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进展情况
① 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1.扩充“地权交易历史数据库”。
此前数据库主要以原始土地交易契约的整理和数据化而建立的。目前正在以其他第一手资料对数据库进行拓展。
1)清代刑科题本的资料收集与数据处理:中国第一档案馆藏刑科题本,卷帙浩繁,真实可靠,我们已经连续5年每年聘请十余名助研进行系统性的整理特别是数据处理,一两年内即将完成,此基础数据库将为经济史学科建设作出贡献。
2)伪满资料与满铁资料数据录入:伪满政府与满铁公司对东北及华北作过周密的经济社会调查,数据特别详实,具有极高的量化研究价值,已经从美国、加拿大、香港等地复制,陆续录入数据库中。
3)清华大学图书馆特藏部契约文书的整理:清华图书馆新收和正在进一步收集民间文书。目前新收山西省契约文书约3000余件,包括官契1000余件,草契2000余件。涵盖清、民国及解放后不同的历史时期。文书种类多样,其中以地契为主,有卖契、典契、补契,还有为数不少的借据、分书,以及少量家谱、置产薄册、账本等历史资料。
此外,继续在湖南、广东、江苏、河南等地收集民间文书。
2.土地制度变迁研究的深化。
课题在土地制度演变、地权交易的经济功能、典权、及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在如下几方面深化,可望形成原创新性成果。
1)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展量化研究,不仅检验一些传统观点,而且有望形成创新。
2)便利的地权交易体系促进财产的安全性。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当土地可以自由交易时,农民容易在土地买卖中受到兼并势力的挤压而失去土地,这也是当前农民重新获得土地产权及土地财产权利的认识障碍。本课题的创新性研究力求论证:第一,地权交易不限于所有权转让的买卖;交易形式越多,农民的选择越自由,对财产的掌控能力越强。第二,财产的安全性是在交易当中实现并增强的。第叁,土地集中的可能性趋势在地权市场中受到种种负反馈机制的对冲,如活卖、典、押租等交易的回赎机制,延缓了地权的最终转移;诸子均分制则稀释和对冲了地权集中的趋势。这一创新性认识将端正人们对地权市场的固有偏见。
3)田面权、田底权的物权属性。这是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土地产权制度,对土地物权属性特别是“他物权”形态的研究具有理论创新价值。课题已经对典权的他物权形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再结合田面权的历史表现,有助于更全面的学理解释与提升。研究报告以《成果要报》的形式提交中央高层获得批示。
4)近世地权分配的检验与近代经济落后的重新审视。这牵涉到对地权市场的认识与传统经济的评价。根据民国乡村调查资料与土改普查数据,我们发现对于旧中国地权分配不均与土地集中严重性被传统观点夸大,本课题将对此进行全面的评估,并论证这种不均与土地私有产权及其交易制度并非近代经济落后的根源。
5)当前农地财产权的实施路径:制度遗产的启示。“创造条件增加农民的财产权利”,如何推进农地还权赋能,当前的困境是缺乏有效的实施路径,还存在不少认识误区与担忧。中国制度遗产将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借鉴,如田面权制度,如丰富的地权交易体系等。
6)指导博士学位论文及博士后出站报告:
项目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彭波:国家、制度、要素市场与发展:中国近世租佃制度研究,2011
赵亮:近世地权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2012
丁萌萌:地权市场及其制度演化,2012
张湖东:近世地权市场再研究,2013
林展:民间借贷专题研究,2014
温方方:传统中国土地契约多样性分析--基于合约理论的研究,2014
硕士论文:
魏星:永佃制度研究,2013
何国卿:押租制研究,2012
博士后出站报告:
Sara Sterling: Comparative Studies between Global markets. 2013
张婷婷,State,Market,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e Change.2014
彭波:明清地权法律体系及其权利架构的形成,2013
②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调研数据整理运用、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学术会议、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等);
1)调研数据整理运用、文献资料收集整理
清华大学图书馆特藏部山西原始土地契约的整理与数据库建设(温方方负责)
