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调研质量对智库评价的作用,是在智库评价领域发出中国声音、展示中国特色的必经之途。衡量中国智库的水平与实效,绝不能照搬西方标准,必须建立起中国自己的评价指标体系。智库调研是对中国国情、民情和社情的深入考察,可以从中总结出新思想、新理念与新方法,必然带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一个新课题,建立对智库的评价体系同样是一个新课题,而把调研纳入智库评价体系,更是一个新的尝试。近日,中共中央党校科研部副巡视员张学森在接受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调研对智库发展极其重要,智库评价不能忽视对其调研质量的考察。
调研是智库生产链的重要一环
调研体现了实证研究的导向,它不仅是对中国传统学术“经世致用”和“身体力行”两大优良学风的继承和发展,而且在智库发展过程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张学森认为,智库的本质属性和存在价值就是要为决策提供科学支撑。这一功能能否实现,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既有决策方的因素,也有咨询建议方的因素,还牵涉到两者之间的交流对话机制,但最基础、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还是这些决策和咨询建议本身的科学性。科学性由叁种途径而来,分别是正确的理论、间接经验和亲身实践,但叁者归根结底都是实践的产物。这就决定了智库必须走出书斋,到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线上、实践中和生活中去开展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同样,在决策咨询工作上,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建议权。因此,只有广泛深入地开展调研,全面掌握某一方面的现实情况,智库才有可能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供决策方选择。《对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将“功能完备的信息采集分析系统”作为智库的基本标准之一,强调增强智库的调查功能,这是对智库评价的战略引导。我们要按照这个标准,通过考察智库调研质量的高低来评估智库的实际水平。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文军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说,成功的调研活动能为智库研究提供现实问题的分析依据,增强智库研究的科学性,完善智库研究方法,夯实智库研究基础。智库研究成果都是从现实出发,旨在解决某个或某类具体现实问题而开展的具有针对性的研究,对现实问题的理性分析几乎是所有智库研究的特色。
“智库是思想与智力产物的生产者,全面地评价一个智库,不仅要看其终端产物,也要监督其生产链。”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表示,调研是智库生产链的重要一环,在对智库进行评价时应作为重点考虑因素。同时,智库调研质量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加以衡量,这有利于减少评价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使评价体系更趋公正、规范、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