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研究进展情况
(1)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课题组严格按照总体进度安排和年度进展计划,项目研究总体进展顺利,已完成对我国金属矿产资源价格的历史、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的分析,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国际价格操纵模式、特征、传导机理的分析,以及对我国以稀土、锑、锂等为代表我国优势金属公司、以铜、铝、铅等为代表的紧缺基本金属公司以及以铁矿石为代表的紧缺黑色金属公司进行实地调研,并对各行业金属矿产资源定价权缺失的“中国因素”及杠杆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目前,课题组已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8篇,专着一部,培养在读博士3名、在读硕士16名、毕业硕士5名。各子课题具体研究进展如下:
子课题一:①改进国际贸易公平价格测算方法,从出口定价权角度,把稀缺性价值、不可再生性价值、环境成本与代际公平等纳入中国优势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如稀土)公允价值测算体系,判定其内在价值补偿的公平程度,并构建了金属资源开发代际补偿的CGE模型;②从进口定价权角度,建立中国紧缺金属矿产资源(如铁矿石、铜、稀土)公允价值的测算体系,并采用随机市场定价模型测定交易势力的公平程度,判断近年我国紧缺金属矿产资源国际贸易价值的损失程度;③系统研究了金属矿产资源价格波动的形成机理及特征,从供求关系、商品金融化以及宏观经济变量等层面,对金属矿产资源价格波动行为进行解释和分析,并通过选取供需因素、投机行为、石油及美元等因素进行相关实证研究,进一步厘清了金属矿产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已形成学术论文7篇,发表在《Discrete Dynamics in Nature and Society》、《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经济地理》、《中国管理科学》、《预测》和《系统工程》等国内外期刊上,并形成专著一部。
子课题二:①在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子课题研究提纲,归纳了金属资源国际定价格局的历史演进规律,重点分析了基金投机与国际资源性商品期货价格的关系。②完成了包括江西铜业、云南铝业、株冶集团等在内的36家有色金属公司的问卷调查,并基于典型案例研究,初步总结了金属矿产资源国际市场价格操纵模式及特征分析,辨识现货定价方式下和期货定价方式下的金属矿产资源国际价格操纵模式及行为特征。相关研究成果已形成学术论文1篇,发表在《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
子课题三:①对我国优势稀有金属产业国际市场格局进行了现状分析,包括优势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国际储量及分布、各国生产量、进出口量、消费量等,主要生产消费国各矿产资源产业(矿业权管理、关税贸易管理、投资管理、环境保护等制度及其实施情况)及贸易状况(国际产业组织势力与国家政策势力等)等;②分析了优势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及供需变化趋势,重点分析了稀有矿产资源的全球供应风险;③初步分析了优势稀有金属国际定价权的地位现状,识别了影响我国优势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定价权的杠杆因素及“中国因素”,厘清这些杠杆因素及“中国因素”作用于优势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国际市场价格短期波动的作用机理。相关研究成果已形成学术论文5篇,发表在《Abstract and Applied Analysis》、《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工业经济》和《当代经济管理》等国内外期刊上。
子课题四:①对铁矿石产业国际市场格局进行了现状分析,包括世界铁矿石储量及生产情况,主要国家铁矿石产业及贸易状况,铁矿石国际市场供需趋势(铁矿石国际产能及整体供求、结构),国际铁矿石产业的兼并收购现状,我国铁矿石生产现状、进口贸易现状和铁矿石国际定价权的地位现状等;②对铁矿石定价机制及可操控性进行了现状分析,主要包括铁矿石长期协议定价(协议矿)、现货定价(贸易矿)、指数定价(季度贸易矿)机制及不同定价方式转换规律现状分析,③初步识别了中国铁矿石国际定价权缺失的“中国因素”及杠杆因素。相关研究成果已形成学术论文1篇,发表在《江西社会科学》上。
子课题五:①对紧缺基本金属产业国际市场格局进行了现状分析,包括世界紧缺基本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及生产情况,主要国家紧缺基本金属产业及贸易状况;②分析了紧缺基本金属价格的影响因素,重点关注了期货定价下紧缺基本金属价格的金融属性的影响,以及具体金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机理;③分析了紧缺基本金属矿产资源国际市场供需和价格趋势,重点构建了基于跳跃和隔夜波动的金属期货价格的预测模型;④初步分析了我国基本金属国际定价权的地位现状,分析了影响我国基本金属矿产资源定价权的杠杆因素。相关研究成果已形成学术论文4篇,发表在《Discrete Dynamics in Nature and Society》、《中国管理科学》、《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商业研究》等国内外期刊上。
(2)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调查研究:从课题立项至今,课题组对云南、上海、湖南、浙江、广东等地包括江西铜业、云南铝业、株冶集团等在内的36家金属公司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基本金属、黑色金属以及优势金属等存在的差异,课题组到中国有色金属协会、中国钢协、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五矿、铜陵有色、湖南有色锡矿山、柿竹园、华菱钢铁以及江西萍乡等地区进行了针对性调研,逐步完成了课题所需的基础性调研工作。
