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基于绿色全产业链的产业与公司转型升级研究”

开题研讨会工作简报

暨“项目组第一次工作协调会议”

2016年06月07日14:05

2016年1月4日上午,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基于绿色全产业链的产业与公司转型升级研究》开题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行政楼叁楼会议室举行。受邀专家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经所原所长吕政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研究所所长郁义鸿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罗守贵教授、解放日报理论部总编王多研究员、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吴诤副主任,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郑少华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徐龙炳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靳玉英教授到会指导。

课题总负责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谢家平教授,子课题负责人上海财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创业学院执行副院长刘志阳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经济系副主任、能源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孔令丞教授、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王琴教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刘娟博士,以及其他课题组成员约20人参加了开题研讨会。

课题开题研讨会第一阶段由上海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徐龙炳教授主持。课题组首席专家谢家平教授首先做课题开题的总体汇报。谢教授从研究背景、相关文献综述、研究目标、总体思路、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等方面向专家作了汇报,然后谢家平教授和王琴教授、刘志阳教授、孔令丞教授、刘娟博士从拟解决主要问题、重点研究内容、子课题研究思路、子课题组成员四个方面,分别汇报了子课题一《绿色全产业链内涵下的产业链环节绿色指数研究》、子课题二《基于全产业链绿色化的结构重塑与产业转型升级》、子课题叁《基于物联网/工业4.0趋势的公司绿色转型升级研究》、子课题四《推动绿色转型升级的环境规制与激励政策研究》、子课题五《绿色全产业链转型升级的规制与激励政策组合情景模拟》。

谢家平教授和子课题负责人均郑重承诺:切实把好政治方向关和学术质量关,严格遵照经费预算;课题组将围绕课题所预设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的实际调研,并加强战略性思考,开展前瞻性研究;研究成果力求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结论和对策建议以真实可靠的数据案例为基础,力求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课题研讨会第二阶段由专家组组长吕政教授主持。专家们对课题的研究框架、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课题的选题契合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前沿重大需求,课题论证严密,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同时,专家对课题的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吴铮副主任首先提出开展课题研究的原则:一是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紧迫问题,聚焦重点抓突破,有限目标抓推进;二是课题主持人需要明确各子课题组任务,在大框架下抓重点;叁是课题经费使用要明确。随后,吴主任提出课题的叁个任务:一是以追求学术成就为动力,以构建财大荣誉为目标,以占领学科领域制高点为使命,对课题的完成目标要高标准、高要求;带领学术团队;二是带领青年研究人员,积极打造上海和上海财大的学术品牌,彰显上海财大的学术实力;叁是紧密结合党和国家政策,多出针对性强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并将成果以简报、要报的形式上报,切实给政府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郁义鸿教授首先肯定了课题设计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五个子课题能够考虑到从不同角度对绿色全产业链下的产业和公司如何升级进行聚焦,并提出“四个注重”建议:一是在研究内容要注重聚焦政策,围绕政策性、战略性和应用性强的研究内容做深化研究,及时撰写课题成果要报。二是注重研究视角,如绿色化应考虑如何对分布式新能源的研究,太阳能、风能等以建筑物为单位的光电、风电一体化电站;由于其约束源于国家电网并网问题,因此从发电-并网这一产业链角度进行研究;又如基于绿色全产业链的汽车产业创新,可以从电动汽车-充电桩这一产业链发展角度入手。叁是注重与国家战略相结合,如钢铁等冶金产业未来都面临产能过剩,如何针对供给侧改革,去过剩产能的同时不会引发产业剧烈波动?这些研究需要提炼主要产业链,而不要过于宽泛,否则就会失去聚焦,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和可实施的政策,效果更好。四是在全产业链布局上要注重考虑消费端,特别是消费者习惯和行为的非绿色特征。如推行垃圾分类必须从消费端做起。最后,郁教授提出了对于研究方法要注意的问题:第一,产业/公司和国际间的比较分析有优势也有局限,要注意可比性;第二,在方法论上要注重模型的参数调整,保证模型应用的数据精准。

罗守贵教授首先肯定了前期论证充分,具有很强的创新性。从开题报告来看,其研究重点突出,突破难点的方法、路径可行,预期目标的设定客观,预期成果可期。罗教授建议在理论研究指导下加强案例研究,公司转型升级可在拟选定的产业中,各选择2-3家典型公司,对产业链中关键环节公司的转型升级模式、路径与绩效进行研究,为国家或区域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以增强课题的实践价值。

王多研究员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加强调研,这样才能围绕公司发展真实情况、产业发展真正阶段展开扎实的研究。二是立足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切实路径,研究全绿色产业链的可持续化与梯度绿化。叁是立足于实际发展状况,研究政府产业政策目标对绿色全产业链的影响,如从“京津冀一体化”到“一带一路”的环境效应。四是在社会层面,应该重点研究法律,特别是注重研究美国的《清洁能源法》出台后,美国环境大为改善的经验借鉴。

靳玉英教授提出:课题应该聚焦重点子课题,从产业和公司两个维度重点考虑“产业升级”概念界定和“公司数据”准确获取的约束条件,尽早谋划和启动课题成果要报。

吕政教授对每个子课题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提出了宝贵意见。子课题1:研究对象要聚焦,不能延展太宽泛,要准确界定“全产业链”和“绿色”的内涵和外延。需要注意的是狭义的“绿色”仅仅指的是节能减排,而在全产业链下的产业/公司绿色转型就不仅仅只有这一个方面,因此内涵和外延需要谨慎把握。子课题2:绿色全产业链的研究不但要模型定量分析,更要进行定性逻辑推理。首先,要加强构建全产业链的必要性分析,增加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量化分析,比如2012年是重化工业的拐点,结构性、技术性的变化会给全产业链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其次,以人为本的生态需求和环境容量的约束与生产要素集中的问题如何权衡?最后,节能减排的国际义务和责任与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贸易约束如何解决等问题,都需要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相结合。子课题3:考虑建立绿色全产业链应当从哪个角度着手的问题。课题从结构调整入手,分析结构重塑后的产业结构整体的变化是可行的;但要考虑产业空间布局的可能问题,因为在公司集群状态下,集群中的单个公司达标会有可能导致污染集聚,触发阈值后也有可能导致局部空间的环境灾难。因此课题应当从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生产集中、产业标准、物流产业、循环经济、典型性产流业的资源效率提升;再如建筑业在其全生命周期期间的能耗已经占全国总能耗的47%,研究如何降低其全生命周期的能耗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同时,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忽视产业组织的同步调整,顺应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趋势,产业组织调整和产业转型中的创新,这两个方面是转型中的机制问题。子课题4和5应更侧重于现实中的难点,研究应该从实用性出发。特别是第5个子课题,应做成实证分析,完善情景模拟研究,从技术、结构和政策叁个方面加强实证分析,强调公司的社会责任,帮助政府建立产业准入-标准-法律-税收-奖惩的全过程监管体系,破解地方保护主义难题,加强课题对策建议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最后,吕教授强调课题应准确把握要报的切入点,重点聚焦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开展创新性研究。

课题首席科学家谢家平教授对各位专家提出的建议表示衷心感谢,表示课题组成员将认真消化吸收专家意见,同时也希望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继续得到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

最后,徐龙炳教授代表课题所在单位对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表示感谢,希望课题组认真学习和落实专家意见,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力争早日产出高水平成果。

会后,课题组召集课题组成员大会,认真讨论和消化专家意见和建议,明确了近期、中期的研究目标和工作任务,并细化研究方案和人员分工,力争尽快给政府相关部门和领导提供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和高质量研究成果。

(课题组供稿)

(责编:李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