清代刑科题本土地交易数据库(林展、陈志武负责)
基于刑科题本的清代农村利率数据库(陈志武团队)
伪满康德初年农村统计资料数据库(林展、彭凯翔负责)
广东、福建土地契约的数据库(赵亮、彭凯翔负责)
2)国际学术研讨会
世界经济史大会上组织Session on land transaction in pre-modern Economy, The XVIth World Economic History Congress South Africa, 9-13 July 2012。12个国家的代表将出席这一Session,龙登高为主席。
组织The Great Divergence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 Oxford,Cambridge, LSE, UCLA, UC Davis, U Michigan, HKUST and Japan等地的12名一流学者与会。
与陈志武教授合作组织“首届量化历史讲习班”,筹办第二届量化历史讲习班,创办《量化历史研究》刊物,第一期于2014年6月面世。
合作组织“中美经济史学交流会”(2014.5)。美国经济史学会执行会长等与中国经济史学会进行交流。
3)主编出版丛书
主编“社会经济史译丛”,出版10部
共同主编“清华经济史丛书”,出版4部
共同主编英文丛书Global Migration and China,出版 1部(KU Leuven Press)
受聘为三个国际刊物的编委(Journal of China Studies; Journal of Cambridge Stud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verseas Chinese Studies)
4)国际合作与交流
龙登高、张婷婷赴美国参加Business History Conference年会,发起组织一个Panel 并担任主席。2013.3
博士生赵亮在耶鲁大学、丁萌萌在布朗大学、张湖东在鲁汶大学等地完成一年学术交流;博士生林展应耶鲁大学邀请与资助访学半年;博士生赵亮获邀请方资助在伦敦、瑞典、丹麦、西班牙等地参加学术交流。博士生何国卿将赴UC Davis交流一年。
合作指导的博士后云妍在牛津大学访学2年;张洪云在台湾中央研究院、香港大学等地交流。
招收世界名校博士后,如鲁汶大学毕业的Sara Sterling, 伦敦经济学院(LSE)毕业的张婷婷,及海归博士张洵君、王祎等。
③成果宣传推介情况(成果发布会、《工作简报》报送情况、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专刊投稿及采用情况等)
1)工作简报报送情况
2011年4月底报送《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中国土地制度变迁史”开题报告》作为第一份工作简报,汇报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中国土地制度变迁史”开题报告研讨会2011年4月17日下午在清华大学新斋104会议室顺利召开的情况。
2011年12月18日,由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心与国际学术团体“Frontier Research in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FRESH) Meeting”共同发起和组织“比较视野下的经济史论坛”,会议纪要《研究方法及视角的拓展与经济史的反思——“比较视野下的经济史论坛”会议纪要》作为工作简报于2012年1月3日呈送。
2012年8月11日报送《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中国土地制度变迁史”工作简报》,记录项目主持人龙登高教授于2012年7月9-13日带领课题组人员参加在南非举行的第16届世界经济史大会的情况。龙登高教授作为“近世经济中的土地交易”(Land Transaction in Pre-modern Economies)的分会场主席,与课题组成员一起展示了本项目研究的最新成果,引起有关国际专家的热烈的讨论。
2012年11月22日报送工作简报《中西经济大分流:历史比较分析》。记录首席专家龙登高教授与清华大学白重恩教授联合发起,于2012年8月29日至30日,在清华大学舜德楼举办“中西经济大分流:历史比较分析”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上,对项目最新成果予以国际视野的讨论,同时与国际相关最新成果进行对话。
2012年6月18日提交中期检查表。
2)成果发布
在2011年12月18日的 “比较视野下的经济史论坛”中,本课题就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宣讲。
课题组于2012年7月9-13日参加在南非举行的第16届世界经济史大会(经济史最高国际学术会议),并在专题会议“Land transaction in pre-modern economy”中发表两篇课题成果论文。
