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中国土司制度史料编纂整理与研究》中期检查情况

2015年07月21日16:30来源:

一、研究进展情况

① 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项目于2012年12月20日召开论证会后立即启动。课题组成员对以下目标设定达成共识:第一、要从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和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以政治责任感从事并完成本项目;第二、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对土司制度的基本概念进行科学界定,合理评价其历史作用,防止对土司制度的泛化和美化;第叁、科学运作,力求创新,有所突破;第四、加强团队管理,科学调配学术资源;第五、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制度和规定,与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汇报项目运作的情况和存在问题。

自本课题启动以来,各项工作基本依照项目设计和上述原则有序运作,总体执行情况良好。

对于土司制度的史料的整理,其范围包括档案、实录、政书、奏议、文集、笔记、地方志及其他地方史书,以及碑刻、家谱、契约文书、考古材料等地方文献。当今计算机的应用,无疑为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提供了现代化的、高效的手段,课题组在土司制度资料收集和整理过程中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努力开创中国土司制度资料收集整理的新局面。课题组提出,我们的成果力求体现如下学术价值:其一,尽可能收入以往没有收集或难以收集的第一手资料和重要史料,在收集史料中按照统一的标准,防止将土司制度泛化,为研究者提供一套全面、系统、可靠的史料汇集。其二,史料收集及专题研究,在理论上有新的突破。其叁,在史料的考证、编纂上有所创新。

为了保证项目有序开展,我们做到任务分解落实,人员配置落实和体例操作程序落实。李世愉起草了有关《编纂体例》,并得到课题组成员的认同。在具体运作上,我们采取“先难后易”的原则。所谓难,就是指前人未系统收集或未曾发现的资料,如实录和档案相关资料,未经收集整理的碑刻、契约以及地方文献等;所谓易,则为前人关注和涉猎较多的资料,如正史、政书、笔记、文集等。先难后易有利于重点突破,保证课题终端成果的如期完成,提升课题的学术含金量,满足学界的迫切需要。

本课题将为推动边疆史、民族史、制度史、文化史和社会史等学科的研究,提供全面、丰富的史料,以及具有重大价值的基础性研究成果,为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增进民族团结提供历史借鉴。

本课题共分六个子课题,进展情形如下:

1、清代档案中土司制度史料的收集整理

去年底,课题组已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中可资利用者进行了排查,找出的有关档案,涉及军机处上谕档、宫中朱批奏折等十二类,初步确认收录者4400余件。至今年5月,已完成其中6类(内阁刑科题本、内阁题本、内阁户科史书、内阁吏科史书、内务府奏案、满文录副奏折)的复制工作,约占全部档案的40%。自今年初,已开始对复制的档案进行标点整理。全部档案的复制工作将在年底完成。

2、正史、实录、政书中土司制度史料的收集整理

《元史》、《新元史》、《明史》、《清史稿》中的土司制度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已全部完成,现已开始校对整理工作。

《明实录》、《清实录》中土司制度史料的收集已全部完成,《清实录》史料已完成标点、校对。《明实录》史料已开始标点整理。

政书 清代政书中的土司资料已完成收录工作;元代、明代政书的收录工作完成约三分之一。这部分史料尚待标点整理。

3、奏议、文集、笔记中土司制度史料的收集整理

元明清奏议、文集中的有关史料,进行了少量收集,约有5万字;笔记中史料的收集尚待进行。

4、地方志中土司制度史料的收集整理

目前,湖北地方志中土司资料的收集以及标点整理工作已全部完成;广西、湖南、贵州叁省地方志的收集工作已完成,目前正进行标点整理工作;云南、四川、甘肃叁省的地方志收集工作已完成一半。

5、地方文献中土司制度史料的收集整理

目前已收集到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等省的碑刻资料数百条,大部分未曾发表;另外还有一部分地方文献,主要是契约文书。对于遵义、永顺等土司遗址的发掘,我们有意识地收集了一些考古资料。对于外国传教士记载四川、广西等地土司的情况,我们也有收集。

6、土司制度及其史料研究

对于土司制度及其史料的研究,课题组在收集资料过程中一直没有放松。今年我们制定了新的研究方向,明确重点,突出为现实服务,并努力纠正当今研究中的一些偏差。课题组成员发表的文章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对于今后的研究,我们拟以明清西南边事动因、西南边疆地区社会转型、土司制度与文化的创新为重点,进行系列研究。

