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进展情况
一、研究进展情况
本课题于2012年10月批准立项后,课题组随即开展各项具体工作。根据计划,课题组不定期召开全体子课题负责人碰头会议。迄今为止,已经分别于2012年10月26日、2013年1月18日、2013年3月15日、2013年6月7日、2013年9月27日、2013年12月13日、2014年3月21日年召开了7次全体子课题负责人碰头会议,并于2013年6月8日邀请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的相关领域研究专家参加了本课题正式的开题报告会。
在正式的开题报告会之前,课题组主要做了如下叁项工作:(1)进行了较为集中调研工作,内容涉及当代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最新进展状况,以及西方学界从社会政治哲学的角度如何看待中国道路和中国发展模式;(2)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政治哲学的文献资料,尤其是确定编纂一部“西方社会政治哲学:从经典到当代”的基础性研究资料(其内容包括国内已有的翻译文献和部分未翻译的外文文献)的编译规划与具体名录;(3)组织子课题成员集中讨论各个子课题涉及的主要研究对象、范围和内容,不断充实和完善整个课题的总体设计和布局,形成具体的研究和写作计划。
在正式的开题报告会之后,课题组充分吸收了与会专家的意见与建议,对相关研究资料的编纂工作、整个课题的研究规划和各个子课题的具体设计方案,做了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并严格按照调整和优化后的研究计划展开研究工作。具体进展情况如下:
子课题之一“西方现代社会政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该子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对当代社会政治哲学的近代(现代)渊源进行客观的、详尽的梳理和分析,并通过它们与马克思主义的相互参照,一方面揭示作为社会政治哲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考察马克思主义对古典自由主义的超越和对浪漫主义的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揭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当代意义。该子课题现在正按照研究计划顺利展开“作为社会政治哲学的经典马克思主义”、“西方近代社会政治哲学的经典权利与自由理论”、“西方近代社会政治哲学的自我反拨”和“马克思主义对自由主义、浪漫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与超越”等专题研究。
子课题之二“西学东渐:西方现代社会政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向中国的传入”。该子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切实剖析西方现代社会政治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的初始接触,及其在中国传播和历史性选择的过程;深入把握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的发展如何获得了一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定向,以及这种定向的历史客观性和必然性。用具体的研究成果表明:为什么只有十月革命送来的马克思主义才有能力积极推进中国的现代发展,换句话说,为什么唯有通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实践,才能完成真正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基的一场彻底的社会革命。该子课题现在正按照研究计划顺利展开“西方现代社会政治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发挥实际影响的效果历史”、“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现代社会政治哲学在中国语境下的交锋”、“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最初传入,以及各种思潮、学派之间的理论竞争”以及“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政治领域的客观历史条件,以及各种改造中国社会政治格局的社会需求和思想需求”等专题研究。
子课题之叁“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当代变迁与转向”。该子课题从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近代理论转入当代,集中梳理西方社会政治哲学在当代的整体发展变化。西方社会政治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历史转化,其当代形态与现代形态既有密切的历史传承,也有重要的差别。该子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这一转化及两者关系予以深刻的揭示。该子课题现在正按照研究计划顺利展开“后现代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政治哲学”、“新保守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政治哲学”、“新自由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政治哲学”、“两次世界大战与近代社会政治哲学的理论困境和实践困境”,以及“二战之后,西方经济、政治和社会状况的整体变化态势”等专题研究。
