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进展情况
(一)研究计划及总体完成情况
《荆楚全书》编纂开题报告会后,我们根据项目投标书中的设计,结合专家和领导的讲话,制订了“十二五”期间的规划,该规划分前两年(即2011-2012)和后四年(2013-2016)两个阶段。2012年通过中期评估检查后,2013-2016年的研究计划及总体完成情况如下表:
研究计划 |
完成情况 |
1、编制《现存湖北古籍总录》, 全面了解、把握现存荆楚文献的家底,便于整体工作的部署和调整。 |
100% |
2、完成宋代以前荆楚传世文献的点校工作。 |
100% |
3、精选宋代以后份量较大、尚未有整理本且有较大社会影响和较高学术价值的典籍若干种,作为第一批书目优先予以点校。 |
99% |
4、第二批书目的整理完成。 |
100% |
5、第叁批书目的整理开展。 |
50% |
6、2013年暑假开展省内各地区文献调研,前往每一个县级市,逐一登记调研所获文献及其信息,并撰写各自地区暑期文献调研报告材料,总结相关工作情况。 |
80% |
现结合工作推进的实际情况汇报如下:
1、已编制《荆楚历代着述总目》,为下一步点校整理工作提供了翔实的版本目录依据。
我们对历代湖北古籍的了解,过去都是参考清末所编《湖北通志》中的《湖北艺文志》。事实上,这部书收录不够完整,且有几百处错讹,大多数书籍并没有留存下来。为此,《荆楚全书》编纂课题组邀请国内着名版本目录学家阳海清先生着手编制《现存湖北古籍总录》。为更全面地反映现存湖北古籍的面貌,阳先生在做编目的同时,也对版本情况加以着录,将古籍简目细化为古籍版本目录,使我们对现存湖北古籍存世状况心中有数。此项工作已经完成,即将交付出版社出版。见附件(点校成果太多,不便邮寄,请鉴谅)。
2、以子课题为单位,完成首批点校书目。
开题报告后,我们以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湖北丛书》和《湖北先正遗书》为线索,选择了105种湖北先贤所撰古籍,作为10个课题组首批点校书目。这些书籍,宋代及其以前的占18部,宋代以后直到清末的占87部,在湖北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确定《〈荆楚全书〉点校凡例》后,这部分任务由《荆楚全书》编纂中心的子课题负责人分别负责数部,签订合同书,先行点校整理。现已完成99%,即将交付出版社审稿出版。
3、精心组织,加强协调,完成第二批点校书目。
两年来,除了首批点校书目105种湖北先贤所撰古籍的推进完成外,我们还精心组织、加强协调,陆续完成第二批点校书目,包括十堰大学教育学院《荆楚全书》编纂处第二批子课题项目委托,共计《郧台志》、《武当福地总真集》、《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大岳太和山志》、《续修大岳太和山志》、《张叁丰全集》、《武当纪胜集》、《兰心诗钞》、《葆真斋集》等9部文献333.5万字的整理点校;叁峡大学《荆楚全书》编纂处签订第二批子课题项目委托,共计王定安着述5种、张盛藻着述2种、朱锡绶着述1种凡8种、235卷、约300万字的整理点校;荆州市社科联谢葵先生负责《少泉诗集》、《荆州方舆书》、《墨卿谈乘》、《江陵志馀》、《叁湖渔人集》、《翠筠山馆诗存》、《袁中郎遗事》等7种古籍整理点校,共计50卷、约合65万字,监利县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俊纶先生负责《百柱堂全集》140万字、《监利明清谱牒》80万字的整理点校;
4、第叁批书目整理的陆续开展。
第叁批书目整理包括鄂州胡念征先生负责的张裕钊主要着作《濂亭文集》8卷、《濂亭遗文》5卷、《濂亭遗诗》2卷、《论学手札》和有关书信等,约30万字,《柯逢时杂着》约25万字,(唐)元结《次山集》约10万字,刘复《刘菊坡日记》、《刘菊坡诗集》(均为手稿本)约35万字,朱峙叁《朱峙叁日记》(1920-1949)手稿本约150万字,杨东来《月香山土志》(民国初年手稿本)约5万字,搜集整理《湖北历代楹联选》约20万字,《湖北金石志史料汇编》约80万字;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人文社科系黄永昌博士承担的(清)严如熤所辑《叁省边防备览》十四卷(道光二年刊行、道光十年增补)约21万字与《叁省山内风土杂识》(民国二十四年石印本)约2万字、(明)卢象升《明大司马卢公奏议(湖北部分)》5卷(道光九年刻本)约8.5万字、(明)秦金《安楚录》10卷约8.5万字、(明)吴守忠《叁峡通志》5卷(万历十九年刻本)约6.5万字、(明)高岱《鸿猷录》16卷(嘉靖叁十