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至31日,由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办的“清华简《系年》与古史新探”学术研讨会暨“清华简《系年》与古史新探研究丛书”发布会在清华大学近春园召开。会议发布了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清华简《系年》与古史新探”阶段性成果——“清华简《系年》与古史新探”研究丛书一套,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并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学术讨论。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清华大学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讲话,充分肯定清华简的价值及其对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对课题组的科研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对研究丛书的出版表示祝贺。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先生在致辞中再次强调《系年》的重要意义,并表示欢迎与会代表的光临,期待有更多的高见。开幕式由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赵平安主持。
吉林大学资深教授林沄先生参与本课题的答辩、开题与这次的前期成果发布,长期对课题给予关心和指导,对前期成果超出申报与开题的子课题计划高度赞赏,对能够协同多个单位的年轻人有效展开学术研究的工作模式建议推广,林先生指出这是真正的协同,确实做得很好。
在中西书局总经理秦志华介绍了丛书编辑、出版过程之后,项目首席专家李守奎教授介绍了项目目前的进展和丛书十一部专着的作者,对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的支持、对专家的指导、对丛书作者与所有课题组成员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
会议学术讨论积极而热烈。《系年》是清华简的一部分,是一部完整的、未见记载的先秦史书,无论是从史料学还是史学史上,都是十分重大的发现,其中一些记载可以填补历史的空白,部分内容与《史记》等文献记载有巨大差异。例如西周末年携惠王被杀以后,“周亡王九年”如何理解,直接关系到整个西周的纪年,北京大学的朱凤瀚、李零和武汉大学的徐少华叁位教授对此发表不同高见,进行了热烈讨论,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系年》牵涉到的问题很多,不仅有重大的历史事件、史书体例,还涉及到文字考释、成书年代与抄写年代、书法字体等等多个方面,专家学者在论文与大会发言中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一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史书给我们的新知是大量的,有些与我们熟知的常识相悖,如何理解,还需要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和突破。
闭幕式上,刘钊教授对研讨会和丛书进行了全面评价。他指出,作为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一次推出有质量的学术专着11册,成果十分显着,是重大项目中的重大成果。刘教授对11部专着逐一评点,对本课题科研工作的高效有序、成果丰硕深表赞赏,认为课题组目标明确,规划具体,定位准确,追求实效,保障了该课题科学、有效地进行。
辛德勇教授在闭幕式上用一个“好”字概括研讨会与丛书,并做了精炼的学术演讲,引发了与会代表的进一步讨论。在闭幕式上学者讨论学术十分罕见,充分体现了学术为本的会议精神。
“清华简《系年》与古史新探”学术研讨会暨丛书发布会取得多方面成果。一是丛书11部专着的发布,标志着项目子课题的圆满完成。二是项目得到各级领导与专家亲临现场的指导与鼓励。叁是与会学者的学术论文与大会讨论把《系年》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课题组将在此基础上完善最终成果,努力于2016年完成结项。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