个镇中叁个是找不到(资料的),实际上在清末就没有意义。这叁个镇就没上图。其他(在《清史·地理志》的基础上)也补了不少地名,大概有几百个吧。现在平均下来大概一个县有十个左右聚落,山有一两个到两叁个,水的话,重要的基本都上了。现在补充的地名是这么几种:一个是谭图中有的地名,现在暂时都上了,之后的工作要做减法,把宣统叁年没意义的地名删掉;第二个补充地名是考虑这个聚落在现代是一个重要的聚落,而在《光绪会典图》上有,两个条件满足,我上图,就不会有古今对照不了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编稿表》当时要求孤证不立,我做的《编稿表》中聚落的资料至少都是两个出处,但山和水很多还是一个。山、水的话,我主要是根据《光绪湖北舆地图》中的山、水上的,但它与方志的体系差别很大,河的名字和方志对不上,不好侧重。现在能不能只用这个?

华林甫老师:就怕清末的时候,那个地方有变化。

杨煜达:有变化的,我们上图的时候都发现了。大的变化主要就是湖泊和长江。我要汇报的就是这些,我们还要抓紧时间再把《编稿表》核对一遍。

6、郭红副教授:非常抱歉,我的进展速度相对比较慢。广西的《编稿表》现在基本上还是我一个人在做。我基本上是依据光绪二十一年的《广西舆地全图》为底本在做,现在还在进行中。地名问题不大,光绪《广西舆地全图》的河流以及边界上的地名标注还是比较多,比较准确的。遇到的问题,一个是边界上比较细的变化,比如说,有的县,我最初的感觉是它的边界可能和现在的边界没什么出入,但是一个一个小地名对下来以后,还是发现在有些地方有明显的形状上的改变。另外,就是广西的山和边界的问题。有些大的山脉作为边界,由于山比较大,山里的村庄在光绪《广西舆地全图》上就显示不出来了,无法据此定界。现在的地图上很多情况下都是以分水岭为界。我只能从现在的地图中的边界去推清末的边界大体是什么样的情况。

华林甫:陈栋同学做学位论文的时候,做到吕梁山山区。他本来也想以分水岭为界,后来发现,不见得是这样,有的时候是以主脊线为界,有时候是以分水岭为界,有的时候主脊线被切穿了以后,又以不是主峰、相对矮的山为界了。所以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郭红:比如说灌阳县,和湖南是交界的,它整个东部的边界线现在是以分水岭为界的。而从光绪的图上看,从河流的走向来分析,它可能也是以分水岭为界的,但是因为它是山区,小地名标得非常少,即使借鉴清代的方志,你也很难确定它在这一段是怎样变化的,那我是否就可以使用今天的边界?因为我觉得在图上表示出来的话,应该差别不算太大。

刘猛: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光绪的《舆地图》和方志上的图,不同的地图上的边界线不一样。我觉得可能对于边界线的划分,各材料各自有各自的说法,边界线就不一样。

郭红:另外,还有在画桂林府的过程中,我感觉附郭县的范围,尤其是桂林府的临桂县,清代的管辖范围和今天的完全不一样,边界都要依靠一个个小地名把它画出来,还要考虑它和周边的县交界地方的问题。