六年刻本)约16万字及(明)刘天和撰、周鼎重订《仲志》4卷(崇祯十叁年刻本、康熙增修本)约9万字,共计6种约71.5万字;武汉市图书馆方面在武汉市文史研究馆终生馆员徐明庭先生指导下遴选出的一批武汉市图书馆所藏荆楚文献,由该馆古籍部研究人员承担,计有汉阳县志馆编《艺文略初稿》1册(约抗日时期编,油印本)2.4万字、叶调元《汉口竹枝词》1册(清道光叁十年刻本)2.26万字、罗洪《罗汉汉口竹枝词》1册(钞本)1.45万字、杨守敬《两宋碑目》1册(钞本)5.4万字、周贞亮《骈文欣赏》2册(稿本)6.76万字、洪子彬《鲁轩诗稿》1册(清末钞本)3.486万字、刘炜华《苍梧山馆集》八卷2册(民国十二年天门刘氏家钞本)6.8万字与《掻首集》一卷1册(清末钞本)2.1万字《碎弦余响》叁卷1册1.3万字、退轩居士《自娱斋敝帚集古近体诗二卷悔存稿一卷词一卷联语一卷》4册(清稿本)6.8万字、黄侃《量守庐词钞》1册(民国叁十四年排印本)4.1万字、李致中《楚陂李氏传家集》(清光绪间黄陂李氏家钞本)2册6.2万字、王葆心《汉浒金石小志》(铅印本)0.57万字、王国梓《一梦缘》(铅印本)1.08万字,共计12种约73万字;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文献所刘固盛教授承担的《云笈七签》(140万字)、《九宫山志》(30万字)、《长春观志》(30万字)点校,共计200万字;汉川图书馆《春柳堂诗钞》、《葭渚诗艸》、《洗铜山馆文钞》点校整理,总凡3种书,共计叁卷,约合6万字;汉川黄良辉研究会李继平先生《黄氏文钞》、《证果园诗草》等清代和近代汉川籍文学家诗文集类点校整理,总凡2种书,22万字;江西九江学院吴国富先生《太平山志》点校整理,9万字。
5、积极争取湖北省委省政府支持,推进全省范围内的项目开展。
2013年5月,经华中师范大学《荆楚全书》编纂中心项目组努力,争取到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了对于支持《荆楚全书》编纂的通知,从而全面推进全省范围内的项目开展。
2014年4月,经我们努力,《荆楚全书》编纂又被湖北省委省政府列入《荆楚文库》大型文化工程,掀开了湖北地方文化建设的新篇章。《荆楚文库》由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任工作委员会主任,省长王国生同志任第一副主任。
6、2013年暑假开展省内各地区文献调研。
2013年,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专门印发“对于支持《荆楚全书》编纂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相关部门予以积极配合。这是省委省政府对《荆楚全书》编纂工作的又一大力支持,极大地推动了《荆楚全书》编纂在各地的文献普查和征集工作。此后不久,荆州、恩施等地市宣传部纷纷来电询问《荆楚全书》编纂工作,希望可以早日前往商谈合作。为了把握时机、及时跟进、全面推动,《荆楚全书》编纂中心决定于2013年暑假开展省内各地区文献调研计划。在《荆楚全书》编纂中心统一部署下,各子课题负责人利用暑期两周左右时间,分别前往各地、市、州,逐一登记调研所获文献及其信息,并撰写各自地区暑期文献调研报告材料,总结相关工作情况。迄今为止,我们省内各地区文献调研共计着作类100多部,家谱600多种,碑刻、契约文书200多件,以及大量档案资料。
7、在湖北省内广泛协作,包括江西部分单位加入全书编纂队伍。
两年来,我们在湖北省内广泛协作,组织各地院校及相关研究机构力量,全面推进《荆楚全书》编纂的深入开展,合作单位近20家。比此前有所突破扩大的是,包括江西九江学院等湖北周边部分单位,因广义楚文化的缘故也加入丛书编纂,负责本地区相关文献的整理研究。
(二)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1、对省内各地区文献尤其是散见于民间的文献开展调查。
两年来,我们在省内部分地区开展文献调查,并征集和研究散见于民间的荆楚古籍,以及荆楚地区历代碑刻、谱牒(族谱、家谱、宗教寺院志等)等民间文献。具体情况见下表。
2、及时结合《荆楚全书》编纂工作实际,调整工作方案,不定期举行相关工作会议、学术会议,商讨项目开展的各种问题。
