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研究进展情况
① 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按照项目计划任务,项目组分别确立了“国内外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已有数据的元分析研究”、“我国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核心指标建构”、“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个人与环境相关变量研究”、“数据库的设计、实现、发展、维护与评估”以及“数据库的示范运作机制建构”5个相关子课题,项目实施周期为四年(2012.1—2016.12),截止目前,项目总体执行顺利,各项研究均按时完成。具体到各子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子课题1的基本任务是完成文献搜集与整理,并基于国内外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研究的元分析结果,为数据库指标体系的建构提供理论基础。相关任务目前已经完成,已完成元分析报告的撰写并进入投稿阶段;
子课题2和3的主要任务是构建中国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的“核心指标体系”和“环境指标体系”,并结合工具的筛选和编制,完成数据采集,搭建示范数据库。结合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构架,经过专家评定以及家长和教师访谈,目前儿童青少年核心指标体系的建构已经完成,针对幼儿、小学段、初中段、高中段的儿童青少年,分别建立了相应的人格发展核心指标;
子课题4和5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多用户数据库平台的搭建,并建立数据库示范运转机制,包括资金、法律、伦理、数据标准等一系列问题。该数据库平台集数据收集(问卷调查)、数据库、项目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把科学研究和应用服务结合起来,以学生发展和心理健康为中心,拉近科研与关切学生成长的家长、教师以及社会大众之间的距离。目前已完成数据库平台的搭建,已经完成上线测试,平台上已经上传20余套儿童青少年人格问卷,经过部分研究者和学生初测,发现系统平台稳定可靠,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大规模测查,进入试验性运行。后续将进一步完善其应用服务等功能,继续开发面向教育工作者、家长、政府等不同群体的数据库平台,并基于平台的试运行,采集大样本数据。同时,结合试运行结果,探讨数据库的示范运转机制建设。
② 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项目组围绕上述研究设计框架,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和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以人格发展领域国内外42种权威、重点核心期刊为对象,搜集了从2002年—2012年的所有有关3—24岁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的相关文献,获得1791篇重要文献,并整理出102个重要的人格备选指标,并以这些指标为依据,开展了人格领域的专家评定,并对相关结果进行了分析;
2)以20多位人格和发展领域的专家为对象,调查了专家评定的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核心指标,结果发现,宜人性、开放性、尽责性、神经质、外向性、精神质、自尊、气质、认知风格、创造性、归因风格、冲动性、攻击性、感觉寻求、成就动机、自我同一性、男性-女性化、自我概念、完美主义、抑郁、特质焦虑、乐观、心理弹性等人格变量受到专家的普遍认同;同时,以部分儿童青少年家长为对象,调查了家长最关注的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指标,初步的调查结果与专家调查既有一致性,也存在差异性。例如,与专家评定一致,乐观、宜人性、外向性、开放性、心理弹性、尽责性、归因风格也受到了家长的广泛关注,同时,家长还特别关注“感恩”这一人格变量,这些结果为建构更有针对性的数据库平台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
3)针对幼儿、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青少年,结合前期的专家评定和家长、教师访谈,我们以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专家为对象,结合相应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对102个重要的人格指标进行了进一步筛选和验证。最终得到44个核心人格指标,其中,幼儿阶段包括8个指标:好奇心、自主性、独立性、依恋、易激惹性、易安抚性、活动性水平、羞怯;小学阶段包括12个指标:场依存/场独立、内外控、随和性、勤奋、自信、自我概念、诚实、亲社会、同情心、外向性、勇敢、攻击性;初中阶段包括15个指标:乐观、神经质、焦虑、冲动性、责任心、心理弹性、压力应对、信任、自我表露、感觉寻求、自尊、自卑、男性化/女性化、自恋、自我控制;高中阶段包括9个指标:幽默、宽恕、感恩、善良、自强、慷慨、胜任、成就动机、果断性。根据人格发展理论和框架,我们把这44个核心指标概括为6个方面:认知(如乐观)、情绪(如焦虑)、意志(如自我控制)、行为(如压力应对)、动机(如亲社会)和自我(如自尊)。
3)在人格发展相关的环境变量方面,结合项目组前期调研基础,首先将自2002以来的“儿童青少年同伴交往数据库”与本项目搭建的“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数据库”平台有机整合,实现数据共享;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系统理论,深入关切当下儿童青少年的发展环境背景,我们确定出家庭、学校、班级、同伴、网络使用等5大环境背景因素。对于每个大的环境因素,再通过文献梳理,结合前期的家长教师访谈,确定具体的核心环境指标。目前,环境核心指标已经初步确立,比如家庭因素中选择了亲子依恋等、学校因素中选择了学校氛围等、班级因素中选择了班级氛围等、同伴因素中选择了友谊质量等、网络使用因素中选择了网络自我呈现等。网络使用这一环境背景因素是我们根据目前家长教师乃至整个社会最为关注的现实问题出发确定的。但是网络使用是一个较大的主题,诸多具体的核心指标还需要进一步斟酌和探索。
