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围绕“现代传播体系构建”,课题组发表多篇阶段性成果
2015年全年,本项目研究团队出版圆满完成结项准备工作,各子课题组已完成了本项目最终书稿以及报告的初稿,着重围绕现代传播构建这一主题,深入研究媒体融合、国际传播话语权、对外传播等话题,在《现代传播》《新闻大学》《中国高等教育》等国内核心刊物上共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篇。
首席专家胡正荣教授聚焦媒体融合这一课题,先后受邀在人民网、《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对媒体融合问题发表文章,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就此做了题为“胡正荣:传统媒体在体制改革上如何创新?”的专访。他认为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的传统媒体加上新兴媒体,更不是传统媒体产出一些新兴媒体产物。可以说,媒体融合既不是简单的互联网+传统媒体,也不是传统媒体+互联网,它是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除了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需要一体化,更需要在互联网思维下重新建构一个融合媒体产业的生态系统。
胡教授还在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学术出版社Routledge出版的《图绘金砖国家媒体Mapping BRICS Media》和《传播研究的国际史The International History of Communication Study》分别发表了题为“ China :Media and Power in four historical stages”和“Building the Nation-State: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 in China”的文章,讨论了我国媒体与权力以及我国的传播研究问题;他还在《中国高等教育》发表了《媒体融合时代传媒类高校智库的角色转型》一文。
课题组成员张磊研究员在《南京社会科学》发表了《帝国、天下与大同:中国对外传播的历史检视与未来想象》;在《现代传播》发表了《宣传、商业与艺术的叁驾马车——中国当代电影政策变迁研究(1986-2013),在《郑州大学学报》发表了《“软实力”概念在中国的挪用与流变——基于学术话语、媒体话语和官方话语的分析》;姬德强副研究员在《现代传播》发表了《反腐败传播:理论模型与中国实践》;在《新闻大学》发表了《从“模式”到“实践”:国家、资本与社会关系中的中国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刘俊讲师在《新闻界》发表了《技术赋权与社会赋权的回响: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时政新闻改革》。
二、课题组召开主题研讨会,探讨“现代传播体系建设:融合与秩序”
为了进一步促进项目研究工作,课题组特将第十五次中国传播论坛(2015)主题聚焦为“现代传播体系建设:融合与秩序”,会议于2015年11月13日-14日在四川外国语大学召开,期间《中国国际传播发展报告(2015)》和《全球传媒发展报告(2015)》发布会、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十周年院庆也一并举行。本次论坛是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支持下,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办,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承办。
在13日上午开幕式上,《中国国际传播发展报告(2015)》和《全球传媒发展报告(2015)》发布,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李继东研究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助理兼皮书研究院执行院长蔡继辉介绍了两书的编撰情况和蓝皮书在智库建设中的重要价值,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院院长严功军教授主持了开幕式。
胡正荣教授、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耘教授先后主持13日下午两个阶段的大会主题发言,10多位来自媒体、大型国企和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中国交建党委工作部部长杜胜熙,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中外媒体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唐润华,中国外文局对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传播研究室主任于运全,《中国青年报》经济部主任潘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斯瓦西里语部主任韩梅,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影视处处长陈言卿,中国石化宣传工作部海外传播处主管谢丹平就国企的国际话语权及传播、国家形象传播、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对非传播等话题在首阶段发表演讲,北京外国语大学章晓英教授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杨魁教授做了点评。随后,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教授,中国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陈卫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主任、传播学研究室主任姜飞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钟新教授和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移动互联和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主任段鹏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林克勤教授先后就国际华文媒体、国际传播秩序、中国传播研究转向、中国国家形象的海外媒体呈现等论题在第二阶段发言,唐润华主任、江苏师范大学刘行芳教授做了评议。
次日,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重庆大学、香港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10余所外国语类高校新闻传播学院负责人以及其他高校的50多位专家学者,分别在外语类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全球传媒产业与国际传播、新媒体与现代传播体系构建等专场中发言。
“中国传播论坛”(简称中传论坛)是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在教育部的支持下从2001年开始举办的年度国际学术会议,日渐成为国内外传播学者、业界专家的一流学术交流平台。从2011年起中心开始发布《全球传媒发展报告》(全球传媒蓝皮书)、《中国国际传播发展报告》(国际传播蓝皮书)(2014年起)和《新媒体前沿》,这些年度出版物致力于搭建政府、业界和学界交流平台、融通中外的理论创新平台与构建体现当代中国价值的阐释体系,力争成为政府决策的思想库、业界实操的数据库、学术研究和广大传媒爱好者学习和讨论的资料库。
三、中国公司国际传播实践与社会化传播,出版2015年度“国际传播蓝皮书”和“全球传媒蓝皮书” 。
公司、媒体和学界可谓塑造中国公司品牌国际形象的“叁驾马车”,课题组从“中国公司品牌的国际传播实践与理论”进一步深入挖掘本项目研究主题,为此,《中国国际传播发展报告(2015)》以此为题。近20位业界和学界知名专家从总报告、实践篇、专题篇和海外篇四大板块分析了中国公司品牌国际传播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着重关注中石化、中国南车、中交建、中国联通、阿里、华为、海尔、小米等公司品牌国际传播的历程、经验、教训和策略,并从学理上讨论了中国公司品牌及其国际形象的构建、传播的理念、渠道和方式,特别是探讨了央企与新兴传播公司品牌的国际化问题,进而拓展到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对外品牌传播活动,并分析了“今日俄罗斯”、《纽约时报》等海外公司的品牌传播战略。
《全球传媒发展报告(2015)》围绕“社会化生产与营销”这一主题,共分总报告、国家篇和专题篇叁大板块分析了2014年-2015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传媒发展态势。总报告从全球传播业总貌、传播行为、社会化传播和新闻消费四个层次分析了全球信息传播发展态势。国家篇从总体发展概况、行业与市场结构和发展趋势叁个层次分别梳理和分析了2013-2014年度中国、美国、日本、英国、法国、韩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传媒市场发展情况;专题篇则从社会化传播影响的角度讨论了全球视听新媒体、有线电视机顶盒、传统电视转型等问题。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