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进展情况
2010年度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招标项目“马王堆汉墓简帛字词全编”于2011年3月召开开题论证会后,首席专家刘钊教授即遵循项目既定计划,领导全体成员展开研究工作。在四年的工作中,项目组全体成员明确分工,密切协作,取得了可观的学术成果。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和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截至2014年6月,项目组在目录整理、资料搜集、释文考释、帛书拼缀、摹本制作、词条编纂、字形切割、数据库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
(一)目录整理:目录整理是项目子课题“马王堆简帛文献字词考释论着数据库的制作”的首要工作,也是子课题“马王堆简帛文字编的编纂”和“马王堆简帛语词全编的编纂”的必要前期准备工作。这项工作在2013年已告完成,搜集论着资料截止时间为2012年12月。经过叁年多的努力编纂,项目组共整理出与马王堆简帛字词考释密切相关的论着995种,编成《马王堆汉墓研究目录(总)》和《马王堆帛书竹简西文着作目录》两套论着目录,并建立了“马王堆汉墓简帛文献字词考释论着数据库”。数据库划分为责任者、篇名、发表日期、涉及篇章索引、涉及字词索引、论着来源、论着地址、备注、附录9项数据,数据总量十余万字。利用此数据库可以方便检索《马王堆汉墓简帛字词全编》编纂过程中所需检索的论文、着作以及论着中的关键字词,大大提高了项目组的研究效率。
马王堆汉墓简帛文献字词考释论着数据库检索界面
(二)资料搜集:资料搜集配合目录整理计划展开。项目组在进行目录整理时,同步搜集和采购研究资料。对与马王堆字词考释密切相关的论着,项目组还进行了充分的电子化。截至2014年6月,已对见诸目录的70%以上的论文和专着作了电子化处理。这项工作的主体已于2013年年初完成。但由于马王堆帛书字词考释论着不断涌现,尤其是项目组工作成员还在不断产生新的研究成果,所以资料搜集的工作一直没有停止,直至申报材料截稿前还在不断添加和补充。
(叁)释文考释:整理出高质量的简牍帛书释文,是顺利完成本项目的关键。马王堆简牍帛书释文考释的主体部分已于2013年1月完成,包括《周易经传》(含《周易》、《二叁子问》、《系辞》、《衷》、《要》、《缪和》、《昭力》)、《丧服图》、《春秋事语》、《战国纵横家书》、《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含《五行》、《九主》、附《九主图》、《明君》、《德圣》)、《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含《经法》、《十六经》、《称》、《道原》)、《物则有形》、《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出行占》、《木人占》、《相马经》、《宅形宅位吉凶图》、《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却谷食气》、《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导引图》、《养生方》、《房内记》、《疗射工毒方》、《胎产书》、《太一祝图》、《卦象图》、《地形图》、《驻军图》、《城舍图》、《居葬图》、《宅位草图》、《十问》、《合阴阳》、《杂禁方》、《天下至道谈》、《一号墓遣策(附签牌)》、《叁号墓遣策(附签牌、牍)》、《二号墓牍》,共计释文注释53篇。只有《老子甲本》、《老子乙本》、《刑德甲篇》、《刑德乙篇》、《刑德丙篇》、《阴阳五行甲篇》、《阴阳五行乙篇》计7篇未能在2013年完成。其中《老子甲本》、《老子乙本》是由于需要根据新出版之北京大学所藏汉简《老子》等资料修改补充而导致延期完成,《刑德甲篇》、《刑德乙篇》、《刑德丙篇》、《阴阳五行甲篇》、《阴阳五行乙篇》则是由于整理难度较大所致。在项目组成员的努力下,《刑德甲篇》、《刑德乙篇》、《刑德丙篇》、《阴阳五行乙篇》已于2014年春季完稿。《老子甲本》、《老子乙本》和《阴阳五行甲篇》也已基本完成(已有约四万字之成稿),将于本月中下旬正式定稿。释文注释全文将以《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的形式在中华书局出版。自2013年年初,项目组成员与出版方中华书局密切合作,已经完成提交稿件的排版工作,只待最后3篇释文校注提交,便可付印出版(前期提交稿件已经定版待印,预计正式出版日期为2014年6月或7月)。《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作为《马王堆简帛字词全编》的阶段性成果,凡150万字,7巨册,2000页,彩色图版900幅。
