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进展情况
以王星汉为首席专家的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全西域诗〉编纂整理与研究》,2010年12月27日批准立项。根据要求,现将课题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进展较为顺利,各子课题按部就班进行。本项目的主干部分《全西域诗》资料多数已到位。通过到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等图书馆访书,基本上摸清了西域诗人的整体数目,并对涉及到大部分古籍资料予以复印或拍摄,目前已有近叁分之二的资料完成了录入和初步点校工作。
1. 首席专家王星汉主要负责《全西域诗》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录入和点校工作,目前已经初步点校完成者,共47种,具体书目和主要点校者如下:
《陈竹山先生文集》(栾睿点校)、《叁州辑略》(周轩点校)、《纪文达公遗集》(周轩点校)、《德荫堂集》(星汉点校)、《瑞芍轩诗钞》(星汉点校)、《吹芦小草》(星汉点校)、《灵岩山人诗集》(星汉点校)、《更生斋集》(周轩点校)、《惟清斋全集》(星汉点校)、《泽雅堂诗二集》(星汉点校)、《双砚斋诗钞》(星汉点校)、《居易堂诗集》(星汉点校)、《易简斋诗钞》(星汉点校)、《多岁堂诗集》(星汉点校)、《薜荔山庄诗文稿》(星汉点校)、《容斋诗集》(星汉点校)、《兰泉诗稿》(周燕玲点校)、《异域竹枝词》(周燕玲点校)、《戎旃遣兴草》(星汉点校)、《经遗堂集》(星汉点校)、《冰岭纪程》(星汉点校)、《联璧诗钞》(星汉点校)、《啖蔗轩诗存》(星汉点校)、《退复轩诗》(星汉点校)、《陟屺清吟录》(星汉点校)、《立厓诗钞》(星汉点校)、《西行纪游草》(星汉点校)、《西行草》(星汉点校)、《味根山房诗钞》(星汉点校)、《西疆杂述诗》(吴华峰点校)、《陶庐诗续集》(星汉点校)、《严廉访遗集》(星汉点校)、《澄悦堂诗集》(星汉点校)、《天山集》(吴华峰点校)、《向日堂诗集》(星汉点校)、《壶舟诗存》(周燕玲点校)、《息园诗存》(星汉点校)、《只自悦诗钞》(星汉点校)、《宛上同人集》(栾睿点校)、《心太平诗钞》(赵新华点校)《铁画楼诗续钞》(周轩点校)、《寓舟诗集》(星汉点校)、《静怡轩诗草》(星汉点校)、《爨馀诗钞》(朱玉麒点校)、《哈密志》(和谈点校)、《听雪集》(星汉点校)、《胥园诗钞》(海滨点校)。
已录入以下各集中的西域诗,尚未校对者有:
《穆天子传》、《骆临海集》、《岑嘉州集》、《湛然居士集》、《长春真人西游记》、《濛池行稿》、《适斋居士集》、《云左山房诗钞》、《西陲竹枝词》、《坚白石斋诗集》、《河海昆仑录》、《海棠仙馆诗钞》、《知还书屋诗钞》、《伊犁纪行》等10数种。
待点校者尚有:
《衍庆堂诗稿》、《塞垣吟草》、《止止轩诗稿》、《出戍诗话》、《椿园遗诗》、 《萨恪僖公诗集》、《西征录》、《出塞吟》、《葆光书屋诗集賸稿 》、《雨香书屋续诗钞》、《西征草》、《西陲纪游》、《伊犁纪事诗》、《同调集》、《天山唱和集》、《巴里坤竹枝词》等20余种。
已知在台湾和国外的有:
《啸崖诗存》、《西域集》、《北窗诗稿》、《西域锁记》、《鄂虚亭遗稿》等多种。
2.子课题《西域诗论文集》已经编纂完成,收录课题组成员和相关研究者的学术论文36篇,总字数近30万字。
子课题负责人和谈经过资料普查,发现耶律楚材之子耶律铸出生在西域,其《双溪醉隐集》中的西域诗作,作于本土。这一发现使生于此地西域汉文本土诗作,提前了两个朝代。其意义不可低估。
3.子课题负责人周燕玲在原知西域诗人的基础上,经过访书,又发现了福庆的《兰泉诗稿》等数种前所未知的西域诗人的着作。
4.子课题负责人周轩整理乾隆帝西域诗。按其内容分为六个方面:平定准噶尔,平定大小和卓,哈萨克布鲁特归附,土尔扈特东归,外藩朝贡通商(包括乾隆帝咏痕都斯坦玉器),西域风物(包括乾隆帝咏和阗玉器)。初稿已根据《四库全书》本和《清高宗诗文集》完成初步的校勘工作。
