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我国预算绩效指标框架与指标库建设研究中期检测报告

2016年11月29日16:29来源:

一、研究进展情况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自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我国预算绩效指标框架与指标库建设研究》(批准号:12&补尘辫;窜顿198)获准立项以来,课题组严格按照课题研究计划的约定,高效、有序地积极推进课题研究和调研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14年7月以来的两年时间内,公开发表论文17篇,均标注为本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其中发表于颁厂厂颁滨来源期刊的论文为13篇。

课题研究推进总体正常,各子课题均按预定计划顺利开展了研究,但因全面深化财税改革提出的崭新时代命题,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了本课题所应达到的应用价值和预期目标,因此有必要适当延展课题研究的时间,以更好地实现课题研究的预期效果。

各子课题的进展情况和初步研究结论如下:

子课题1:政府预算改革与预算绩效管理:基于预算演进史的考察。作为课题整体研究的逻辑起点,本子课题作为率先启动的研究内容,在研究过程中进行了重点推进。我们从近200年来政府预算演进发展的时空维度,就中国现代预算制度的演化特征与路径选择、年终突击花钱的形成机理与治理对策、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社会性别预算改革、中期财政规划改革的国际经验、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政府预算管理变革等核心预算命题,进行了系统地理论阐释和实证分析,从而为本课题对于预算绩效指标问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子课题的研究结论认为,对于现代预算制度的界定,需要分别从当今世界的预算改革潮流、中国传统理财经验的斟酌取舍、中国现实国情的沧桑正道来加以辩证分析。现代政府预算的管理目标呈现从“控制取向”到“绩效导向”的渐进演化,预算契约结构呈现为理性决策与现实妥协的两难取舍,预算问责体现为从合规控制到公民参与的渐推渐进,预算周期体现为从年度预算走向中期财政规划的逐步拓展。应改革目前核心预算机构确实、预算碎片化的状况,构建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预算制度。

针对全面深化财税改革中提出的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可按经济下行期的权宜选择和现代财政制度的长期性制度安排,这两种不同的维度来加以界定。在中国这样的单一制大国,面对五级财政的多层级治理主体分布,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构建,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而应针对不同层级的具体情况,做出因地制宜的相机性规定。

子课题2:预算绩效指标框架的总体思路与模型设计——基于指标体系比较的考察。在本子课题的研究中,尝试从预算绩效指标的横向比较与纵向演进的双重维度,系统归纳、比较典型国家(翱贰颁顿国家、“金砖国家”等)的政府预算绩效指标之设计模式,结合当前我国典型地区(如云南省、河南省焦作市、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等)的绩效评价典型案例,目前已经初步完成了其绩效评价指标的共性和差异性分析,深入探索了预算绩效指标框架的总体架构。

在我国预算绩效指标框架构建的总体性分析中,课题组首先就绩效指标框架构建的标准、内容、使用原则与统计方法等基本理论,结合中国预算管理改革的现实,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进而从利益相关方分析的角度,初步构建了适用于内部考评主体(政府部门内部)和外部考评主体(立法监督机构和社会公众)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此外,课题组还对政府预算绩效评价中的专家评价行为进行了深入剖析。作为外部评估主体之一,预算评审专家在政府预算绩效评价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可能谋求与公共支出部门合作而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公允,且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这种合作策略可能从个体行为演变为群体行为。为规范政府预算绩效评价中的专家评价行为,降低监督机构的成本,我们认为,应逐步建立专家信息库,加大违规惩处力度,提高绩效评价的信息化、公开化程度,并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子课题3:预算绩效指标的内部评估主体分析:基于财政预算部门、财政业务职能部门和预算资金使用者的考察。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将研究的焦点集聚于政府财政部门的内部评估主体绩效指标问题。当前中国绩效预算改革之所以陷于进退维谷的困境之中,原因就在于,在缺乏明确绩效目标的情况下,试图构建可以提升预算绩效的指标体系。因此,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尝试将绩效指标问题与绩效目标问题结合起来,在预算决策与宏观政策指导的顶层设计层面,首先探求绩效目标体系的确立问题。

