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项目组在泾县宣纸原料稻作核心产区丁家桥镇召开

中国宣纸传统制作技艺长秆沙田稻草产区专家座谈会

2016年06月01日10:08

宣纸制作主要有两大原料,一是青檀皮,二是沙田稻草。我们经过研究认为,历史上,以各种能够制纸的树皮为原料制作的纸张统称为皮纸。宣纸以青檀皮为原料在一定的程度上并不是宣纸的最突出的特征,而沙田稻草掺和制作宣纸,成为重要原料,才是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中最重要的发明,这项发明经过我们研究始于公元13—15世纪间,是泾县小岭曹氏的杰作。因年代久远,缺乏文献记载,我们已经无从查考确切的发明人和年份,我们现在仅能从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制作的遗存宣纸的化验分析中得到最可靠的证实。

泾县丁家桥,原名丁桥,与宣纸发祥地小岭紧邻,位于泾县最大的盆地泾县丁桥、黄村、安吴、章渡青弋江流域冲积平原区的核心地带。丁桥田畈区自明末以来就有3000多亩水田,明清以来就是小岭纸家选用稻草的重点地区。项目组选定丁家桥镇丁桥村作为座谈会地址,并邀请具有代表性的一生主要从事稻作生产的老年同志参加座谈,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

需要说明的是,项目组首席专家曹天生同志青少年时代在丁桥上学,参加生产队劳动,后来又在该地工作8年,先后在中小学工作、任丁桥公社文教干事等职直到1978年考上大学。他对该地情况亦十分熟悉,目睹家乡小岭人到丁桥田畈选取稻草的情况,他和丁忠荣同志选定了座谈会人员。

丁忠荣同志与曹天生同志是小学同学,家居临近。他一生在丁桥工作,年轻时主要务农,后经考核,被选任为民政干部,长期在丁家桥镇政府工作,近期退休返聘在任,是个丁桥通。此次座谈会,丁忠荣同志起到了很好的协调和实际组织的作用。

座谈会成员中,丁学政、丁汝砚、丁善水、丁从全、丁高升是当地公认的稻作行家里手,德高望重。他们一生都在生产队或村民组从事农作,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都有与小岭选草工人交往的经历,是沙田稻草种植和宣纸制作选用稻草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他们虽然年龄较大,但思维清晰,言语表达基本清楚。同时,他们也都有到小岭砍柴的经历,都见证了小岭人对稻草进行加工和制作宣纸的过程。邀请他们作为座谈会成员,无疑具有权威性,称他们为这方面的“专家”是名至实归,绝不仅仅是尊称。

为确保座谈会的顺利召开,鉴于一些专家的身体状况,项目组就近选择丁家桥跃进大酒店作为会议地点,更考虑到乡村道路车来车往的情况,会议组织者分别登门陪同迎接,会议结束后,又分别送回家中,确保了这次会议的顺利召开。

会议的召开,在当地产生一些影响。一是专家们感到十分荣幸,他们说,想不到自己一生务农,还被视为“专家”;二是稻草是宣纸原料,大家都清楚,但平时大家都视物无睹,没有想到国家如此重视,还成立一个项目组专门研究;叁是跃进大酒店虽是当地的“名店”,但还没有一个国家级项目组来此开会,该店十分高兴,热情为会议服务,优惠供应饭菜,还准备在门口流动荧屏上做长期宣传,这客观上扩大了项目组及其研究在原产地的影响。

发言纪要

丁忠荣:(原丁家桥镇办公室主任,1954年生,对丁桥情况十分熟悉)

曹天生教授是家乡人,他为国家做一个课题《中国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抢救性挖掘整理研究》,今天请大家来座谈,各说各的,有啥说啥,积极协助曹教授完成长杆稻草产区的调查和研究任务。哦,曹教授其实已经十分清楚,但是通过大家的座谈可以进一步验证以前所做的调查研究,也希望有新的发现。

丁汝砚:(丁村村贝村民组,1944年生,曾担任多年生产队会计,对地方情况十分了解,有文化)