4)2014年10月,基于建构的人格指标,我们对1200余名儿童青少年进行了第一次问卷调查,被试范围从小学叁年级到高中叁年级。目前,已经完成全部数据的整理分析工作,已有多篇文章已在投稿或写作进程中。
同时,围绕本项目的实施,项目组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分别主办、承办或协办了一次国际会议和3次国内会议,相关会议及学术交流活动具体如下:
2013年8月,第一届全国网络心理与社会预警研讨会。我们在这次研讨会上重点报告了网络时代的儿童青少年发展这一主题,探讨了网络使用对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进行了交流。2014年10月,依托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本项目组作为主要组织方,举办了为期3天的“网络时代的心理学前沿——计算行为科学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网络心理与社会预警”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William H. Batchelder、俄亥俄州立大学认知与脑科学中心主任Zhonglin Lu等七位计算行为科学领域的著名专家为本项目依据在线人格发展测评结果反馈指导和建议提供了重要的模型指导和方法学基础。2014年12月,承办了中国学校教育心理学2014年度学术研讨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专家就儿童学校教育中的人格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2015年6月,主办了第一届“网络时代的儿童与媒体”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外30余名儿童青少年发展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会。课题组与网络媒体使用以及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领域的知名专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探讨,为本项目的后期良好运转提供了重要指导。
5)围绕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特点、测量、统计方法、跨文化差异等领域,项目组邀请了包括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学系Roger Ratcliff教授、Mark A. Pitt教授、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心理学系Jun Zhang教授、哥伦比亚大学Ryan Baker教授、美国孟菲斯大学蔡志强教授、台中教育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郭伯臣教授、廖晨惠教授、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陈琦博士、美国孟菲斯大学杨佳蓁博士等20余人次的专家来访,对于开拓项目组成员的研究视角、提升实践研究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自2011年12月项目立项以来,项目组定期(每周或每两周一次)举行研究工作会议,围绕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展开讨论,推动本项目研究工作的进程。
③ 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本项目的数据库平台搭建已经完成内测,并上线试运行。相关的数据收集工作将陆续开展。除了数据库平台,项目组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心理学与生活”。该平台定期更新国际国内的最新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研究进展,体现儿童青少年发展研究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把研究报告的结果用通俗的语言表达,让大众了解儿童青少年发展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目前,该账号的订阅用户已经超过2000,发表文章近70篇,主题与本项目的核心指标体系密切相关,主要涉及儿童青少年的自尊发展、自我控制发展等等。每篇文章的平均阅读量超过600,并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受到广大订阅用户的广泛好评和欢迎。
本项目前期的研究工作进展已向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网投稿并被采用。
④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基于前期研究的进展,本项目的实施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有待后续工作的解决:
1)中国青少年儿童数据库核心变量测量工具的选择和编制等工作。工具的选择和编制是项目调查数据有效可靠的重要前提,是回应社会、家长、教师关切的重要依据。首先,针对幼儿阶段,国内成熟的研究工具比较缺乏,大部分核心指标体系的工具都只有针对青少年的工具,幼儿的人格发展工具的编制有一定的挑战;其次,本项目的核心指标主要来自于专家评定、家长和教师访谈。家长和教师访谈提到的部分人格指标(比如勤奋、诚实等)并没有现成的研究工具,且这些指标也带有一定的社会称许性,这给相应的人格工具编制带来了难度;再次,核心指标体系中的个别指标(如自尊)具有一定的文化差异,中国家长心目中孩子的自尊与西方文献中提到的自尊具有较大差异。对于具有文化差异的人格指标的工具选择和编制尤其需要慎重;最后,目前本项目的核心指标有44个,但是这44个指标是否完全能够回应社会、家长、教师对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具体现实问题还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索。是否能够编制一个更加符合社会、家长、教师普遍关心和关注的一个统一的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工具是本项目的一大挑战。