结合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我们目前正在探索将目标基础预算管理模式与预算绩效指标设计问题,实现有机的结合,从而为后续财政业务职能部门与预算资金使用者的绩效指标问题研究,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此外,课题组基于利益相关方(政府财政预算部门、预算资金使用者、立法监督机构)间的互动博弈影响,详细考察了公共预算绩效提升问题。研究认为:需辩证认识人大预算监督的真实效果,避免将预算监督神圣化;辩证认识财政部门的自由裁量权,引入奖惩警示机制以提升预算绩效;辩证认识绩效预算的实施条件,引入资金使用者的内部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合同、承包等多种形式,引入私人厂商的竞争机制,在公共部门内部重组市场,以期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子课题4 :政府预算绩效指标的外部评估主体分析:基于立法监督、社会监督与公众监督的考察。当前我国的政府预算公开与加强人大预算监督的各种路径选择中,往往更加倾向于构造某种不同于政府部门预算决策过程的外部监督体系。其实,无论是从外部监督的成本—效益考虑,还是从各国议会预算监督实践来看,充分发挥政府财务会计的计量核算与监督控制功能、构建公民友好型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都是更为现实且有效的途径。

因此,本子课题现阶段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与预算绩效指标遴选之间的关系问题,试图通过政府会计核算系统的信息集成与指标汇总,以及政府财务报表体系对外报告功能的完善,实现立法监督机构外部绩效评估的相应指标系统构建。目前正在与云南省、河南省有关部门合作,有序推进本部分的研究工作,并有望实现地方试点层面的率先突破。

此外,课题组从外部评估和监督的视角,以政府财务会计与政府财务报告系统为主要技术支撑,并结合我国绩效预算试点地区的实践成果,构建了适用于立法监督机构外部绩效评价的预算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出,我国政府预算绩效整体水平较低,各地区间政府绩效水平相对不均衡,存在显着的异质性,东部地区绩效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为此,应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推进基于政府财务会计和绩效审计的政府预算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

子课题5:预算绩效指标在动态预算周期中的应用:基于实时预算模型与统计技术支撑的考察。在本子课题研究中,将循着政府预算管理的周期,分别从预算决策、执行、决算的不同阶段,探索动态预算周期中的绩效指标应用问题。目前,我们重点围绕预算跨期决策中的绩效问题展开了研究。

课题组从收入束、支出束、过程束、平衡束、执行束五个视角,对政府预算跨期决策机制进行了研究。将影响跨期预算决策的因素划分为由决策者自身特征所决定的内部因素和政策环境等所决定的外部影响因素,动态考察了时间维度的拓展对预算决策机制的影响。此外,还考察了中期绩效框架对跨期预算收入束、支出束决策的影响。研究得出,中期绩效框架有助于同时实现预算资源的配置效率和非配置效率,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中期支出框架的引进和过渡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模式,改革过程要与本国的财政预算管理水平相适应。

此外,预算决策过程实际上是各利益相关群体间反复博弈、讨价还价、相互妥协的过程。因此,课题组从前景理论视角出发,首先静态考察了公共预算群体决策行为的心理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将时间因素纳入到博弈分析框架,构建了公共预算决策双群体动态博弈模型,动态考察不完全信息下公共预算群体决策行为的心理差异,实现了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结合。鉴于预算群体决策行为的差异性,在预算绩效指标的构建时,应充分考虑不同预算决策群体的心理因素、人格特性等,针对不同的决策群体设计不同的预算指标体系。

子课题6:我国预算绩效指标库的建设与运行。本子课题作为前述子课题研究成果的综合性技术实现,其研究进展将基于前述子课题的研究进度。故而在现阶段, 本子课题的研究重心将聚焦于研究支持实现预算绩效指标管理体系的核心数据库技术性方案。主要是基于现代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前述子课题研究中设计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的应用方案,包括:预算绩效指标、指标体系和指标库管理平台、全国性预算绩效指标库建设的规划方案,并据此为指南,构建覆盖不同区域、不同层级的预算绩效指标库的建设与运行方案。

其次,运用大数据技术,研究不同类别财政支出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探索预算绩效评审的基础数据库的结构,并以此为核心构建预算绩效评审的业务综合管理系统。

(二)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1.调查研究的进展情况

课题组先后前往天津市财政局、北京市财政局、云南省财政厅、河北省财政厅、石家庄市财政局、河南省焦作市财政局等单位,就“预算改革、预算绩效评价情况”等进行深入调研,掌握了研究所需的大量数据和资料,为课题研究工作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2014年7月和2016年3月,课题首席专家马蔡琛教授、子课题负责人黄凤羽教授带队,赴天津市财政局预算处、预算编审中心、国库处调研:主要考察天津市预算资金使用效率、绩效评价和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的改革情况。

