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1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作家手稿研究中心主办、上海鲁迅纪念馆协办的第二次中国作家手稿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鲁迅纪念馆举行,中外学者20余人出席会议,并就中国手稿学研究的现状与手稿学理论建构问题展开讨论。这次会议,是在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作家手稿研究中心承担的“《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课题深入开展的基础上进行的。今年3月19日,《文汇报》报道本课题开展状况,4月28日中宣部召开鲁迅手稿保护和研究协调会,各位专家在会上进行了鲁迅手稿保护问题,以及整理出版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我课题组进一步开展对鲁迅手稿的研究,包括校勘和文本研究,以及理论探讨。9月21日的研讨会,就是在此情况下召开的。奥地利着名中国手稿学研究专家、维也纳大学教授冯铁先生、日本学者佐藤明久先生、台湾学者易鹏先生和国内各地手稿学专家朱正、陈漱渝、陈子善、郜元宝、张中良、符杰祥、刘云和课题组首席专家王锡荣,在会上作学术演讲。
会议由“《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王锡荣主持。会上,首先由王锡荣作《对于鲁迅手稿的初步调查及保护对策》主题报告,报告从鲁迅写作、翻译、抄录、书信、日记和读书笔记等方面,考察了鲁迅一生书写的总量调查统计,再与手稿的出版状况作比对,发现鲁迅一生书写总量应有1500万字左右,而其中出版实际字数仅约为700万字左右,这样,大约有800万字左右的鲁迅手稿流失。对此,王锡荣提出五项对策:一是明确规定重要手稿不得流出国和限制拍卖,应规定不得出国,并规定应由国家相关鲁迅手稿收藏机构优先收购;二是规定一般手稿可由民间收藏,但凡是进入市场的,都应列入可移动文物调查登记范围,并要求收藏者支持新版《鲁迅手稿全集》编辑等国家相关科研项目开展研究;叁是开展鲁迅手稿调查。设立课题,组织人手,对鲁迅散佚手稿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清情况,以利收集和研究;第四,组织力量编辑出版新《鲁迅手稿全集》;第五,高度重视中国作家手稿研究。
与会专家发言精彩纷呈。奥地利维也纳/斯洛伐克考门斯基大学教授冯铁先生作了题为《早期合作证据:周作人译鲁迅校〈神盖记〉》的演讲,对鲁迅早年与周作人合作翻译的匈牙利长篇小说《神盖记》手稿研究,细致分析了这份手稿的珍贵价值,以及其中的问题,从手稿学方法论上提出了一些颇有启示的观点;日本学者佐藤明久先生演讲的题目是《魯迅先生手稿〈藤野先生〉的一处笔迹论证》,就其早前研究的鲁迅手稿《藤野先生》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不少新问题和新见解;台湾中央大学人文中心易鹏教授作了题为《林海音〈城南旧事〉:从版本谈起》,专门从该书的版本演变角度,进行了文本生成学的探讨,显示了手稿学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湖南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著名鲁迅手稿研究专家朱正先生以自己的研究体验,作题为《对于鲁迅手稿研究》的演讲,对当下手稿学的发展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国鲁迅研究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鲁迅博物馆原副馆长陈漱渝先生的演讲题为《作家手稿研究漫谈》,对当下一些手稿研究中的偏向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于一些粗制滥造或者过度包装的倾向进行了批评;上海华东师大教授陈子善先生演讲题为《胡适留学日记手稿初步勘察》,对胡适留学日记进行了深入考察,有很多令人惊喜的新发现;上海复旦大学教授郜元宝先生作了题为《鲁迅手稿存在样态的再探讨》演讲,认为:原则上,鲁迅手稿研究首先必须面对实际存在的手稿。但是,对那些肯定存在过但后来遗失或未来有可能重新发现的手稿,也应该持一种开放态度,不能完全无视。王锡荣教授的手稿数量统计就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如何逼近这些目前实际不可见的"手稿"? 我认为因为修改而出现的初刊本与初版本之间的异文,可以视为"准手稿",至少反映了那些手稿的有关情况。后者过去原则上属于版本校勘范围,实际上版本校勘和手稿研究之间,有不可截然割断的关系。许多版本校勘都建立在手稿研究基础上,这是大家熟知的。但是反过来版本校勘也可以帮助我们“悬想”肯定存在而只是尚未发现的手稿,是手稿不存的情况下另一种替代性的手稿研究。版本差异有多种因素,在抄本和刻板时代,造成版本差异的作者之外的客观因素或许更多,但在印刷时代,在鲁迅的场合,版本差异的主要根据则作者的主动修改,也就是可见与不可见的手稿。这是版校勘和手稿研究共同的地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中良先生演讲题为《鲁迅翻译手稿研究》,结合他承担的《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中《鲁迅翻译手稿整理与研究》子课题研究项目,梳理了鲁迅翻译手稿的状况,提出了对这些手稿进行研究的方法与思路,并报告了子课题研究的进展;上海交大副教授符杰祥先生演讲题为《且介亭杂文二集校勘报告》,对自己在开展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手稿校勘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上海外国语大学师资博士后、“《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课题组成员刘云女士提交了学术报告《从北平到北京——老舍四世同堂手稿研究》,对老舍的《四世同堂》手稿进行了手稿发生学的阐述,颇具新意。
本次会议,是课题组在深入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一次成果检验,也是一次中国作家手稿研究领域与国际手稿学和文本发生学领域学术界的一次深入交流,彼此在方法上、观点上带给与会者带来了非常新鲜、非常前沿的全新感受,对于今后中国作家手稿学的研究、对于中国手稿学理论的建设,都将带来大的推动。
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课题组召开专题会议
11月15日,本课题组在复旦大学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就课题目前进展和下一步工作目标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磋商。课题组首席专家和在沪各子课题负责人,以及课题组部分成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首席专家王锡荣主持,首先由各子课题负责人报告了课题进展,目前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综合各子课题情况,总体上,目前各子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创作受扰研究子课题牵头的鲁迅创作手稿校勘,经过各子课题的团结协作,已完成了大部分,还剩余一部分未完成的,计划于2月底前完成,然后将由首席专家和创作手稿研究子课题组付钻仁符杰祥进行全面复校。理论子课题组决定,除编辑课题组的研究成果:《鲁迅手稿研究论文集》外,还拟将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国内外手稿学研究论文,编辑一本论文集,作为课题副产物。另外,刘云对于手稿学理论探索的前期成果也拟进一步拓展,争取获得更深入、广阔的研究成果。翻译课题组原本没有校勘的计划,现在考虑到校勘对于手稿文本研究的重要意义,也决定开展翻译手稿校勘。索引(陈子善)子课题组对所承担的索引进行了进一步内容细分,对于题解的撰写提出了一些操作上的意见,以及分工上的微调,以利推进。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