子课题之四“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批判性对话”。该子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上,集中对当代西方社会政治哲学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并在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一些重要的社会政治哲学议题上,分别展开马克思主义与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批判性对话,由此揭示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基本状况和正在出现的整体衰落,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要性。该子课题现在正按照研究计划顺利展开“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立场及其有效性”、“批判性对话之于当代中国的特殊重要性和意义”、“马克思主义与新保守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新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等专题研究。
子课题之五“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政治哲学的发展趋势”。该子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经验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中,对当代社会政治哲学及其发展趋势展开探索性的研究和讨论。这一研究既与理论发展有关,又与当代世界的历史性实践密切相联。我们目前根据现有研究所形成的总体性判断是:西方社会政治哲学在作出其重要的历史性贡献之后,正在随着其实践基础的老化而逐渐进入衰退阶段,而当代社会政治哲学的发展趋势则在此一衰退进程的同时,开展出历史的新的可能性——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性实践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当代社会政治哲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亦即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定向的新文明类型及其在社会政治领域中获得展开的历史前景。该子课题现在正按照研究计划顺利展开“作为当代社会政治哲学之新可能性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政治哲学内涵”、“社会政治哲学主题下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中国发展道路的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定向及其对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借鉴和批判”等专题研究。
二、调研及学术交流情况
1、文献资料收集整理。课题组已经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所需的中外文图书资料300余册,其中包括中西方近现代以来社会政治哲学经典着作和第一手研究资料,中外学者对于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政治哲学发展趋势的研究性论着与论文。我们在这些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集中编纂一部以“西方社会政治哲学:从经典到当代”为主题的基础性研究资料,目前已有中文译本的文献编纂基本完成,多种尚未译成中文的文献正在翻译过程中,总字数预计超过80万字。
2、学术会议。(1)2013年6月8日,课题组委托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和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联合举办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政治哲学发展趋势”高级研讨会,亦即本课题正式的开题报告会;(2)迄今为止,召开过课题组负责人碰头会7次,邀请上海地区相关研究领域专家学者进行的小型研讨会和座谈会4次。
3、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首席专家和子课题负责人就部分前期研究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和上海文汇讲堂等单位进行学术交流共20余人次。邀请国内外专家如Robert Pippin、Terry pinkard等到复旦哲学学院就该课题进行学术讲座共10余人次。
叁、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1、本课题开题论证会于2013年6月8日召开,首席专家吴晓明教授主持会议,大部分子课题负责人、部分课题组成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的相关领域研究专家,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部分师生等4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2、目前,我们正在筹备举行一次以“批判、对话与融通: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社会政治哲学思潮”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规模为50–60人。
注:2010年立项的重大项目主要填写2012年6月以来的研究进展情况。
二、研究成果情况
代表性成果介绍
1、吴晓明《马克思的历史道路理论及其具体化承诺》(论文)。长期以来,马克思的历史道路理论在很大程度上被曲解和误解了。人们普遍地把这一理论仅仅当作一种抽象化纲目,而完全忽视了其内在具有并且本质重要的具体化承诺。在如此这般屈从于理智形而上学的解释方案中,马克思的历史道路理论在丧失其具体化承诺的同时,变成了一种僵化的历史哲学公式。这种历史哲学公式按其基本性质来说,不仅必然是超历史的,而且只能从属于前黑格尔的主观思想及其外部反思。换言之,它们变成了与历史现实及其实体性内容分离隔绝的抽象形式;而且这样的形式可以被无条件地运用到任何历史进程的内容之上。而当这种完全无头脑的运用被看成是马克思历史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时,那些同样无头脑的实证主义者便似乎找到了合适的理由,来抨击“马克思主义借以强奸事实的空洞结构”了。为了有效地澄清这种理论状况,该论文试图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根据中来阐说马克思的历史道路理论。这篇论文可以说是课题组首席专家吴晓明教授论述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见解的纲领性文献之一,是对本课题研究赖以展开的理论基础的重要陈述,论文发表之后被收入2013年第1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在同行之间引起较大的反响和关注。