《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目录
(四)帛书拼合:项目组对破碎较为严重的帛书进行了细致的拼合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陈剑教授负责的《周易经传》、广濑薰雄副研究员负责的《五十二病方》、董珊副教授负责的《物则有形》、《城舍图》、《居葬图》、郭永秉副教授负责的《春秋事语》、《战国纵横家书》、周波副教授负责的《养生方》、刘娇博士负责的《天文气象杂占》、刘建民博士负责的《五星占》、《太一祝图》、程少轩博士负责的《刑德丙篇》、《阴阳五行甲篇》、《阴阳五行乙篇》等篇章均取得了可观的拼合成果。《周易经传》部分在前辈学者拼合复原的基础上,又新缀帛片百余处,成果尤其突出。
《阴阳五行甲篇》拼缀示意图(原长230厘米,宽55厘米)
《阴阳五行乙篇》拼缀示意图(原长100厘米,宽50厘米)
《刑德丙篇》拼缀示意图(原长120厘米,宽50厘米)
(五)摹本制作:马王堆帛书中存在一些字迹模糊、难以复原的篇章,项目组派遣专人为这些篇章制作了摹本。其中,以《木人占》篇取得的成果最为显着。《木人占》原帛十分模糊,文字仅能辨识叁四成。制作摹本后,该篇可辨识文字达到八成左右,文义基本可以读通。
《木人占》摹本局部图(蒋文制作)
(六)词条编纂:为顺利完成“马王堆简帛语词全编的编纂”的工作,项目组在释文考释工作基本完成后,即委派专人开始马王堆简帛的词条编纂的工作。项目组利用马王堆简帛释文校注初稿挑选出单音节词与多音节词,以《说文》字头的顺序将词条排序,添加辞例,加以解说。目前已经完成30余篇帛书的词条挑选工作,整理出单音节词及多音节词2000余条。
(七)字形切割:为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子课题“马王堆简帛文字编的编纂”,自2013年起,项目组安排大量人力对马王堆简帛拼缀图版进行了字形切割工作。字形切割采用统一工具、统一标准,并设计了科学的工作程序,确保了工作进度。项目组还安排专人对前期切割成果进行复核校对,凡不合格的字形图片即退回返工,确保了工作质量。目前已完成工作量的80%以上,涉及简牍帛书包括《周易经传》(含《周易》、《二叁子问》、《系辞》、《衷》、《要》、《缪和》、《昭力》)、《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含《五行》、《九主》、《明君》、《德圣》)、《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含《经法》、《十六经》、《称》、《道原》)、《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刑德甲篇》、《刑德乙篇》、《刑德丙篇》、《出行占》、《木人占》、《相马经》、《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却谷食气》、《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养生方》、《房内记》、《疗射工毒方》、《胎产书》、《十问》、《合阴阳》、《杂禁方》、《天下至道谈》、《一号墓遣策(附签牌)》、《叁号墓遣策(附签牌、牍)》、《二号墓牍》,凡42篇。剩余部分将在2014年7月前完成。
字形切割清样之一(刑德乙篇部分共2885字)
字形切割清样之二(九主部分共1951字)
字形切割清样之叁(刑德丙篇部分共1120字)
字形切割清样之四(胎产书部分共658字)
(八)数据库开发:数据库开发是子课题“马王堆简帛文献字词考释论着数据库的制作”与“马王堆简帛字形辞例数据库的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子课题“马王堆简帛文字编的编纂”和“马王堆简帛语词全编的编纂”顺理完成的重要保障。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马王堆简帛文献字词考释论着数据库”已经基本完成。同时,“马王堆简帛字形辞例数据库”也已经完成工作量的80%,得到字词表单数据近十万行,马王堆简帛释文清样(齿惭尝格式)近四十种,并有备注文本近千条。数据库采集工作细致,信息详备,特别是安排专人采集了残字、反印文、渗印文、拼合字等信息,这是以往以古文字为主题的数据库所未有的。