2012年8月29日至30日,清华大学舜德楼举办“中西经济大分流:历史比较分析”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上,课题组对项目最新成果予以发布并将之置于国际视野进行讨论。
2013年7月5-15日,清华大学市场与社会研究中心举办第一届“量化历史讲习班”。讲习班上,项目主持人龙登高教授带领课题组讲授项目的最新成果以及研究方法,并就有关内容与所邀国际一流学者及国内众多青年学者进行讨论。
2013年11月8日,项目主持人龙登高教授做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名家讲座”第一讲,题目为“地权市场与农户经营:制度遗产及其现实启示”,就研究最新进展及成果进行介绍。
2014年3月,广东省中山市“香山论坛”,演讲“土地制度改革的历史遗产与借鉴”。
2014年5月15日,在清华大学近春园宾馆第叁会议室,清华大学市场与社会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以及中国经济史学会联合举办“中美经济史学会圆桌讨论暨经济史沙龙”。期间,课题组与中美与会学者就研究最新成果进行交流。
④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本项目侧重于土地制度的民间惯例与规则,它们在民间自生自发地形成,被政府认可与规范,甚至确定为法律。突出地表现于土地产权的界定、地权交易的规则等,这些是过去学界有所不足的,也是学术前沿,尤其能反映土地权利的中国传统。基于此,本项目将集中在这一层面研究土地制度变革史,特别是土地产权及其交易的制度变迁,在时段上,则集中于宋至民国。这一时段地权交易较此前活跃,新的交易手段不断涌现,土地制度内容丰富,制度演化及其历史作用强化。项目调整之后,学术创新将更为突显,而不只是纯粹为了完成项目。
第一,中国土地制度遗产内容丰厚,制度变革对中国经济发展史作用深刻,但以往的研究对此重视不够。
第二,项目组的前期成果与课题成果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特别是学术反思方面推进了观念更新。
第叁,国际学术交流使海外学界对中国制度遗产与中国传统经济的特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研究心得与思考:
课题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反响良好,具有学术引领作用,应用性的研究报告得到高层重视,课题组受到鼓舞。十八大后特别是2013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与家庭农场,本课题的制度遗产借鉴、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的研究,突显其独有价值。课题组已有学术积累较为厚重,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并形成前沿成果,主要将在如下领域展开,形成学术创新。
地权制度是农户经营的基础,传统中国个体农户经营的活力源自于土地产权及其交易体系,二者共同构成中国传统经济的两大根本性特征,与西欧前近代经济形成明显的差异。但以往对土地制度及其与农户经营的关联的研究不够深入。
本课题还将开展比较研究,发现真正的中国特色与传统。譬如,英国工业革命前的土地产权变革与农业革命,其产权制度与中国传统土地产权制度及其作用有何不同?又如,传统中国的诸子均分制与西欧、日本的长子继承制迥异,或谓之文化传统的差异。然而这不与通常所谓的西方平等而东方集权的文化相反吗?个体农户经营的竞争力使然也。本课题将探讨其深层次的经济原因。此外,国际学界的比较研究成果不少,如中国与印度地权及农户经营的异同,等等,都提供了新的视角。
注:2010年立项的重大项目主要填写2012年6月以来的研究进展情况。
二、研究成果情况
1)《典与清代地权交易体系》(《中国社会科学》2013.5)
从土地权利分层与交易的角度,对清代典的分类考察发现,典是约定期限内土地经营权及其全部收益与利息的交易,而不是表面上的“租息相抵”。典与其他地权交易形式各有特点,相互关联,形成“胎借—租佃—押租—典—抵押—活卖—绝卖”层次分明且具有内在逻辑的地权交易体系。典、活卖、押租的回赎机制,有效维护了农户保障与恢复地权的意愿,压缩了绝卖和带有高利贷性质的抵押所容易导致的地权转移空间。多层次的地权交易体系,使农户能够根据市场价格与风险偏好进行选择,以满足自身需求,并有助于实现当期收益与远期收益之间的跨期调剂,从而促进土地流转与生产要素组合,提高经济效率。
2)《借鉴传统“田面权”制度,创新土地制度改革模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成果要报》第41期。2013)
本文论述了传统田面权与田底权的制度框架与历史绩效。这种田面权制度具有物权法逻辑;在土地权利分层方面的合理性,因而借鉴“田面权”制度创新土地制度改革的可行性。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够借鉴“田面权”实现物权化,并可以处理好集体产权与农民产权的关系,而且实施成本小。