②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调查研究主要集中在档案和地方文献资料的收集方面。

目前,我们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代档案已全部搜检一遍,初选4825件,经审核,删去军机处录副奏折与宫中朱批奏折中内容重复的近四百件,最终保留4400余件。约有二、叁百万字,现已制订标点整理体例,进行标点、整理工作。

对台湾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代档案,我们进行了检索,其中涉及土司制度的约有二千余件,我们已整理出相关目录。其间,我们与台湾学者进行了交流,并得到了他们的帮助。

地方文献:通过实地考察及相关调研,已收集到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的

碑刻资料几百条(均未公开发表)。其中,湖南永顺土司、云南景东土司的碑刻资

料很有价值。又发现了云南梁河县南甸土司衙署博物馆保存的一批清末民初的文

献资料,从未整理公布,现在正与该县协商,进行整理。

目前召开的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是首席专家李世愉倡议并组织的。2013年10月19日至21日,在四川涪陵召开的第叁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学术讨论会,首席专家、四个子课题负责人、主要成员、以及特聘编委会成员等参加,并提交了如下论文:

李世愉:《土司制度基本概念辨析》。

商传:《论明代的土官与夷官》。

方铁:《应深化对土司制度的研究》。

邹建达:《应纠正土司制度研究中的几个倾向》。

成臻铭:《土司学面对申报世界遗产的研究取向》。

蓝武:《明代周边形势及其影响下王朝中央对西南边疆壮族土司的认同与倚重》。

马国君:《从明朝的西南边防看王阳明对贵州民族地区的治理》。

张莉:《满文录副奏折中有关四川土司制度的档案利用价值》。

上述论文针对土司制度泛化,以及土司制度及相关概念使用混乱的现象进行批评和讨论。

课题组专家为配合土司遗址的申遗,参与如下学术活动:

成臻铭、罗维庆为永顺土司遗址申遗提供了前期资料;

李世愉为协助永顺县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于2013年6月24日,应邀作《土司制度与老司城遗址的价值》讲座。该县专门编发了工作简报。

2013年6月29日、8月4日、9月2日,李世愉叁次参加由国家文物局召开的土司遗址申遗文本的讨论。7月25日,李世愉、方铁、邹建达应邀赴云南梁河县考察南甸宣抚司衙署博物馆,并举办讲座,在考察中还发现一批重要资料。

2013年12月中旬,李世愉应邀赴贵州遵义考察播州土司海龙屯遗址,并在遵

义师范学院举办讲座。

李世愉、方铁、成臻铭等为国家文物局提供第二批土司遗址申遗名单。

方铁、邹建达等考察云南境内的土司遗址,为景东土司博物馆等处打造土司文化提供咨询。

2014年,课题组成员方铁、成臻铭参加5月16日至18日在贵州遵义召开的有关播州土司遗址申遗的学术讨论会,罗维庆、成臻铭参加5月31日至6月1日在湖北咸丰县召开的有关唐崖土司遗址申遗的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两会均为迎接今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考察所做的学术准备。

③成果宣传推介、《工作简报》报送情况

本项目启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光明日报》(2013年1月24日“理论?史学”版)和《中国社会科学报》等进行报道,期待项目组利用这一平台,对土司制度的学术研究进行总结和拓展,并对边疆治理、促进民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增进民族团结提供历史借鉴。课题组一直注重宣传,努力扩大本项目在土司研究领域的影响。目前,很多土司问题研究者及地方文化工作者,迫切期待本课题成果(土司资料)尽快面世,以便促进研究的深入。我们也向正在申遗的永顺县、遵义市以及广西忻城县表示,尽快为他们提供可资利用的史料,帮助他们打造该地区的土司文化。

课题组于2012年12月25日、2013年6月6日、2013年12月25日、2014年6月9日先后报送四期简报;并于2014年6月提交论文一篇。

二、研究成果情况

李世愉《研究土司制度应重视对清代档案资料的利用》指出,目前土司研究中存在忽视档案、特别是清代档案使用的倾向,并以大量实例论述了清代档案在土司制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清代档案不仅能为此项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其中更包括大量其他文献阙载的珍贵史料。充分利用档案资料,将促使土司制度的研究有所突破,并能纠正以往研究中的某些观点和认识。此文《新华文摘》2013年第10期摘要发表。

