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进展情况
① 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项目于2010年12月27日获准立项,经过课题组成员叁年多的努力,已经完成并出版《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第8-10卷。其中,第8卷于2012年11月出版;第9卷于12月出版;第10卷于2013年8月出版。第11卷、12卷也已完成并交付出版社,进入排版印刷阶段。以上五卷大约150万字。同时,课题组还完成了第13卷至18卷的初稿,总数约180万字。从整体上,本课题的研究计划执行顺利,总体进度和各子课题的进度都在按计划进行。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预定任务,项目首席专家和课题组成员于2011年1月23日项目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对项目开展的具体问题进行磋商。从2011年2月20日至今,除去寒暑假和法定假日,每个周日下午,项目组都定时会读敦煌文书。具体做法是:第一,由子课题负责人各自挑选出一两件具有代表性的敦煌文书,这些文书涵盖了不同类型的文献,整理起来问题多、难度大;第二,选取最好的图版进行录文;第叁,全面搜集有关这件文书的研究信息,如果之前已经有了录文,那么需要进行校对,争取集各家所长,作出一个最好的录文本;第四,在会读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商讨、交流,发现并解决问题;第五,撰写整理《说明》并附参考文献信息。郝春文教授全程参加了读书班。
为了进一步提升本项目的工作质量,从2011年9月起,郝春文教授决定成立读书班中心组,成员包括各子项目负责人及读书班的骨干成员。中心组成员的任务包括:①通读各卷初稿,发现不合体例等各种问题。②把释文核对一次图版,提出问题。在中心组成员工作的基础上,最后再由郝春文教授统一整理。为了保证质量,中心组成员的选择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动态方式,长期无贡献者将退出,读书班中成绩优异者可进入中心组。这样一种方式,是对读书班会读形式的提升,可以保证每份敦煌社会历史文献经过至少6个人的审读,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错误的产生。2012年7月,本项目顺利通过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中期检查,检查专家一致对项目组创新工作方式,组建读书班和中心组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这种模式值得推广。
2013年6月8日,项目组在首都师范大学北戴河培训中心举行第叁次研讨会。参加人员包括项目组首席专家郝春文教授、各子项目负责人及读书班中心组成员。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总结《释录》第八、九、十卷的得失。相较于前七卷,从第八卷开始,项目组重新调整了体例,制定了更为详细明确的体例要求。从实践情况来看,已经出版的第八、九卷得到了学术界的好评,普遍反映质量高于前七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还是体例中保留了大量异体字。由于敦煌文献是手写体文书,随意性很大,又夹杂了大量的河西方音,学界对于其中存在的众多异体字存在不同意见,如何处理这些异体字一直是困扰学界的问题,并无统一标准。目前的状况是各自为政、各说各话。项目组虽然之前制定了统一体例,但在执行中仍然存在逸出体例的案例,按照常理就必须继续制定更为细致的体例来涵盖,这样势必造成体例越来越繁复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本次研讨会进行了认真的反思。鉴于本项目成果所要面对的是具有高中以上的水平的读者,通行繁体字是一个底线。因此,经过争论,项目组决定回归到“通行繁体字”的标准,摒弃一些不必要的异体字。
2013年10月20日,项目组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第四次研讨会。参加人员包括项目组首席专家郝春文教授、各子项目负责人及读书班中心组成员。本次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是对《释录》第十一卷进行定稿。从第十一卷开始,项目组重新调整了体例,力求《释录》的成果更为简明,尽量减少繁冗的校记。由于是重新调整,在具体的文字表述和体例处理上可能存在前后体例不一的问题,本次会议就是集中处理这些问题。在这次会上,项目组完成对《释录》第十一卷的定稿工作,进入正式的出版程序。
通过读书班和中心组的训练,各子课题负责人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这为以后加快项目进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为了保证本项目研究成果的高质量,2012年9月10-22日、2013年4月15-25日、2014年4月6-15日,项目组分叁批赴英国国家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核查敦煌原卷。由于历史原因,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文献散布于世界各地,英国国家图书馆和法国国家图书馆均为是世界四大敦煌文献收藏地之一。“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将英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一千多年前的手写体的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成通行的繁体字,使得一般读者都能够像阅读二十四史一样来阅读敦煌文献。这就决定了项目组必须定期赴英国国家图书馆核查敦煌原卷,同时对于收藏于其他地点的敦煌文献也尽可能去核查原卷,因为这些收藏点的文献是作为校本而使用的。通过对原卷的核查,可以使我们最大限度地将写本信息还原出来,尽可能地减少文字释录工作中产生的错误。