规划办向清华大学发布通报表扬(《对于清华大学龙登高教授研究成果受到有关部门重视的通报》)
3)专着《地权市场与资源配置》,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12
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国土地制度进行了突破传统成说与意识形态的反思,但仍缺乏整体把握,解释力不足。在广泛整理清代与民国时期原始契约、司法档案与调查报告的基础上,以历史演进逻辑与经济学分析相结合,复原具有丰富内涵的地权制度遗产,建立了自成一体的解释框架,并由此重新审视中国经济传统的特征和发展轨迹。
由于土地投资、收益、经营与风险的分解,地权呈现多层次形态,农民获得耕作权、增值权与融通需求等多重保障与激励。地权交易形式丰富多样,胎借、租佃、押租、典、抵押、活卖、绝卖等构成有机的地权交易体系,土地产权、交易规则与契约精神在民间深入人心,而且得到政府与法律的认可和规范。
地租、使用权、物权与所有权等多层次的交易,使土地、劳动力与资本在流转中实现动态配置,农户目前收益与未来收益亦可调剂,农户获得自由选择与多样化安排,佃农与自耕农的独立经营与抗风险能力增强,短缺经济条件下土地效率得到提高。
注:2010年立项的重大项目主要填写2012年6月以来的研究成果情况。
序号 |
成果名称 |
作者 |
成果形式 |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
字数 |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
1 |
典与清代地权交易体系 |
龙登高,林展 |
论文 |
中国社会科学 2013.5 |
|
权威刊物 |
2 |
借鉴明清田面权制度,创新土地制度改革模式 |
龙登高 |
研究报告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成果要报》第41期。2013 |
0.26 |
《对于清华大学龙登高教授研究成果受到有关部门重视的通报》 |
3 |
地权市场与资源配置 |
龙登高 |
专着 |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2.12 |
22.6 |
|
4 |
Selection of Ownership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Land in Pre-modern China |
L.zhao D.Long |
论文 |
Journal of Cambridge Studies.2012.7(1) |
1.2 |
|
5 |
New Explorations i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Economic History in China and the West |
D.Long |
论文 |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 Fall 2011. |
1.2 |
被础&补尘辫;贬颁滨收录 |
6 |
土地租佃与经济效率 |
赵亮 龙登高 |
论文 |
中国经济问题 2012(02) |
1.1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2年第4期 |
7 |
19世纪台湾范家土地交易与家族兴衰 |
赵亮 |
论文 |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2(03) |
1.2 |
专业权威刊物 |
8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制度变革中的资本问题 |
彭波 龙登高 |
论文 |
中共党史研究 2012(08) |
1.5 |
权威刊物 |
9 |
高利贷的前世今生 |
龙登高,潘庆中 |
论文 |
思想战线 2014.3 |
1.5 |
教育部名刊 |
10 |
研究方法及视角的拓展与经济史的反思 |
赵亮 |
评论 |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2年第1期 |
0.8 |
专业权威刊物 |
11 |
中西经济大分流:历史比较分析 |
何国卿 张婷婷 |
评论 |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2年第4期 |
1.0 |
专业权威刊物 |
12 |
历史上中国民间经济的自由主义朴素传统 |
龙登高 |
论文 |
思想战线 2012年第3期 |
1.4万 |
教育部名刊 |
13 |
老区土改为何发生乱打乱杀 |
罗平汉 |
论文 |
山西大学学报 2013.1 |
1.0 |
|
14 |
地主集中土地不是为了集约经营 |
罗平汉 |
论文 |
老区建设 2012.11 |
1.0 |
|
15 |
水与中国历史 |
李伯重 |
论文 |
思想战线 |
1.5 |
教育部名刊 |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