2012年9月27日上午九点,《荆楚全书》编纂点校体例讨论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荆楚全书》编纂课题总协调人、科研部彭南生部长,《荆楚全书》编纂课题总协调人周国林教授、《荆楚全书》编纂中心办公室主任许刚副教授及湖北人民出版社副社长王建槐、编辑王皓和马骏等先生与会。鉴于《荆楚全书》编纂项目内容庞杂、时段跨度长远、所收部类繁多、着述体裁各异,无论是资料收集、文献整理还是出版加工,都需要课题组人员的齐心协力、集思广益;此次就点校体例所召开的讨论会,就是针对整理与出版这两方面工作的前期基础性协调,修正后的点校体例将对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2012年11月9日,中共麻城市委咨政、麻城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麻城市政协原主席凌礼潮在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会议室,主讲“《荆楚全书》编纂与鄂东文化研究第叁期学术沙龙”。本次沙龙由《荆楚全书》黄冈师范学院编纂处主任、文学院副院长、鄂东教育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桂生博士主持。黄冈师范学院副校长、鄂东教育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金奇教授,编纂处部分成员共20余人参加。李金奇副校长向凌礼潮颁发了鄂东教育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和《荆楚全书》编纂专家聘书。凌礼潮则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湖广填四川”研究心得,以及所掌握的大量家谱、地方志等文献资料,作了《“江西填湖广”与“湖广填四川”比较研究》的学术报告。他认为要把“江西填湖广”与“湖广填四川”作为整体,与历史上其他几次移民运动进行比较研究,以彰显这两大移民运动在移民史研究中的特色和历史地位。他还认为这两大移民运动因移民潮发生时间相同,互为因果、递进延续,移民规模的量化研究也均有实质性进展,两处“移民发源地”即鄱阳瓦屑坝、麻城孝感乡均可考实而具有相同性,但两者差异性突出表现在“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中以军事移民为最,而“江西填湖广”移民则具有更多逃避赋役的特点。
2013年1月15日,《荆楚全书》2012年总结推进会在历史文献所会议室召开,《荆楚全书》课题总协调人、科研部彭南生部长,历史文化学院吴琦院长、付海晏副院长,《荆楚全书》课题总协调人周国林教授及各子课题负责人参加会议。彭南生部长最后总结指出,《荆楚全书》编纂今后可考虑点校、影印等多种整理方式,但是第一批子课题书目还是要点校为宜,今后的出版也以直排版式为佳;其次,点校说明要有一个范本,由张全明教授撰写一个交由大家讨论,各子课题负责人在整理过程中有何问题也要及时提出来商议。本次会议是《荆楚全书》编纂2012年工作的基本总结,同时也是2013年上半年工作的启动预备,对于《荆楚全书》编纂的下一步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2013年3月24—30日,《荆楚全书》编纂课题总协调人彭南生教授、周国林教授,前往日本进行学术访问,参加早稻田大学学术会议,并围绕《荆楚全书》编纂进行文献的调查与收集。课题组成员于早稻田大学、东洋文库、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查阅资料,获得了不少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并为在日本更广泛地收集资料,与日本早稻田大学熊远报先生等有关人员达成了合作意向。这是《荆楚全书》编纂迈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2013年6月19日下午,《荆楚全书》编纂暑期省内各地区文献调研布置会议在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召开,《荆楚全书》编纂课题总协调人、华中师范大学科研部部长彭南生教授,《荆楚全书》编纂课题总协调人周国林教授及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吴琦教授、副院长付海晏教授,《荆楚全书》编纂各子课题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彭南生部长主持,彭部长首先就前段时间将《荆楚全书》编纂工作进展汇报省委省政府的情况作了介绍和说明,包括争取经费、省委宣传部下发支持《荆楚全书》编纂文件、150万字整理工作量立为省社科基金项目等,其次就此次会议主题(暑期调研)作了强调,并对《荆楚全书》编纂首批子课题交稿提出了督促要求。其次,周国林教授就暑期文献调研计划作了详细部署,各子课题负责人纷纷就暑期地区文献调研建言献策。
