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进展情况
①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本课题展开时间起于2011年元月,迄于2015年12月,为期五年,而于2010年12月27日立项,2011年元旦起正式进入研究进程,2012年6月通过中期检查。课题组依循申报论证,严格遵照基金办的相关要求,按部就班开展研究。2011年度至2012年6月,共发表相关论文19篇,其中一流刊物《历史研究》和《哲学研究》各1篇,2012年下半年至2014年上半年,课题组成员及指导的研究生共发表相关论文55篇,其中《历史研究》3篇,国际权威刊物Modern Asian Studies 1篇(详见细目,绝大部分注明为课题阶段性成果),约近90万字;此外,正式出版专著、论文集共7部,逾300万字(均详见本表阶段性成果栏)。目前课题研究正进入攻坚阶段,各子课题拟就大体提纲,确定了基内容,明确了撰写重点,基本内容按预期规划,进度符合设计,经费使用合理,比例得当,研究情形正常。其中:
础.子课题之一:从尚武好勇到斥力崇文:江南地域文化的移易与转型(先秦秦汉六朝时期),目前主要展开对孔子的南游与江南文化的关系、汉初的南方经略与江南文化的演进和孙吴的立国——军功贵族与江南的社会关系等课题的研究,南朝经济社会的变迁等。
叠.子课题之二:从气尽山空到国命所在:江南地域文化的底定(隋唐宋元时期),目前主要展开对江南地域文化的形成、隋唐文化的南朝化、江南地域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江南地域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南唐与吴越地域文化的特色和江南地域的对外文化交流、南唐吴越等国的文化影响等。
颁.子课题之叁:从赋甲天下到冠绝海内:江南地域文化的辉煌(明到清前期摆1368-1840闭),目前主要展开对江南兴学重教与科举之盛、江南学术思想的巨大成就、元明和明清之际江南士人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的变迁、江南城镇风貌、江南宗族的转型等课题的研究,外来人口移出入前后变化及其影响等。
顿.子课题之四:从丰亨豫大到半壁江山:江南地域文化的近代演变(清后期至民国),目前主要展开对时代变迁下江南地域的新思潮、近代江南生产方式的改变及其影响、近代江南移民流向与结构及其对江南社会经济的影响、社会大变局下江南士绅的新动向等课题的研究等。
②调研及学术交流情况:
础.调研数据整理运用和文献资料收集整理。课题组成员已在南京本地和北京、上海、苏州、杭州、无锡、镇江、常熟、太仓和日本京都等地的图书文博部门搜集了大量地方文献、档案、文书契约、文集笔记和碑刻等材料(如日本各公藏机构有关明清江南的文书、南京博物院所藏的太湖厅档案、苏州市历史博物馆的部分文书等,江南地域范围的碑刻资料等,均已掌握,或已整理部分,或有线索可循),不计实录、正史、文志等材料,字数已近五百万字。其中不少珍贵资料已撰写成论文,如《从分立各契到总书一契——清代苏州房产交易文契的书立》,《苏意、苏样:明清苏州领潮流》、《盛世叩阍:清前期执政理念脱节与政治法律错位》、《被妖魔化的群体:清中期江南基层社会中的‘刁生劣监’》、《斌斌风雅——明后期徽州商人书画收藏》和《清代中期上海成为航运业中心之原因探讨》等重点论文,正式刊发。
叠.举办学术会议。国际学术讨论会。课题组依托南京大学,于2011年9月3日至5日在南京成功举办了规模适中的“江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国际学术讨论会。与会者有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12名学者,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7位学者,大陆的26位学者,赴会者多是江南历史研究卓有成就的专家。与会者或利用了考古与民间文书等新材料;或开掘出文献研究的新路径,比如着手发掘养生类书籍的史学价值;或运用了新的史学方法与理念,如空间重构、知识考古、历史记忆等;或通过对常见的传世文献作重新解读,就一些老问题(如民众运动问题)得出了新解。讨论的内容涉及江南的政局演变、民族分布、社会变迁、都市文化、城市景观、都城地位、水陆交通、学风嬗变、城镇经济、商品商贸、财富积累、乡村冲突、文学艺术、人物交往、中外交流、文人风气、信仰崇拜、谶纬妖术等诸多方面,极为丰富;所关注的时段,涵盖了上起史前下至民国的各个主要历史时期,而尤其集中于作为江南文化迅速转型期的魏晋南北朝和江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元明清近代;所采取的视角,有从全国看江南,有立足江南说江南,有从域外看江南,从不同体量的空间,凸显了江南文化的大传统与小特点;所研究的江南人物与人群,有华谭、叶梦得、冯子振、倪瓒、张士诚、余治、蒯光典等个人,有宜兴陈家、洞庭席家、南京士绅等家族,有移民、官僚、进士、学人、僧侣、慈善家、贾师、船商、娼妓、一般市民乃至造反或从叛的民众,涉及广泛,将江南人的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均展现了出来。会议论文集已由叁联书店正式出版。课题负责人破头会。每两个月左右一次,随时讨论交换课题看法和心得。