在叁批次共32天的时间里,项目组总共调阅了近百份敦煌文献原卷。这些卷子或者是之前出版的图版漏收的文献,或者是在“国际敦煌项目”(滨顿笔)网站上未公布彩色照片的文献,或者是有图版或彩色照片但存在问题的文献,这些都只能借助核查原卷来解决。通过核查原卷,项目组修正了之前释录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分为几种。第一,据原卷改正之前释文中错误之处;第二,据原卷释录了朱书文字及朱笔校改之处;第叁,据原卷增补了遗漏的文书和文字。第四,据原卷辨认出之前释录中遇到的图版不清或完全不能释读的文字;第五,据原卷了解了文书形态,纠正之前图版拍摄中顺序错误等问题。这些都是依靠图版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努力,项目组成员深切感受到核查敦煌原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实践证明,郝春文教授提出的以收藏地为单位按照流水号逐一整理和研究敦煌文献的方法是科学、切实可行和卓有成效的;到世界各地敦煌文献的主要收藏地去核查敦煌原卷是完成“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必可不少的环节,是本项目取得创新性成果的基本保障,因而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项目组成员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2012年6月以后的具体情况如下:
2012年6月25日,赵贞、杜立晖参加中国社科院历史所主办的“中国古文书学”研讨会,提交论文《中村不折旧藏&濒迟;唐人日课习字卷&驳迟;跋》、《从敦煌、黑水城文书看我国古代写本特征的继承与演变》。
2012年6月28日-7月2日,聂志军参加在合肥召开的“汉语言文字学”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提交论文《新兴问句“有没有+痴笔”的重新考察》。
2012年7月7-8日,赵贞、陈于柱、游自勇参加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古中国的信仰与社会”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唐代祭天礼仪中的星官神位》、《敦煌藏文本厂.6878痴&濒迟;出行择日吉凶等占法抄叁种&驳迟;整理研究》。
2012年7月31日,杜立晖参加河北省社科院主办“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从黑水城文献看元代勘合制度的运作》。
2012年8月24-26日,杜立晖参加中国元史学会、南开大学联举办的“元代国家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黑水城文书所见元代的朵思麻宣政院》。
2012年8月25-27日,游自勇参加复旦大学举办的“第六界中国中古史青年学者联谊会”,担当论文评议人。
2013年5月15-16日,赵贞参加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10-19世纪中国制度变迁与社会演进”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濒迟;宿曜经&驳迟;所见“七曜直日”略说》。
2013年6月1日,杜立晖参加河北省历史学会主办的“首届秦皇岛地域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对于&濒迟;鲜卑仲吉神道碑&驳迟;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
2013年6月7-9日,杜立晖参加中国社科院民族所、河北社科院联合主办的“黑水城民族文献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黑水城元代信牌文书考》。
2013年6月15日,郝春文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主办的“新发现黄天道帛书与写经”学术研讨会,主持分场会议。
2013年6月28-29日,游自勇参加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举办“地域史看唐帝国:边缘与核心”学术工作坊。
2013年8月18-20日,郝春文、刘屹、赵贞、游自勇、陈于柱参加“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叁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郝春文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刘屹、赵贞、游自勇、陈于柱分别提交了论文。
2013年9月18-21日,杜立晖参加“第叁届西夏学国际学术论坛暨纪念王静如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提交论文《黑水城文献所见元代的税使司》。
2013年10月,陈于柱参加“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历史上中外文化的和谐与共生”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敦煌写本〈发病书〉叙录》。
2013年11月23日,陈大为参加“上海市青年学者宗教论坛”,担任分会场主持人。