此外,我们利用相关子课题负责人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的各种机会,不失时机地对外宣传、交流《荆楚全书》编纂。这对于《荆楚全书》编纂下一期工作中的各方面合作极为有利。
(叁)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为增强《荆楚全书》编纂项目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扩大影响,我们一直注意新闻发布和成果推介,遵照国家社科规划办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积极通过各类媒体报道扩大本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在线发布了数十篇反映工作进展和项目成果的新闻,专门的“《荆楚全书》编纂资讯网”也已开通。光明网、凤凰网、新华网、人民网、湖北电视台、湖北日报、荆楚网、《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国家级、省级媒体刊物对本项目都有多角度报道,叁峡日报、荆州日报、楚天都市报、叁峡晚报、南鄂晚报、宜都电视台等省内媒体也积极向社会大众宣传编纂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各项进展,项目负责人或研究人员还接受了部分媒体的采访。华中师范大学等项目实施单位的党委宣传部及其下属的校园媒体也积极在校内进行宣传。初步统计,“荆楚全书”关键词在谷歌、百度的全字匹配搜索结果分别达到了3520条和3590条。
报道《荆楚全书》编纂的各类各级媒体一览表
媒体 |
类型 |
级别 |
光明网 |
网络 |
全国 |
凤凰网 |
网络 |
全国 |
新华网 |
网络 |
全国 |
人民网 |
网络 |
全国 |
荆楚网 |
网络 |
省级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报纸 |
全国 |
湖北日报 |
报纸 |
省级 |
楚天都市报 |
报纸 |
省级 |
叁峡日报 |
报纸 |
地方 |
荆州日报 |
报纸 |
地方 |
叁峡晚报 |
报纸 |
地方 |
南鄂晚报 |
报纸 |
地方 |
湖北电视台 |
电视 |
省级 |
宜都电视台 |
电视 |
地方 |
为积累成果和总结工作经验,我们还定期出版了《荆楚全书》编纂工作简报。截至目前,《荆楚全书》编纂中心已印制了6期工作简报,并寄送国家社科规划办、湖北省委省政府和国内相关单位及个人。
二、研究成果情况
(一)完成《荆楚历代着述总目》的前期成果《现存湖北古籍总录》。
《现存湖北古籍总录》是迄今为止最全面地反映现存湖北古籍面貌的图书馆藏目录专着,阳海清先生在做编目的同时,也对版本情况加以着录,将古籍简目细化为古籍版本目录,使我们对现存湖北古籍存世状况心中有数。此项工作已经完成,即将交付出版社出版。
(二)完成105种计1500多万字的文献点校工作。
两年来,由《荆楚全书》编纂项目组子课题负责人牵头,集中精力,点校整理了105部典籍。30多位研究人员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投入工作,现已完成点校的主要任务。具体目录如下:
1) [清]傅以渐等奉敕撰《御定易经通注》四卷
2) [明]郝敬撰《易领》四卷
3) [清]李道平撰《周易集解纂疏》十卷
4) [清]李道平撰《易筮遗占》一卷
5) [清]秦笃辉撰《易象通义》六卷
6) [明]郝敬撰《尚书辨解》十卷
7) [明]郝敬撰《毛诗原解》三十六卷
8) [清]陈大章撰《诗传名物集览》十二卷
9) [明]郝敬撰《春秋非左》二卷
10) [清]易本烺撰《春秋楚地答问》一卷
11) [明]陈士元撰《论语类考》二十卷
12) [清]程大中撰《四书逸笺》六卷
13) [明]陈士元撰《孟子杂记》四卷
14) [清]陈士珂撰《孔子家语疏证》十卷
15) [清]易本烺撰《伸顾》一卷附[清]王家凤撰《札记》一卷
16) [明]锺惺撰《史怀》二十卷
17) [清]秦笃辉撰《读史剩言》四卷
18) [清]熊赐履撰《学统》五十三卷
19) [明]陈士元撰《江汉丛谈》二卷
20) [清]易本烺撰《云杜故事》一卷
21) [清]王柏心撰《导江三议》一卷附《上何方伯书》一卷
22) [明]陈士元撰《姓觿》十卷附录一卷
23) [清]易本烺撰《姓觿栞误》一卷附[清]丁兆松撰《札记》一卷
24) [明]陈士元撰《名疑集》四卷附[清]丁兆松撰《札记》一卷
