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进展情况
研究计划执行情况:总体上按计划完成各项工作,进展情况正常。截止到2014年5月底,共搜集包括5个子课题的英国、印度、美国、法国、俄国档案文献326卷,12168份文件,48368页,约4230余万字;其中,已整理(按数据库标准中文标引)外文档案6836份,28623页,约2260余万字;已确定翻译的外文档案1080份,3050余页,约270余万字;已翻译英国和美国档案8万余字,注释档案和史料5万字。查阅整理中国外交部有关中印边界问题的档案目录(1949年5月22日—1965年12月30日)598条。
文献资料收集工作,先后2人/4月赴英国、1人/1月赴俄国搜集资料,将有2人/2月赴美国搜集资料。目前总数已完成60%,其中,英国档案所占比例最大,约70%;其后依次为中国、美国、印度、俄国、法国的档案。目前边继续搜集边整理、标引、翻译。
其中,子课题(一)进展较快,基本完成资料搜集工作,约十万字,主要为:、中印传统习惯线及英国入主印度初期的中印边界走向的档案、史料;英属印度在东段勘画“内线”、“外线”档案、史料;清末中国在西藏、川滇边巩固边防、标记边界的档案史料;英属印度提出的实施“战略边界”计划(1910年10月23日明托总督提出)的档案与史料;西姆拉会议期间英藏非法交涉边界问题的档案与史料;西姆拉会议后,英国政府有关处理“麦克马洪线”的档案与史料;英国与英属印度制造伪书《艾奇逊条约集》14卷的档案与史料;印度独立后侵占麦克马洪线以南中国领土的档案与史料。翻译和注释部分档案与史料,主要有:19世纪中期有关中印边界东段的五份协定;英属印度勘画“内线”的文档;明托总督提出“战略边界”计划英属印度实施“战略边界”计划的文档;真伪版《艾奇逊条约集》14卷有关麦克马洪线部分的比对。另外4个子课题主要处于搜集、整理、标引和标注档案史料阶段,子课题(四)、(五)开始着手翻译。
学术会议:2013年3月下旬,课题主持人孟庆龙应邀赴英国参加牛津大学主办的“20世纪和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历史与国际关系的交汇——滨”的国际会议,并发表题为《英国与中印边界冲突》的主旨演讲。2014年1月上旬,孟庆龙应邀赴印度新德里参加(新德里)中国研究所主办、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研究所协办的题为“20世纪和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历史与国际关系的交汇——滨滨”的国际会议,并做了题为《印度和中国对边界争端的不同反应》的主旨演讲。2014年3月下旬,孟庆龙在广州举行的中国美国史年会上提交题为《美国对中印边界争端态度的变化》的论文并发言。
学术交流:2013年6月中旬,孟庆龙应邀在武汉大学边界与海洋研究院作《中印边界问题:历史与国际关系》的报告。2013年8月,子课题(一)负责人吕昭义参加“中国世界史青年工作者会议”并做《对于中印边界研究的若干问题》的主题发言。2013年10月下旬,孟庆龙应邀在武汉大边研院作《西藏“独立”或“自治”的历史“依据”和法理“依据”》的报告。2013年12月,吕昭义参加“中国边疆及边疆治理政府的挑战与创新”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办),作《民元察隅巡边标界史实考》发言;参加“中国西南研究: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中国社科研究规划办、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云南大学社科处主办),做主题发言《中印边界研究》。2014年5月29日,孟庆龙应邀赴哈尔滨黑龙江师资培训中心做了题为《中印边界问题与国际关系》的讲座。
国际合作:自2013年初以来,孟庆龙研究员与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研究所、印度中国研究所建立起学术合作关系。
成果宣传推介情况:完成两期工作简报;给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提交过一篇专稿但未被采用。
二、研究成果情况
代表性成果:孟庆龙论文《影响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的英国因素》,24000字,已投稿到《历史研究》。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是:作为印度的前殖民国,英国对于中印边界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它通过一手策划、操办西姆拉会议,炮制“麦克马洪线”,埋下了中印边界纷争的种子。冷战爆发后,面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新变化,特别是新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的不断提高,国力衰弱的英国,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其在亚洲的利益及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力,在中印边界冲突的过程中,英国虽然对印度提供了相当程度的支持,但多有保留,同时极力避免刺激中国,设法与中国维持较为稳定、平和的关系,试图在中印之间保持“平衡”,把握、拿捏得很有分寸,充分显示了其老牌帝国处理复杂、敏感外交和国际问题的“圆滑”和“老到”。
学术价值、社会影响:自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到现在已有近52年的时间,这一页已经翻过去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正确总结这场战争在国际关系中的经验教训,有助于锻造符合时代要求和中印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新的睦邻关系。英国在中印边界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上有着其特殊的地位。对于中印冲突的历史根源,英国难辞其咎,负有直接责任。然而在中印关系恶化、以至发生边界冲突的过程中,英国并没有像美国那样赤裸裸地干涉中印争端并在亚洲国家间进行挑唆。它虽然对印度提供了相当的援助,但并未明确支持印度的立场和主张,同时保持了与中国的关系,为自己在外交、政治等方面留下了很大的活动空间。英国对中印双方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完全不能反映关系的亲疏,也不是出于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反省,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维护其在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利益,充分显示了其老牌帝国处理复杂、敏感问题的“老到”和“圆滑”。如此考量,足证实际利益在国家间关系中之重要性。英国历届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前后拿捏把握的分寸,也提供了我们深刻认识英国外交一个绝好的窗口。
注:2010年立项的重大项目主要填写2012年6月以来的研究成果情况。
序号 |
成果名称 |
作者 |
成果形式 |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
字数 |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
1 |
中印边界问题、印巴领土纠纷研究 |
吕昭义(1) |
专着 |
人民出版社,2013年 |
31万 |
|
2 |
19世纪中期中印边界东段的若干协定 |
吕昭义(1) |
论文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3年1期 |
20000 |
|
3 |
民国标界第一桩:民元察隅巡边标界史实考 |
吕昭义(1) |
论文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4年2期 |
18000 |
|
4 |
印度东向政策:发端、演变、新趋向 |
吕昭义 |
论文 |
《印度洋地区发展报告》,社科文献出版社,2013年 |
20000 |
|
5 |
影响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的英国因素 |
孟庆龙 |
论文 |
已投稿《历史研究》 |
24000 |
|
6 |
英国与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 |
孟庆龙 |
会议主题发言 |
2013年3月26-27日英国牛津大学国际会议 |
3500 |
|
7 |
中印边界争端:历史与国际关系 |
孟庆龙 |
专题报告 |
2013年6月21日武汉大学边研院 |
7000 |
|
8 |
英国与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及参加牛津大学国际会议随感 |
孟庆龙 |
专题报告 |
2013年5月14日世界历史研究所 |
6000 |
|
9 |
西藏“独立”或“自治”的历史“依据”和法理“依据” |
孟庆龙 |
专题报告 |
2013年10月24日武汉大学边研院 |
4000 |
|
10 |
中印边界问题与国际关系 |
孟庆龙 |
专题报告 |
2014年5月29日应邀赴哈尔滨黑龙江师资培训中心 |
20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