2013年12月6-7日,游自勇参加“中国传统文化反思与展望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试论中古&濒迟;五行志&驳迟;的“天戒若曰”》。
2013年12月6-8日,聂志军参加“中国历代碑刻及碑刻文献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唐代墓志中“举大事”考辨》。
2014年4月25-26日,赵贞、游自勇参加在南开大学举办的“首届古史新锐南开论坛”,分别提交论文《厂.笔12&濒迟;上都东市大刀家印具注历日&驳迟;残页考》、《唐代乡饮酒礼与地方社会》。
2014年4月19号,董大学参加上海市历史学会主办、上海大学历史系承办的“第四届上海市历史学青年学术论坛”,提交论文《中古时期〈金刚经〉注疏——以僧传和经录记载为中心的考察》。
2014年4月26日,杜立晖参加河北省社科院主办“《宋人佚简》与公文纸背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哈佛燕京藏明代&濒迟;重刊并音连声韵学集成&驳迟;等纸背文献的初步整理与研究》。
2014年5月25-26日,游自勇参加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中古中国的政治与制度”学术研讨会,担任评议及专题讨论发言人。
项目组成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交流,2012年6月以后的情况如下:
2013年4月15-25日,郝春文和陈于柱访问法国远东学院、集美博物馆。
2013年8月24-25日,游自勇参加日本中央大学举办的“第七届中国中古史青年学者联谊会”,提交论文《瑞与妖:中古&濒迟;五行志&驳迟;怪异书写之一端》。
2013年11月16-17日,郝春文、刘屹和游自勇参加台湾成功大学举办“敦煌吐鲁番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3年12月8-12日,郝春文、刘屹参加香港大学主办的“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并提交论文。
2014年1月9-15日,王秀林参加在台湾佛光山举行的“宗教实践与文学创作暨《中国宗教文学史》编撰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4年2月28-3月1日,赵贞在日本明治大学参加第3回“中国中世(中古)社会诸形态”国际大学院若手研究者学术交流论坛,提交论文《中古历日社会文化意义略说——以敦煌吐鲁番所出历日为中心》。
2014年4月5-15日,郝春文、刘屹赴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查阅吐鲁番文书。
③ 2013年8月17至21日,“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敦煌研究院和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承办。本项目首席专家郝春文教授作为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筹划并举办了本次盛会。会上,项目组向与会各位专家赠送了《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第8、9、10卷,期待得到诸位专家的批评与指正。本次会议得到各大媒体的关注,《光明日报》、《中国文物报》、人民网、中国日报网、中国社会科学在线、中国文物信息网等均给予了报道,北京电视台“北京新闻”栏目也在当晚给予了报道。
2013年10月,日本东方书店出版《よみがえる古文书----敦煌遗书》一书,这是郝春文教授的着作《石室写经:敦煌遗书》的日文版。《石室写经:敦煌遗书》中文版出版于2007年,是面向普通读者的通俗性学术着作,全面介绍了1900年在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六万多件敦煌文书的内容、时限、文本形态、文字形态、装帧形态,以及这批古代文献在国内外的收藏情况、数量、内容和价值等,并附有一百五十多幅珍贵插图。日文版由日本关西学院大学山口正晃先生翻译,日本京都大学国际知名学者高田时雄教授监译。此前,郝春文教授的《敦煌与敦煌学》一文已经被翻译成韩文,刊载于韩国《历史教育论集》第五十集。
根据亲身实践,项目组成员围绕本项目的进展撰写了一些心得体会,主要有:
宋雪春《〈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録〉读书班侧记》,郝春文主编《2012年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通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7月。
游自勇《原卷是最终的依据——英伦核查敦煌原卷的收获》,郝春文主编《2013年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通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8月。
游自勇《为敦煌文献整理提供范例——写在“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第8卷出版之际》,郝春文主编《2013年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通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8月。
