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项目开题情况
2015年3月13日至15日,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招标项目 “八卷本《中国逻辑史》”开题报告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举行。
开题专家组由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中国逻辑学会原副会长刘培育研究员(专家组组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山大学哲学系主任、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鞠实儿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逻辑学会原副会长孙中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哲学编辑室主任柯锦华编审和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明史学会原会长南炳文教授、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任晓明教授组成。
南开大学副校长佟家栋、社科处副处长管健、哲学院院长王新生、党委书记王凤出席开题会。开题会由南开大学社科处主持。项目首席专家、各子课题负责人和部分课题组成员参加开题会。
佟家栋副校长在开题会上指出,南开大学的中国逻辑史研究具有传统优势和特色,希望与会专家多提宝贵意见,帮助课题组顺利完成该项研究任务,学校对课题研究给予全力支持,同时对课题组提出了严格管理和使用科研经费,恪守学术道德与规范的要求。
社科处和哲学院负责人表示,希望课题组充分利用南开大学文史研究的丰富资源,全力为课题组圆满完成本项目创造良好条件,支持和配合本项目研究的开展。
项目负责人、哲学院翟锦程教授代表课题组就该项目的选题价值和意义、研究内容及框架、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和总体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汇报。
专家组听取汇报后,对课题的选题、论证和研究方法思路予以充分肯定,认为该课题意义重大、创新性强、学术价值高,对于中国逻辑史发展和深入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并对顺利开展课题研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具体如下:
(一)对于项目的意义
国家在“六五”期间,曾将中国逻辑史立为重点项目,组织全国力量推出了“五卷本”。时隔30年,国家再次将其立为重大项目,说明我国对中国逻辑史专业的重视,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措施。这个项目对于逻辑学界是个重要的事件,对于中国逻辑史的方向来讲是具有里程碑意义。过去这些年,中国逻辑史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现在这个研究的时机也是一个成熟时机。另外从中国和国外学者交流的方面来看,中国逻辑史方向已经引起许多国外同行的关注。中国逻辑史叁次国际的研讨会两次在南开,也说明了这些问题。如果能如期完成,对我们国家的中国逻辑史研究一定是一个巨大的推进,一定是一个标志性的成果。
(二)课题论证的优点与特色
专家组对课题论证给予了充分肯定,总的看法是项目基础雄厚,前景可期。这个项目有一个大框架,有一个大的研究班子,有一个大的格局,体现了大智勇,大的气度,和大的包容精神。
具体来说,一是对中国逻辑的演变史的本身掌握的非常充分,从产生、发展到现今最新的状况都有很深的了解。二是了解学界有关的状况如数家珍。叁是对于外国逻辑与中国逻辑的互动关系很深刻。四是有很好的撰写方案,从总体思路到子课题的设置,以及进度计划、成果设想都很明确合理,这为得到预期结果提供了重要保证。五是总体思路非常明确:“一条主线,两条辅线,叁种结合,四种方法”的设计非常科学。比如说一条主线,两条辅线,将中国逻辑史为什么要把两条辅线提起来呢,这是因为中国思想史发展的过程中外国文化的影响很大,特别是从佛教传入以后,佛教的思想对中国的逻辑发展影响是很大的。传教士从明末清初把西方近现代的理念、科技、逻辑等带到中国,后来到民国初期带来的更多。从本质上看,逻辑的性质是不会有区别的。但是由于各自的环境的不同、过程不同,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重点,有很多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影响的成分。六是班子雄厚,带头人素养很深。这就为搞好研究提供了根本的保障。
该课题的特点以叙事方式展示中国逻辑史的,这个展示与过去的逻辑史有不太一样的地方。以往的学术史梳理通常是用历史编纂法来撰写的:按照年代排列,然后是人物、学派的主要思想。这样的方法是基础的工作,但是不好的方面是做了这样的梳理或者诠释以后还不够的,还需要提升。这个八卷本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最后一个部分,是对于核心问题、概念、思想体系的阐释,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二、专家组建议
1.希望做到科学性、全面性、准确性。科学性是指正确性、导向性、稳定性、持久性;全面性是指概括性,综合性,广收博取,博采众长;代表我们整个中国逻辑史这个学术共同体;准确性是指可靠性,是可信的,可以做依据的,这是很刚性的东西。
2. 研究中国逻辑学史真正的功底在古汉语,要有更多中国古代历史和古汉语的专家加入。例如,对先秦的政治社会生活、社会交往方式,对先秦语言文字的问题等进行研究,使得文本解读更为准确。希望这部书的写作能够拉动我们国家整个逻辑学史的研究,也希望本书的完成也真正标志着一种新的写法。
3.希望在做学术史的梳理时,它不是一个间断的、断裂的过程,因为思想是没有间断的,但是如果按年代排列的话,我们的叙述的过程的方法不当会造成时间和空间的断裂。所以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就需要把时间和空间的纬度很好的结合起来,保持时空的连续性。这样我们才能完整准确的展现中国的逻辑是怎样发展的。
4. 充分利用采访老先生的机会,采取“口述史”的方式,记录下来他们的研究经历,丰富当代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内容。
5.建设中国逻辑史研究信息数据库。近几十年的中国逻辑史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尤其是先秦时期的资料比较丰富。但对秦汉以后的资料整理和挖掘还有待深入。建设信息数据库的需要注意,一是国家倡导的古代文献的整理已经初具规模,从中可以提炼出更多的文献;二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逻辑史研究成果,需要做全面的整理;叁是海外研究亟待建设,主要是外文文献的线索、成果需要集中展示。希望这个信息数据库集资料、文献和海内外互动为一体。
叁、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几个概念需要分辨清晰,比如逻辑、逻辑思想与逻辑学,这叁个概念是否可以混用,应该加以辨析。
2.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中国古代历史资料的查阅更为便利。原来只是抓大家的资料,特别是逻辑史、思想史等对于大家、先秦的思想的关注比较多,但是对后来的思想资料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3.每一卷的转型再转型的标志是存在的,对于转型再转型在中国逻辑史当中的作用有多大,是否能左右逻辑史的发展,是否这样才能称为转型,要深入思考。对各卷子课题的名称,需要再斟酌。
4.要处理好全面和重点的关系问题,资料要有说服力。
四、崔清田教授来函
南开大学哲学院崔清田教授在加拿大一直关心项目的申报、论证和开题工作。因患有眼疾,陆陆续续发来若干次邮件,对项目研究提出了建议。具体如下:
文革结束至今已近30年,中国逻辑史研究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阶段。此时的8卷本理应成为承前启后的力作,意义重大!