25) [清]胡承诺撰《绎志》十九卷附[清]周以存撰《札记》一卷
26) [清]胡承诺撰《读书说》四卷附[清]阙名撰《年谱》一卷
27) [清]李元撰《蠕范》八卷附[清]王家凤撰《札记》一卷
28) [清]秦笃辉撰《平书》八卷
29) [清]王柏心撰《枢言》一卷续一卷
30) [汉]王逸撰《楚辞章句》十七卷
31) [宋]朱震撰《汉上易传》十一卷
32) [宋]朱震撰《周易卦图》三卷
33) [宋]朱震撰《周易丛说》一卷
34) [宋]项安世撰《周易玩辞》十六卷
35) [明]陈士元撰《易象钩解》四卷
36) [明]陈士元撰《易象汇解》二卷
37) [宋]王质撰《诗总闻》二十卷
38) [明]李先芳撰《读诗私记》五卷
39) [明]刘绩撰《三礼图》四卷
40) [清]杨守敬撰《春秋谷梁传考异》一卷
41) [汉]刘珍等撰《东观汉记》二十四卷
42) [宋]宋庠撰《国语补音》三卷
43) [宋]王质撰《绍陶录》二卷
44) [明]廖道南撰《殿阁词林记》二十二卷
45) [梁]宗懔撰《荆楚岁时记》一卷
46) [宋]宋祁撰《益部方物略记》一卷
47) [明]何宇度撰《益部谈资》三卷
48) [清]叶封撰《嵩阳石刻集记》二卷
49) [汉]陆贾撰《新语》二卷
50) [宋]项安世撰《项氏家说》十卷附录二卷
51) [北周]庾季才撰《灵台秘苑》十五卷(原一百二十卷,现存者为[宋]王安礼等奉敕重修本)
52) [梁]庾肩吾撰《书品》一卷
53) [宋]黄休复撰《益州名画录》三卷
54) [宋]米芾撰《画史》一卷
55) [宋]米芾撰《书史》二卷
56) [宋]米芾撰《宝章待访录》一卷
57) [宋]米芾撰《海岳名言》一卷
58) [宋]米芾撰《海岳题跋》一卷
59) [元]汤厚撰《古今画鉴》一卷
60) [唐]段安节撰《乐府杂录》一卷
61) [宋]米芾撰《砚史》一卷
62) [唐]陆羽撰《茶经》三卷
63) [晋]戴凯之撰《竹谱》一卷
64) [明]周祈撰《名义考》十二卷
65) [宋]宋祁撰《宋景文公笔记》三卷
66) [宋]王得臣撰《麈史》三卷
67) [宋]魏泰撰《东轩笔录》十五卷
68) [宋]张知甫撰《张氏可书》一卷
69) [明]耿定向撰《先进遗风》二卷
70) [宋]黄休复撰《茅亭客话》十卷
71) [唐]段成式撰《酉阳杂俎》前集二十卷续集十卷
72) [唐]李筌撰《阴符经疏》三卷
73) [唐]王子元撰《亢仓子》一卷
74) [清]汪梧凤撰《屈原赋注音义》三卷
75) [北周]庾信撰《庾子山集》十六卷
76) [唐]李邕撰《李北海集》五卷
77) [唐]孟浩然撰《孟浩然集》四卷
78) [唐]许浑撰《丁卯集》二卷
79) [唐]皮日休撰《文薮》十卷
80) [宋]宋庠撰《元宪集》三十六卷
81) [宋]宋祁撰《景文集》六十二卷拾遗二十二卷
82) [宋]郑獬撰《郧溪集》二十八卷
83) [宋]米芾撰《宝晋英光集》八卷补遗一卷
84) [宋]吴则礼撰《北湖集》五卷
85) [宋]张嵲撰《紫微集》三十六卷
86) [宋]王之望撰《汉滨集》十六卷
87) [宋]王质撰《雪山集》十六卷
88) [宋]杨冠卿撰《客亭类稿》十四卷
89) [元]程巨夫撰《雪楼集》三十卷
90) [元]李士瞻撰《经济文集》六卷
91) [元]丁鹤年撰《鹤年诗集》三卷
92) [元]李继本撰《一山文集》九卷
93) [明]王廷陈撰《梦泽集》十七卷
94) [唐]皮日休撰《松陵集》十卷
95) [元]杨士弘辑《唐音》十五卷
96) [宋]魏泰撰《临汉隐居诗话》一卷
97) [宋]吴聿撰《观林诗话》一卷
98) [明]耿定向《耿天台先生文集》二十八卷
99) [明]吴国伦《甔甀洞集》八十一卷
100) [明]王廷陈《梦泽集》十七卷
101) [清]顾景星《白茅堂集》四十六卷
102) [清]刘子壮《屺思堂文集》九卷
103) [清]杜浚《变雅堂遗集》二十卷
104) [清]王泽弘《鹤岭山人诗集》十六卷卷
105) [清]金德嘉《居业斋文集》五十二卷
(叁)完成共计918.5万字的第二批点校书目工作。
具体目录如下:
1) [明]彭遵古撰 《郧台志》十卷
2) [元]刘道明撰 《武当福地总真集》三卷
3) [明]任自垣撰 《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十五卷
4) [明] 卢重华撰《大岳太和山志》九卷
5) [民国]赵夔撰 《续修大岳太和山志》八卷
6) [明]张三丰撰 《张三丰全集》八卷
7) [元]罗霆震撰 《武当纪胜集》一卷
8) 《兰心诗钞》
9) [清]贾洪诏撰 《葆真斋集》六卷
10) [明]王恪撰 《少泉诗集》十卷
11) [明]雷思霈撰 《荆州方舆书》
12) [明]张懋修 撰 《墨卿谈乘》十四卷
13) [清]孔自来撰 《江陵志馀》十卷
14) [清]刘士璋撰 《三湖渔人集》八卷
15) [清]魁玉撰 《翠筠山馆诗存》二卷