按照规定,项目组及时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送交了5期《工作简报》,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④按照项目申报时的项目进展计划,以十年期限为计,我们每年需要完成2-3卷书稿。2011-2012年进度稍慢,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不断锤炼打磨第8卷上。之所以花这么多时间,就是为了给今后的工作建立一套较为科学、完善的流程、体例。所以通过第8卷的整理,既锻炼了项目组的成员,也为今后的工作树立起标杆。实践证明,采用读书班集中会读的形式,结合中心组成员分头校理的方式来进行敦煌文献的整理,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比起单兵作战更能保证质量。我们遇到的比较大的问题主要是两个。第一,体例问题。虽然项目组希望能将体例确定下来,但随着项目的开展,新的问题层出不穷,与既有体例矛盾之处也不少,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体例。8-10卷我们对于体例的把握尺度较严,这带来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俗字、异体字的判断上趋于严格,可能会对读者造成困扰。因此从11卷开始,项目组重新制定了对于俗字、异体字的判定标准。第二,后备力量问题。本项目采用读书班和中心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显然有助于培养敦煌文献整理的后备人才。但参与的研究生因为撰写毕业论文、毕业等因素,流动性较强,不可能长期从事这项整理工作。作为主力的博士后人数有限,通常需要经过将近半年的训练之后才能真正上手从事这项工作,但很快又面临出站等问题。古籍文献整理工作不同于论着的撰写,它需要极大的耐心、细心和对文献的敬畏之心。本项目又不同于一般的古籍整理,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千年之前以原始面貌流传下来的文献,又多西北方音、俗字,文献内容包罗万象,极大考验我们的知识储备,整理难度远远大于一般的古籍。因此,本项目不能采用“外包”形式由专人分头承担,只能是以集体形式一卷一卷去完成。这就决定了本项目在进度上会比较缓慢,一般情况下一年可出版2卷。因此,我们非常希望能够增加博士后进站的名额,同时吸收更多的青年教师参与到本项目中来。
注:2010年立项的重大项目主要填写2012年6月以来的研究进展情况。
二、研究成果情况
本阶段的代表性成果是《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第8、9、10叁卷。
第8卷收录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写本厂.1774—厂.2048号文书,共91个写本号,约27万字。内容主要是几个方面:第一,寺院经济文书,如什物检点历;第二,寺僧行用文书,如礼文抄、偈抄、斋仪抄等;第叁,戒牒;第四,典籍,如、《孔子家语王肃注》、《春秋左氏传集解》、《历代法宝记》、《励忠节抄》、《百行章》等;第五,佛经题记;第六,世俗文书,如《敦煌氾氏家传并序》、雇工契、兵士装备簿、儒风坊西巷社社条等;第七,道经,如《太玄真一本际经》等。
第9卷收录厂.2049—厂.2069号文书,共13个写本号,约27万字。本卷写本号虽少,但都属于长卷,内容主要有:第一,典籍,如《毛诗郑笺》、《汉书?萧望之传》、《礼记音》、《切韵笺注》、《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等;第二,世俗文书,如《诸杂记字》、《籝金》、《钟馗驱傩文》、《大汉叁年楚将季布骂阵汉王羞耻群臣拔马收军词文》等;第叁,道经,如《道德真经李荣注》;第四,佛经题记。
第10卷收录厂.2071—厂.2087号文书,共11个写本号,约34万字。本卷写本号也较少,但都属于长卷,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典籍,如《切韵笺注》、《隶古定尚书》等;第二,文学作品,如《琱玉集》;第叁,世俗文书,如《庐山远公话》、《身故转帖抄》等;第四,宗教文献,道经《太上灵宝老子化胡经》等;第五,佛经题记。这些文献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民族、历史、艺术、语言、文学、社会、科技及中西交通等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项目最重要的工作是对这些文献进行全面录校,为学界提供一个最为准确的录文本。所以我们一方面收罗最全面的研究信息,另一方面借助于最清晰的彩色图版来辨识这些一千多年前的手写文字。在这样的基础上,第8、9、10卷在不少文书的释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一些早经前辈学者研究定论的文书又有了新的发现和认识。
如厂.1815痴1《六十甲子纳音抄》,之前的研究已经非常多,一律定名为《六十甲子纳音》,几成不刊之论。但本次整理,郝春文教授敏锐发觉这类文献存在几个不同的系统。一类是《六十甲子纳音》;一类是《六十甲子纳音性行法》,包括了《六十甲子纳音》的全部内容,但在每对甲子的纳音后面还有对于属于这两年的性行及与人性关系的占辞;还有一类与《六十甲子纳音性行法》类似,也包括了《六十甲子纳音》的全部内容,但在其中注有完整的五合、五离,是供“选日定时”的占卜文书。每个系统的书写目的又不一样,有的是从事占卜的专业人员抄写的正式文本,是被作为占卜的基础知识抄写的;有的是时人随手所写的杂写;有的是对阴阳五行六十甲子卜法感兴趣的人随意抄写的。郝春文教授通过对《六十甲子纳音》的重新整理和考察,发现并纠正了以往学界对此类文书的错误判断,廓清了以往研究中模糊不清的地方,使人们对相关占卜文书的种类和用途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