数据已涵盖竹简帛书共计39篇,即《周易经传》(含《周易》、《二叁子问》、《系辞》、《衷》、《要》、《缪和》、《昭力》)、《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含《五行》、《九主》、《明君》、《德圣》)、《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含《经法》、《十六经》、《称》、《道原》)、《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出行占》、《木人占》、《相马经》、《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却谷食气》、《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养生方》、《房内记》、《疗射工毒方》、《胎产书》、《十问》、《合阴阳》、《杂禁方》、《天下至道谈》、《一号墓遣策(附签牌)》、《叁号墓遣策(附签牌、牍)》、《二号墓牍》。剩余部分将在2014年9月前完成。此外,项目组已完成主体程序2.0版本的开发工作。该程序附有半自动的字编编纂功能,只要将完成的全部数据导入程序2.0版本,即可在项目组成员的操作下,按照数据库字头索引,逐行提取数据,自动生成《马王堆汉墓简帛文字编》。
数据库启动界面
数据库检索界面
字词数据表单(周易经文部分)
数据库释文数据清样(含备注信息)
二、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一)内部课程:为更好地完成马王堆帛书的整理工作,在马王堆项目工作期间,陈剑教授面向课题组成员举办了 “简帛古书拼缀杂谈” 内部专题讲座。陈剑教授以正在负责整理的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为例,谈了帛书拼缀方面的经验。拼缀帛书首先要熟悉帛书内容、字体,熟悉帛书装裱情况、已有拼缀情况,特别要注意以下五点:1.注意准确判断装裱时已粘合在一处之帛的准确界线,以分出残片;2.注意帛书装裱时误裱倒、裱反、裱重合等种种复杂情况;3.装裱于同一大幅的帛书,尽量先在本幅内寻找拼缀线索;其次是相邻的几幅;4.现集中装裱于残片中的帛片,大部分也可以看出其原本相邻的关系,应首先注意在本幅中、本幅残片主要所属篇目中寻找拼缀线索;5.注意已有缀合中也有个别误缀。有今本可以对照或传世古书有相关内容的可优先进行整理。有的残缺帛书,可以根据行文脉络意拟度残缺之上下文,在残片中寻找相合者。残字字形的相合、笔画的相接是最重要最可靠的拼合条件,同时错误的拼合亦可由此方面问题而发现;要注意熟悉字形,准确释读残字、判断其余笔划。帛书整理中要充分利用反印文、倒印文、渗印文。
(二)工作会议:2012年12月,项目组举行了马王堆简牍帛书释文校注审稿会。项目组全体成员,马王堆帛书保管方湖南省博物馆喻燕姣研究员、郑曙斌研究员,中华书局编辑张继海、石玉参加会议;武汉大学李天虹教授、浙江大学曹锦炎教授、中山大学陈伟武教授、陈斯鹏教授作为外审专家出席会议,对已完成的部分马王堆释文校注稿件进行审阅,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
(叁)学术讲座:为更好地完成马王堆简牍帛书字词考释工作,课题组在项目策划和开展过程中,多次邀请国内外专家就马王堆简牍帛书相关问题举办讲座。日本山梨县立大学名和敏光副教授在题为“马王堆丧服图与日本江户时代日用类书中的丧服图”的讲座中,向课题组成员和旁听师生展示了多年收藏的各种日本日用类书,指出日本江户时代日用类书中的丧服图与马王堆帛书中的丧服图十分相似。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艺术史系主任来国龙副教授在题为“马王堆太一祝图考”的讲座中,向课题组和旁听师生介绍了他对马王堆帛书中旧称为“社神图”(周世荣)、“神祇图”(周世荣)、辟兵图(李零、李家浩、李学勤)、“太一将行图”(陈松长)、“太一出行图”(胡文辉)、“社神护魂图”(杨琳)等名的一份帛书的新见,对帛书中的几块残片的位置作了调整,将其改称为“太一祝图”,并简要论证了改名的根据,还就《太一祝图》中心人物、性质、功能及其在中国早期艺术史上的定位等问题作了讨论。
(四)学术会议:为广泛听取帛书整理意见和建议,项目组成员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2013年3月30日,“文学及文化文本的意义与解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复旦大学广濑薰雄副研究员和郭永秉副教授分别提交论文《马王堆汉墓帛书〈导引图〉整理情况介绍》、《对于〈老子〉第一章“道可道”、“名可名”两句的解释》。2013年5月20日,“小曾户洋客座教授授聘仪式暨简帛医书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举行,施谢捷教授提交论文《马王堆帛书〈阴阳脉死候〉考释札记五则》。