2、吴晓明《黑格尔法哲学与马克思社会政治理论的哲学奠基》(论文)。该论文从理论渊源的角度考察马克思的社会政治哲学,认为马克思社会政治理论的哲学奠基,与黑格尔法哲学有着最为切近的联系。就此而言,马克思社会政治理论具有重要的黑格尔哲学渊源。这样的渊源主要包括:(1)社会现实的概念;(2)国家机体的概念;(3)历史原则。马克思在积极占有这些成果的同时,尖锐批判了黑格尔法哲学的“逻辑的、泛神论的神秘主义”以及“无批判的实证主义”。正是通过由之而来的思想进程,马克思把法的关系和国家形式的本质性导回到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从而为其社会政治理论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该论文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思想史叙述,相反正是在这种貌似一般思想史的追溯中,为澄清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的基本理论性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整个课题的研究起着根本性的定向作用,同时对于克服当前社会政治和历史理解领域中普遍流行的主观思想与外部反思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3、张寅《阶级斗争理论重释——从一种活动原则的视角看》(论文)。该论文以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为切入点,尝试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政治哲学作出更符合其当代哲学性质的阐释。该文认为,用阶级概念思考一个主体意味着从活动的原则出发来思考它,也就是把它的存在看作它自我生产的结果。现代主体性的一种可能形式是阶级的主体性,这也意味着经济关系的根本地位和由此引发的斗争。从经济关系和阶级斗争的角度考察历史是对现代思想的继承。这与黑格尔从自由出发回溯历史极为近似。不过,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在结构上多出了一个环节:未来的自由人联合体。黑格尔的自由和整个世界历史在马克思的阶级斗争中达到了自己的真理。论文发表之后,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13年第9期)全文转载。
4、张守奎《社会政治哲学传统中的马克思财产权批判理论》(论文)。该论文聚焦于财产权理论,探讨马克思主义与西方近代社会政治之间的渊源关系及其根本区别。论文认为,与洛克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自然法论者)把财产权理解为人所天生固有的自然权利,以及黑格尔为代表的法哲学家主张财产权是一种奠基于契约论之上的法权理论不同,马克思把财产权理解为人的自我实现和自由发展的一种“妨碍”。在他看来,“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关系”意味着人们(包括资本家)不再把彼此作为完整的“类存在”来看待,而是当作相互利用和获取利益的工具来对待。马克思与他们在财产权问题理解上的这种分歧,主要根源于他们对财产权之本质的认识,以及他们对其历史性限度是否自觉上的差异。
注:2010年立项的重大项目主要填写2012年6月以来的研究成果情况。
序号 |
成果名称 |
作者 |
成果形式 |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
字数 |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
1 |
马克思的历史道路理论及其具体化承诺 |
吴晓明 |
论文 |
《哲学研究》2013年第7期 |
18000字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3年第11期 |
2 |
黑格尔法哲学与马克思社会政治理论的哲学奠基 |
吴晓明 |
论文 |
《天津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
11000字 |
|
3 |
阶级斗争理论重释——从一种活动原则的视角看 |
张 寅
|
论文 |
《哲学研究》2013年第6期 |
10500字 |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13年第9期全文转载 |
4 |
《莱茵报》时期之前的马克思与自由主义传统
|
张守奎 |
论文 |
《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
9000字 |
|
5 |
“个体”何以成为一个问题 |
张守奎 |
论文 |
《求是学刊》2013年第4期 |
11000字 |
|
6 |
作为“积极虚无主义”的个体自由哲学 |
张守奎 |
论文 |
《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6期 |
17000字 |
|
7 |
社会政治哲学传统中的马克思财产权批判理论 |
张守奎 |
论文 |
《天津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
11000字 |
|
8 |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的反思和调整 |
张守奎 |
论文 |
《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2期 |
9000字 |
|
9 |
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政治学说 |
徐 琴 |
论文 |
《天津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
8500字 |
|
10 |
冷清地纪念狄德罗 冷静地反思启蒙运动 |
祁 涛 |
文章 |
《文汇报》,2013-11-18 |
3600字 |
文章于2013年11月19日在光明网全文转载 |
11 |
《民族主义:在保守与激进之间》 |
祁 涛 |
论文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
10500字 |
|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