2014年7月,课题首席专家马蔡琛教授带队,赴河南省焦作市财政局的调研:主要考察焦作市预决算公开情况及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就此与焦作市财政局相关人员进行探讨。

2015年9和2016年1月,课题首席专家马蔡琛教授带队,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财政局、东胜区财政局调研:主要考察地方预算绩效评价的进展以及绩效评价指标应用的现状与问题。

2015年10月,课题首席专家马蔡琛教授带队,赴北京市财政局调研:重点考察北京市预算支出绩效情况。搜集各项支出规模,调查公共支出资金运营效率如何。此外,还对公共预算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北京市预算制度安排以及政策执行效果进行考察。

2015年10月,课题首席专家马蔡琛教授带队,赴河北省财政厅、河北省石家庄市财政局调研:主要考察多年期滚动预算试点效果、以及预算绩效管理情况,探索我国中期财政规划改革的现实路径。

2016年6月,课题首席专家马蔡琛教授、子课题负责人王敏教授带队,赴云南省财政厅的调研:重点考察云南省财政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绩效评价情况。

2.学术交流情况

2014年7月28日,结合课题研究的需要,于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经济学院,召开了“地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研讨会,会议邀请了美国芝加哥伊利诺大学陈立齐教授,系统介绍了《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地方政府的重要贡献》,国内外专家就该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重点讨论了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对本课题后续研究的影响,以及国际合作研究的事宜。

2015年1月18日,课题组就十八届叁中全会的《决定》、新《预算法》以及《国务院对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进行了深入研讨,主要围绕“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建立”和“中期财政规划的实行”这两方面展开,强调课题后续研究应紧密围绕改革需要,争取研究成果能对现代财政制度的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2015年4月10日,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公共环境事务学院,召开了“公共预算绩效治理”课题推进研讨会。会议由课题首席专家马蔡琛教授主持,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公共环境事务学院Mikesell教授(校长讲习教授)、Zorn教授、Joyce Mann副教授、子课题负责人黄凤羽教授、课题组成员张莉博士等出席会议,重点探讨美国绩效预算与地方财政绩效管理情况。其中,地方政府层面,以印第安纳州政府及县、市政府的绩效预算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成功经验及不足之处。马蔡琛教授结合中国实际,指出美国绩效预算管理方法对中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分析了在中国推行该方法可能面临的问题。

2015年9月9日,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召开了第叁次课题中期研讨会,通报课题进展,进一步优化课题研究框架和工作方案,针对人员分工情况做出细化安排,细化实地调研的目的与任务。

2016年4月10日,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召开了第四次课题中期研讨会,通报课题进展,对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梳理,对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围绕课题要求,撰写报告初稿,进一步优化了课题后续推进的具体方案。

2016年5月25日,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由课题首席专家马蔡琛教授组织,召开中期总结推动会,子课题负责人谭荣华教授、王敏教授、张志超教授、黄凤羽教授出席会议,总结汇报课题前期进展,商讨后期研究的推进工作。其中,王敏教授就如何量化财政风险与绩效评价进行了详细汇报。

(叁)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课题组将于2016年7月底前向全国社科规划办报送两份《工作简报》:一份是对于“公共预算绩效治理”国际研讨会的,一份是对于“政府绩效预算管理改革动态”研讨会的。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等

由于本课题属于跨学科研究项目,分别涉及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技术,课题组成员也分别来自不同学科,因此各子课题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表述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如何整合不同视角的研究,形成一个整体化的最终研究成果,是课题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对此,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第一,通过各子课题定期共同召开的研讨会,加强课题成员的交流与讨论,增进不同学科研究之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第二,在课题研究中,尽早开展课题总报告的统稿工作,将统稿结果交由各子课题反复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以最终形成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的课题研究成果。

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深化财税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推进中期财政规划改革、构建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确立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实行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也对课题研究成果的现实应用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课题组决定深入调查研究各地财税改革的最新实践情况,并与国际最新研究进展及实践情况相结合,凝练课题研究成果,故需要将课题研究时间往后顺延一年半,以进一步丰富和提升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和预期效果。

此外,课题首席专家马蔡琛教授和子课题负责人黄凤羽教授,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委派,前往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从事访问学者研究,结合本课题研究的现实需要,获得了大量的国际经验一手资料,但是这些资料的消化吸收,以及如何与中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践融洽结合,这些都需要充足的时间加以观察验证。故而,也有必要适当延长研究时间。