2013年6月17日,“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举行,刘钊教授提交论文《马王堆帛书〈疗射工毒方〉考释一则》。2013年10月26日,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上海大学历史系、中国先秦史学会主办“古史史料学研究的新视野——新出土文献与古书成书问题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大学举行,赵争博士后提交论文《帛书〈系辞〉成书问题补议》。2014年3月28日,第叁届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与延世大学人文学研究院学术交流会在韩国延世大学召开。程少轩博士提交论文《马王堆汉墓〈丧服图〉新探》。
丧服图复原图
叁、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一)开题论证会:2011年3月13日,项目开题论证会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举行。校外评审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中山大学曾宪通教授、北京大学蒋绍愚教授、吉林大学吴振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李运富教授、上海市社科规划办荣跃明主任、复旦大学领导校党委副书记陈立民、文科科研处处长杨志刚、文科科研处副处长葛宏波、文科科研处左昌柱以及中心课题组成员出席。刘钊教授代表课题组向与会专家汇报了课题构想,包括选题意义、总体框架、主要内容、研究重点难点以及创新点、研究可行性以及预期成果等。专家组肯定了选题的价值和意义,认为课题框架清晰、思路可行,并从研究策略、实施难点、成果发布形式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这次开题论证会,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等均予以了报道。
(二)工作报告:2011年12月,项目组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提交了2011年度项目工作报告,介绍了全年度项目组在目录整理、资料搜集、释文考释、帛书拼合、摹本制作和数据库开发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对2012年度的工作做了规划。2012年6月,项目组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提交了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基础类)中期评估报告,介绍了项目开展前半程的工作情况,并对后半程工作做了规划。
(三)学术交流:项目组在开展学术研究的过程中,积极向学术界介绍项目的最新进展。2013年5月23日,日本学者小曾户洋一行来中心访问,与陈剑教授、郭永秉副教授、张小艳副教授、广濑薰雄副研究员等座谈,项目组就马王堆帛书《周易》和《五十二病方》的折叠及复原、整理情况向访问者作了介绍。2013年9月27日,上海中医药大学张如青教授、瑞士学者Rodo Pfister博士等来访,与刘钊教授、陈剑教授、广濑薰雄副研究员、周波副教授等座谈,双方就马王堆帛书医方、房中书等内容进行了交流。除了学术层面,项目组还在技术层面与学界积极交流。在台湾“中研院”文哲所《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的“数位时代的出土文献”专辑上,程少轩博士撰写文章,介绍了课题组数据库开发的程序设计和工作计划情况。
(四)媒体宣传:目前,项目组正在筹备召开新闻发布会,拟在2014年7月《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一书出版发行之时,积极向媒体推广新书,并介绍项目组在马王堆帛书整理工作中的新得,以期扩大马王堆研究成果的影响。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马王堆简帛字词全编”项目开展过程中,在组织和技术等方面遇到过一些难题。
(一)组织方面的难题:由于马王堆简帛文献数量巨大且辨识难度很高,只有专业研究人员才能进行文字切割。但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求全体科研人员全部投入切字工作是极不现实的。为此,项目组将马王堆简帛文献作了分类,按切分难度划分为叁档,由马王堆帛书方面的专家负责切分第一档难度最高的文献,如各种图文混排的帛书帛图;由博士研究生和资历较深的硕士研究生负责切分第二档有一定难度的文献,如涉及复杂拼缀的帛书;由普通学生负责切分较简单的第叁档文献,如签牌等。切分之前,积极组织技术培训,确保技术训练合格后才开始正式切割文字图版。切割好的文字图版经叁道检查工序方告完工。