4. 本课题组自2012年6月以来,共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8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2篇。
(二)调研及学术交流情况:
(1)文献资料收集整理情况
2012年6月以来,《〈全西域诗〉编纂整理与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多次召开会议,总结上一阶段的工作,布置今后的任务,确定了到各地图书馆搜集相关古籍文献的差旅费标准(按规定办理)、复印费标准、古籍文献文字录入工作量计算办法、论文发表后的奖励制度等。
课题组首席专家王星汉和成员栾睿、周轩、和谈、周燕玲、吴华峰、史国强、李彩云等10余人分别赴北京、上海、南京、西安、长沙、广州等地,到各级图书馆查找有关西域诗的古籍文献资料,并对相关资料进行了复印或拍照。2014年6月协助组织了“中国西部文学与地域文化国际高端论坛”,到会专家60余人,提交论文42篇,其中包括课题组成员的多篇对于西域诗的论文。
(2)学术考察和培养学术后备力量情况
2013年4月15日至21日,首席专家王星汉教授到酒泉至星星峡一线野外调查,对清代的驿站地名进行考察,对驿站周围的山川形势予以观察。这样对清代诗人进入西域以前诗作的剖析,对清代诗人进入西域的思想感情有更多地把握。
2013年5月21日至5月28日,本课题首席专家王星汉和子课题负责人栾睿,带领新疆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专业、宗教文化方向等11名研究生共同组成 “环东天山文化考察” 团队,对乌鲁木齐以东环东天山地区的历史遗迹、文化遗存、古今宗教现象等内容进行了为期8天的深入考察。此次活动对研究生的科研调查能力进行了重点训练,团队成员对历代西域诗中历史、地理和新疆的历史变迁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对多元的宗教形态、民间信仰及其仪式有了切身感受,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历史层面的文化沉淀和现实活态文化结合起来,既开阔了学术眼界,加深了理论认识,也增强了热爱新疆、建设新疆、宣传新疆的意识。此次考察于培养学术后备力量上,收获颇大。
(叁)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本课题前期宣传推介已经完成,目前全体成员处于紧张的埋首整理和点校古籍过程中,2012年6月后宣传工作渐趋薄弱。
有关成果宣传推介情况的有关文字,已经上呈国家规划办和自治区规划办的有关人员。
二、研究成果情况
代表性成果介绍:
本课题阶段性成果成绩可观。
1.已初步点校完成的西域诗共有47种,详见上文项目进展情况报告。
2.周轩《从乾隆帝西域诗看新疆与中亚之关系》一文,认为乾隆帝西域诗中,有不少涉及新疆与中亚之关系。大体包括相邻部落对清朝平定准噶尔与大小和卓的支持,相邻部落使臣朝觐受到清朝的热情接待,相邻部落向清朝进献贡品,新疆与相邻部落的通市交往情况等。这些诗作反映了乾隆朝在处理涉外事务时,坚持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秉持与邻为善、和平共处的态度,谋求睦邻友好,边境安宁,由此产生了积极效果,展现出一幅与中亚友好交往的图景。
3.和谈论文《元代丞相耶律铸生于北庭考》,根据金元之际着名诗人麻革和赵着的序文以及新出土的《故中书左丞相耶律铸墓志铭》,可以断定元代丞相耶律铸出生于北庭(即今吉木萨尔县)。建议今后修订《吉木萨尔县志》和《新疆通志?人物志》时将耶律铸的相关记载收录进去。其学术价在于,发现了生于西域且创作西域诗的契丹族诗人,对于西域诗的整理和研究是一个较大的推进。