二、研究成果情况

2014年7月以来的两年时间内,公开发表论文17篇,均标注为本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其中发表于颁厂厂颁滨来源期刊的论文为13篇。

(一)代表性成果介绍

(1)马蔡琛,张莉:《构建中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国际经验与中国现实》,《财政研究》(颁厂厂颁滨),2016年第1期。

从传统的年度预算平衡逐步走向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是当前全面深化财税改革的重要议题。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是指在预算决策中结合财政政策的相机变化,进行多年期的财政收支预测,实现预算收入从强制约束性向展望预期性的转变,兼顾预算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和预算在经济周期内的平衡。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在初始阶段可从跨年度预算估计开始,将跨年度视角逐渐融入预算决策过程,建立预算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内在关联机制。同时,还应规范现行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管理制度,设定科学的基金额度和保值增值措施。

(2)马蔡琛:《现代预算制度的演化特征与路径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学报》(颁厂厂颁滨),2014年第6期。

现代预算制度呈现从“控制取向”走向“绩效导向”、从合规控制转向公民参与、从年度预算拓展为中期财政规划等演化趋势。中国政府预算改革面临核心预算机构缺失、预算碎片化等现实约束。未来的中国现代预算制度建设,可从以下几个维度加以谋划:组建国家预算管理局,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引入参与式预算管理,试行分部门预算审议与分部门票决;辩证认识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稳步推进中期财政规划;整合预算监督资源,加强财政问责,实现公共受托责任。

(3)马蔡琛:《预算管理视野中的年终突击花钱问题——年终突击花钱的类型分布、形成机理及改革路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颁厂厂颁滨),2014年第6期。

当前年终突击花钱行为的主要成因包括预算资金下达过迟、政策变动与预算执行偏离、控制取向与绩效导向冲突等方面。从优化制度设计的治理路径着手,可以实施中期财政规划,强化财政总额控制,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实现预算授权承诺与实际支用的适度分离。基于行为约束机制的治理路径,则应适当放宽公共支出项目跨年度结转的幅度,建立适当的预算节余分享机制,承认研发性公共支出中的智力投入贡献,稳定利益相关主体的改革预期,逐步克服突击文化的历史惯性。

(4)马蔡琛,郭小瑞:《中期财政规划的预算决策行为分析——基于前景理论的考察》,《云南财经大学学报》(颁厂厂颁滨)(获财政部管理会计征文活动二等奖),2015年第1期。

中期财政规划体现为复杂的动态预算决策过程,而不仅是预算覆盖时间的延伸。文章运用行为经济学的前景理论,探讨了中期财政规划的决策过程,考察了制度因素对决策者行为的约束以及预算绩效的影响。通过强化中期预算限额,有助于实现财政总额控制,进而约束各支出部门间的预算竞争。

(5)马蔡琛,张铁玲,孙利媛:《政府预算执行偏差的行为经济学分析》(颁厂厂颁滨),《财经论丛》,2015年第3期,且被人大复印资料《财政与税务》2015年第5期全文转载。

本文以预算资金使用部门为考察对象,构建了预算执行偏差的前景理论模型,试图解构不同行为模式下的决策者偏好选择。根据参照依赖、损失厌恶、敏感度递减等特性,刻画了预算执行偏差的行为响应机制。进而提出利用“可得性偏差”,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取消法定支出挂钩的做法,突破“沉锚效应”的路径依赖,突出“框架效应”的正面影响,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等政策建议。

(6)马蔡琛,李宛姝:《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政府预算管理变革——基于翱贰颁顿国家的考察》,《经济与管理研究》(颁厂厂颁滨),2016年06期。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促使许多国家采用新的或调整已有的政府预算管理模式,包括拓展预算资源分配视野的中期预算框架和组建独立于行政机构与立法机构之外的财政委员会。翱贰颁顿国家的经济普遍较为发达,也一直走在预算管理改革的前列,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借鉴后金融危机时代这些国家的改革方法和经验,将有助于推进中国预算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7)马蔡琛,袁娇:《中期预算改革的国际经验与中国现实》,《经济纵横》(颁厂厂颁滨),2016年第4期。

中期预算体现了当代预算管理改革的潮流。综合各国施行中期预算的经验与教训,我国应循序渐进地推进中期预算改革。实行“自上而下”为主、“自下而上”为辅的集中型预算模式;扩大中期支出的覆盖范围,适当延长预算编制时间;加强中期财政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提高中期收支预测的准确性;推进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协调配合。