(二)技术方面的难题:由于马王堆帛书出土已有近四十年,帛片老化,颜色较深,切出的文字有较重的底色,调节图片的工作十分繁重,这给文字编的编纂工作造成很大影响。项目组组织技术力量对图片样本进行了亮度对比度测试和底色过滤测试,取得了一系列可供参考的数据。项目组已经利用这些数据,展开了自动调节软件的研发工作,预计2014年下半年即将完成开发测试工作。这将大大提高图片处理的效率。
测试图例
处理文字图片效果图
注:2010年立项的重大项目主要填写2012年6月以来的研究进展情况。
二、研究成果情况
(一)裘锡圭主编《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将于2014年6月底7月初出版面世。长沙马王堆汉墓简牍帛书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出土,至今尚未完整公布。项目组历时数年,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将这批珍贵的文献整理出版。全书吸收了学界对这批文献的旧有研究成果,不但包含已经蜚声学界的《老子》、《春秋事语》等帛书,还首次公布了《阴阳五行》甲篇、《阴阳五行》乙篇等一批新材料。
《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书影
(二)周波《马王堆巫医类简帛校读札记》(中国文字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2012年9月)通过对《养生方》等几种巫医类文献中部分残字的重新释读,和几处残片的改缀,进一步完善了相关释文。
(叁)马王堆汉墓帛书《脉法》原本残损严重,具有部分相同内容的张家山汉简《脉书》的出土使《脉法》得以复原。广濑薰雄《读马王堆汉墓帛书〈脉法〉小札——兼论张家山汉简〈脉书〉的一处释文》(载《甘肃省第二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12年12月)在此基础上与原本附在《五十二病方》后的一例残片拼合,使得帛书的释文更加完善,并据此改释了张家山汉简《脉书》中与此相关的一处释文。
(四)周波《汉初简帛文字资料研究二题》(载《文史》2012年04辑)在全面考察相关字形和用字习惯的基础上,结合合文形式和文献记载对马王堆帛书《称》中的“隆〓”一词提出了新的释读意见。
(五)裘锡圭《“宠辱若惊”是“宠辱若荣”的误读》(载《中华文史论丛》2013年03期)认为郭店简《老子》与今本第13章“惊”字相当之字,当从白于蓝释为“△”,从文义看,应读为“荣”。“宠辱若荣”与“贵大患若身”句式相同,“宠”字应从前人之说理解为动词。老子主张像常人宠荣那样宠辱,像贵身那样贵大患。“得之若荣,失之若荣”的意思是“得‘为下’若得荣,失‘为下’若失荣”,这两句是对“宠辱若荣”的解释。大概由于较早流传之本多用假借字表示“荣”,就被后人误读成了音近的“惊”,导致了对此章文义的严重误解,老子的正面主张被很多人解释成了对俗人的批判。
(六)施谢捷《〈阴阳脉死候〉考释札记五则》(小曾户洋客座教授授聘仪式暨简帛医书国际研讨会论文,2013年5月)参照具有相同内容的张家山简本《脉书》,补正了马王堆帛书《阴阳脉死候》多处字词的释读。
(七)广濑薰雄《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整体结构与折迭方式补论》(2013简帛医书国际研讨会)充分吸收旧有的合理说法,据反印文等线索明确了帛书各页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帛书整体结构和折迭方式最大程度上的复原。
(八)刘钊《马王堆帛书〈疗射工毒方〉考释一则》全面搜集并对比了传世医书文献中对于治疗蜮毒的记载,进而对“服见”一词提出了比以往说法更为合理的解释。
(九)陈剑《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养生方〉释文校读札记》(载《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五辑)重新对《五十二病方》、《养生方》的照片和释文进行了极为认真细致的校对校读工作,通过残字字形的比对改释了大量以往被误释的文字,补释了过去未释的文字,对原释文的纠正补充之处亦俯拾皆是,且意见极为精审,最大程度地达到了释文的准确可靠。