4.海滨《唐代亲历西域诗人诗歌考述》一文,文章从现存史料和诗歌出发进行考察,确定唐代亲历西域的诗人有来济、郭元振、骆宾王、卢照邻、张宣明、岑参、萧沼、张谓、殷济、武涉、佚名从军者、佚名客游者、佚名陷蕃者、玄奘、慧超(惠超)、卜天寿、李白等,留下西域相关诗篇102题109首,西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发生了重要影响。
5.李彩云论文《清代西域诗所见“毡”意象述论》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为,清代西域诗中“毡”意象出现频繁,其种类丰富,毡房、毡裘、毡车、毡帷、毡毯皆是西域生活必需品,这些诗歌间接反映了诗人所处的物质生活环境和精神生活状况,折射出诗人至西域的各种复杂心境。该类诗歌中亦有大量民俗文化信息,是研究西域文化的珍贵文献。学术价值:对于西域少数民族生活用品“毡”进行了深层文化解读,对于西域诗歌艺术成就研究有一定的推进。
6.周燕玲论文《文学视野中的西域民俗景观——以清代西域诗为视角》一文,认为清代民俗题材的诗作在清代西域诗中占有极大比重。从产生和发展来看,清代西域民俗诗的创作具有逐渐深入和成熟的过程,多以组诗的形式、纪实性的手法,呈现具有多元色彩的西域民俗景观。同时,这些诗作也是清代诗人民族自豪感的载体,具有保存社会生活资料的诗史价值,是西域与内地文化交流的桥梁,为我们了解清代西域民俗提供了绝佳的文学视角。
7.吴华峰论文《萧雄〈听园西疆杂述诗〉的西域民俗描写及其意义》,对晚清诗人萧雄的《听园西疆杂述诗》以组诗的形式对西域民俗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地勾勒。萧雄以独特新颖的叙述视角和诗、注结合的叙述方式,生动还原了历史与现实交织中的清末西域民俗氛围,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纠正了以往对于西域民俗的误解。这些诗作既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是萧雄荷戈边塞人生体验的精神见证。
8.吴华峰论文《“天山渔者”王大枢的遣戍生涯与诗文创作》一文,所论述者为戍客王大枢。安徽太湖县举人王大枢遣戍伊犁十一年之久,还乡后自号“天山渔者”。他在戍地以坐馆教书为生,晚年编定《西征录》一书,不仅是他遣戍生涯的实录,还保留了其全部诗文作品。王大枢的诗歌题材主要分酬唱赠答与吟咏史事古迹两类,从不同角度反映出遣戍文人的日常交往、心态变化及文化活动。他的文作以《天山赋》为代表,用虚实结合之笔摹写异域风物,具有历史、文化、文学等多重价值。
9.史国强论文《〈天山赋〉着者考辨》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为,清代西域赋作《天山赋》的作者是王大枢还是欧阳镒,学界未有定论。笔者发现,在王大枢《东旋草》中的《无题》诗及序对《天山赋》的创作缘起及被抄袭的情况已言之甚明。为此,王大枢还曾向欧阳镒本人及其亲属以不同方式宣示了着作权。同戍伊犁的杨廷理诗注亦足为证。故《天山赋》作者为王大枢当无异议。其学术价值在于,这起着作权的纷争辨析,不仅厘清了困扰学界的《天山赋》作者问题,而且生动反映了清代西域文学创作、传播及刊刻的情形,具有文学史及文献学价值。
注:2010年立项的重大项目主要填写2012年6月以来的研究成果情况。
序号 |
成果名称 |
作者 |
成果形式 |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
字数 |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
1 |
元代丞相耶律铸生于北庭考 |
和 谈 |
论文 |
新疆地方志,2012.9 |
4500 |
|
2 |
“瀚海阑干”新解 |
和 谈 |
论文 |
中国文化研究,2012.11 |
11000 |
|
3
|
略论耶律楚材父子的青藏诗 |
和 谈 |
论文 |
西藏研究,2013.12 |
7300 |
|
4 |