16) [明]刘大杰撰 《袁中郎遗事》
17) [清]王柏心撰 《百柱堂全集》五十三卷
18) 《监利明清谱牒》
(四)在文献调查中获取了一批稀见古籍。
我们在文献调查过程中获取了一批少见的钞本、稿本和刻本信息,有些文献不见于一般性古籍目录,甚至是难得的孤本。我们对这些信息都加以登记,并量力而行,利用一切机会复制、拍照了部分文献,留存于编纂中心资料室。
(五)结合整个项目的整理研究,编辑《荆楚文史丛刊》。
在《荆楚全书》编纂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新的学术问题,因此结合项目的整理研究,推出《荆楚文史丛刊》,收录大家在项目工作过程中的一些心得思考。目前第一辑征稿工作已经结束,正在审稿加工过程中,之后将交付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五)指导参与《荆楚全书》编纂的助理研究生,以《荆楚全书》所收文献为研究专题,撰写系列硕士学位论文。
今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中,有3位同学以《荆楚全书》为题,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分别是邱亚的《廖道南&濒迟;楚纪&驳迟;研究》(周国林教授指导)、张海丹的《清代监利家谱的史料价值研究》(周国林教授指导)、代昌雄的《晚清民国时期监利孝文化研究——以监利家谱、方志为中心》(许刚副教授指导),其中邱亚同学的硕士论文获得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并顺利考取博士;明年毕业的同学中,有钱利平的《鄂州家谱研究》等选题,已通过开题报告,陆续进入撰写中。
(七)在调查和点校等工作的基础上,发表了一些研究性学术论文。现将已发表研究论文成果列表如后。
注:2010年立项的重大项目主要填写2012年6月以来的研究成果情况。
序号 |
成果名称 |
作者 |
成果形式 |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
字数 |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
1 |
近代中国老庄学研究 |
刘固盛 |
论着 |
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1月 |
45 |
|
2 |
传统慈善组织与社会发展——以明清湖北为中心 |
黄永昌 |
论着 |
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9月 |
30.6 |
|
3 |
楚书法史 |
王祖龙 |
论着 |
湖北美术出版社2013年6月 |
35 |
|
4 |
湖北文学通史·古代部分(上下册) |
王齐洲 |
论着 |
长江文艺出版社,即将出版 |
80 |
|
5 |
沧浪地源考 |
王永国 |
论着 |
武汉出版社2012年11月 |
23 |
|
6 |
清代湖北义学研究 |
冯明 |
论着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5月版 |
23 |
|
7 |
张叁丰研究论文集 |
杨国英 |
论文集 |
长江出版社2012年7月 |
40 |
|
8 |
移民、商帮与社会变迁 |
李桂生 |
论文集 |
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6月版 |
40 |
|
9 |
明清移民与社会变迁 |
凌礼潮 |
论文集 |
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版 |
51.9 |
|
10 |
十堰古代诗歌集 |
王学范、严永金 |
文献整理 |
长江出版社2013年8月 |
130 |
|
11 |
郧阳府志 |
潘彦文,郭鹏 |
文献整理 |
长江出版社2012年7月 |
28 |
|
12 |
下荆南道志 |
潘彦文,郭鹏 |
文献整理 |
长江出版社2012年 |
25 |
|
13 |
郧台志 |
潘彦文,郭鹏 |
文献整理 |
长江出版社2013年4月 |
40 |
|
14 |
兴国州志校注 |
董恩林 |
文献整理 |
崇文书局2012年8月 |
120 |
|
15 |
郧阳古代诗歌集 |
王学范 |
文献整理 |
中国文化出版社2013年6月 |
18 |
|
16 |
清代的善人群体与慈善网络 |
黄永昌 |
论文 |
《叁峡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