颁.学术交流。课题组已邀请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邹逸麟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晁福林教授、台湾中研院人文社科中心刘石吉研究员、台湾东吴大学和暨南大学荣誉教授徐泓、政治大学历史系陈秀芬副教授、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陈支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院沉卫荣教授和国际关系学院时殷弘教授、中山大学陈春声教授、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王卫平教授等专家前来南京大学作专题学术讲座。课题组首席专家范金民曾在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台湾政治大学、暨南大学、东吴大学、中研院史语所和人文社科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以及中研院史语所等合办的徽州研习营等作专题讲座,范金民曾出席在北京召开的辛亥革命暨清史国际学术会;范金民、罗晓翔、陈蕴茜等出席了2011年至今在南京、上海、金华、杭州、常熟、余杭、昆山、芜湖、黄山等地召开的有关江南社会文化、江南と日本、历届江南文化论坛、国家视野下的地方、江南对外文化交流、传统文化与地方经济发展等学术讨论会;胡阿祥、张学锋、成祖明等出席了在南京、上海、扬州、余杭等地召开的有关魏晋南北史、历史地理、唐代中外交流和六朝家族墓地发掘等学术讨论会;马俊亚、陈蕴茜等出席了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召开的近代江苏经济、辛亥革命等学术讨论会;范金民、夏维中、周群、童强等出席了在南京、温州召开的明史国际学术会、江苏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等学术讨论会;范金民、夏维中等出席了在台北举行的“型塑中国”工作坊;陈蕴茜出席了在香港召开的近代史讨论会;马俊亚出席了在河南大学召开的“中国近代农村问题的实务与理论”等一应研讨会。
顿.国际合作。课题组先后邀请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夫马进教授(日本学士院奖和天皇恩赐奖获得者)、大阪经济法科大学伍跃教授、澳大利亚昆西兰大学黎志刚教授、墨尔本大学历史系安东篱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李焯然教授等到南京大学讲学。范金民前往德国哥廷根大学出席“知识的迁移与交流”学术讨论会,前往澳大利亚昆西兰大学出席近代日常生活国际学术讨论会;张学锋前往日本东京大学出席“都城的空间与礼制”国际学术研讨会及赴京都大学、九州大学和德岛大学作学术交流;夏维中前往美国郡礼大学交流明清江南雕版印刷,前往韩国高丽大学史学系讲学一学期。目前与日本京都大学、九州大学和德岛大学,韩国高丽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美国郡礼大学,澳大利亚昆西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围绕江南社会文化、明清商业诉讼、中国与欧洲文化交流和明清以来日常生活等展开合作研究或交流。
③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础.开题论证会。于3月2日在南京大学举行,课题组首席专家范金民教授和四个子课题专家以及课题承担专家共12人参加(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周群教授因病请假、童强副教授因上课请假)。论证会邀请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邹逸麟教授、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王卫平教授、南京大学文学院周勋初教授、历史系茅家琦教授和陈得芝教授参加。论证会上,各位专家坦诚地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和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从宗旨、目标,到内容、取径、做法乃至书写体例、成果形式都予以事先筹划,贡献出真知灼见,使课题组的视野更加开阔,对课题的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高标准完成项目的信心更足。
叠.成果发布会。课题申请并无此项内容,故未曾举行过专门的成果发布会,但在相应场合和地点如台湾政治大学的“型塑中国”工作坊、江苏省地域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以及历届江南文化的国际研讨会,相应专题的研习营场合,首席专家范金民均作过专题报告,介绍本课题和相应成果。
颁.《工作简报》报送情况等。2011年3月4日专门报送项目开题论证会简报,10月以“赋税甲天下,科第冠海内”一文(刊于《光明日报》2011年10月26日14版)作为工作简报;2012年6月报送中期检查表;数篇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上发表的文章,也系阶段性成果。
④下一步研究计划与工作方案,研究工作的体会、思考与相关建议等:
础.下一步研究计划与工作方案。攻坚克难,全面而深入研究相关课题定期(两
个月左右)举行课题学习班;继续沉心撰写并发表相关论文;继续关注国内外学术动态,进一步密切学术交流,与“江南研究”同行进一步探讨江南地域文化研究之道,较为密集地推出研究成果。
叠.研究工作的体会与思考。在全社会尤其是江、浙、沪叁省及日本、美国、
台湾、香港等地日益重视江南研究的情形下,深感本课题立项的学术价值和现实参考价值,是以必须按照课题设想,高质量完成本项目,将课题终极成果熔铸成精品,真正体现或代表国家水准。