学术交流:2015年4月,北京,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举办的国内首届“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参与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与应用》等阶段性成果;2014年11月,武汉,参加主题为“中国稀有战略矿产资源安全战略”的“非传统安全—世界与中国”论坛第五届会议,获得稀土开发战略、有色金属及其他稀有矿产资源安全及评价等前沿信息;2014年10月,长沙,参加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4年年会暨“产业转型升级与产能过剩治理”会议;2014年4月,杭州,参加中国期货业协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2014年1月至今,课题组内部坚持研讨会机制,针对课题中的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并相继邀请清华大学石磊、中国期货业协会李强、五矿有色控股黄国平、中国有色金属协会政研室赵武壮、中国工业经济研究所吴利学、美国特拉华州资源与环境保护部高方、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罗耀等国内外学者和产业专家进行研讨,为课题的有序开展和推进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3)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①形成研究报告《钨金属价格变动机制与定价权提升研究》一份,该研究报告对钨定价权缺失原因等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就如何进一步整合我国钨资源,提升我国对钨定价的影响力提供政策建议,并被中国五矿集团采纳。
②课题组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报送中央的内参《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上发表文章《进一步加强稀有稀缺金属资源战略管理的思路与建议》,文章深入分析我国稀有稀缺金属资源管理及相关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调整稀有金属政策的建议,研究成果报送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引起国家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勘察技术指导中心的重视。
③课题组撰写的研究成果《加快制定实施稀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国家战略,全面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原材料保障能力》,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内部报告《问题与对策》上,该成果对稀有金属及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应用做出客观判断,提出稀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国家战略的总体思路,并报送国家主要部委。
④课题组撰写的研究成果《稀有矿产领域的国际竞争与贸易摩擦》,提交国土资源部、工业与信息化部“稀有金属开发利用与改革方向”座谈会,该成果分析了稀有矿产资源领域国际竞争的新动向,以及主要发达国家关键原材料战略调整对我国稀有矿产资源出口外部环境的影响,为国家有关部委应对“稀土案”败诉后相关政策调整提供有益参考。
(4)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首先,价格操纵是定价权的实施过程,是国际市场势力影响市场均衡价格的主要方式,操纵行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以国际贸易规则为掩护的价格操纵行为很难识别和取证,也就不易于采取贸易制裁,轻举妄动易引发国际贸易争端,因此系统揭示国际市场的价格操纵行为机理是本课题面临的一大主要问题,课题组准备要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金属矿产资源市场价格的操纵机理,通过对金属矿产资源国际价格操控的典型案例研究,识别国际市场价格操纵杠杆因素,从刻画价格操纵行为入手,采用系统仿真的方法,构建针对金属矿产资源关键操纵因素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揭示价格操纵的机理及操纵的传导路径。
其次,从世情看,当前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
期,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基本金属矿产资源的国际市场需求高峰已过,而优势稀有金属将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而需求增加;从国情看,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的背景下,传统重工业产物需求峰值已经或接近到来,以往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和粗放式规模扩张的增长方式将难以持续,钢铁、有色金属等金属矿产资源需求增速将显着放缓。世界经济的深度调整和我国进入新常态,必然意味着影响金属矿产资源价格的杠杆因素和国际贸易格局将出现改变。因此,如何准确准确分析和判断未来金属矿产资源国际贸易格局以及“中国因素”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变化,以便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争取定价权的政策建议是目前面临的又一个主要问题。课题组准备首先通过采用有向无环图和溢出指数、溢出指数的滚动窗口检验等方法,在全球范围内对我国金属国际定价权的相对大小及发展趋势进行测度,接着系统研究我国定价权缺失的原因,如世界经济、科技及贸易格局变化,特别是“中国因素”(如国内增长阶段转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内外部环境变化对我国定价权的影响,评估这些影响因素的可调控性,通过把握不同金属矿种定价上的差异,在符合奥罢翱规则前提下从产业、公司、政府等多个层面提出提升我国定价权的对策组合。