0.9 |
|
17 |
明清时期汉水流域环境变迁及其影响 |
黄永昌 |
论文 |
《湖北经济学院》2012年第7期 |
0.4 |
|
18 |
清代的报验善举与社会整顿——以江南为中心 |
黄永昌 |
论文 |
王云主编《区域、跨区域与文化整合"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12年3月 |
1.3 |
|
19 |
传说与历史之间——“麻城孝感乡”的叁重面向 |
黄永昌 |
论文 |
凌礼潮主编《明清移民与社会变迁》,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 |
1.5 |
|
20 |
论陈柱的老学成就 |
刘固盛 |
论文 |
《人文杂志》2012年第3期 |
1.2 |
|
21 |
论梁启超的老学思想 |
刘固盛 |
论文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
1.4 |
|
22 |
熊铁基先生的道家研究 |
刘固盛 |
论文 |
《熊铁基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
1.5 |
|
23 |
全真道与老庄学研究的新进展 |
刘固盛 |
论文 |
《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第3期 |
0.7 |
|
24 |
《老子集成》的文献价值 |
刘固盛 |
论文 |
《中国道教》2012年第4期 |
0.5 |
|
25 |
黄老道新论 |
刘固盛 |
论文 |
《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八辑,叁秦出版社2012年 |
1 |
|
26 |
陈景元老庄学对二程理学的影响 |
刘固盛 |
论文 |
《道家文化研究》第26辑,叁联书店2012年 |
2 |
|
27 |
近代中国老庄学与进化论思潮 |
刘固盛 |
论文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
1.6 |
|
28 |
近代中国老庄学与经世致用思潮 |
刘固盛 |
论文 |
《中州学刊》2013年第4期 |
0.9 |
|
29 |
高亨先生的老子研究 |
刘固盛 |
论文 |
《老子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中国鹿邑国际老子文化论坛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 |
1 |
|
30 |
论蒋锡昌的老子研究 |
刘固盛 |
论文 |
《第二届全真道与老庄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
1 |
|
31 |
论近代老学的佛教诠释 |
刘固盛 |
论文 |
《暨南学报》2013年第3期 |
1.5 |
|
32 |
老子思想与现代柔性管理 |
刘固盛 |
论文 |
《武当道教》2013年第4期 |
0.8 |
|
33 |
论近代老学的道教诠释 |
刘固盛 |
论文 |
《宗教学研究》2014年第1期 |
1.5 |
|
34 |
明清麻城军事人口迁徙与“麻城孝感乡”的祖籍认同 |
黄权生; 罗美洁 |
论文 |
《湖北社会科学》 2013-01-10 |
1.3 |
|
35 |
东汉至隋朝叁峡军事浮(索)桥及其攻防战 |
黄权生; 罗美洁 |
论文 |
《军事历史研究》2013-06-20 |
1.4 |
|
36 |
从欧阳修诗文看北宋夷陵的风土人情 |
王前程; 杨闪闪 |
论文 |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15 |
0.9 |
|
37 |
叁峡方言难字考 |
李友益 |
论文 |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3-01-25 |
0.5 |
|
38 |
刘备的迷信心理与叁峡叁国地名传奇 |
王前程 |
论文 |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25 |
0.4 |
|
39 |
从《楚腰》看楚舞遗存及其当代复现 |
张玉玲 |
论文 |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2-12-31 |
0.4 |
|
40 |
古籍数字化利弊刍议 |
黄河 |
论文 |
《新世纪图书馆》2013-05-20 |
0.5 |
|
41 |
