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选介】
宁波大学钟昌标教授的新着《区域协调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5年度入选成果),针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书十四章,构建了一个公平与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在新常态下区域协调发展的逻辑机制和实现机制。在拓宽公平与效率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区域发展政策的观察与反思,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区域公平与效率的分析,研究了区域协调发展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机制,提出中国区域经济实现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和市场共同发力的路径和政策主张。
着作从“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两个新颖的视角切入,而且很好地把两个视角有机融合起来。“效率与公平”是人类经济生活中的一对基本矛盾。由于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目标,而经济主体在社会生产中的起点、机会、过程和结果的公平,也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目标,因此,探究这两大目标之间的内在关联和制度安排,就成为诸多经济学派别解答不尽的两难选择。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二者既有对立又统一。一般地说,追求公平往往要牺牲效率,而追求效率又往往要牺牲公平,似乎效率和公平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确,“鱼”和“熊掌”(效率和公平)兼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经济学理论多以优化效率为基础,优化“公平”的很少,而把二者都考虑进来的更少。毋庸置疑,理论滞后与制度创新不足是阻碍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两个主要因子。所以,钟昌标教授把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引入到公平和效率的分析框架,整合区域经济学与公平效率理论,建立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把公平效率概念引入到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中,而且将其从国家层面扩展到了区域层面;拓展了效率的内涵,把它拓展到非经济层面,并区分了短期效率与长期效率,强调如果只重视短期效率会失去长期效率;通过把效率与公平落到地区层面,拓展了效率与公平在宏观层面政策的可操作性。
本书提出了不少新观点。比如,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作出了新颖的解释。提出区域协调发展并非片面追求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也不是单纯为了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提出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和区域协调发展阶段具有耦合性;把区域协调发展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认为未来一定时期内我国仍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期,必然伴随着深刻的、巨大的社会制度变革,只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各个区域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全国绝大多数人才能享受现代文明和科技进步带来的福音。
又比如,本书提出不管采取何种调控措施和解决方法,地区差距只能相对解决,而不能绝对解决和完全解决的观点。由此推演出我们的政策目标和调控任务就是把区域差距缩小到一定程度内。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国土面积广袤、发展差异巨大的国家,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在短期内难以缩小,但为各地区居民提供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则是有可能、有条件实现的。通过为各地区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有利于为劳动力的区际流动创造条件,这是按照市场经济方式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有效手段。如果把宏观政策调整仅仅定位于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即使短期得到缓和,长期看还将逆转。
再如,本书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仅需要政府切实落地的宏观政策,更需要在完善市场机制上下功夫。要实现“公平”和“效率”兼顾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府可以通过区域规划管理、宏观政策调整来实现。同时,需要进一步明确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特征经济体,其引人注目的资源优势以及巨大的国内市场,决定了其经济发展轨迹的独特性,比如,可以组织力量完成小国难以期冀的大事,可以在一国范围内实现几乎所有产业的规模经济,可以抵御较大的各种灾害,等等。但是,大国经济由于区位、地理、资源条件、历史发展水平的不同,加上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且分布不均,各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必然存在差距,这在大国经济的发展初期尤为突出。因此,区域经济之间如何协调发展以及各区域内部经济如何发展,是大国经济的一根“软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说,中国区域协调问题特别值得关注,而对该问题关心的人不妨从《区域协调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中体味一番。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