颁.相关建议。课题经费预算完全没有通信电话邮费类开支,似不合理,建议考虑相关开支。
二、研究成果情况
①代表性成果介绍(基本内容、主要观点、学术价值、社会影响等:
范金民的《伍跃:〈中国の捐纳制度と社会〉》(《历史研究》2011年第5期),虽是书评,但有关清代捐纳与社会,江南范围最为突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江南地域人文风貌,对此重要学术着作率先予以评介,反映了课题组在江南研究中的学术视野。书评发表后,江苏人民出版社决定将原着列入“海外研究丛书”出版译作。范金民的论文《清代前期上海的船业航商》(《明清史》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深入探讨了清代前期上海船商的籍贯、数量、内部层次及具体活动等,推进了相关研究;其论文《16-19世纪前期中日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以生丝、丝绸贸易为中心》(《明清史》2012年第4期全文转载),站在世界贸易的高度,利用中、日文献,对16-19世纪中日之间的生丝和丝绸贸易盛衰过程及其原由作了深入的探讨;其与罗晓翔合作的论文《乾隆十叁年苏松聚众阻粜案述论》(《新华文摘》2011第20期论点摘要),从群体性事件的处理角度探讨清代前期苏州暴发的米粮案,富有学术和现实意义;其长篇论文《列肆招牌,灿若云锦——苏州工商繁荣的写照》,全文4万余字,对清代苏州的工商店铺、驰名老店、着名品牌作了全面细致的考述,丰实地反映了苏州城市的工商繁荣景象,为研究江南商业文化作出了贡献;其长文《从分立各契到总书一契——清代苏州房产交易文契的书立》(《历史研究》2014年第3期),深入探讨了清代江南民间房产交易文书的书立的前后变化,富具开拓创新价值;其长文《苏意、苏样:明清苏州领潮流》(《明清史》2014年第10期转载),对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在明清时期在经济社会特别是文化风尚引领全国乃至东亚地区的情形及其原因与影响作了全面总结探讨。胡阿祥的论文《魏晋南北朝时期江苏地域文化之分途异向演变述论》(2011年度江苏省社科交流大会优秀成果一等奖,《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江苏地域文化的转向和分途作了重要论述。张学锋的论文《“齐梁故里”研究中的史料学问题——兼论“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的地望》,从史料和史学方法的角度,通过缜密精深的论证,对“齐梁故里”的激烈争论作出了学术判断。马俊亚的论文《被妖魔化的群体:清中期江南基层社会中的‘刁生劣监’》(《历史研究》2012年第4期),对清中期生员的社会形象作了迥然不同于前人的解读;其另一论文《简析江南乡村建设运动》,对民国时期江南的乡村建设运动作了独到的论述。夏维中执行主编的《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江苏卷》,对江苏的地域文化作了全面论述,在江苏地域文化的发展阶段与特点等方面有诸多新的表述,为江南地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项目的进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述论文和着作转载和引用较高,已经引起了较大的学术反响,其社会影响当会日益扩大。
②阶段性成果清单(见下页表格)
注:2010年立项的重大项目主要填写2012年6月以来的研究成果情况。
序号 |
成果名称 |
作者 |
成果形式 |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
字数(万) |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
1 |
从分立各契到总书一契 ——清代苏州房产交易文契的书立 |
范金民 |
论文 |
《历史研究》2014年第3期 |
3 |
|
2 |
盛世叩阍:清前期的皇权政治与诉讼实践 |
马俊亚 |
论文 |
《历史研究》2012年第4期 |
3 |
|
3 |
Sarcrifing local interest: water management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Huaibei social environment |
MA Junya |
论文 |
Modern Asian Studies, vol.47, no.5, 2013 |
3.5 |
|
4 |
诏策贤良文学制度背景下的“天人叁策” |
成祖明 |
论文 |
《历史研究》2012年第4期 |
1.5 |
|
5 |
明代嘉靖年间日本贡使的经营活动——以策彦周良《初渡集》、《再渡集》为中心的考察 |
范金民 |
论文 |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2年第4期 |
1.5 |
|
6 |
“苏样”、“苏意”:明清苏州领潮流 |
范金民 |
论文 |
《南京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
3万 |
《明清史》2014年第10期转载 |
7 |
从《入明记》看明代嘉靖年间日本使者与浙江士人的交游活动 |
范金民 |
论文 |
《史林》2013年第3期 |
1.5 |
|
8 |
斌斌风雅——明后期徽州商人书画收藏 |
范金民 |
论文 |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3年第1期 |