(十)广濑薰雄《马王堆汉墓帛书〈导引图〉整理琐记(叁题)》(载《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五辑)从叁个方面讨论了马王堆汉墓帛书《导引图》整理过程中的意见:础残片拼合,为一例残片找到了拼合位置;叠释文,明确了一处题记的释文;颁疑似残片的部分和《导引图》的整体结构,为判断是否为《导引图》残片确定了四个标准,并据此搜集了十例疑似残片,进而讨论了其在帛图中可能拼合的位置。
(十一)刘娇《读马王堆帛书〈天文气象杂占〉札记》(载《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五辑)在新拍高清帛书照片的基础上,利用残缺笔画、反印文等辨识并补释了《天文气象杂占》中的部分残字,进一步完善了相关释文。
(十二)对于《老子》今本首句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郭永秉《对于〈老子〉第一章“道可道”、“名可名”两句的解释》(载《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五辑,2013年9月)在引用裘锡圭先生的正确意见后,蒐集罗列了从古至今的各种具有代表性的解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从而完整而清晰地呈现出隐含在其背后的思想学术源流。
(十叁)刘娇《试说马王堆帛书〈天文气象杂占〉“所”的用法》(载《语言研究集刊》第十一辑,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科《语言研究集刊》编委会编,2013年)认为马王堆帛书《天文气象杂占》中的“所”字的用法可以归为两类:一是作为助词,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如“所在”“所当”“所出”等;二是单用为名词,义为“处所、地方、位置”,如“出所”。过去断句和理解有争议的“出所之邦”“见所之国”等,都属于这种用法,是“定语+中心语”结构,“之”字作为结构助词,有时候可以省略。
(十四)陈剑《汉简帛〈老子〉异文零札(四则)》(“简帛《老子》与道家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13年10月)将今本《老子》与马王堆帛书本、新出北大汉简本相互对照,通过字形比勘修正了多处异文的旧有说法,在此基础上,集中对两处特殊异文的形成原因和过程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进一步加深了学界对《老子》各本错综复杂的异文情况的认识。
注:2010年立项的重大项目主要填写2012年6月以来的研究成果情况。
序号 |
成果名称 |
作者 |
成果形式 |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
字数 |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
1 |
马王堆帛书《五星占》释文校读札记(七则) |
刘钊 刘建民 |
论文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年04期 |
5千 |
|
2 |
以《五行》为例谈谈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重新整理的情况 |
邬可晶 |
论文 |
《文史》2012年02辑 |
14千 |
|
3 |
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整理琐记(叁题) |
郭永秉 |
论文 |
《文史》2012年02辑 |
10千 |
|
4 |
马王堆帛书“物则有形”图与道家“应物”学说 |
董珊 |
论文 |
《文史》2012年02辑 |
10千 |
|
5 |
《五十二病方》的重新整理与研究 |
广濑薰雄 |
论文 |
《文史》2012年02辑 |
40千 |
|
6 |
马王堆简帛《养生方》、《杂禁方》校读 |
周波 |
论文 |
《文史》2012年02辑 |
20千 |
|
7 |
马王堆汉墓帛书《五星占》整理札记 |
刘建民 |
论文 |
《文史》2012年02辑 |
14千 |
|
8 |
谈谈马王堆简帛的重新整理 |
刘钊 |
论文 |
出土文献研究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11年11月 |
10千 |
|
9 |
马王堆巫医类简帛校读札记 |
周波 |
论文 |
中国文字学会第七届年会会议论文, 2012年9月 |
6千 |
|
10 |
读马王堆汉墓帛书《脉法》小札 |
广濑薰雄 |
论文 |
《甘肃省第二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12年12月 |
2千 |
|
11 |
汉初简帛文字资料研究二题 |
周波 |
论文 |