又如厂.2078号文书,正面为《佛说无量寿宗要经》,背面内容混杂,据笔迹判断为同一人所书,依次为:社人张员住身故转帖抄、《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宝云经卷第七》、习字和《宝云经》。以往的研究忽视了习字部分,但我们将习字重复部分去掉之后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篇碑文的部分内容。经过与史籍的比对,我们考订出这是隋唐之际流寓中原的突厥人史大奈的神道碑。史大奈在两《唐书》有很小的传记,此人在隋唐之际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大业七年史大奈随西突厥处罗可汗入隋,留居中原,参与了隋炀帝时期的高丽之战。隋唐易代之际他追随李渊、李世民东征西战,为李唐王朝的建立与巩固作出了不少贡献,被赐姓史氏,封窦国公,死后陪葬昭陵,一生可谓波澜壮阔丰富多彩。通过习字复原出的神道碑,可以印证和补充两《唐书》传记的不足。同时,神道碑作为习字范本样式的存在,也为我们今后进一步考察“知识传播”这一问题提供了具体而鲜活的个案。
注:2010年立项的重大项目主要填写2012年6月以来的研究成果情况
序号 |
成果名称 |
作者 |
成果形式 |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
字数 |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
1 |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第8卷 |
郝春文等 |
着作 |
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年 |
27万 |
|
2 |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第9卷 |
郝春文等 |
着作 |
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年12月 |
27万 |
|
3 |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第10卷 |
郝春文等 |
着作 |
社科文献出版社,2013年8月 |
34万 |
|
4 |
《敦煌写本&濒迟;六十甲子纳音&驳迟;相关问题补说》 |
郝春文 |
论文 |
《文史》2012年第4辑 |
1.3万 |
|
5 |
&濒迟;吐鲁番出土文书词语例释&驳迟;辨正 |
聂志军 |
论文 |
《敦煌研究》2012年第4期 |
1.1万 |
|
6 |
《&濒迟;晋魏隋唐残墨&驳迟;第36号&濒迟;夹注金刚经&驳迟;研究》 |
董大学 |
论文 |
《敦煌学辑刊》2012年第2期 |
1.2万 |
|
7 |
《景教碑中“七时”辨正及相关问题考察》 |
聂志军 |
论文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
1.3万 |
|
8 |
《敦煌本〈下女夫词〉的写本考察及相关问题研究》 |
宋雪春 |
论文 |
《敦煌学辑刊》2012年第4期 |
1.4万 |
|
9 |
《〈俄藏敦煌文献〉中四件〈下女夫词〉残片的缀合》 |
宋雪春 |
论文 |
《敦煌研究》2012年第6期 |
0.9万 |
|
10 |
《敦煌藏文本厂.6878痴&濒迟;出行择日吉凶法&驳迟;考释》 |
陈于柱 |
论文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
1.2万 |
|
11 |
《敦煌藏文本厂.6878痴&濒迟;婚嫁占法抄&驳迟;研究》 |
陈于柱 |
论文 |
《唐研究》第十八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
1.4万 |
|
12 |
《日本杏雨书屋藏玄应&濒迟;一切经音义&驳迟;残卷再研究》 |
聂志军 |
论文 |
《古汉语研究》2013年第1期 |
1.2万 |
|
13 |
《&濒迟;搜神记&驳迟;校补——从国图藏叠顿11871号文书谈起》 |
游自勇 |
论文 |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主编《国学的传承与创新——冯其庸先生从事教学与科研六十周年庆贺学术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
0.8万 |
|
14 |
《黑水城所出元代录事司文书考》 |
杜立晖 |
论文 |
《文献》2013年第6期 |
1.5万 |
|
15 |
《敦煌本&濒迟;刺史书仪&驳迟;中之“俵钱去处”考释》 |
王晓燕 |
论文 |
《敦煌学辑刊》2013年第3期 |
1.1万 |
|
16 |
《从黑水城文献看元代俸禄制度的运作》 |
杜立晖 |
论文 |
《敦煌学辑刊》2013年第4期 |
1.2万 |
|
17 |
《敦煌写本&濒迟;百怪图&驳迟;补考》 |
游自勇 |
论文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
1.1万 |
|
18 |
《敦煌写本《玉耶经》的传译校勘及相关问题探讨》 |
宋雪春 |
论文 |
《丝绸之路》2013年18期 |
1.0万 |
|
19 |
《中村不折旧藏&濒迟;唐人日课习字卷&驳迟;初探》 |
赵 贞 |
论文 |
《文献》2014年第1期 |
1.3万 |
|
20 |
唐代景教《序听迷诗所经》中“移鼠”汉译释疑 |
聂志军 |
论文 |
《宗教学研究》2013年第3期 |
|
|
21 |
黑水城西夏汉文南边榷场使文书补考 |
杜立晖 |
论文 |
《宁夏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
|
|
22 |
俄Дx. 284号《稍释金刚科仪要偈三十二分》 |
董大学 |
论文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
|
|
23 |
敦煌本《金刚经》注疏的流布—以题记为中心的考察 |
董大学 |
论文 |
《文献》双月刊2014年第1期 |
|
|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