论耶律楚材家族文学的艺术特色 |
和 谈 |
论文 |
现代语文,2014.3 |
5200 |
|
5 |
耶律楚材家族边塞与赠别思归作品分析 |
和 谈 |
论文 |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4.4 |
7800 |
|
6 |
论耶律楚材家族的家风 |
和 谈 |
论文 |
沧桑,2014.6 |
6400 |
|
7 |
乾隆帝西域诗文研究 |
周 轩 |
论文 |
《国学的传承与创新——冯其庸先生从事教学与科研六十周年庆贺学术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主编,下册884词92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4 |
40 000 图40幅 |
|
8 |
从乾隆帝西域诗看新疆与中亚之关系 |
周 轩 |
论文 |
西域研究,2012.2 |
14 000 |
|
9 |
乾隆帝对于土尔扈特东归的诗文 |
周 轩 |
论文 |
新疆大学学报,2012.2 |
9 000 |
|
10 |
乾隆帝伊犁诗文研究 |
周 轩 |
论文 |
伊犁师院学报,2013.2 |
16 000 |
|
11 |
乾隆帝与《塞宴四事》 |
周 轩 |
论文 |
新疆大学学报,2013.6 |
7 500 |
|
12 |
唐代亲历西域诗人诗歌考述 |
海 滨 |
论文 |
昌吉学院学报,2013.3 |
7000 |
|
13 |
文学与考古双重视野中的西域乐舞“胡腾舞” |
海 滨 |
论文 |
昌吉学院学报,2014.4 |
7000 |
|
14
|
清代西域诗所见“毡”意象述论 |
李彩云 |
论文 |
青海社会科学,2012.6 |
6200 |
|
15 |
清代西域诗所见瀚海意象论略 |
李彩云 |
论文 |
社会科学战线,2014.3 |
9100 |
|
16 |
论清代西域诗中的松树意象 |
李彩云 |
论文 |
新疆社科论坛,2011.4 |
7300 |
|
17 |
论清代西域诗中的天山意象 |
李彩云 |
论文 |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1.5 |
7900 |
|
18 |
论清代西域诗中的雪意象 |
李彩云 |
论文 |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11.3 |
6500 |
|
19 |
文学视野中的西域民俗景观——以清代西域诗为视角 |
周燕玲 |
论文 |
新疆社科论坛,2012.5 |
8500 |
|
20 |
西域边城的狂欢之夜——读赏黄濬的《红山灯市秧歌行》 |
周燕玲 |
论文 |
新疆日报(理论版), 2014.4 |
3900 |
|
21 |
萧雄《听园西疆杂述诗》中的西域民俗描写及其意义 |
吴华峰 |
论文 |
文艺评论,2012.12 |
7000 |
|
22 |
陆游诗词中“西域”意象的历史远蕴与现实内涵 |
吴华峰 |
论文 |
西域文史,第8辑 |
11000 |
|
23 |
“天山渔者”王大枢的遣戍生涯与诗文创作 |
吴华峰 |
论文 |
西域研究,2014.7 |
13000 |
|
24 |
《天山赋》着者考辨 |
史国强 |
论文 |
中国典籍与文化,2013.4 |
4000 |
|
25 |
岑参边塞诗的叙事性探讨 |
史国强 |
论文 |
新疆大学学报,2012.3 |
7500 |
|
26 |
“新边塞诗”提法平议 |
星 汉 |
|
中华诗词,2012.2 |
8000 |
|
27 |
中俄划界途中严金清与易寿崧唱和诗论 |
星 汉 |
论文 |
西域文学与文化论丛 学苑书版社 2012.7 |
14000 |
|
28 |
天山诗派初探 |
星 汉 |
|
新潮诗词评论 2014.3 |
92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