《文史》2012年04辑 |
7千 |
|
12 |
“宠辱若惊”是“宠辱若荣”的误读 |
裘锡圭 |
论文 |
《中华文史论丛》2013年03期 |
15千 |
|
13 |
马王堆汉墓帛书《导引图》整理情况介绍 |
广濑薰雄 |
论文 |
第二届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与韩国延世大学人文学研究所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2013年3月 |
4千 |
|
14 |
马王堆帛书《阴阳脉死候》考释札记五则 |
施谢捷 |
论文 |
小曾户洋客座教授授聘仪式暨简帛医书国际研讨会论文,2013年5月 |
5千 |
|
15 |
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整体结构与折迭方式补论 |
广濑薰雄 |
论文 |
2013简帛医书国际研讨会,2013年5月 |
4千 |
|
16 |
马王堆帛书《疗射工毒方》考释一则 |
刘钊 |
论文 |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2013年6月 |
5千 |
|
17 |
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养生方》释文校读札记 |
陈剑 |
论文 |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五辑,2013年9月 |
65千 |
|
18 |
马王堆汉墓帛书《导引图》整理琐记(叁题) |
广濑薰雄 |
论文 |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五辑,2013年9月 |
4千 |
|
19 |
读马王堆帛书《天文气象杂占》札记 |
刘娇 |
论文 |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五辑,2013年9月 |
7.7千 |
|
20 |
对于《老子》第一章“道可道”、“名可名”两句的解释 |
郭永秉 |
论文 |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五辑,2013年9月 |
8千 |
|
21 |
试说马王堆帛书《天文气象杂占》“所”的用法 |
刘娇 |
论文 |
《语言研究集刊》第十一辑,2013年 |
4.5千 |
|
22 |
汉简帛《老子》异文零札(四则) |
陈剑 |
论文 |
“简帛《老子》与道家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13年10月 |
9.5千 |
|
23 |
帛书《系辞》成书问题补议 |
赵争 |
论文 |
古史史料学研究的新视野——新出土文献与古书成书问题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2013年10月 |
5千 |
|
24 |
马王堆汉墓《丧服图》新探 |
程少轩 |
论文 |
“文字与权力”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14年3月 |
8千 |
|
25 |
说马王堆叁号墓遣册简408的勾划符和“雠到此” |
蒋文 |
论文 |
《文史》2014年01辑 |
2千 |
|
26 |
马王堆帛书“戊戌奇风”与楚汉彭城之战 |
程少轩 |
论文 |
《简帛研究》2014年02辑(即刊) |
4.5千 |
|
27 |
马王堆帛书“太阴刑德大游图”补议 |
程少轩 |
论文 |
《古文字研究》第30辑(即刊) |
3千 |
|
28 |
《马王堆汉墓帛书(肆)》整理札记(一) |
周波 |
论文 |
《古文字研究》第30辑(即刊) |
7千 |
|
29 |
马王堆帛书《德圣》篇研究——兼谈郭简《太一生水》的分篇、分章及其与《老子》的关系 |
邬可晶 |
论文 |
《简帛文献与古代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即刊) |
17.9千 |
|
30 |
马王堆汉墓研究论着目录(总) |
项目组 |
目录 |
内刊 |
120千 |
|
31 |
马王堆帛书竹简主要西文着作目录 |
风仪诚 |
目录 |
内刊 |
2千 |
|
32 |
马王堆简帛资料库2.0版 |
项目组 |
数据库 |
内刊 |
|
|
33 |
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 |
裘锡圭主编 |
专着 |
中华书局2014年6-7月 |
1500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