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右地区是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原文明与西域文明在此交会。秦汉以来的陇右文学,在保持《秦风》传统的前提下,吸收融合了游牧与农业、佛教与伊斯兰等文明,具有鲜明的尚武性、民族性、地域性、多元性。陇右文学拓展了中国文学的空间维度,为中国文学注入新鲜血液和异质养料,也为中国文学北雄南秀的艺术向度增加了内在活力。
先秦时期,陇右文学处于发轫阶段,主要有神话和歌谣。伏羲神话、女娲神话、西王母神话、夸父神话、刑天神话、牛郎织女神话等,体现了陇右先民独特的诗性智慧和艺术创造力。《白云谣》是传说中西王母送别周穆王时吟诵的一首歌辞,也是陇右最早的情歌。《诗经》中的《大雅·公刘》和《秦风》,是对于秦人、周人在陇右创业的篇章,体现了周人和农耕文明的关系,以及秦人在陇南地区生活的事迹,反映了秦人好马、尚武的传统风尚。
两汉四百年,由于陇右地区特殊的地理方位,两汉统治者普遍重视对陇右的开发经营,促进了陇右文化的发展。两汉陇右,武将辈出,文人相对较少,但文学成果丰硕,陇右文人普遍具有蓬勃的朝气和大国的自信。
作品流传于世的陇籍诗赋作家有李陵、梁竦、侯瑾、秦嘉、徐淑、赵壹等人。文学成就较高、影响较大的当推秦嘉、徐淑夫妇和辞赋大家赵壹。秦嘉、徐淑的五言诗表明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技巧已渐趋成熟。东汉辞赋家赵壹的代表作《刺世疾邪赋》,继承了《秦风》的批判精神,以激愤的感情揭露东汉统治者“唯利己而自足”的贪婪本性,谴责弥漫在官场拍马溜须、拉帮结派的丑行,具有强烈的历史穿透力。东汉着名哲学家、文学家王符的《潜夫论》,痛斥东汉社会的种种丑相,被文坛誉为千古“陇右鸿文”。
陇右民间歌谣留存下来的有《匈奴歌》《天水童谣》和《凉州民为樊晔歌》等。其中最具艺术震撼力的是《匈奴歌》,表现了匈奴民众失去河西走廊后对战争的憎恶。在敦煌汉简中,我们发现了东汉初年的两首《教诲诗》,这是中国边塞诗的滥觞。
非陇籍人士的咏陇作品如汉武帝《天马歌》,是目前所能看到的第一首表现酒泉风物的诗歌。汉乐府《陇西行》,反映了陇西淳朴的民风,对研究文学、民俗学、交通史具有重要文献价值。
魏晋南北朝时期,陇右文学上承《诗经》和两汉文学的优秀传统。傅玄、傅咸父子独步陇右诗坛。傅玄以乐府诗见长,颇具汉魏风骨。傅咸的诗,庄重典雅,其辞赋代表了六朝时期陇右赋体文学的整体成就,托物喻志,体现士大夫的高雅情志。南朝梁陈时期,陇籍诗人阴铿独标诗格,推动了齐梁新体诗向唐人近代诗的转化,是陈朝诗坛最有成就的诗人。
皇甫谧是魏晋时期陇右文坛的领袖和学术权威。他政治地位低,但社会影响力极大。其文学思想体现在为左思《叁都赋》所作的“序”中,文章指责汉赋假大空的不良倾向,为后人研究汉赋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这一时期,诞生了小说作家王嘉和小说《拾遗记》,作品故事情节荒诞神奇,成为后代传奇小说的蓝本。《文心雕龙》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都给予极高的评价。
五凉时期,河西地区一度成为中国北方的学术文化中心,学者云集,文风振递,开创了五凉文学的崭新局面。前凉时期主要的作家有张骏、马岌等,西凉诗人有李暠等。前秦女诗人苏惠及《回文诗》在中国诗坛享有较高的文学声誉。
非陇籍作家,尤其南朝作家大多借助乐府旧题《陇头水》,表现陇右雄壮奇险的山川。代表作家有左延年、鲍照、顾野王、温子升等。
隋朝,尽管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但在文学文化领域,陇右牛弘、辛德源等取得了一定成就。《乐府诗集》收录牛弘《圜丘歌》等58首,其中一些作品属集体改编。辛德源《芙蓉花》,借屈原的放逐烘托自己遭受谗言贬谪从军,抒发孤独彷徨的苦闷心情。