2)被试的选取和施测。作为全国性规模的青少年儿童数据库,要做到数据库的科学性就必须确保取样的科学有效以及足够的样本数量,尤其是本数据库涉及的年量范围较广——3岁-18岁的儿童青少年群体,被试的取样和后期施测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3)数据库在线测评和在线咨询功能界面的开发和完善。数据库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于实现和满足大、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工作者、政策法规制定者、学生家长和学生等多层次用户的定制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实现针对不用用户群体的在线测评、测评结果的实时反馈以及在线咨询。目前该部分内容尚无完善的网站可以借鉴,需要我们进一步摸索完善。
4)不同数据类型如何实现最优整合,以及如何扩大数据来源,尤其是国内外已有相关数据的获取渠道、共享对接机制等核心问题;数据库后续维护运营机制问题,作为公益性社会服务数据库,本项目最终成果“中国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基础性数据库”的后期运营、维护机制问题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本项目实施的成效,这也是国家大型数据库构建中将共同面临的关键问题。相关管理部门后续应进一步加大对儿童青少年大型发展数据库研究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以期全面了解儿童青少年的发展特点和基本现状,为中国人口素质的优化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二、研究成果情况
代表性成果介绍
项目组前期已开发完成科学研究用“中国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基础性数据库”(内测未上线),并发表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相关主题学术论文8篇,与儿童教育培训机构“童学馆”合作,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实践科学研究成果,以促进儿童青少年人格的健全发展。在前一阶段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项目2013年7月以来的工作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推进和完善——“中国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基础性数据库”经过测评完善已经正式上线使用,发表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相关主题学术论文25篇(其中SCI/SSCI 4篇),在与童学馆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与学校的合作力度,以促进儿童青少年人格的健全发展为主题和目标,同武汉市多所中小学展开深度合作。
1)完善并上线“中国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基础性数据库”。数据库平台前期初步搭建完成后,项目组先后组织两次内部测评和两次外部测评,依据各方反馈意见对数据库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目前,数据库可以对校内外群体进行在线测评,并实现数据的自动存储和导出,下一步将尝试与国际上已有的大型青少年人格数据库进行对接;已有的数据文献资料也已经大致完成分类整理,正在进行相关的上传工作;面向公众的界面已开发完毕,可以实现及时输出用户测评结果、提供测评反馈等功能,下一步则需要完善在线咨询功能,以求真正实现和满足大、中、小学管理层、教育法规制定者、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和学生等多层次用户的定制需求,并成为后续同类型数据库构建的重要参考样板。
对于数据库的内容建设,本项目在“1+齿”的体系架构下,结合家长、教师访谈和专家评定的结果,已确定出不同发展阶段人格发展的恒定指标“1”,以及各年龄阶段独特而重要的人格发展指标“齿”,以此来测量不同发展阶段儿童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及变化。在此基础上,项目已初步完成相关测量工具的搜集、筛选和编制的工作,并在武汉市进行了小规模的预测验。很快将组织全国范围的大样本数据收集工作。
2)开展系列研究,已发表数十篇核心期刊学术论文。为深度了解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明晰人格变量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作用机制,本项目围绕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关键变量以及人格变量对儿童青少年社会心理适应的影响,调查了儿童青少年亲子依恋、家庭环境、同伴关系和压力对个体心理韧性、自尊、道德性和社交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些环境和人格变量对儿童青少年心理社会适应的重要影响,为数据库相关指标的选取和数据资料的完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建立基础教育合作实践,扩大数据库的社会影响。项目组继续推进与专业儿童教育培训机构“童学馆”的合作,通过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探索促进儿童人格健全发展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扩大在武汉市基础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实践,已与武汉市多所中小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深化探讨学校教育中如何促进儿童青少年人格的发展和完善。基于项目组前期研究成果,为100多所中小学校提供免费人格测评(基于网络平台),并为每所学校提供一份完整的评估报告,进一步强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同时,也丰富了本项目数据库平台的数据资源。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是全国选点取样,扩大数据库的影响,惠及中国地区的更多儿童青少年。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