杨煜达:这里最关键的问题是怎样获取在边界上清末的小地名。像傅老师的河南,他就找不到清末的小地名。像广西的图就很好,一个县有几百个小地名。

7、任玉雪副教授:我接着郭红老师的话题。像傅林祥老师,他至少还有分县的图。像奉天,就没有清末的分县的图。但民国《奉天通志》中有比较好的分县的图,它大概是30年代的,可以做参考。另外,我现在把奉天《乡土志》的资料又看了一遍,清末的奉天有一些《乡土志》也是附图的。有一些变化比较大的、有带边界的地方,我就以《乡土志》为准。也不是说它的质量有多好,而是往往就只有这么一张图,也没有其他资料可以参考。我现在的基本想法是把民国《奉天通志》的图、清末《乡土志》的图,还有现代的图,叁种图一起拿来参照画图。(但)有一些《乡土志》还没有图,那我现在只能是把1911年它所辖的所有比较大的乡镇和现在的乡镇对比,我的底线是保证清末所有大的乡镇都在我画的县界之内。很难做到像您说的,找到那么多点去定县界,因为就没有那么多资料。现在的边界,我本来以为可能没什么参考价值,但是现在发现奉天的有些县,它现在的某些县界还是沿袭了(清末的边界)。如果说,像民国时候分出去很多县,那样的边界,我需要重新考证。但是有的县,它是清末、民国一直延续到现在,没有大量分县的话,它有些县界还是保存下来的。这样的话,我需要参照的(材料)就比较多,然后我还要看一下,民国时是否大量的分县,如果没有大量分县,现在的县界就有参考价值。如果民国的时候大量分县了,我就要回溯到《乡土志》,定一下县界。还有的话,有一些自然地理的界限也可以参照。另外,清代的有些(有关)自然村(的材料),它会说一下我们这儿有多少个自然村,和现在(该县有)的自然村数做对比,也可以找到一些线索。反正,有什么线索就用什么线索,最后大概能确定出一个相对来说跑不太偏的图。但具体准确到多少,奉天我是不敢说的。

吉林的情况相对乐观一点,我们有1912年的质量比较好的分县的图,缺点是其他辅助的材料太少,材料比较单一。但是可以和现在的地图做比对。吉林的问题应该是不大的,困难是在奉天。我的《编稿表》正编是做完了,现在正考虑辅编。

8、刘猛博士生:我做的是湖南省的《编稿表》,湖南省包括九个府,四个直隶州,五个直隶厅,总共有七十八个(县级)行政单位。上次开会的时候,我也向各位老师汇报了,当时我做的《编稿表》正编就快要完成了。当时向华老师汇报说,希望在这次开会的时候,把《编稿表》正完成,辅编也能完成大半以上。但是后来开完会以后,我一直在根据我所找到的湖南全省的分图和《湖南舆地图说》补充正编的一些内容。主要是因为在与《中国历史地图集》的核对中间发现,巴老师的《地理志》虽然也做得很详细,但是地名比《中国历史地图集》少了好多。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发现全省有150个左右的地名是没有的。从这时开始,我就准备补,补了很长时间。到现在为止,我的正编已经基本完成了。辅编的话,我根据我的地图,把那些边界线左右的山、水、聚落的名字已经打出来了,下面就是要定点和找资料了。我还想汇报的是对于《中国历史地图集》的问题。我一开始没有太关注《中国历史地图集》,只是把它当作参考。《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大部分都是对的,但也有一些有问题的地方。

华林甫:当时我记得在写《地理志》的时候,我向邹老师建议,如果谭图里面有的地名,我们找得到资料,在宣统叁年还有的话,我们也写进《地理志》中去。大概每个人的执行情况不一样。

刘猛:大概有叁种类型,大部分都是《地理志》少的,还有一些确实是谭图错了的,还有一些是完全不知道谭图中的地名是从哪来的。如橘子洲的名称,清代是水陆洲还是橘子洲,值得商讨。

98、何沛东博士生:甘肃的地图,我上次跟华老师说,应该是4月份提出底图要求。本来4月底正编和辅编已经全部做好了。但是,后来说要参考《中国历史地图集》上有一些地名补充,我最近一直在补充。《中国历史地图集》1820年的图中,甘肃有五百六十五个地名(在《地理志》中没有),与《地理》重合的地名也不多。举个例子,安西直隶州,一个州就有二十叁个地名在《地理志》中没有;敦煌一个县也有二十四个地名没有。

华林甫:谭图有的地名,《地理志》中没有的,你列个目,去查清末的资料,能查到的尽量查。

何沛东:按照《地理志》来说,我的正编、辅编已经做完了。我现在的工作主要就是补那些地名。还有《中国历史地图集》上没有县界,有好些点,我们首先要确定它在那个县,这也比较麻烦。

第叁环节:华林甫教授总结会议

第一点,感谢大家!第二点,时间已经到一半了,进度还得加快。咱们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进度。《编稿表》只是第一步,第二步要提出底图需求,有了底图之后,我们再画图,我们画的还只是草图,所以后面的路还很长,进度还要加快。

课题组供稿

(责编:实习生、张文卓(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