唐代,陇右文学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名家辈出,如李白、李益、权德舆、梁肃、李翱、令狐楚、牛僧孺、王仁裕、牛峤、牛希济、李朝威、李公佐、李复言、皇甫枚等。文人普遍政治地位高,社会影响大;作家多出身于渭河流域,艺术形式更加多样化,诗歌、散文、曲子词、传奇小说等都获得了发展。安史之乱,社会的动荡使文学家的心灵遭受摧残,陇籍作家的主流文学创作开始从诗歌、散文转向更适宜于世俗消遣的曲子词和小说。
唐代的非陇籍诗人在陇右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如王之涣、王维、高适、岑参,尤其杜甫在天水、成县创作的诗歌达一百多首,对认识“安史之乱”后陇右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宋金元时期,陇右文学处于低谷,着名作家有南宋词论家张炎、金代邓千江,元代蒙古族文学理论家郝天挺、武威唐兀氏诗人昂吉、张掖蒙古族诗人燕不花、武威籍诗人余阙,及非陇籍诗人苏舜钦、黄庭坚。他们的创作为元代黯淡的陇右文坛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
明代,国家统一、经济发展,陇右文学摆脱了宋、西夏、金、元近四百年的低迷沉寂后趋向复兴,一度生机勃勃。首开明代陇右文风者,当推礼部尚书门克新,他奉明太祖朱元璋之命撰写的《长江万里图记》,纵横捭阖,紧扣江山一统、皇恩浩荡的主题,蕴含深刻哲理。
明代中期,陇右诗人普遍具有文学革新的意识,李梦阳、胡缵宗、赵时春、黄谏、彭泽、段坚、胡忻等作家崛起文坛,他们均为进士出身,学问渊博,政治地位高,社会影响大,在诗词曲文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李梦阳以自己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引领一代文学,面对弥漫文坛的阿谀粉饰的“台阁体”,高举“诗者,天地自然之音也”的理论旗帜进行改革,推动了晚明文学新思潮的萌芽。明代享誉江南的陇籍散曲家金銮,在诗词曲诸多领域皆有创获,深受朱彝尊的挚爱。
清代,陇右诗人普遍学养深厚、功底扎实、学术成就高,但往往以学入诗,带有明显的学问诗或考据诗的特点,题材广泛,艺术美感不足。诗文数量远超先前各代,但文学成就却无法和前代相比。
前期诗人有张晋、巩建丰、吴镇、胡釴、王了望等,以吴镇、王了望的诗词艺术性最强。吴镇的诗词以描写甘肃特别是老家临洮的风土人情、自然景物为特色,和袁枚多有交谊。王了望多才博艺,作品表达了诗人颠沛流离、寄托孤楚、不慕利禄的思想个性。
中期以邢澍、张澍的作品最富有文学性。邢澍的诗前期注重教化、意气昂扬,后期基调低沉、充满感伤。张澍是清代近叁百年西北地区学术成就最高的学者,以其深厚的学识与洒脱的文笔,在文学创作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他的赋严格限韵,语言工整富丽。
陇右小说在清代也取得了显着成就。秦子忱《续红楼梦》,由黛玉死后开始写起,最终以宝玉上进、家业再兴而结束。李桂玉的《榴花梦》是我国现存最长的弹词小说,音律和谐,文词优美,通过女英雄桂恒魁批判了中国男权社会的政治弊病。
陇右花儿是清代民间文学的一朵奇葩。按地域分为河湟花儿、洮岷花儿、六盘山花儿、贺兰山花儿,大多为伊斯兰青年男女在山野即兴编唱的情歌,文辞平易,善用比兴手法,情感大胆率真而热烈。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忧国忧民的主题构成了陇右诗人的文学情结,涌现出吴可读、安维峻、王权、任其昌、刘尔炘、李于锴、喇世俊、祁荫杰等着名诗人。王权被誉为甘肃近代诗圣,对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官员不顾国家安危,依旧贪腐享乐的堕落丑行满怀激愤,予以强烈的谴责,现实批判性构成了王权诗歌的主题思想。
清代以来,咏陇诗人洪亮吉、牛运震、李渔、林则徐、谭嗣同等人的作品,为陇右文学的百花园增添了炫丽的色彩。
(作者为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项目“陇右文学的发展与流变”负责人、西北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