(8)马蔡琛:《中国社会性别预算改革的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基于焦作试验的考察》,《中国行政管理》(颁厂厂颁滨),2015第3期。

在性别预算的焦作试验中,结合现代财政制度的建设,探求了其自主推广的路径选择。中国的性别预算改革面临着政策执行效力不佳、公民参与能力有待加强、性别预算分析工具不够完善等问题。就未来发展而言,应从地方试点的推广做起,逐步拓展性别预算的应用范围,并探索性别预算与当前深化财税改革的有效整合。

(9)马蔡琛,张莉:《中期财政规划视野中的社会性别预算改革》,《妇女研究论丛》(颁厂厂颁滨),2015年第2期。

社会性别预算的实施绩效作为一个渐推渐进的实现过程,应从中期而不是短期的视野来加以判断。社会性别预算与中期财政规划均强调公共政策与预算决策的有机整合,关注预算资源配置的绩效结果。因此,在社会性别预算改革中,应该融入中期财政规划的分析视角,加强社会性别预算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关联,明确性别平等的中期支出限额,建立中期绩效框架,并涵盖与性别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

(10)马蔡琛,张洺:《海峡两岸政府预算制度的比较研究》,《河北学刊》(颁厂厂颁滨),2014年第4期。

海峡两岸政府预算制度同源异流,这为预算制度的比较研究提供了空间。本文从预算编制、调整、监督和绩效评价的具体流程及相关法律规定等方面展开比较,并简要缕析台湾地区预算年度变迁及预算法的修正历程,以探求提升中国政府预算法治化的路径选择。

(11)马蔡琛,隋宇彤:《预算制度建设中的财政预备费管理——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探索与争鸣》(颁厂厂颁滨),2015年第10期。

财政预备费管理是当前全面深化财税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现代预算管理制度的核心议题之一。针对财政预备费的类型设置、规模确定、使用规定等方面,各国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与改革,并取得了一些颇具共识性的经验。就中国财政应急性资金的管理改革而言,可以从合理设置预备费比例、优化管理方法等方面加以改进。

(12)尚晓贺,吴晓忠,张志超:《政府预算绩效的外部评估》,《广东财经大学学报》(颁厂厂颁滨),2015年第4期。

本文基于外部评估和监督的视角,以政府财务会计与政府财务报告系统为主要技术支撑,构建适用于外部评估主体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1992-2012年我国政府预算绩效情况,发现尽管我国政府预算绩效的整体水平较低,但近几年呈现上升趋势。对2012年我国各省级地区政府预算绩效情况的研究表明:地区间政府预算绩效极不平衡,东部地区的预算绩效要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13)杨红雄,刘微明,梅智伶. 《偏差分析下供应链可持续性合作的绩效研究》(CSSCI). 《财经论丛》,2015年第9期。

为探讨供应链中制造商、供应商和顾客之间的可持续性合作对可持续性绩效、市场绩效的影响,本文搜集有关供应链公司的300份有效调查问卷,利用结构方程模型,以回归分析、信度和效度检验为基础的路径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供应链合作理想模型的偏差对可持续性绩效、市场绩效的不利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参与者可持续合作积极性和公司内部可持续生产的积极性集成对绩效结果影响很大,可持续供应链合作需在一定框架下结合各方积极参与才能提高绩效。

(14)马蔡琛:《大国财政视野中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地方财政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6年第1期。

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需要区分权宜性选择和长期性制度安排的不同维度,来做出相应的内涵界定。同时,还应关注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预算决策者的道德风险、经济周期判断的滞后性以及相关周期错配等问题。就中国这样的单一制大国而言,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更接近于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总分公司”构架,其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构建,也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而应针对不同财政层级的具体情况,做出因地制宜的相机性规定。

(15)马蔡琛:《论中国预算法的修订与政府理财的挑战》,《会计之友》(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5年第9期。

历经长达十年的修订过程,2014年8月终于完成了20年来的首次预算法修订,这标志着全面深化财税改革在预算领域的率先破冰。本文结合作者的亲身经历,缕析了预算法修订的演进线索,分别从强化预算法的权威性与遵从度、辩证研究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妥善处理全口径预算体系中各子预算的有序衔接等多重维度,系统探讨了政府理财方式变革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课题组供稿&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责编:沉王一)