1970年到1975年,小岭槽坊小队总是在单晚(中稻)收割以后到我们村贝生产队选草,下午四点多钟,他们选完了草,每人挑回一担150斤老秤稻草。不容易。当时过河必须经过渡船,一渡船只能过4人的担子。从田湖里挑到他们家门口槽坊里有十几里路,隔河过山,挑一趟1元钱。很累,但也高兴,因为一天得了双工,那时的钱也值钱。

丁善水:(丁村高田村民组,1945年生,一直务农,对曹氏与丁氏关系十分熟悉,精于农耕)

我家在丁桥高田生产队,我们田里的稻草小岭社周坑小队来购买,卖稻草也算是生产队的一笔收入。他们选完了草,自己一次挑不完,第二天又要换地方去选草,所以就叫我们劳力帮他们挑运。运费是一样的,一元一趟,重量一百五六十斤。过渡船以后从金坑进山,翻越(狗舌岭)甘泽岭,再到周坑,翻岭吃苦,劳力不强的人挑不到那里。

丁学政:(丁村志成村民组,1929年生,担任过多年生产队长,精于农耕,有文化)

小岭人需要选稻草,我们丁家人需要小岭烧锅柴。两方面结合,互相都有好处,我们提供优质的长杆稻草,他们判给我们一座好柴山。若是亏待了我们,那么下一年的稻草就不会再给他。我们生产队与小岭好几个小队打过交道,关系处得不错。小岭人选草很讲究,要求稻草必须是金杆黄叶,直直挺挺,没有淋过大雨,无霉烘气味。小岭人很精明,生怕做草折了秤,口头上一捆草七十至七十五斤,实际上一捆草大多数都在八十斤左右,我们也都清楚,但我们田多,稻草也多,认为稻草不值钱,往往打个不算(不计较),由他们沾点儿小便宜,只要判给我们一块好柴山,我们也就心满意足了。

丁高升:(丁村下边村民组,1947年生,高小毕业,一生务农)

丁家到处是水田,那时候种的都是长杆水稻,个个生产队都有好稻草。他们用钉耙梳去了稻草枯叶,切除稻穗头子,很讲究地扎起把子,很讲究地上捆。我们有一个弟弟从小被小岭梅家领养,叫梅元宝,他到伞厂里(团结生产队)生产队判草,当时怕麻烦,不用秤,就“估大堆”,选草的一方也希望通过“估大堆”赚一些。叁个草堆估了叁千斤,结果上了大当,选出来只有两千四百斤。呵呵。要是回老家一趟,约我们去看一下,就不会上当。

丁从全:(丁村大桥村民组,1939年生,初小文化,一生务农,以做活考究为人公认)

我们那时打完了稻子,稻草就判给了小岭人,小岭人总是会提前来人约定,讲好了价格,约定了时间,也要挑选晴天,他们来一班人选草,我们为了表示友好,也希望判一座好山给我们砍柴,所以生产队会补贴一餐中餐给他们。还会提供茶水。关系都不错。

曹天生:

感谢大家,你们讲得很好。解放前和解放初期的长杆水稻,你们还记得名称吗?

众人议论不停:

解放前,我们这儿的水稻品种主要有:叁粒寸、亩八石(担)、天生早、省力籼。这些都是解放前的品种,一部分解放后依然播种。

大麻壳、二九青、小红稻是解放后出来的新品种。

再后来,出现了矮脚南特号、珍珠矮,这些稻草比较短,但产量高。短杆稻草不利于小岭人做宣纸燎草。但是长杆稻草依然不少。因为短杆水稻产量高,抗倒伏,成熟期短,又加上政府和农业生产部门大力倡导,所以渐渐普及开来。

曹天生:

请问,根据你们大家的了解,小岭人何时开始不来丁家田湖选草?

丁汝砚:

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以后过了叁年(1985),小岭就停止了选草。

曹天生:

那时候宣纸行业不是扩大了么?怎么不来丁桥选草了?