我相信,展现在中国文化界和国际汉学界目前的8卷本,是这样一部着作:
1,由明晰学术思想贯穿的整体,而不是各说各话的合集 ;
2,展现中国传统文化自身逻辑思维进程的重要成果。
我想象的中国逻辑研究是中国文化研究的重要一环。文化,是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成果。决定实践活动的则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重要成分是逻辑思维。因此,对逻辑思维的研究就成了文化研究的重要一环。我希望中国逻辑研究回答:
1,究竟什么是中国逻辑?
2,是什么造就了中国逻辑?
3,中国逻辑又如何解读中国传统文化?
究竟什么是中国逻辑,这至今是我的问题。我想,我们讲中国逻辑史或研究中国逻辑,这里的中国逻辑应该指中国逻辑学。这里的“学”,应当指有关特定研究对象的系统的理论、学说。中国逻辑学就是有关中国逻辑研究对象的系统理论。如果用“中国逻辑思想”,它应该是中国逻辑学的思想,即相对不那么成熟完善系统的逻辑学思想,但它不是具体的逻辑思维,而是总结概括具体逻辑思维的成果。这就涉及到什么是逻辑学的对象?概念,判断,推理;思维的逻辑结构;或如章士钊言,正确思维的程式·法式,或正确思维的一般模式。实际上自清代西方逻辑学再次进入中国至今,我国学界一直在争论这个问题,王路的“必然得出”是一种代表性主张。归纳不属逻辑,中国古代无逻辑,都是依照对逻辑学对象理解得出的结论。在中国逻辑中只是寻找由变项和常项构成的结构式,也是如此。因此,逻辑观——逻辑学的对象、基本内容、特点……是我们研究中国逻辑学的理论依据和前提,是需要注意的。逻辑观不同,出来的逻辑学也不同。(并非反对借鉴西方逻辑和比较研究)
第二部分 第一次研讨会情况
2015年3月13日至15日,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招标项目“八卷本《中国逻辑史》”第一次研讨会在南开大学召开。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刘培育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孙中原教授,课题组各子课题负责人、部分课题组成员和南开大学哲学院逻辑学专业中国逻辑史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沉立岩教授、哲学院中国哲学专业严正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考古学专业杨效雷教授分别就先秦语言与中国逻辑的关系、中国哲学与中国逻辑的关系、中国古代逻辑考古新文献整理与研究作了主题发言。与会人员就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与关键问题、项目的整体思路、各卷的内容安排以及成果形式等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
会议提出,逻辑观的问题是写作“八卷本”的基础性问题,需要在这个问题上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借鉴其他类似项目的做法,对逻辑观的问题要做深入系统的讨论,此项工作由项目负责人翟锦程先期对逻辑观、中国逻辑思想、研究方法等问题提出系统说明。同时,各子课题负责人先期对各卷提纲进行细化,争取年内召开第二次研讨会。
第三部分 其他情况
一、项目的宣传情况
2014年11月8日,在得知项目获批后,翟锦程利用在湘潭大学召开的2014年中国逻辑学会年会的机会,以项目的主体内容为题,做了《中国逻辑发展的阶段性文化特征》的大会报告。对各子课题的内容做了比较系统的介绍,获得了与会代表的好评。
会议期间,就翟锦程主持的2014年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年度重点项目《明末至民初西方逻辑传入全过程背景下的中国逻辑思想发展研究》(立项号:14础窜齿015)与重大项目的关系,重点项目的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专门研究和讨论。一致认为,重点项目的角度是以西方逻辑传入全过程为背景,分析对中国逻辑思想研究的影响。重大项目虽涉及西方逻辑传入但不是重点,着重要讨论1949年以前中国逻辑思想研究的内容。
重大项目涉及到的重点项目相关的思路、内容要与总课题的一致起来,重点项目依然按原思路和时间段来进行。史料有部分重合,但分析角度不尽一致。
第四部分 2015年研究计划
根据开题报告会专家组意见和第一次研讨会意见,2015年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翟锦程撰写8卷本的导论部分的初稿,并提交各子课题负责人征求意见,统一全书研究的逻辑观;
2.各课题组按各卷所涉及内容搜集所需第一手文献资料(原着),统一全书文献的版本,并提出各卷的写作提纲初稿;
3.全书写作与出版规范暂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出版规范》执行;
4.印发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委、财政部、教育部等国家部委对于考研经费使用的有关文件以及南开大学对于科研经费使用的有关规定,请各子课题负责人严格执行;
5.根据项目细化的研究内容,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微调;
6.请各子课题负责人对参加项目研究的在校研究生进行学术道德与规范教育。
7.着手“中国逻辑史研究”信息数据库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