2.3 |
|
9 |
恐惧重构与威权再塑:淮北‘毛人水怪’历史背景研究 |
马俊亚 |
论文 |
《南京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
1.8 |
|
10 |
被妖魔化的群体:清中期江南基层社会中的‘刁生劣监’ |
马俊亚 |
论文 |
《清华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
1.5 |
|
11 |
近代苏鲁地区的初夜权:社会分层与人格变异 |
马俊亚 |
论文 |
《文史哲》2013年第1期 |
1.8 |
|
12 |
试论宜兴亳村陈于泰的评价失真问题 |
汪莉、夏维中 |
论文 |
《南京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
1.5 |
|
13 |
似新实旧:20世纪前期的淮北乡村女性婚姻生活 |
陈蕊 |
论文 |
《南京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
1.2 |
|
14 |
海瑞江南施政述论 |
范金民 |
论文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
3 |
|
15 |
乾隆后期查办戏剧违碍字句案述略 |
范金民 |
论文 |
《历史档案》2012第4期 |
1 |
《明清史》2013年第3期转载 |
16 |
明代应天巡抚驻地考 |
范金民 |
论文 |
《江海学刊》2012年第4期 |
1.5 |
《历史学文摘》2012年第4期摘要 |
17 |
晚明文士与《楞严经》 |
周群 |
论文 |
《江海学刊》2013年第6期 |
1.5 |
|
18 |
从《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看清中期江南民间金石收藏生活 |
姚旸 |
论文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
1 |
|
19 |
试论明代中期建文故事的整合与传播—以王佐《革除遗事》为中心 |
丁修真、夏维中 |
论文 |
《安徽史学》2012年第6期 |
1.2 |
|
20 |
从分家书看明清徽商培育子弟之道 |
范金民 |
论文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 |
1.5 |
|
21 |
清代中期上海成为航运业中心之原因探讨 |
范金民 |
论文 |
《安徽史学》2013年第1期 |
2 |
|
22 |
明末清初徽州书画商人的经营活动 |
姚旸 范金民 |
论文 |
《安徽史学》2014年1期 |
3 |
|
23 |
从刘世延案看明末南京的治安管理与司法制度 |
罗晓翔 |
论文 |
《明清论丛》第12辑,2012年6月 |
2 |
|
24 |
清中前期八旗驻防新探——以档案史料为中心 |
王刚 夏维中 |
论文 |
《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
1 |
|
25 |
林则徐治理刘河、白茆河述论 |
张晖、范金民 |
论文 |
《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 |
0.8 |
|
26 |
简析江南乡村建设运动 |
马俊亚 |
论文 |
《天津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
0.7 |
|
27 |
南京鸡鸣寺现存明碑《重修鸡鸣禅寺记》探析 |
杨晓春 |
论文 |
《东南文化》2013年第5期 |
1 |
|
28 |
华夏正统与城市兴衰:古都南京的历史特质 |
胡阿祥 |
论文 |
《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12期 |
1.2 |
《地理》2014年第2期转载 |
29 |
两晋南朝广陵高氏之兴衰 |
周能俊、胡阿祥 |
论文 |
《扬州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
1 |
|
30 |
六朝政区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
胡阿祥 |
论文 |
《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12期 |
1 |
|
31 |
明代南京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发展 |
范金民 |
论文 |
《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11期 |
1.2 |
|
32 |
足行万里书万卷——清代女作家王贞仪的游历与社交生活 |
罗晓翔 |
论文 |
《江南社会历史评论》第4期,2012年12月 |
1.4 |
|
33 |
伙伴还是害敌?从人虎关系看淮北江南生态环境变迁 |
马俊亚 |
论文 |
《淮阴师院学报》2012年第4期 |
1.8 |
|
34 |
对伊懋可着作THE RETREAT OF THE ELPHANTS的浅见 |
李聿恒 |
论文 |
《淮阴师院学报》2012年第4期 |
1 |
|
35 |
墓志所见北朝的民族融合——以司马金龙家族墓志为线索 |
张学锋 |
论文 |
《许昌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
1 |
|
36 |
《明昙憘墓志》所见南朝境内的“青齐土民” |
陆帅、胡阿祥 |
论文 |
《东岳论丛》2014年第3期 |
1 |
|
37 |
江苏省文化区的划分及其与自然区、经济区、行政区的关系 |