叁峡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举要 |
黄河 |
论文 |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3-03-25 |
0.5 |
|
42 |
对于“沧浪之水”的文化价值思考 |
王学范 |
论文 |
《郧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4期 |
1 |
|
43 |
论王世贞的武当诗歌 |
王学范 |
论文 |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2期 |
0.9 |
|
44 |
武汉历史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之思考 |
姚伟钧 |
论文 |
《湖北文化发展论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4月 |
1.2 |
|
45 |
老坡去后何人继——论李纲对苏轼的承继 |
方星移 |
论文 |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
0.8 |
|
46 |
论苏东坡的人生姿态 |
方星移 |
论文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0期 |
0.7 |
|
47 |
明代诗人王廷陈诸问题研究 |
陈志平 |
论文 |
《理论探讨》2014年第3期 |
0.8 |
颁厂厂颁滨扩展版 |
48 |
清代鄂东状元刘子壮家世考述 |
刘飖 |
论文 |
《武汉文博》2013年第1期 |
0.6 |
|
49 |
移民活动与门派武术的流传——以江西门字拳为例 |
莫晸 |
论文 |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 理论版)》2013年第3期 |
0.6 |
|
50 |
鄂东文化的人类学考察 |
方正 |
论文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年第1期 |
1.2 |
|
51 |
人文重镇形成的文化生态——以明代黄州府为考察中心 |
方正 |
论文 |
《江汉论坛》2013年第3期 |
1.4 |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明清)》,2013年第 5期全文转载 |
52 |
商周至元明清区域中心城市确立的历史地理学考察 |
方正 |
论文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年第3期 |
1.1 |
|
53 |
张居正改革群体的形成及构成特征 |
冯明 |
论文 |
《理论探讨》2013年8月刊 |
1 |
|
54 |
“江西填湖广暨江右商帮”研究回眸与前瞻 |
冯明 |
论文 |
《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
0.9 |
|
55 |
张居正家世考辨 |
冯明 |
论文 |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1期 |
0.6 |
|
56 |
张居正与同乡、同僚、属下关系考辨 |
冯明 |
论文 |
《叁峡论坛(叁峡文学?理论版)》2013年第1期 |
0.7 |
|
57 |
张居正与恩师、同年、门生关系考辨 |
冯明 |
论文 |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
0.8 |
|
58 |
清代湖北义学中官民参与的几种模式 |
冯明 |
论文 |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3期 |
0.5 |
|
59 |
清代湖北义学中民间力量的角色与地位 |
冯明 |
论文 |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 理论版)》2013年第3期 |
0.7 |
|
60 |
清代湖北义学经费运营探析 |
冯明 |
论文 |
《天中学刊》2013年第5期 |
0.9 |
|
61 |
论清代湖北义学中官方的角色与地位 |
冯明 |
论文 |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
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