李世愉《土司制度基本概念辨析》一文,针对当前研究中对土司制度中某些概念使用混乱的状况,通过对土官、土司、土职、土弁这些涉及土司制度基本概念的辨析,提出了规范使用这些概念的问题。对于土官和土司,文章指出,土官一词早已有之,土司制度建立后成为该制度的专用语,指由朝廷任命的少数民族世袭地方官。土司一词是土司制度建立过程中出现的,初指土官机构,后亦指土官,而且这一内涵成为土司的主要用法,就此而言,土司与土官是一样的。土司一词出现后,使用极为普遍,而土官一词反而用得不多了。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使用“土司”和“土司制度”。同时,本文还对土职、土弁的内涵进行深入探讨。文章指出,我们的研究工作,应将历史文献中出现的复杂问题简化、规范化,而不是将本来应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新华文摘》2014年第7期转载此文。

商传《从土官与夷官之别看明代土司的界定》一文,明确指出,在当今的土司研究中,多有对《明史》记载的误解,将东北、西北“番夷”归入土司之列,实属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明史》之作者为清统治者讳,有意含混其词,令今人误读所致。最后文章提醒:“今日之研究者,切切不可草草读之,误将达、夷之官视为明代之土司也。”《新华文摘》2014年第7期转载此文。

方铁《深化对土司制度的研究》一文,着重论述了对土司制度的新认识,一是土司制度区别于以往羁縻之制;一是土司制度的建立体现了中央王朝治边思想的新变化;一是土司制度的推行有着坚实的社会基础,因此能顺利推行,并延续数百年之久。同时提出了可以拓展的研究方向:一、土司制度与其他重要制度在发展演变方面的互动关系;二、边疆社会环境、周边环境的变化与中原王朝的应对;叁、元明清叁朝对土司地区的统治与治理;四、土司制度对土司地区社会发展的影响;五、土司地区民族的群体性格和相关文化;等。《新华文摘》2014年第7期转载此文。

注:2010年立项的重大项目主要填写2012年6月以来的研究成果情况。

序号

成果名称

作者

成果形 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字数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1

《研究土司制度应重视对清代档案资料的利用》

李世愉

论文

《青海民族研究》2013年第1期

1.1万

《新华文摘》2013年第10期予以摘要发表

 

2

《武陵山片区明代金石碑刻所见土家族土司的“中华情结” 》

成臻铭

 

论文

《青海民族研究》2013年第1期

1.5万

 

3

《古代云南与周边地区的关系》

方铁

论文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1.2万

 

 

4

《南丹县土司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探研》

蓝武

论文

《创新》2013年第2期

1万

 

 

5

《&濒迟;白山司志&驳迟;研究现状述评》

蓝武

论文

《贺州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0.5万

 

 

6

《论中原王朝治边的文化软实力》

方铁

论文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3年第2期

2.2万

《新华文摘》2013年第19期转载

 

7

《&濒迟;白山司志&驳迟;的史料价值及其编纂缺失探微》

蓝武

论文

《广西地方志》2013年第3期

0.5万

 

 

 

8

《明代周边形势及其影响下王朝中央对西南边陲壮族土司的认同与倚重》

蓝武

论文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0.8万

 

9

《云南古代民族关系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方铁

论文

《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7期

1万

 

 

10

《土司制度的封建割据性特征:面相与论评》

蓝武

论文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0期

0.7万

 

 

11

《土司制度基本概念辨析》

李世愉

论文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1.2万

《新华文摘》2014年第7期转载

 

12

《从土官和夷官之别看明代土司的界定》

商传

论文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0.5万

《新华文摘》2014年第7期转载

 

13

《深化对土司制度的研究》

方铁

论文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1.2万

《新华文摘》2014年第7期转载

 

14

《&濒迟;白山司志&驳迟;的资料来源与取材原则》

蓝武

论文

《广西文史》2014年第1期

 

0.6万

 

 

15

《雍正朝对思明土司土府的治理》

黄禾雨

论文

《清史论丛》2014年号

1.2万

 

 

16

《迅猛发展:新世纪十叁年内的中国土司学——2000-2012年中国土司研究理论与方法论的取向》

成臻铭

论文

《青海民族研究》2014年第2期

1.5万

 

 

课题组供稿

(责编:实习生、张文卓(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