胡阿祥、姚乐 |
论文 |
《舆地、考古与史学新说——李孝聪教授荣休纪念论文集》,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编,中华书局,2012年 |
1.5 |
|
38 |
清代前期福建商人的沿海北艚贸易 |
范金民 |
论文 |
《闽台文化研究》2013年第2期 |
3 |
|
39 |
唐僧清彻《金陵塔寺记》考略 |
杨晓春 |
论文 |
《晓庄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
1.2 |
|
40 |
莫愁湖与南京徐氏考述——以“胜棋楼”传说故事的编造为中心 |
胡箫白 |
论文 |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年4期 |
1 |
|
41 |
南京沦陷前后的商业生态——以渔牧商场(1936~1939)为例 |
于静 |
论文 |
《历史教学》2013年第4期 |
0.8 |
|
42 |
民国中央和省府的“权”“利”博弈——以柏文蔚导淮计划的夭折为例 |
陈蕊 |
论文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
1 |
|
43 |
双重的摧残:近代淮北女性婚姻困境的形成 |
陈蕊 |
论文 |
《史学月刊》2013年第12期 |
1 |
|
44 |
叁部僧尼传所见东晋南朝佛教传播及分布 |
盛蕙 |
论文 |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
1 |
|
45 |
汉代土墩墓分区和传播浅识 |
刘兴林 |
论文 |
《秦汉土墩墓考古发现与研究——秦汉土墩墓国际术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13年12月 |
1.2 |
|
46 |
中国历史研究的地域视野 |
胡阿祥 |
论文 |
《江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文集》,叁联书店,2013年5月 |
1.8 |
|
47 |
对于江苏地域文化的几点思考 |
夏维中、韩文宁、丁骏 |
论文 |
《江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文集》,叁联书店,2013年5月 |
1.7 |
|
48 |
千年图,八百主:王齐翰《勘书图》的流转 |
范金民 |
论文 |
《江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文集》,叁联书店,2013年5月 |
1.6 |
|
49 |
城市空间重构与现代知识体系的生产——以清末民国南京为中心 |
陈蕴茜 |
论文 |
《江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文集》,叁联书店,2013年5月 |
2 |
|
50 |
由江南史前织机说到固定台式织机的出现 |
刘兴林 |
论文 |
《江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文集》,叁联书店,2013年5月 |
1 |
|
51 |
长江叁角洲地区中等金融城市货币资本的积累及其融通功能 |
马俊亚 |
论文 |
《江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文集》,叁联书店,2013年5月 |
2 |
|
52 |
明中后期南京士绅家族的社会形态 |
罗晓翔 |
论文 |
《江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文集》,叁联书店,2013年5月 |
1.5 |
|
53 |
六朝墓志书体及相关问题探析 |
朱智武 |
论文 |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
1 |
|
54 |
淮北经济史基本问题新论 |
马俊亚 |
论文 |
台湾会议论文集《绿色启动》,台北: |
2 |
|
55 |
清代前期江南书籍的日本销场 |
范金民 |
论文 |
《印刷与市场国际会议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 |
2.5 |
|
1 |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江苏卷 |
夏维中执行副主编 |
着作 |
中华书局,2013年7月 |
56 |
|
2 |
江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文集
|
范金民、胡阿祥主被 |
论文集 |
叁联书店,2013年5月 |
62 |
|
3 |
赋税甲天下——明清江南社会经济探析 |
范金民 |
论文集 |
叁联书店,2013年1月 |
42 |
|
4 |
江南社会经济史研究入门 |
范金民 |
着作 |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 |
18.5 |
|
5 |
区域社会经济与社会生态 |
马俊亚 |
论文集 |
叁联书店,2013年1月 |
42 |
|
6 |
考古学视野下的江南纺织史研究 |
刘兴林 |
论文集 |
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 |
28 |
|
7 |
南京通史·清代卷 |
夏维中主编 |
着作 |
南京出版社,2014年2月 |
57万 |
《南京史志》2014年第1期书评 |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