丁忠荣:

那时候宣纸厂真的发展了许多家,小岭也在扩大规模。大家都记得,乡办宣纸厂、村办宣纸厂、联户办宣纸厂。需要大量的燎草,怎么办?小岭社里派出专人到外乡订购草胚,小岭这边买回来继续加工。这样可以加快进度,提高产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宣纸生产需求。

丁学政:

我知道,云岭那边稻草也好,他们加工草胚——解放前那边就做草胚卖钱。还有漕溪、浙溪桥许多地方生产草胚。

曹天生:

请大家谈谈长秆稻草与短秆稻草的区别?

众人议论:

第一,长秆稻草金秆黄叶枯叶少,便于加工成草胚和燎草;短秆稻草骨节短枯叶多,不便选草。

第二,长秆稻草容易捆扎,便于运输;短秆稻草不便捆扎,难以桃运,只能用板车拖。(注:指20世纪80年代前的情况)

第叁,长秆稻草草胚、燎草出品率高;短杆稻草就讹错一截(指出品率较低)。

第四,长秆稻草容易破节;短杆稻草弄不好就打手(手被选草用木碓敲碰或被打)。

第五,听小岭人说,短秆做起来很麻烦,不仅增加了劳动强度,还增加了石灰、纯碱的用量,捞纸时增加了用药,明显地提高了成本。

曹天生:

请问我们丁桥的田湖里的土质情况怎么样?

众人:

我们丁姓来这里很早,丁姓老祖宗是一个叫丁伋的人,这个地方开发起来,到清朝时田畈号称3000亩,到解放时达到3600亩。其中大部分是沙田。我们现在建房,打下去几米十几米深,都是砂层,说明古代这里是河底。后来才慢慢形成泾县最大的一块冲积平原。

丁桥和安吴、章家渡等地都是沙田为主,听说,沙田稻草的品质比污田的稻草好,究竟什么道理,我们也说不清,要用科学的办法来解决。

(说到此处,曹教授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做了一番简明扼要的说明,大家应承。)

曹天生:

各位先生还有那些补充的?请讲!

丁学政:

过去有一个习惯,小岭人来选草,选到哪家草,由哪家供应饭。解放后搞生产队了,选到哪个队里的草,就由哪个队进饭(供应饭菜的意思)。

丁汝砚:

过去选草,用的一般都是老秤,由于农家有一个意识,稻草被选了,也是一笔意外收入,有时选草的人称秤翘破天(指超过实际重量,如通常一捆75斤,由于称秤旺,有可能实际重量甚至达到80斤),农家也不管,不算小账,让选草的人家得点小好处。大家心照不宣,也是农家希望次年再来选草受点益。

丁从全:

啊呀,我血压高,今天来开会,很高兴,还请我当专家,定顶当不起(表示谦虚),几十年来,我一直做农活,种稻,过去稻草都被小岭选走了。小岭人选草真认真,细致,那种苦,不是一般人能吃的。都说做农活苦,实际上他们的活,我们干不了。宣纸了不起,小岭人了不起。

丁忠荣:

我母亲在世时,带我到小岭,常对大家说,小岭的燎草就是仙草。金秆黄叶的稻草经过几百道手续(指工艺加工)就变成黄金,黄金有价纸无价。现在宣纸世界有名,给我们丁桥人、小岭人脸上添光。

张有根:

我通过参加课题研究,感到劳动人民的伟大。

曹天生:

今天耽误各位专家的时间,劳动你们,十分感谢,也感谢酒店丁总。大家今天的回忆和发言的内容,十分宝贵,有的证实了我们的研究,有的提供了新的线索,最重要的,你们都是见证人,你们的话就是权威。今后可能还要麻烦你们,我们要登门请教。今天以后,请你们再回忆回忆,还有什么要向我们提供的,我们感谢不尽!我们做这个国家级宣纸研究项目,也要把大家的功劳记录下来。今天的会就到这里。再一次感谢大家!

(课题组供稿)&苍产蝉辫;

(责编:李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