二、 研究成果情况
代表性成果介绍
代表性成果一:课题组撰写的科研论文:“The Analysis of Pricing Power of Preponderant Metal Mineral Resource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and Social Preference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Based on Cournot Equilibrium Model”、“代际公平与社会偏好视角下优势金属矿产定价权分析”分别发表在SCI和CSSCI检索的《Abstract and Applied Analysis》、《中国管理科学》杂志上,这两篇论文发现我国优势金属矿产资源价值实现不完全与资源价值补偿非公平性是金属矿产资源价格扭曲的实质原因,导致了矿产资源价格改革基本目标没能得以实现,即资源价格改革的两大基本条件没能得以满足;为了保证矿产资源价格改革基本目标实现,必须重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价值补偿体系,根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多重均衡价值评价原则下对矿产资源开发补偿进行重新界定,基于本文提出的多重均衡评价模型的矿产资源定价机制厘清矿产资源的实际协议价格定价机制,即矿产资源定价中应该充分反映矿产资源价格完整要素,并协调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各博弈主体之间的利益。这两篇论文通过把代际公平均衡、社会偏好均衡与古诺均衡相结合,解决了代际公平与策略性价值补偿确认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价值评价思维的有效结合,拓展了矿产资源定价权缺失的理论分析框架,相关结论与构建的理论模型为相关商品贸易的定价权解释提供了新的思路。
代表性成果二:课题组撰写的科研论文“基于MSVAR模型的有色金属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非线性效应研究”,被CSSCI检索的《中国管理科学》杂志录用,该论文发现,由于新兴市场需求增长和指数化投资同时出现在金属期货市场上,且供需因素与金融因素相互作用使得有色金属价格形成机制更为复杂,呈现出非线性、动态性以及结构异化等特征;考虑到金属价格波动的区制特征及影响因素变量关系的动态性,构造金属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非线性理论模型,利用马氏域变模型对金属价格波动影响机制的动态化特征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铜价波动存在显著的区制转换特征,即膨胀期、平稳期、低迷期三种状态;三种状态下,金融因素都可以很好地解释期铜价格波动,但作用机制明显不同,而 “中国因素”则被明显夸大,与原有研究结论相左;短期内各个因素在不同区制下对国际期铜价格的影响在作用方向、持续时间、作用强度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该论文从一个较新的角度探究了有色金属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并通过掌握这些因素的影响力度,进而对金属价格的合理水平做出判断,以期为保障金属资源安全及定价权提升提供依据。相关研究结论与构建的非线性计量经济模型为解释大宗商品金融化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分析工具。
代表性成果三:课题组撰写的科研论文“稀有矿产资源的战略性评估——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视角”、“稀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分析”,分别发表在CSSCI检索的《中国工业经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杂志上,这两篇论文对六类22种稀有矿产资源进行界定,分析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应用的基础上,采用三因素分析框架,从供应风险、环境影响、供应受限的经济影响三个维度,设计了 9项指标, 分析判断稀有矿产资源的战略性,对各种稀有矿产资源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相对重要性做出了量化排序,并运用蒙特卡洛模式验证了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并进一步采用环境优先策略分析法对六大类 22种稀有矿产全寿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做出评估。鉴于稀有矿产资源作为关键原材料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地位,这两篇论文在稀有矿产资源战略性定量评估方面做出的创新性探索,对于制定实施稀有矿产资源国家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代表性成果四:课题组撰写的专着“大型资源型公司国际化发展研究”,对大型资源型公司国际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梳理了相关理论研究框架。在广泛的案例研究基础上,精选了国内外十一个经典成功案例,形成案例研究专题,为大型资源型公司国际化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该专着立足铜陵有色的国际化发展现状和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铜陵有色的国际化发展的战略体系,从管理国际化、资源国际化、市场国际化、人才国际化、资本国际化五个方面,为铜陵有色量身定做了国际化战略路径,指出了国际化发展的关键障碍和突破办法,并从管控模式调整、业务板块创新、融资体系创新和风险控制创新等多方面进行了细化。该专着也对我国资源型公司十多年来践行“走出去”的战略经验教训进行了系统总结,具有较强的理论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我国大型资源型公司的国际化发展,维护我国资源安全以及争取国际金属定价权提供了重要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